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 > 我一个三金导演十项全能很合理吧 > 第201章 收获与发展规划安排(求月票)

第201章 收获与发展规划安排(求月票)(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眼中的那颗星 消除标记事务所 一条快乐的咸鱼 不要把时间都留给了回忆 越界 冬夜里那一颗暖阳 愿你此生星光灿烂。 在回忆离开之后 系统又又又给我送钱了[重生] 他日细雨时

第201章 收获与发展规划安排……(求月票)

翌日上午,吕睿早早起了床。

他先找到管家,叮嘱等其他人起床后帮忙准备早餐,然后便驱车赶往了瑞兴影业。

彼得那边虽不至于撑不住,但近期确实忙得焦头烂额,有一大堆待办事务堆积着。

主要还是他权限不足,不少事情都没法拍板定论,所以就会导致旧工作迟迟清不了尾,新工作也难以全身心投入。

关键是,这些事情还都不是吕睿放权就能搞定的,几乎都涉及到公司未来发展。

「《灵动:鬼影实录》北美外票房已结算,报收37亿美元,与索尼分成后,我们能拿到3425万美元纯利润。」

吕睿刚到办公室,彼得就拿着财务报表走了进来。

这部电影的北美外发行分成,索尼只收了20%。

虽说比例仍旧不低,但相较于北美市场的常规分成,已经算的上是「友情价」了。

加上这笔收益,《鬼影实录》的纯利润如今已顺利破亿,堪称2005年瑞兴影业最丰厚的一笔收入。

吕睿一边翻看报表,一边追问:「公司目前还有哪些项目需要流动资金?」

「没有。」彼得摇头,「《斯巴达三百勇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暮光之城》的资金已全部到位。」

「那就留一部分用于继续收购小说版权,剩馀的『借贷』给布乐姆之家,支持他们发展。」

「Ok。」

彼得应声记下。

公司眼下已有三个项目在推进,不适宜再开新局。

钱放着也是闲置,倒不如用来铺垫后续工作。

吕睿翻到报表最后一页,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也意味着,《灵动:鬼影实录》项目正式收官!

至于后续的DVD丶碟片等收益,属于隐形长线收入,会并入公司年度营收中。

这也是好莱坞六大能屹立不倒的核心原因。

手握海量版权,哪怕一年不推出新项目,单靠「吃老本」也能赚得盆满钵盈。

最典型的就是迪士尼,版权收益常年稳定。

当然,也有反例,比如大狮子米高梅……

公司本就深陷财务危机,投资项目还部部亏本,偏要砸钱让吴宇拍《风语者》,纯属自寻死路。

「这是《我是传奇》的财务报表。」

收起《鬼影实录》的报表,彼得紧接着递来了另一迭文件。

「北美票房91亿美元,北美外票房53亿美元,全球总票房44亿美元,这是电影的最终收官成绩。

扣除全球院线分成丶发行分成和宣发费用后,瑞兴影业可分得的纯利润为6320万美元;

后续碟片丶线上授权丶DVD等衍生收益还未结算,预计不会低于8000万美元。」

吕睿点头:「好,我知道了。」

纯利润6320万美元,加上做帐时昧下来的3500万美元,这部电影给瑞兴影业带来的收益已高达9820万美元。

这还只是院线分成,后续的版权丶衍生收入更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相当于瑞兴没花一分钱本金,单靠这部电影就赚了将近2亿美元。

这笔买卖简直血赚!

当然,比起发行方的一本万利和院线的高额分成,他这收益算不上顶尖,只能说是比较亮眼。

跟内地发行公司最多不超过百分之十的发行费用不同,好莱坞六大最高可以获得30%的发行费。

制作方辛辛苦苦却只能占据利润的小头,就这还得看人脸色,也是够无语的。

不过这也是无奈之选。

以05年的北美票房前100名为例,除了《电锯惊魂2》《一个疯里婆子的日记》属于狮门影业,《罪恶之城》《立体小奇兵》属于帝门影业,《灵动鬼影实录》属于布乐姆之家外,其他电影都是由六大及其附属公司发行的。

这种垄断力度,让许多小公司只能选择把电影交给六大及其子公司发行。

要麽就只能认命吃六大剩下的残羹剩饭,或者远离院线,在DVD和录像带市场打转。

当然,圣谷除外,他们倒是不用看六大的眼色,毕竟他们的电影也上不了院线。

其实外界所说的发行渠道被六大锁死,完全是无稽之谈。

六大从未锁死过,人家只是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发行渠道而已。

单独的北美渠道,很多中型公司都有建,比如狮门丶梦工厂这些……

至于瑞兴影业和布乐姆之家的合作,根本无人在意。

事实上,谁都可以参与到全球发行运作中去。

但前提是,得在全球范围几十个主要票仓国家注册分公司!

