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杀贼领赏,人肉包子(2 / 2)
纯粹志趣相投者,少之又少,且多相逢于少年之时。
成年后遇到的人,能走到一起,都是利益瓜葛。
离开河阳县,武松继续往京师进发。
冒着风寒走了十几日,眼见就到孟州城。
武松停下来,看着寂寂无人的山道,偶尔传来几声鸟兽的叫声,显得格外寂寥。
走到山岭上,抬眼望去,只见远处土坡下盖着有十数间草屋。
旁边是一条小溪,此时寒冬腊月,溪流冰冻,旁边的柳树光秃秃地垂下柳条,上面挂着冰溜子。
柳树上挑出个酒帘儿,是一处酒家。
门口一株大树,树干很粗,四五个人合抱有余,上面都是枯藤缠着,挂着白色的积雪。
不用说,这里就是孟州道十字坡,母夜叉孙二娘卖人肉包子的地方。
武松抬头看了看天色,骑马径直来到店门口。
却见一个中年妇人坐在门口,身上披着一件袄子,膝盖前摆着一个火盆,嘴里嗑着瓜子。
不用猜,这妇人便是母夜叉孙二娘了。
腊月时节,又是山岭之中,分外寒冷。
孙二娘却叉着两条腿,胸口也不遮挡,露出绿色的肚兜,裹着白花花的胸脯,一双眼睛望着门口的道路,就像一只狩猎的母狼。
武松到了店门口下马,孙二娘喜滋滋把瓜子丢进火盆,搓了搓手,上前牵马:
“客官,到店里歇脚,本家有好酒好肉,特别是那大馒头,油水多多。”
武松故意挑逗孙二娘,目光落在绿色肚兜上,笑道:
“店家确实好大馒头,白花花的,就不知怎的卖?”
孙二娘非但不介意,反而把胸脯往武松身上挤了挤,媚笑道:
“我这白馒头只给我家汉子吃,外人吃不到。”
武松哈哈一笑,跟着孙二娘进了店里坐下。
“有甚么好吃的?”
“酒肉都有,我家大白馒头最好,客官来几个?”
“且打酒来吃,再切几斤肉来,一发算钱还你。”
孙二娘进了里面,打了一大壶酒,又切了一大盘肉。
武松自己倒了一碗酒,夹了几片肉看了看,问道:
“还有甚么吃食?”
“还有好大的馒头。”
武松故意盯着孙二娘雪白的胸脯,笑问道:
“你丈夫不在?”
孙二娘笑盈盈坐在桌上,一条腿搭在武松肩膀上,笑道:
“我的丈夫外出做客,还未回来。”
“店家生得美貌,你丈夫不怕你被偷了?”
“你这后生模样不错,去做甚么的?”
“我是读书人,往京师赶考的。”
“原来是个举人,奴家失敬了。”
“我不比你那丈夫好?你这馒头卖我如何?”
孙二娘笑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几碗酒,我给你拿几十个馒头来。”
孙二娘笑盈盈往里走。
武松倒了几碗酒,趁着没人注意,全部泼进旁边的溪流中。
孙二娘进了后厨,打开笼屉,腾腾热气下,却是白花花一笼馒头,肉香扑鼻。
“这个书生不似好人,日后就算中了进士,定是个狗官。”
“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竟敢戏弄老娘,且把你剁成臊子,做成大馒头。”
装了十几个大肉馒头,孙二娘回到前面,放在桌上。
武松拿起一个肉馒头闻了闻,掰开面皮,只见里面是带油的肉馅。
“这馒头是人肉做的?还是狗肉做的?”<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