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110-120(第1/16页)
第111章 白热
寇準竟然要告老还乡!李用和震惊不已。
他立刻道:“相公缘何这般想, 您如今还正当壮年,正是该做出一番事业的时候啊!”
虽然说这个壮年说的有些亏心,但是寇準目前为止的确是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突然辞职,有些不符合常理。
而寇準听了这?*? 话, 却只是感慨的叹息了几声:“我自己的身子骨我自己明白,如今已经大不及从前了, 而且最要紧的是,我如今身处这个位置, 就算我不告老还乡, 只怕也是坐不稳的,还不如以退为进,免得给人留下什么把柄, 日后更不利于其他忠直之士。”
李用和听他这么说,倒是隐约明白了寇準的意思, 看来他也已经看出了太后的野心,而且明白自己如今的势力是斗不过太后的,不仅是因为他的政治势力比不过太后, 更是因为他已经年老体衰,他的精力也支持不住去谋划这些斗争, 还不如急流勇退,留一个清名, 也免得日后太后以他为靶子,再去清理与他亲近的臣子。
这个想法,虽然有妥协的因素在,但是也的确是个两全之法。
如今太后已经拉拢了许多人站在自己一边,这个时候和太后硬碰硬, 并非明智之举,而且太后她如今年纪也大了,就算是垂帘听政,还能再熬几年?她又没有亲儿子,外戚势力也就只有一个刘美这个上不得台面的,说到底,她也就是个代管政务之人,迟早这个权力,还是得回到老赵家手上。
寇準想明白了这一点,便也不会急着和太后针尖对麦芒了,而且不止如此,他还了解到一件事。
想到这儿,寇準低声对李用和道:“你我相交多年,如今我要辞官,还有件事要嘱咐你,那个王曾,虽然表面上是太后一边的人,但是此人却并非奸诈之徒,为人处世十分有底线,当时他写先帝遗诏,那个权字,便是他做主加的,可见他心中也是明白正统大义的,此人可拉拢。”
李用和一听这话,心里倒是咯噔一下,所谓的权字便是加在军政大事之前的那个权字,代表的意思是代管,因此可以说,如今太后掌管军政,从法理意义上来说,只是代为管理。
即便这小小一个字并不能改变什么现状,却也可以看出来王曾此人的缜密心思。
李用和确信,寇準的这一番判断没错,王曾的确是个有政治底线的人。
他立刻点头:“相公放心,我都明白了。”
寇準满意的笑了笑,但是许久又感叹道:“如今我走了,只怕丁谓就要名正言顺的拜相了,大宋的宰相之位让这样的蠹虫坐上,真是国家之耻。”
李用和见此,也只能轻声安慰他:“丁谓此人,行事过于嚣张,也过于贪婪权柄,我看他迟早会自食其果。”
虽然知道这是李用和在安慰自己,但是寇準还是释怀的笑了笑:“那我也就盼着这一天了。”
之后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寇準也给李用和提出了一些建议,无非就是让他这段时间低调行事,不要再与刘家和太后起什么冲突。
这个道理李用和自然也明白,一一点头应下。
等两人商议完,外面的天都快黑了,两人这才分别。
这次李用和亲自将寇準送上马车,目送他走远,这才回转。
李用和往家走的这一路上,他都在想今日发生的事情。
寇準是他好不容易才搭上的有政治影响力的人,可是如今,他却要辞官归乡了,这对于李用和来说,自然是十分严重的打击,可是他又能说什么呢?