别的先不提,单纯只是每年高昂的公关丶运营费用就能拖垮大部分电影公司,更何况还不一定有那麽多优质影片给你发行,这麽做纯就是亏钱!

要想有自己的全球院线发行渠道,最低要求是每年中大型制作要有5部以上的产量,要不然根本无从谈起。

当然,吕睿现在还用不着想那麽多。

饭得一口一口的吃丶路也得一步接着一步走。

有了《我是传奇》这笔收益,起码公司今年的运营丶开拓等都不用担心了。

毫不夸张地说,就算接下来三年内不拍新片,单靠这笔钱也够养活公司了。

「这笔收益里,4000万美元已划入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制作帐户,3000万美元用于《暮光之城》的后续推进……」

听着彼得的汇报,吕睿嘴角不由得抽了抽。

刚到手的钱还没捂热,7000万就花出去了,属实让人无奈。

但这就是做生意的常态,往往上个项目的回款刚到帐,就得立刻投入下个项目,根本容不得半点「闲置」。

「剩馀的3000万美元,加上两部电影后续陆续到帐的收益,暂时留在帐户里当流动资金。」

吕睿叮嘱了一句。

他可没打算用这笔钱享乐。

之前已经花4500万美元买了豪宅,享受欲早已消散大半。

接下来要做的是更长远的投资,比如特效与视效领域。

《斯巴达三百勇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暮光之城》三部电影都离不开特效加持。

虽说可以找华纳丶二十世纪福克斯合作,但与其让别人赚走这笔钱,不如自己搞个特效公司。

反正可以通过做帐优化成本,说不定等三个项目完成,特效公司也能站稳脚跟了。

吕睿把这个设想简单跟彼得说了说,后者立刻反应过来:

「Lv,我懂你的意思,我会尽快找一家成熟的特效公司,洽谈收购事宜,让它为我们专属服务。」

「Good!」

吕睿给了他一个大拇指。

从无到有创建太费时间,直接收购现成的团队,省时又高效。

他早就在馋这块业务了。

毕竟做上游制作的电影公司,怎麽能没有自己的后期制作中心?

要知道,现在全世界九成九的大制作电影,都离不开好莱坞的特效团队。

比如国内的《英雄》《无极》,就连张艺谋正在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都得靠好莱坞团队支持。

国内的特效行业眼下还是一片「死海」,没人敢碰。

没办法,这业务太踏马烧钱了,没有稳定产出大制作能力的公司,根本养不起。

毕竟特效是按秒来计费的,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哪怕只有1/3需要特效,花费也是天文数字!

不然好莱坞大制作也不会动辄起步就是上亿美元投资了。

倒是棒子那边在特效领域一直奋力追赶着,可和好莱坞比起来,还是差了一大截。

聊完后期制作中心的事,吕睿又跟彼得敲定了后续项目的细节:

「《斯巴达三百勇士》和《暮光之城》按2D格式推进就行,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务必同时做好2D和3D两种格式的呈现。」

彼得连连点头,全部记下。

他明白吕睿的考量。

好莱坞的3D市场相对完善,但其他国家还是以2D观影为主。

所以,只有兼顾两种格式,才能兼顾更多票房,不至于曲高和寡。

「Lv,我听说你们华夏也在陆续推进3D观影模式?好像有个叫万达电影的公司,资金实力很强?」彼得忽然问道。

「对。」

吕睿点了点头,但心中却不禁浮现出了几分遗憾。

国内能支持3D播放的影院太少了,就算有,用的也大多是好莱坞淘汰的设备。

这一直是他心里的疙瘩,也让他打定主意,日后自己投资院线时,一定要大力推动3D观影设施的建设。

眼下看,这是高投资丶低回报的事。

但他清楚,用不了几年,3D就会变成低投入丶高回报的香饽饽!

其实关于院线布局,他早就在暗中筹备了。

2002年国内施行院线改制,要求每家电影院必须选择一条院线加盟,发行方后续直接与院线对接合作。

如今国内1300多家电影院,分属37条院线,其中大部分是地方院线,能实现跨省运营的寥寥无几。

而目前国内排名前三的院线,分别是上影旗下的魔都联合院线丶北影旗下的新影联院线,以及中影旗下的中影星美院线。

不过根据官方通告,今年六月,首轮院线制签约就将到期,到时候各地影院都要重新选择加盟的院线。

吕睿瞄准的,正是这个关键节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我一个三金导演十项全能很合理吧 八个姐姐独宠我,全是扶弟狂魔!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1960:我叔叔是FBI局长 这个鸣人是玩家 混在墨西哥当警察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 我能活着,全靠校花们续命! 美漫农场主:开局收养恶人救世主 千面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