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心蜜意(美食)》 35-40(第1/14页)
第36章 登记铺子
卫锦云抬眸看他,她与从前和他时说话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这每日都要出去摆摊,迎来送往的人多了去了。难不成日后铺子开张起来,接触到的每一位客人我还得先跟像张公子这样的街坊们都报备一声?”
张仁白眉头近乎拧成了一捆麻绳。
什么叫他这样的街坊们,难道她心中对他就没有一丝一毫的情谊。
他只是随便问问。
“可是,街坊”
张仁白稳了稳身形。
“就好比上个月,我家铺子修缮时,还多亏张公子和周围的街坊们帮着照应,张公子也与我谈成了一笔生意,我不胜感激。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心里头一直念着你们的好。”
卫锦云说完这些,车也被抬出铺子,她缓缓推动走过张仁白身旁,淡淡道,“至于旁的,我想那日我理应说得很清楚。”
夏日的风吹过来,张仁白怔了怔,想要抓住飘扬到他身旁的一缕发,却被卫芙菱挡在面前。
“仁白哥哥,要是你真与姐姐有这么多话要讲。”
卫芙蕖也走到一旁,盯着他,“那日,你为什么不说。”
那日,他为什么不说。
张仁白望着姐们三人远去的背影,心里又酸又胀的感觉又涌现上来。
下次,等下次。
下次若是父母说她,他一定会维护的。
七月里,天更加热,街上有不少货郎挑着担子卖冰凉。货郎手中的铃铛摇一摇,便有不少年纪大些的妇人老翁唤住他们秤上半斤,回家放茶中也好,冰在果子里也好,总之能在这难耐的酷暑里多一丝清凉。
各家食肆酒楼堂食用饭的少了,但闲汉们却扎堆门口,等着跑堂的伙计将炒好的菜放进他们特制的竹箱中,再送去各家。可不能倾洒一点,不然客人生气
,食肆也要责怪,毕竟这些都是索唤的饭食。
稍微愿意走动的,闲汉只需扣扣他们的家门,就有人出门拿了。实在是不愿意起身下床的,就从小窗那里悬下一只串着麻绳的竹篮,里头放上饭钱,缓缓而下,让闲汉们将吃食装进去,再吊起来,连楼都不用下,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自然,想要点些冰凉饮子,也可用同一方法。各家食肆五花八门,有温盘不让饭菜变凉,自然也会裹上湿巾与冰块,保证饮子喝起来的爽利。
这一路上闲汉们从卫锦云的身旁路过,跑得风风火火,身手却也稳当矫健。
她像往常一样将车推到府学门口,有不少人见她来了,都从老郭的香饮子摊上站起身,训练过似的有条不紊地过来排队买糕,像是特意等她出摊。
荷花节的试吃有了成效,喜欢吃点心的不止文人,还有买上两块去茶坊里吃茶的,与她打听过平日里在哪里摆摊。一壶菊花茶,称斤西瓜子,再配上两块点心,能在里头谈天说地一下午。徐记的点心吃腻了,总要尝些新的。
“卫小娘子,可算盼着你了。”
隔壁摊子的钱娘子正往铜鏊子上摊面糊,“这两日你没来,我敲起鸡蛋手都没劲。”
她往饼上撒葱花,眼里满是笑意,“说真的,还得谢你。你瞧我家那小子这阵子竟像换了个人似的。从前一到夏日就蔫得像晒过的菜叶,走两步路就喘。这几日倒好,最近跟他爹总是去市集买东西,来回足有四五里地,回来竟脸不红气不喘的。家里的水缸也不需要他爹挑了,下学一眨眼的功夫,全满了。倒把他爹惊得直摸他额头,怕不是中了邪。”