寇準如今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了,该做的也都做了,如今人家也得为自己的以后考虑,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他没有立场也没有脸去劝人家什么。
不过幸好即便寇準走了,他的境遇也没有太过危及,无非就是低调一点,老实一点,这点忍耐力他还是有的。
更何况寇準走前还给他指了条明路,王曾这个人,他没接触过,但是日后或许可以想办法接触一下,他到底表面上还是刘后的人,自己和他搞好关系,没什么压力,刘后就算知道了,也只当他是想要攀关系投靠她们一派。
这般想着,李用和心中便也平静了许多。
**
寇準既然说了要辞官,那他的动作还是很快的。
第二日,寇準就上书请病假,说自己身体不好。
刘太后知道了,竟也很给面子,派了太医去给寇準看诊,还给寇準赏赐了许多补身体的药。
这样大的恩典,寇準几天后便上书自己又好了,开始上朝。
只是他人虽然来了,但是不管是谁都能看得出,寇準面色苍白,身体虚弱,一看就是还没好全。
之后寇準又断断续续的请了好几次病假,一直到天圣元年五月份,寇準终于开始上书辞官。
天圣是新帝的年号,也是刘太后亲自选的。
而当刘太后接到寇準的辞官奏疏之时,她心中又是高兴,又是有些不安,她的不安就在于,她总是疑心,寇準这封辞呈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但是不管真假,样子还是要做的,因此寇準的第一封奏疏很快就被刘太后给打回来了,只说寇相公是国之栋梁,有病了好好养着便是了,辞官的事儿不要再说。
但是寇準这会是铁了心要辞官,很快又上了第二封奏疏。
而等他上这第二封的时候,大家伙便都知道他的确是真心要辞官。
一时间寇準一派的人都开始络绎不绝的上门拜访。
寇準可是他们的主心骨,就这么走了算怎么回事呢?
寇準对于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闭门不见,只有少部分见了一面,多少得让这些人知道原委才成啊。
寇準一派的人着急上火,而丁谓一派人却是弹冠相庆。
丁谓明白,自己这个宰相的位置稳了,而且讨厌的寇準辞官,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机遇,寇準走了,那自己在这朝堂上又有谁能挡得住?
即便是太后……
后头的事儿丁谓不再去想,但是面上却已经挂上了得意的表情。
就这样,两边都是紧锣密鼓的开始搞事情,朝堂上倒是一时之间陷入了寂静。
寇準连上三道请辞的奏疏,最后刘太后觉得给寇準的面子也留够了,终于才装作一脸不舍的同意了寇準的请求。
不仅如此,还给寇準又加了虚衔,完全一副光荣退休的状态。
而寇準也很有眼色,得到允准之后,很快就收拾了行囊,准备返乡。
他离开汴京那天,李用和也去送了他,不过这次他是淹没在送人的群臣之中,并不十分显眼,寇準也没在众人面前表现的与他亲近,只是与他拱手作别时,比旁人多停留了几秒。
当看着寇準一家人大包小包的离开,李用和一时间也是沉默不语,这样一位名臣,最后却只落得这样寥落的结局,如何能不让人唏嘘呢?
**
寇凖一辞官,丁谓很快就坐上了宰相的职位,如今满朝上下,再无任何人能与他抗衡,一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110-120(第2/16页)
间竟也有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
而且不止如此,他还在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大致的意思就是,皇帝只需要在初一和十五接见大臣即可,有什么大事儿,太后召集辅臣决断,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
所谓的入内押班,是宦官职位,而这个雷允恭,正是皇帝跟前近身服侍的人。
丁谓的这个提议,无一不在凸显他的野心,隔绝皇帝与大臣们接触的时间,所谓的大事小事,无非都是经过宰相之手然后判断的,这完全就是想要架空太后和皇帝和意思,想要他这个宰相来当家做主。
至于这其中传递消息的雷允恭,李用和几乎不用多想,便能确信,此人定然早已经被丁谓收买。
这个道理李用和能想明白,太后和另一位辅臣王曾自然也能想明白。
王曾极力反对这个提议,并且提议说,就按照东汉的旧例,让太后坐在皇帝的右边,垂帘听政即可。
但是丁谓却并不听,执意如此。
丁谓的骄横跋扈日益彰显,也终于让刘太后对他忍无可忍。
**
这一日,宫中议事,太后看着奏疏上鸡毛蒜皮的事情,心情十分烦躁。
许久,却有一件事让太后神色微顿,之前的山陵都监办事不力被撤职了,请求再派一个山陵都监过去。
所谓的山陵都监,就是给皇家修坟的,如今先帝的陵墓还没修好,先帝只是停灵在皇陵的殿阁之中,而给先帝修陵这件事,也是前前后后总是出问题,太后这边也很头疼。
但是如今看到这件事,她心下却突然有了个想法。
刘太后抬起笔,写了个名字上去。
那个名字,正是皇帝跟前的内侍:雷允恭。
**
雷允恭在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简直就是欣喜若狂,因为能帮先帝修陵墓的,可都是皇帝的心腹才会放心交代的任务啊!
