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滚出法兰西的课本!(2 / 2)
两天后,《高卢人报》在显眼位置刊登了一篇报道,并配发了一张清晰的图片。
图片上是一本装帧风格与欧洲书籍迥异的出版物,封面是繁体中文字,下方有一行法文注释:
“在中国出版的莱昂纳尔·索雷尔小说集”。
报道以一种看似客观的笔调写道:
【本报近日收到一本来自远东的样书,据寄送者称,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莱昂纳尔·索雷尔先生的作品在中国出版发行的译本合集,其中包括《老卫兵》、《故乡》等多篇作品。
据信,这些作品在清国的知识阶层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欢迎……】
写到此处,笔锋陡然一转: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何索雷尔先生近来对我国在东京的军事行动以及殖民政策,表现出如此固执的反对态度。
众所周知,清国政府正因其对越南的宗主权问题,与我国在红河地区产生摩擦乃至军事对峙。
这不能不让人产生一些联想——也许,索雷尔先生对于法兰西殖民事业的批判,其动机并非全然源于人道关怀?
我们应该理解,也许他的发言,可以让他的小说集在清国更加畅销!】
莱昂纳尔看到报道以后差点把眼珠子瞪出来——这本样书他自己都没有收到,《高卢人报》从哪里弄到的?
看报纸上的图片,从线装书的封皮、竖排的版式和繁体汉字判断,也不像是《高卢人报》能伪造出来的。
更关键的是,自己竟然一两银子的稿费都没有收到!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也从教育部内部流传出来。
「公共教育与艺术部」的副部长埃德蒙·德·罗昂,在一次非公开的会议上意味深长地表示:
“教育旨在培养共和国的未来公民,塑造他们的爱国情操与民族认同。
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理应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对法兰西文明自豪感的作品。
只有真正心怀法兰西、言行与国家利益一致的爱国者的文字,才值得被印在课本上,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典范。”
这番话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指向性不言而喻。
谁是目前“言行与国家利益”看似最不一致的知名作家?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莱昂纳尔的作品,将被清理出新学期《法语课本》的目录的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
此前,人们对莱昂纳尔的批评,大多还集中在他的观点本身,争论殖民政策的对错。
但现在,攻击的矛头开始转向他的人格和动机。
“看吧!我早就说过,这个阿尔卑斯山里出来的小子靠不住!”
“他的书居然在中国那么受欢迎?怪不得他总替那些野蛮人说话!”
“想想他和那些清国人的关系……听说他参加过清国大使的晚宴。”
“罗昂伯爵说得对,只有爱国者的作品才配放进课本!
“索雷尔的文字只会毒害我们的孩子!”
类似的议论在保守派的沙龙里,在右翼报纸的评论版上,甚至在街头巷尾的闲聊中,开始弥漫开来。
“叛徒”、“非国民”、“被中国人收买了”……
种种恶毒的标签,开始被毫不客气地贴在莱昂纳尔的名字上。
环绕在他身上的光环,似乎在这一瞬间黯淡了不少。
而就在里昂的一所小学当中,最令莱昂纳尔寒心的事情发生了。
(今日三更结束,明日开始补更、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