卫锦云正用油纸给客人包糕点,一边包一边回,“最近吴公子瞧着确实精神了不少谢我做什么。”
“嗐,我知晓的,我知晓的。”
老郭在不远处摇着蒲扇直乐呵,“生哥儿一大早就在府学门口扎马步呢。旁的那几位与他说笑,说结实有力气的后生好,膀子上有肉叫人瞧了指定喜欢。”
他寻常时来摆摊最早的那一个,学子们一到府学门口,就喜欢往他这儿跑,吃上一碗饮子配朝食。最近老见一帮学子里拥在门口,给吴生练体魄呢。摆了这么这么久的摊,这里的每个人他都叫得上名,连他们的性子都摸得一清二楚。
吴生这小子本来就体弱,才进府学的时候蔫了吧唧跟豆芽菜似的,全凭周围唐殷那几个小子每日带着,身板上才渐渐有肉了。如今这模样,不知晓是真有姑娘家家喜欢膀子上有肉的,还是他们故意起哄带他强身健体。总之,这瞧起来一日比一日黑了,却精神了。
卫锦云“啊”了一声,继续包点心。卫芙菱在一旁将铜板扔进罐子里,撞得丁零当啷响。
鸡蛋饼摊子下的泥炉点着,炭火烘得钱娘子额上的汗滴滴答答往下淌,连褙子都汗湿了。卫芙蕖倒了一碗茶,递到钱娘子跟前,“钱婶婶吃碗茶水。”
原本钱娘子是自带茶水的,放在家中水缸里凉着,喝起来也适意。如今壶里的茶被这毒太阳和泥炉这么一烤,说是刚烧滚的都不为过。
她擦擦脸上的汗,夸了句“真乖”,给姐妹俩摊了个糖饼放在碗里尝。
“你也是辛苦。”
老郭拎着茶壶过来,往钱娘子一饮而尽的茶碗中又添一碗,“这天气一日比一日毒,眼瞅着就要大暑了。昨儿后半夜我起来挑水,那潮气都能黏在身上,更别说白日里了。”
“他能多读些书,我这再热着也值。”
钱娘子新搅了一些面糊,眼角笑出几缕皱纹,“好在他是个懂事的,不争不抢。眼瞧着下学了,我再给他们摊些饼子,读书费脑子饿着呢。”
老郭扇着蒲扇,跟着夸赞了几句“生哥儿学问大着,日后你有福气”,他瞅着卫锦云摊子排队的人渐渐多起来,又道,“卫小娘子这点心也是受欢迎,天越热买的人越多。方才我那还有个老主顾说,买几块回去,就着新沏的茶慢慢吃。”
“不全凭您老照应着。”
卫锦云回道,“您那吃饮子的多,我这卖点心的跟着也多。”
“属你嘴利索。”
老郭乐了几声,重新回自个儿香饮子摊上去了。
卫锦云今日特意每样糕点比寻常数量多添了二十只,到了府学下学,才堪堪有些剩余留给他们。
“你怕是猴子王!”
祝芝山跟在吴生后头,大口喘气,“夫子问起学问来时,怎么没见着你这般有劲头,光向我使眼色了。”
“娘,今日要二十五只鸡蛋饼。”
“这么多?”
钱娘子一听,先将摊好的塞进吴生手里,而后立刻忙着打鸡蛋,摊面糊,连脸上的汗都来不及擦。
吴生一边将鸡蛋饼发给同窗,一边收钱,“昨日荷花节上,山长说我做的咏荷词做得最妙,近来的学问也有长进,可是勤学苦读了。唐兄私下跟他们说我是”
“吃鸡蛋饼吃的。”
祝芝山捏着一块薄荷夹糕笑得几乎要掉到卫锦云的柜台上,好在它粘手,被他一接又给接住塞进嘴里。
唐殷一阵夸夸其谈,将吴生家的鸡蛋饼夸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心蜜意(美食)》 35-40(第2/14页)
得天花乱坠,说自己那时院试前,心里头紧张得很,那是夜不能寐,就怕自己考不好。直到一日,他尝了一口吴生家的鸡蛋饼,那忽然精神抖擞,脑子灵光,没几日就中了秀才。
说是子要是尝了这鸡蛋饼,论语都要改成论鸡蛋饼了。
“说到唐公子,他人哪里去了?”