更何况,修皇陵这种事,油水极多,他在其中掺和,自然有不少油水可捞。
这般想着,等接到差事的第二日,雷允恭便大张旗鼓的往皇陵方向去了。
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但是他心中却没有雷允恭这般乐观。
他很明白自己这个养母的手段,她既然出手了,那就肯定挖好了坑等着人跳呢。
**
朝堂上这些勾心斗角之事,如今对于李用和来说,都一概不放在心上,他自打寇凖离开之后,便开始了半隐居式的生活,每日除了上班就是宅家,要不然就是和内线们接触一下,了解一下姐姐在宫内的生活,以及偶尔参加一些士林的集会。
除去这些,他几乎半步都不出家门,仿佛真把低调刻在了骨子了。
只是即便他这样低调,有些藏在暗处里的汹涌波涛,还是依旧躲不过——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3-09-24 08:12:48~2023-09-25 07:57:0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雨图 10瓶;巫师的方便面 5瓶;流年不减风色、我叫安红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2章 算计
这一日, 李用和刚上完值,一从衙署出来,还没走几步, 便被人给拦住了。
李用和乍一看,竟是刘美跟前侍奉的长随。
他心里立时咯噔一下。
自打之前他打了刘美的脸, 刘美就再没和他联系过,甚至于两人在路上见了面, 也只装不认识,有时候头都不点一下。
李用和心里明白自己是大大的得罪了刘美, 所以他对自己冷淡, 李用和心里反而平和一些,毕竟刘美这个人他是知道的,没能出手对付自己已经不错, 要是让他装出一副无事发生的样子,依旧对自己和蔼可亲, 那是万万不能够的。
可是今儿,他却找上门来。
李用和心里只有两个想法,不是刘美想要和他撕破脸, 那就是想要算计他,再无其他任何可能。
可是就算心里这么想, 李用和面上依旧笑意吟吟,语气温和道:“当街拦路, 不知有何事?”
这个长随今儿看着竟也没有以往的趾高气昂,也笑着回话:“是我们郎君想要见见提点,还请提点赏个脸。”
李用和不知道刘美打的什么主意,但是既然人家都找上门来了,那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躲肯定是躲不过去的。
所以他立刻笑着点头应了:“许久未曾与刘勾当叙旧了,是我的过错,今日既然相遇,正该一见。”
长随一听这话,心里顿时松了口气,他还怕李用和不愿意过去呢,没想到竟是出乎意料的好说话。
这般想着,长随也不多言,直接领着李用和就往刘美所在的茶楼去了。
没错,刘美此时,就在李用和所在衙署不远处的一座茶楼。
李用和跟着长随上了茶楼的二楼,终于看到了端坐在雅间之中的刘美。
刘美看见他上来,笑着对着他招了招手:“过来坐吧,许久都未曾与你饮茶了。”
看着刘美这样一幅和气的面孔,李用和只觉得心里一阵阵发毛,这人绝对是憋着坏呢,而且是大大的坏,否则以刘美的心性,不可能对着自己笑脸以待。
李用和尽力克制住心中的担忧,两三步走上前,到底还是规矩的行了一礼,然后这才坐下。
之后两人便是坐在一处聊天谈地,说的五花八门,反正都不在正事上,李用和倒是巴不得就这么瞎聊下去,他实在不愿意再和刘美接触了。
但是他的这个愿望到底还是没能实现,刘美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朝政上:“听说你这段时间,差事办的不错,你的上司前日见了我,还一直对我夸赞你的能力。”
李用和一时间有些沉默,他也算是在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里上蹿下跳两辈子了,这一个小小的京仓草场的提点还能把他难住?
虽然心里这样想,但是面上还是得谦虚几句,因此李用和只得道:“只是一些微末的本事,上不得台面。”
刘美听了这话却轻笑一声:“审礼,你我之间又何必客气呢?我是知道你的能力的,若非这个外戚的身份,你早就考中进士,光宗耀祖了,如今倒是这个外戚身份阻挡了你的前程,我如今只要想起这个,心中便后悔不已,当年是我害了你啊!”
李用和简直被他说的满脑袋问号,这都过了多少年了,他怎么又想起这一茬了,而且他说的后悔这句话,李用和一个字都不信!
