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穿越 >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 第1章穿越武松,努力读书

第1章穿越武松,努力读书(2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八个姐姐独宠我,全是扶弟狂魔! 我的26岁总裁老婆 读档重来 儿子们画风为何如此不同 欢喜就好 今夕何夕 凶宅笔记 酒徒 似水流年 九州·斛珠夫人

二是笔试,就是知县给题目,然后写诗赋。

张知白坐在中间,每个童子到了跟前,张知白随机从六经挑选一段,让童子背诵,并且打分。

轮到武松时,知县张知白一抬头,差点吓得摔在地上:

“这位壮士何人?你来作甚?”

武松身长九尺有余,目光犀利、身材魁梧,拳头捏在一起,好似沙包一样。

知县张知白被唬了一跳,吓得着实不轻。

“学生武松,来考童子试。”

武松行了一个标准的学生礼。

张知白扶了扶官帽,打量着武松,不悦道:

“胡闹,童子试是给童子的。”

“你这厮何等雄壮,怕不有20多了,怎的还参加童子试?”

县里的衙役都看着武松,身后的童子也看着...就像一群小学生看大学生。

“知县相公明鉴,武松今年才15岁,符合童子试的要求。”

张知白愕然,回头看着县丞李迪,指着武松道:

“这么魁梧的汉子,你道他才15?”

县丞李迪知道武松已经18岁了,但他收了武大郎的钱,必须嘴硬。

“知县相公明鉴,这武松从小长得老成,今年确实才15,不到16,邻里皆知。”

县丞李迪解释,知县张知白捋了捋胡须,感觉其中有猫腻。

武松行礼道:“《吕氏春秋》云: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孔夫子身材魁梧,也,15岁而志于学。”

“学生虽然长得魁梧,但确实只有15岁。”

当面撒谎,脸不红、心不跳。

武松振振有词。

做人嘛,不无耻怎么混社会!

张知白微微颔首道:

“你还读过《吕氏春秋》?”

“学生熟读经史子集。”

“哦?本官问你‘昔者明王事父孝’。”

这句话来自《孝经.感应》,武松马上回答:

“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

张知白微微颔首,又问道:

“我四十不动心。”

这句话来自于《孟子.公孙丑》,武松马上回答:

“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

张知白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

“对答如流,不错、不错。”

“本官再问你,‘咸,感也’。”

这句话来自《周易.咸卦》,武松随口应答: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张知白抚掌赞叹道:

“好个武松,人不可貌相,你六经通熟,进去吧。”

“谢知县相公。”

武松提着竹篮,进入里面的考场。

童子试是科举的门槛,属于最低一级的考试,类似于小学毕业考试。

但因为北宋文人治国,对科举非常重视。

所以,童子试的纪律要求也很严格。

考场在县衙后面,摆着几十张桌子,童子相继落座,篮子摆在桌上。

武松坐下来,拿出砚台、笔、墨,等着知县出题。

参加考试的童子陆续坐下,知县张知白走进来,扫视全场:

“今日考试题目分为诗和赋,诗以‘怀古’为题;赋以‘山’为题。”

“时间是3天,3天后交卷。”

说罢,张知白离开,留下县丞李迪和衙役监督考场。

写诗很容易,赋对于童子试来说,相当于大文章。

所以,知县张知白给了3天的时间,让大家好好构思。

知道考试题目,武松淡淡一笑,砚台倒了一点水,拿起墨条细细研磨。

毛笔蘸了蘸墨水,提笔写下一首诗。<b></b>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质子十八年,归国万人嫌 科普盗墓:国家问会不会分金定穴 寡妃待嫁:媚后戏冷皇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大明:朱元璋:我,朱雄英,让位 大明官场之名落孙山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北宋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