卫锦云自个儿也忙着笑,左瞧右瞧的,竟找不到唐殷的半个身影。他原先赛跑,定是与祝芝山、吴生一起的。
“他呀。”
祝芝山朝着大排长龙的队伍后头大喊一声,“唐兄,卫小娘子找你呢。”
半晌后,一群学子中终于探出个举着折扇遮脸的脑袋。
“嗐,你是头一日见卫小娘子吗?”
祝芝山一块薄荷夹糕吃完,人还在笑,“你当举着佳人的团扇呢,这般娇羞速速放下来,让卫小娘子好好瞧瞧你。”
唐殷无奈地将挡在面前的折扇缓缓放下,眉眼未变,鼻梁还是那么挺,就是嘴唇瞧起来,有些厚实了。
“无良商人卖我的熏香,引些蝴蝶,它不好吗!”
画舫上,唐殷才吹完吴生家的鸡蛋饼,莲香引来蜂飞蝶舞,蝶飞往莲上,蜂飞向香香的他。
“没事的唐哥哥。”
卫芙蕖在一旁慢条斯理地翻书,“你这样瞧起来,非常的亲切。”
“嗯嗯。”卫芙菱跟着猛点头。
“亲切吗?”
唐殷问向面前以及身后众人。
“亲切亲切。”
众人猛掐一把大腿根子,齐刷刷点头。
“那我要两块蛋黄酥抚慰我受伤的心。”
唐殷收了折扇,伸出两根手指。
“排队!”
“你还有人性吗唐殷!”
“原来你还有这手呢,真是心思缜密,歹毒至极!”
唐殷被其他学子架回了队伍的最后面,待排到他时,两个蛋黄酥渣渣都没有给他剩下。不过钱娘子倒是奖励了他一只鸡蛋饼,加了三个蛋,还是最大,最软乎的一只。
受伤的心暂时得到了一些抚慰。
府学申时初刻下学,只过了两刻功夫,卫锦云就将点心给卖空了。她叫了正沉浸式看书的妹妹,收了摊子,准备给她的铺子申请营业执照去。
即便是自己的地契与房契,也要去子城西北角那的商税务进行登记。虽不是什么许可证,但也要取得合法的经营资格,缴纳住税百三才行。卫锦云将推车推回铺子,带着祖母和妹妹们一起,锁了铺子们,一块去了商税务。
四人进了商税务的厅堂,值岗的兵卒见是四个女眷,又看王秋兰的鬓角已经白了,便多了句嘴,“是来登记入行会的?”
卫锦云点头,将房契地契和四人的契籍一并递上,“回官爷,我们想在自家地头上开家茶楼,做些点心卖。”
王秋兰在一旁搭话,进了这地有些紧张起来,“这房契原是我的,回平江府后,想
着我的孙女们都大了,该有个营生,便请了讼师牙人做了见证,去官府加她们的名字。如今这铺子,是我们祖孙四个一块开。”
她本就心里头笃定了要将铺子传给她们的。见那展讼师替赵香萍的合理文书办得稳当,她便也请他来帮忙,去官府那儿在房契地契上加上她们的名字,才安心。
这地儿本锦云单独来便成,却非要拉着她一块。
兵卒翻看契书,见红印齐全、字迹规整,便笑着道,“手续倒齐全。我头一会儿见祖孙四人一块的,你们这铺子开起来,倒是热闹。”
卫芙菱回应道,“等挣了钱,姐姐说这都是要给祖母分利的。”
卫芙蕖也跟着点头,“这本就是祖母的铺子。届时祖母挣了钱,不要忘记给元宝买鱼。待我们将钱挣得够够的,日后去汴京玩。”
兵卒听了觉得有趣,忍不住向姐妹二人招手,“那你们过来一块按个手印,一会交个五十文,也算是好了。待铺子开起来,将账做好,安心交税便行。”
出了商税务,祖孙四人谁都心里头高兴,一路上买了不少现切冷食,批切羊头、肚肺,又拎一条半条胳膊长的腌鱼干,便是路过山塘街买枣泥麻饼都是王秋兰亲自出手,买了一打。
等四人溜达回铺子,小张和二牛已是拉着两辆驴车,在门口候着。驴车上装了鹅卵石子、几瓮石灰、麻丝光是自己的凿子、砌刀工具,都背了一整袋。
“卫小娘子。”