“刘勾当言重了,我不过是一届微末匹夫,哪里有这样的本事?能有今日,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李用和依旧客气,一点话茬都不给人留下。
刘美听着这话,心中只是冷笑,倒也算是有自知之明,但是面上还是假笑道:“唉,审礼何须如此妄自菲薄,这样吧,你如今在京仓草场提点这个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110-120(第3/16页)
置上也已经待了很久了,是该往上提一提了,只是如今朝廷里倒是没有什么空缺,只有永定陵那边,还缺一个负责工程的人,我倒是可以将你先借调过去,等日后永定陵建成,你也算有功,我这边便也有借口提拔你了。”
李用和一听这话,心里立刻警报拉满,他这段时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深居简出,但是朝堂上的消息,他可是一个都没错过,对雷允恭出任永定陵负责人的前因后果,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如今再听这话,他如何还想不明白?
因此他立刻起身推辞:“勾当,我能力有限,实在是担不起这样的大任,还请勾当另择良臣。”
好家伙,刘太后和丁相公斗法,刘美却想让自己去当炮灰,真是好狠毒一人。
刘美见他如此干脆利落的推辞这件事,脸一下子就黑了。
立刻道:“营造永定陵,乃是国之大事,让你去督办,乃是看重你的意思,更是你为国效力的大好时机,你竟如此推辞,不知何故?”
这话一听就知道是恼了,开始给自己扣大帽子了,李用和却也不怕,直接道:“永定陵如此要紧的工程,原本就该熟于工程营造的人来接手才是最好,在下一不通营造之法,二从未有过如此经验,如何敢承接这样的大事?若是在营造之中,出现什么差错?又有何面目留存于世间?若是勾当执意要臣为此,臣只能以死谢罪了!”
说完便深深拜了下去。
虽然看起来动作很柔软,但是话语却很强硬,已经开始以死相逼了。
刘美自然是不敢真的把李用和逼死,可是自己这一番谋划就这样尬住,也是把刘美气得不轻,他黑着脸,指着李用和道:“果真是烂泥扶不上墙,我好心给你指条明路,你竟是一点也不知道上进,还以死相逼,果真是我看错你了,看来你日后,也就是当个京仓提点的命了!”
说完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李用和直到他离开,这才直起身来。
他冷着脸看着刘美离开的方向,许久轻嗤了一声,装模作样,还真把天下人都当成了傻子不成。
**
这一日李用和回去,就称病不出,工作那边也请了病假。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家。
昨个刘美回来,就已经砸了一次书房了,听到这话,又顺手把手边的杯子给扔了。
一旁的夫人钱氏见他如此,一时间竟也有些不敢劝他。
自打上次夫妻二人在众人面前丢了丑,刘美就一直对钱氏淡淡的,甚至还在那次之后,纳了两个妾回来,很长时间都与妾室混在一处,冷落了钱氏许久。
钱氏虽然那心里恨得要死,但是面上却只能忍气吞声,她心中明白,父亲想要拍刘太后的马屁,想要搭上刘美的线,那她这个做女儿的,在刘家就没什么地位,毕竟就连她自己,也只是父亲用来讨好和拉拢刘美的工具。
如此许久之后,这一两年,刘美对她的态度这才好转了许多,但是她自那次之后,也不敢再像之前一样,对于刘美外头的事情指手画脚了。
就像如今,要是放在以前,她早就连消带打的劝慰起刘美了,但是现在,却只能缩着脖子不敢出气。
而刘美在摔过碗碟之后,心里的那口气也终于出的差不多了,他转头看向钱氏,咬牙道:“这个李用和果然奸诈,他必然是猜出了其中内情。”
钱氏见刘美与自己谈论起这件事,心中虽然也同意这一点,但是嘴上还是不得不安抚刘美:“或许也不是他猜出了,只是他心中畏惧郎君,这才不敢有所动作。”
这话说的,倒是教刘美心里舒坦了一些,他沉默片刻,又道:“这次是个难得的机会,我还是不想错过,或许可以直接将他调任过去,他便是不愿意也得愿意。”
钱氏却摇了摇头,低声道:“之前这个法子或许行,但是现在郎君已经找过他了,他心里也有了防备,如今又装了病,就算郎君不管不顾将他调过去,他用生病的借口不去,谁也不能拿他怎么办。”
刘美一听这话,有些生气的一拍桌子:“早知道之前就不去见他了!”
