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205.一鱼多吃(2 / 2)
白玉旗摇晃间,当即聚引大量灵气,向徐永生汇聚。
虽然不能直接让徐永生的神魂变得更加坚韧厚重,但大量灵气滋养下,徐永生的「礼」之编钟更加活跃,不断滋养恢复他损耗的精神。
他此刻没有当真挥出李二郎山河剑,甚至在努力压制剑意,免得一不留神就先一步影响了附近地脉灵气。
这一刻的徐永生,同去年冬至时在东都探查灵气走向一样,更多是在把握当前江州一带的灵气脉络。
重点在于,找出宋氏家族当前所布置典仪的灵气脉络。
虽然紫松林那边宋显成等人还没有正式动手,但他们已经做好准备。
别的地方,可能还有更多节点。
这些节点哪怕当前都处于沉寂中,但脉络已经隐约有迹可循。
徐永生当下在找的,便是这样一条「线」或者一张「网」。
以徐永生本人现在的修为境界,想做到这一点没什麽希望。
甚至更高境界的强者,在典仪没有正式发动之前,各节点皆沉寂的情况下,也很难觉察其中脉络。
但李二郎山河剑可以。
不当真以此剑进行攻击的情况下,又有白玉旗相助,徐永生可以坚持很久。
月落星沉,朝阳升起,并渐渐升上中天经过一番努力,中途还休息几次,第二天徐永生终于渐渐把握到一些关键节点所在。
但他没有立刻下手。
相反,徐永生耐下性子,挑选了一个位于宋氏祖地和当前地脉节点之间的位置,然后静静休养精神,安心等待。
他打算等等看,等到宋氏一族想要对付的敌人正式出现,然后再做决定。
如果对方等的敌人够强大,能尽可能牵扯宋氏注意力,令宋氏祖地出现破绽和机会的话徐某人想要直接给宋氏一下狠的。
届时从上到下从大到小全一锅端,什麽都解决了,鄱阳大泽沿岸还有大江沿岸也不用担心宋氏的典仪会引发更大水灾。
如果宋氏祖地这里没有机会,徐永生也不强求,届时李二郎山河剑就瞄准刚才确定的地脉节点来一下,只破了对方的儒家典仪。
会不会坏了宋氏迎敌的事另说,但可以阻止他们动荡山河令鄱阳大泽湖堤彻底毁损的典仪,遏止更大水灾来临。
算计好位置后,徐永生不急不躁,自己安静养精蓄锐。
江州城外,浔阳县内,宋氏祖地仿佛整片乡野都是片片庄园相连,朱门碧瓦,门第高耸。
虽然不及江州城那般繁华,人流如织,但这里面积仿佛更大,田间庄园,灵秀孕育,夹于大江和庐山之间,独占华美。
不过,作为宋氏一族当代家主,宋伯礼负手立在庐山脚下,眺望西北方向,神情肃穆,全无得意之情。
在他身旁,站着一个四旬左右年纪的中年男子,乃是其长子宋世修。
宋世修是宋敏宜亲生兄长,也基本已经确定将是宋氏一族下任族长,修为实力更在宋敏宜之上父子二人当前都肃立不语,目视远方。
直到一个看上去精神翼砾,但外貌年龄至少在七十以上的老者前来,宋伯礼父子才齐齐收回视线,迎上前同老者见礼。
「叔父。」身为家主的宋伯礼,面对这老者也执子侄礼仪。
对方是宋氏一族上一辈族老,名叫宋诚,三品境界的儒家大宗师。
以年岁论,宋诚已经颇高,好在他主修儒家五常之礼,有多层「礼」之编钟支持下,身体状态和精力实力都保存得相当好。
来到宋伯礼父子面前,宋诚徐徐说道:「各个方向,都已经准备妥当。」
「接下来,这边就有劳叔父了。」宋伯礼轻声说道,
宋诚颌首:「事关重大,自当尽力而为。」
宋伯礼于是转头向其子宋世修吩附道:「那麽,就由你携带那幅南朝玉画出发。」
宋诚叮嘱:「多加小心。」
宋世修应诺:「请父亲和叔祖放心,世修省得。」
又过一夜。
第二天,以三品大宗师宋世修为首,一队车马押送此番给乾皇贺寿的礼物,离开宋氏祖地,在江州城乘船,逆大江而上,先走水路,前往关中帝京。
船行江上,离开江州水段。
入夜后,渐渐来到江夏一带。
江南两大世家,楚氏雄踞荆囊,宋氏占据江州。
中间的江夏水段算是将双方隔开,因此井水不犯河水,而没有大规模坐地虎的情况下,江夏主要是大乾朝廷掌控。
不过一般而言,此地没有强力的驻军。
宋世修一行没有夜里行船,在抵达江夏后停下休整补给。
不过念着此行事关重大,船队以宋世修为首的众人,基本都宿在船上,没有入江夏城寻欢作乐。
只是夜间当晚,一直警惕的宋世修,忽然察觉到什麽。
他推开船舱窗户向外望去,顿时发现夜里天空暗得不正常。
虽是黑夜,但此刻的夜晚仿佛浓墨一般,远远望去甚至有黏稠的感觉。
那是夜空中,突然出现大量黑雾。
江夏周围的陆地,更是微微摇晃,有地震之感。
黑天蛇。
地。
宋世修深吸一口气,视线望向远方黑暗的天际深处,就见有众多生着四翼乃至于六翼的巨大黑蛇,从黑雾中现身。
其中一头最大的一头六翼黑天蛇背上,赫然立着一个身着黑袍的高大中年男子,其人背负双手,面无表情,目光直勾勾盯着停靠岸边的宋家船队。
隐武帝,秦武。
「那幅南朝玉画交出来。」他现身后不多话,径自说道。
玉画在船上,他可以肯定。
不过,船上还藏了其他人。
「宋伯礼,别躲了。」秦武平静说道。
就在宋世修身旁,其父宋伯礼现身,仰望上空:「这玉画,当真把你引来了。」
说话同时,他双掌向前推。
大量江水倒卷而起,直冲上天。
秦武随手一掌,便把水势压住。
但在宋伯礼控制下,水势源源不断。
其子宋世修则就在大船上开展早就蓄势待发的典仪。
以江夏为龙头,一线延伸下去,多点响应,直到位于江州的宋氏祖地,再到庐山,最后延伸到鄱阳大泽内,形成龙尾。
龙尾甩动,湖水顿时开始更加澎湃。
乡野间,默默闭目养神的徐永生,这时骤然睁开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