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进入贡院,省试开始(2 / 2)
武松站起来,脑袋快顶破号房的瓦片。
“这位小哥,号房如此狭小,你教教我,如何才能睡得文雅?”
差役仰头看着武松,半晌才问道:
“你莫非就是...那个打虎的考生?”
武松指了指贴在号房上的考生信息,说道:
“清河县武松。”
差役确定是武松,干笑道:
“那就没事了,您睡。”
差役笑呵呵走了。
武松搞得一肚子火。
他娘的,说好了文人治国,怎么号房这么小,搞毛啊!
“武兄弟似乎睡得不安稳?”
隔壁传来温厚的声音,武松听出来了,李杰在隔壁。
“没法子,长得太魁梧。”
“寒窗十年的苦都受了,不妨这几日。”
武松心中暗道:老子才不是寒窗十年!
懒得和李杰废话,武松继续把脚搭在墙上睡觉。
到了第二天。
早上醒来,简单清水洗漱后,武松回到号房。
差役照样过来泡茶,巡查使查看饮茶礼仪。
茶礼过后,锣鼓声响起,差役喊道:
“考官入场!”
几个考官进入巷子,站在中间。
“考生出来见礼。”
武松从号房走出来,站在门口。
几个考官对着众人行礼,众位考生回礼。
然后是考官点燃三支香,对着天地、皇宫方向礼拜,众位考生跟着行礼。
一堆礼节过后,武松回到号房。
省试正式开始!
省试总共考三场、分三科:
第一场考本经大义。
题目总共五道,从《易》《诗》《书》《周礼》《礼记》中选一经作答。
同样要求阐发经典微言大义,结合现实提出见解。
第二场考兼经大义。
题目一般从《论语》《孟子》中选取,但此时的宋徽宗崇信道教,所以把《道德经》也加入其中。
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题目一般总共三道,聚焦朝廷政务争论焦点,或者朝政困局。
考的最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好坏,如何应对辽国、西夏边防等。
今天是第一场,考的就是本经大义。
差役逐个核对考生信息、身份,确认完毕后,考试发卷子。
轮到武松,卷子放下来,铺在桌案上。
总共五道题,其中一道是《礼记》。
题目是:何为礼?
武松微微一笑,提笔写下第一句话:
礼也者,理也;理也者,性也;性也者,命也。
恩州府解试,武松用的是朱子理学。
而这一次,武松用的是王阳明的心学!
在宋朝,程朱理学是绝对的核心。
而到了明朝,阳明心学是绝对的颠峰。
阳明心学强调“心即理”,认为万物之理皆存于内心,无需外求。
和以前的儒学很不一样,是一种开创性的学说。
当然,最重要的不止于此。
科举从来不是只看考生学问如何,科举就是政治。
政治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答题不仅要体现学问,还必须符合当朝皇帝、权臣的想法。
宋徽宗喜欢道教,把《道德经》纳入考试范围,他绝对喜欢阳明心学。
所以武松才敢说,这次科举必中状元!<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