钱氏听着这话,没有再张口,心里却忍不住想,就算刘美不去又有什么用呢?以李用和的敏锐,突然给他调动职位,只怕也能很快猜测出其中的不妥,到时候还是一样不成。
只是这话还是不要和刘美说了,否则他只怕气的更狠。
这或许就是和一个智商远远高于自己的人作对的痛处吧。
刘美因为这事儿,在家里生了好几天的闷气。
但是很快,他也没这个闲心生闷气了。
永定陵那边终于出事了。
有人向朝廷禀报,雷允恭不顾之前定下的陵墓图纸,随意挖掘,结果挖了许久,发现如今所挖的地方,根本不适合建造皇陵。
这事儿一下子闹大了,众臣都开始议论要惩处雷允恭。
这其中又以王曾最为激烈,张口闭口就要将雷允恭押回来受审。
但是丁谓却不同意,只是这样的大事,他也不敢真的说雷允恭做的没错,只能把这事儿拖着不处理。
同时也给雷允恭那边送信,让他赶紧收拾后手。
只是丁谓不知道的是,他这个时候送出城的信,都被刘美给拦下了。
这也是刘太后的安排,她要的其实不是处置雷允恭,一个内侍而已,一道圣旨就处置了,她这次最想除掉的,还得是丁谓,而想要除掉丁谓,就得拿住了他私通宦官的证据,如今,这证据总算是得手了。
刘美看着这些信,心中又是得意又有些遗憾,得意的是,这次除掉丁谓自己的功劳到手了,遗憾的则是,到底没能把李用和也一起处置了。
最后事情就开始变得简单了。
不就之后,有一个叫毛昌达的内侍从永定陵回到了京城,将此事正式禀告给了皇帝,这下子,丁谓无论如何也遮掩不住此事了——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3-09-25 07:57:08~2023-09-26 11:23:4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鲸落 40瓶;叮咚编钟、67385159、叽歪~ 5瓶;柠檬不萌! 3瓶;流年不减风色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3章 雷霆
这个叫毛昌达的宦官, 一入京城,便是直接进入皇宫,将雷允恭在修建皇陵时做的那些烂事儿全部都捅到了皇帝跟前。
而如今的皇帝虽然聪明, 却也的确还是个小孩子,在听到这件事时, 第一个反应自然是愤怒。
孝之一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的一个, 尤其是中国人事死如事生的理念,更是让人对于自己父辈的身后事十分看重。
而如今雷允恭一个太监, 竟然敢在先帝的陵墓之事上如此肆无忌惮, 哪怕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都很难忍受,更何况是皇帝了。
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即便动了杀心,可是他也很快反应过来, 这件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110-120(第4/16页)
必然是太后在后面操控,因此他很快又压下了怒火, 带着毛昌达找上了太后。
而太后在看到皇帝找上门之后,心中便也明白,自己的计划将要实现了。
她立刻建议皇帝, 召集群臣,商讨如何处置雷允恭。
皇帝自然是答应了, 很快的,以丁谓为首的文臣们便都入宫议事。
在入宫之前, 丁谓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这些时日,因为雷允恭的事儿,他被搞得焦头烂额,虽然暂时控制住了局势, 可是丁谓心中还是觉得这件事只怕没有这么简单。
因此这几日他一直让人盯着大内这边的情况,一旦有事就和他汇报。
可是今天,盯着大内的人并没有给他禀报任何事,但是太后却突然召集群臣议事,这让丁谓的心开始隐隐有些不安。
**
很快的,文臣们都到达了议事的垂拱殿,进去的时候,丁谓发现太后和皇帝都在,不止如此,殿中还跪着一个内侍打扮的人。
丁谓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下意识就想到了雷允恭。
可是还不等他多想,群臣便开始给太后和皇帝行礼,丁谓也只能先暂时压下心里的不安。
等行礼结束之后,皇帝这才开始说起了正事儿。
他指着跪在地上的毛昌达,对着丁谓道:“丁相公,此人乃是这次随从雷允恭一齐前往永定陵修建皇陵之人,他说雷允恭,不顾之前勘测的皇陵位置自行发掘,结果导致新挖掘之地渗水严重,几乎无法再作为皇陵修建,不知相公可有话说?”
丁谓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他千方百计让人将这事儿压下去,没想到最后竟然会让一个内侍给捅到皇帝跟前去,这段时间盯着皇宫和汴京城的人都在做什么!