小张正踮脚往这边望,见了她忙率先上前打招呼,“知晓你出门,我们哥俩就在这儿候着,这两车料先拉进去?鹅卵石子、石灰都齐整的,明日还有两驴车木坯跟雕花料。”
“这么早便来了,离我和周掌柜约的时辰还差半刻呢。”
卫锦云连忙去开锁,看这两人淌一头汗,还不知晓往树荫底下站站,忙将两人往里头请,“快进去吃口茶,这个时候太阳也且毒着。”
二牛蹲在车边摸驴脑袋,抬头接话,“卫小娘子放心等着便是。我们周掌柜跟王记的王掌柜特意合计过,窗户尺寸、雕花木栏都对上了章程,保准分毫不差。原先那活计也多亏你信得过,这次我们也会好好干,定叫你满意。”
徐氏正倚在门旁,捏着把西瓜子,嗑得脆响,目光扫过卫锦云这边,扯了扯身边的张仁白,“你瞧你的卫小娘子,前阵子才拾掇过,这又大兴土木了。这般修法,没有几十上百贯下得来?”
张父端着茶盏坐在门槛旁的椅子上,呡了口茶,慢悠悠道,“人家卫小娘子会做人,见谁都是三分笑,连见泥瓦匠都是。这年头啊,有的人挣钱容易,原是有旁人赶着往上凑,恨不得把钱袋子都递过去,还差你那几十上百贯。”
小张耳朵尖,张父那话刚落音,他手里的砌刀旋即磕在驴车上,几步就跨到文房四宝店门口。
“张掌柜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眉峰挑得老高,砌刀往腰间一别,“卫小娘子哪儿不好了,人家做的点心连府学的夫子都称赞,挣的都是干净钱。倒是你,你在这儿说什么?”
他往前凑了半步,声音更亮了些,“前阵子卫小娘子修围墙,连带着你们家那半边都拾掇得整整齐齐,你当不知道?那墙原先什么样,你们心里没数?如今倒好,转过身就编排人家,你这是见不得旁人日子过得好?”
铺子门口停了两辆驴车本就引人好奇,这会子其他铺子的人也纷纷围过来。
“老张你话怎么能这样说。”
赵香萍手中还握着夹炭火的钳子,“你这铺子不也订她的点心了吗,我眼睁睁瞧着你铺子里头的客人比前两个月多了,还夸这点心好吃。再说了,卫小娘子真给你修了围墙,我们家那围墙也是。要不是她那墙,我也,我也捉不住”
她说了会,竟抽出一条抹巾掩起面来,连声音都带上几分抽泣。
周围大家也都是参与了上回那趟夜里捉贼事件,知晓李大胆被发现踪迹全靠卫锦云那道戳人脚心的围墙,个个开始抱不平。邻里邻居这么多年了,他们还不知晓张父这个人,就喜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心蜜意(美食)》 35-40(第3/14页)
欢嚼舌根,甭管有没有的事,都说得跟真的一样。
张父手里的茶盏晃了晃,茶水溅出些在衣襟上,他脸涨得发红,“那围墙那围墙。”
谁要她修那围墙了!
他本事趁着隔壁铺子没有人,占了些地界,眼下总不能当着人的面说出来。终究是理亏,说不出个囫囵话来。
二牛也推着车过来了,帮腔道,“真是好心当作驴肝肺!卫小娘子第一次修缮就信我们,平日里对街坊也和和气气,哪点招你们了?”
他转头看向徐氏身边一言不发的张仁白,“张公子,你说说,前阵子那围墙是不是卫小娘子顺带帮你们修的,修得那样高,都爬不进半个贼人。”
他一直在想能趁人之危占地界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人,这已经是附近最大的文房四宝店了,钱挣得那样多,竟还要抠旁人的半尺地界,那半尺地又能做什么呢?
