第二百三十四章 温体仁的小心思(1 / 2)
第234章 温体仁的小心思
温体仁看了看对面的三人,回味着刚才申用懋的话,心里慢慢有了主意。
「朱公,申公,茅兄,温某觉得,当前我们要戒急用忍。」
「戒急用忍?」
申用懋和茅瑞徵对视一眼,有些不解。
朱国桢捋着胡须,悠悠地说:「长卿说的对。现在皇上锋芒毕露,我们不能直面其锐,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要戒急用忍,时间在我们这边。」
「朱公此言是什麽意思?」
「皇上有嫡子,还有其他皇子诞世,都健康得很。
再过三五年,就要启蒙开智。皇上英才天纵,可是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去给皇子启蒙开智。
还不是要交给士子文官们开经筵,侍日讲。」
温体仁丶申用懋和茅瑞徵面面相觑。
想不到朱国桢还打着这个算盘。
不过这个算盘打得也挺好。
日讲经筵可是文官士子们的拿手好戏!
教着教着,这树苗不就教正了,等到太子即位后,不久一切都恢复正常,重振纲纪吗?
三人神情复杂,没有过多议论这件事,只是讨论其它国事。
「而今皇上扬鞭奋武,不仅建奴不再凶嚣,蒙古左右两翼也归附大明,四海晏清,中兴在即...」
东南诸多有识之士,不管在暗地里对天启帝有多少怨言,但是对于他的手段还是很敬佩。
真能打!
辽东建奴,万历末年多凶嚣,一日三警,朝野震惊。
天启元年到五年,更是损兵折将,失土陷城,形势更加严峻。
满朝文武,束手无措,只知道互相指摘..
最后还是皇上出来,策划冬季攻势,扭转逆势。
真当东南士绅们会坐以待毙?
他们对审时度势这一块,拿捏得非常准。天启帝一动手,他们暗地里用心评估过,发现根本打不过。
连奴仆佃户暴动,都能把他们打得半死,更不用说百战馀生的边军。
到那时候就不是一家一户的杀,而是一县一郡的杀。
算了吧,只要刀没有落到自己的脖子上,就乾脆躺平。天启帝再狠,也不能把东南的士子文人全杀光了。
终于都熬过来了,大家不都是又活下来,还开始陆续起复。
温体仁继续说。
「温某不才,被徵召举荐入阁,总揆政事,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朱公,还请指点一二。」
朱国桢捋着胡须说:「老夫入阁时,钳制全在魏阉。
而今魏阉被流窜南京,朝中再无奸佞乱政,长卿可放手去做。」
温体仁心细,听出朱国桢话里的意思。
这是在鼓励他「拨乱反正」,「扬清激浊」。
这是我能做的吗?
朱公,你可不要害我!
你当年是忤了皇上的圣意,全身而退。那会皇上还在蛰伏期间,出手有所顾忌,你能全身而退,回到原籍颐养天年。
现在皇上展现不世之姿,屡立不世之功,脾性可就没有那麽好了,我要是再忤了他的圣意,可能连全尸都回不来原籍。
温体仁不动声色地点头:「朱公良言赤诚,温某记住了。」
过了两日,黄道吉日,温体仁丶申用懋和茅瑞徵三人乌程码头登船。
朱国桢率两浙名士上百人,在码头相送。
三人的船沿云溪北上,在大钱湖口入太湖,横穿太湖,在无锡转入毂溪口,汇入运河。
申用懋和茅瑞徵有些不解。
「温公,何必这麽着急?
我们可沿着运河分支徐徐北上,过南浔丶震泽,在平望汇入南运河,再过苏州,直上无锡。
何必冒着风高浪急的风险,横穿太湖?」
温体仁看着两人,袒露心声。
「申公,茅兄,而今局势板荡,我正道之士屡屡受挫,就是因为朝政晦暗不明,我等不明其究。
温某恨不得插上翅膀,马上飞到京师,入阁理事,调和阴阳,厘正万事。」
申用懋和茅瑞徵对视一眼,心里虽然觉得有些不对,但温体仁说的如此赤诚,也不好说什麽。
官船北上,很快到了丹阳,换江舟过长江,直抵瓜州。
在这里夜宿一晚,换乘调拨来的漕运官船。
刚安顿好,天已黄昏,突然有小内侍带着两位随从,登上官船。
「小的见过温元辅,这是我家爷爷的名帖。」
温体仁狐疑地接过名帖,打开一看,脸上的肌肉跳动不已。
「司礼监秉笔太监,同署提督东厂事,奉诏镇守南京魏忠贤。」
温体仁问:「魏公公这是?」
「我家爷爷奉诏回京述职,昨日就坐江舟到了瓜州,听闻稳元辅的船今日会到,故而等了一日。」
特意等我!
温体仁脑子迅速地转动。
魏忠贤这两年虽然没有天启五年前那样凶嚣万分,但坐镇南京,与东南近在咫尺。
而身为南京镇守太监,刘国华和冯梦龙丶堵胤锡等人的许多方略,都是由他出面协调发布。
几大案抓捕数以万计东南官绅士儒,其中很大部分也是他下的令。
对于东南士林们来说,魏忠贤这个名字,更加具象化,简直就是一把架在脖子上的利刃,现在连骂都不敢骂。
为何?
以前魏忠贤远在京师,把他十八辈祖宗骂遍,他也听不到,更是鞭长莫及。
现在近在南京,权势不减,说抓就抓。
一封驾贴下来,东厂「南京分厂」的番子手,几天后就登门拜访。
更吓人。
魏忠贤在东南士林的名声,又臭又凶,可止小儿夜啼,一般人更是避而远之。
现在他主动找上门来,自己是见还是不见?
温体仁心里思量好了后,转身对申用懋和茅瑞徵轻声道。
「申公,茅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魏忠贤,我们入朝后早晚要打交道。尤其是老夫,身为元辅,不可避免要与司礼监天天交涉。
不如趁着这次机会,与他见上一面,摸摸他的底细,也好为后续做好打算。」
申用懋和茅瑞徵对视一眼,点头称是。
「长卿所言极是。」
等到温体仁跟着小内侍离开后,申用懋和茅瑞徵长叹一声,幽然道。
「皇上钦点温长卿为首辅,还真是慧眼如炬啊!」
「世人皆赞温长卿温雅持正,唯独皇上清楚他的脾性。」
「只是他此去入朝后,心中东南士林和自己仕途,敦轻敦重,还真说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