丁谓来不去思索这些漏洞之外的波涛汹涌,急忙跪下请罪:“是臣无能,还请陛下治罪。”
这种事,辩解都是其次的,得先认罪,丁谓是知道这个小皇帝的,虽然聪慧,却也是个心软之人,自己这么多年的老臣,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他是绝不会对自己下死手的。
果不其然,皇帝一听到这话,却是犹豫了起来。
而一旁的太后看到这一幕,立刻站了出来,道:“丁相公何必急着认罪,这件事再怎么说也是雷允恭主导,还是得先调查清楚为上。”
太后直接一击就戳到了丁谓的软肋。
雷允恭是他架空皇帝和太后的最重要筹码,要是雷允恭没了,那他必然会受到牵连,如今这许多筹谋也定然成空。
丁谓一时间竟有些不知何以应对,愣在了当场。
而王曾也在此时站了出来,斩钉截铁道:“此事重大,必须得立刻派出使臣调查。”
太后十分满意王曾的反应速度,笑着点了点头:“王相公说的很是。”
其他大臣看到太后和王曾都这么说了,而丁谓此时却没有任何反应,慢慢的也就有人站出来同意了。
毕竟事关先皇陵寝,要是真的轻轻放过,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太后和皇帝这次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而丁谓看着这么多人站在了王曾一边,脸上也是渐渐变得青紫起来。
太后见他如此,心中冷笑一声,但是面上还是装模作样道:“丁相公觉得如何呢?”
这个时候,丁谓还能如何,只能咬牙答应:“的确该派人前往探查。”
既然阻拦不住这次的探查,那就只能将派遣人选的权利握在自己手上。
可是既然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太后又怎么会让丁谓如愿,因此即便丁谓力保自己这边的几人前往探查,太后依旧将许多不阿从丁谓的人塞了进去,前前后后竟是派了好几批人过去,连王曾都去了一回。
就这样一个探查强度,哪怕是丁谓那边的人,也不敢胡说,毕竟新发掘的陵墓,里面有石头和地下水这是明摆着的事儿,哪里又能糊弄过去呢。
没几日,探查的结果便下来了,雷允恭新发掘的陵墓的确有问题。
这件事一坐实,立刻引起了朝野的议论,丁谓这边,更是开始称病不出,毕竟即便他想要否认,满朝上下的人谁又不知道他和雷允恭的关系。
而太后这边,却绝不会因为丁谓避其锋芒就放过他,很快一边暗示让人牵绊住丁谓,一边派人又去了永定陵和雷允恭的家,直接把雷允恭的底给抄了。
这下子事情可就闹大了,这么大一个肥差,再碰上雷允恭这样一个贪婪的人,结果根本就不必多想,雷允恭贪污了,不仅贪污,还偷了陵墓中的金银,数量十分庞大。
就这么一个情况,根本就不用等雷允恭说什么,太后直接下令,将雷允恭赐死,籍没家产。
等丁谓知道这件事的事情,雷允恭的案子已经被办成了铁案,而且雷允恭本人也已经被仗死。
听到雷允恭贪的金银的数量,丁谓简直眼前一黑,真的是竖子不足与谋,给先皇修陵,竟也敢如此大胆!
丁谓这回是真病了,他心里明白,自己这条道只怕是要走到头了。
**
事情也果然如同丁谓猜测的那样,在处死雷允恭的第二日,太后和皇帝便召集群臣,将丁谓与雷允恭勾结的罪证拿了出来。
其中不仅有他们通信的罪证,还有丁谓请托雷允恭帮自己制造金银器的罪证。
不仅如此,太后还杀人诛心:“之前丁谓依靠雷允恭奏事,他和我说,这都是经过你们同意的,我看在他是先帝旧臣的脸面上,便也信了他,答应了此事,结果如今又做出了挪动先帝陵寝的大事,实在是……”
太后做出一副难受的姿态,满脸都是愤慨。
但是其他人却也顿时明白,太后此时的意图。
而身为宰相的冯拯这个时候站了出来,直接说明:“之前依靠雷允恭奏事的事情,都是丁谓与雷允恭商议的,他还说这是得到了皇上的旨意,臣等也不能分辨真假,如今终于水落石出,实在是仰仗皇上和太后的英明,这是国家之福啊!”
好家伙,真是个滑不溜手的人物,竟是将事儿全都推给了丁谓和雷允恭。
太后心中冷笑一声,她可不信以这些人的老谋深算,能看不透这些,只怕之前也只是作壁上观,想要称称他们母子的分量吧。
但是不论如何,太后心里也明白,丁谓可以除掉,但是这些人却不能一口气都除去,否则国家也会陷入动荡之中,因此她也只能假作不知,愤恨道:“没想到丁谓竟然敢如此大胆,假传圣旨,霍乱朝纲,如此恶人,即该立即处决!”
一见太后竟然生了杀心,冯拯也有些坐不住了,今日可是他在太后面前将事儿都推给了丁谓,要是太后杀了丁谓,这事儿岂不是要算到他的头上。
因此冯拯立刻站出来力劝:“娘娘,丁谓虽然有罪,但是如今皇上才登大宝,若是突然诛杀大臣,定然会惹得天下沸腾的,丁谓虽然有罪,却也没有谋逆之举,只是没有及时奏报关于挪移陵墓的事情,罪不至死。”
好家伙,不愧是带宋宰相,是懂乾坤大挪移的,刚刚还说丁谓假传圣旨把持超纲,如今罪名又成隐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综穿]国舅爷只想当咸鱼》 110-120(第5/16页)
? 不报了,一张嘴真的是颠倒黑白。
太后对他的这番话,倒也没有太过惊讶,毕竟冯拯再怎么想要明哲保身,他也到底是士大夫阶级的人,他还要在士林当众混,要是真的这次杀了丁谓,只怕他的名声也会臭掉。
而刘太后此时也没有想着真的要杀掉丁谓,毕竟她也明白杀大臣的舆论影响,不过到底还是得做出一副强硬的姿态,否则岂不是让这些人把她们母子当成软柿子了不成。
因此在冯拯再三的劝导下,刘太后这才看起来“勉强”同意了冯拯的意见,终于决定将丁谓贬职,直接贬出汴京,前往西京入职。
冯拯见到太后终于松了口,心里也是松了口气,还忍不住嘀咕,太后一届妇人,竟也如此心狠手辣,看起来日后还是得再谨慎一点才好啊。
等群臣商议好如何处置丁谓之后,还是得再派人去出任山陵使,继续修建皇陵。
因为这次冯拯比较冒头,出力也比较大,因此太后在重重提拔冯拯之后,直接拍板,让冯拯去接手这件事。
冯拯此时真的是有苦难言,要说之前山陵使还是一桩美差,那现在就是一件烫手的山芋了,可是这个山芋他还是得接着,因此只能立刻行礼应下。
等出了殿门,冯拯这才松了口气,一旁的曹利用见他如此,忍不住冷笑:“冯相公真是一心为公啊。”
冯拯冷冷看了曹利用一眼,嗤笑一声,却无多言,抬脚就走。
一介武夫,嚣张跋扈,不过是下一个丁谓罢了,还敢嘲讽自己,真是不知轻重。
**
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李用和很快就知道了。
丁谓被贬,雷允恭被杀,几乎都是在两三天之内完成的,李用和心中也不免感叹刘太后的雷厉风行。
同时也稍微了解了一下这位历史著名太后的行事风格,真的是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
而且她也是的确不允许任何人来动摇她手中的权力,哪怕是自己的政治合作伙伴也一样。
看起来,自己日后还是得更加低调一些为好啊——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3-09-26 11:23:44~2023-09-27 23:55: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艳 20瓶;我的世界是我 5瓶;小叶子 2瓶;流年不减风色、我叫安红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4章 选妃
刘太后肃清了朝堂之后, 她对于朝政的把控力也到了巅峰。
皇帝完全成为了她手中的傀儡,大臣们不是投靠她,便是墙头草, 根本组织不起和她对抗的集团,她也算是真正实现了临朝称制的梦想。
李用和面对这样的局面, 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蛰伏和低调。
每日不是上班就是回家, 偶尔和友人聚会,还得选个低调人少的地方, 日子过得要多清净有多清净。
这其中, 刘美自然也曾蹦跶过几回,但是都被李用和连消带打给糊弄过去了。
而刘美这个人虽然狂,却也很听刘太后的话, 着实是不敢把事情闹的太大,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 李用和也开始找机会与王曾接触。
倒也不是想去拍他的马屁升官发财,只是想要给自己找个靠山,以免真的最后落得个任人鱼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