原是又抠,又爱嚼舌根。
张仁白被问得头往下埋,手攥着衣角,半天只挤出个“嗯”字,再问便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徐氏脸上挂不住,把西瓜子往地上一摔,拉着张仁白往屋里走,“问我们仁白做什么,他还小不懂这些。干活的管起东家闲事了,烦死个人,散了散了。”
张父见状,也讪讪地站起身,端着空茶盏溜回了店里。
小张“哼”了一声,转身对卫锦云道,“卫小娘子别往心里去,这种人不理也罢。来,我们先把料卸进去。”
卫锦云只当没听见,笑着应了小张和二牛,“劳烦二位等久了,先进去吃茶吧,这大热的天,我再给你们开个瓜。”
街坊邻居们议论了几声,跟着就散了。但晚食用过后,摇着蒲扇间,定是谈谈这些事的。
或是琢磨这卫小娘子到底哪来这么多钱,或是夸她能干的,或是骂两句张父的但今日骂完,明日见着了,还得笑嘻嘻道声早。
一进铺子,两只小狗很快迎了过来。它们非常听话,两位妹妹只是教了几句,便知晓要跑到外头去,完全不会在铺子里乱拉乱尿。
小张和二牛将所有的料都扛到院里,热得褂子都湿透,喝了几碗茶水才慢慢喘上口气。
卫锦云她拿起刀剖开井水里吊着的西瓜,“快尝尝,这汗可真是一斤斤往下掉。马上要大暑,活不用干得太急,避开午时。”
小张捧着瓜块啃得急,汁水顺着下巴淌,“卫小娘子太客气了。”
二牛也笑着接过来,“这天是邪乎,日头底下站片刻就一身汗。我们晓得分寸,中午定歇着,真中暍了还得去医馆,反倒耽误活计。”
“那就好。”
卫锦云切了两块,扔给冲她摇尾巴的两只小狗,“凉茶我叫祖母每天烧好晾着,就放在井边石桌上。两顿饭管够,顿顿有肉,你们尽管敞开吃。这铺子能成什么样,全仰仗二位手艺,可不能亏了身子。”
小张抹了把嘴,看了眼院里堆着的木料砖瓦,又瞧着不过才二十多天,这院子从光秃秃的毛坯还真收拾得有模有样,当真是利索。
说笑了片刻,日头渐渐偏西,两人起身告辞,手里还拿着王秋兰给他们塞的枣泥麻饼。
小张边吃边道,“不耽误卫小娘子,我们明日一早就开工。”
卫锦云送他们到门口,二牛转身过来,“卫小娘子,那人嘴臭,说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
卫锦云点点头,“嗯”了一声。
王秋兰在厨房里忙活,将买回来的菜都归置到盘子里。“刺啦”一声,油锅里泛起阵阵热气,她且还需要炒个素菜。
“祖母祖母,要吃炒茭白。”
“明个再吃吧,祖母的丝瓜毛豆已经下锅了!”王秋兰的声音混着油锅的响声从厨房传来。
“丝瓜丝瓜。”
卫芙蕖抱着小黑狗念叨。
“怎么又是毛豆嘛。”
卫芙菱挠了挠小黄狗的脑袋。
“你们这么开心做什么?”
二人异口同声,和不停摇尾巴的小狗大眼瞪小眼。
小狗听不明白,小狗只知道摇尾巴主人会开心。它们用脑袋蹭了蹭姐妹二人,将尾巴摇得更厉害了。
于是在不停的摇尾巴中,两只小狗荣获了——丝瓜和毛豆大名——
作者有话说:“索唤”是外卖,“闲汉”为外卖小哥。
子论鸡蛋饼那个改自武林外传一句话,主要真的很搞笑。
毛豆和丝瓜的名字得票最多,谢谢老婆提供思路!还有角色名字我写了表格,记下来了,我将安排进去,每一条评论我都会认真看的,还有报名的吗。
今天去乡下奶奶家吃饭了,更晚了,不好意思。(本来我也没准时过[爆哭]我必将好好准时
第37章 索唤生意
卯初时河那头泛起鱼肚白,赵记熟食行的公鸡装模作样地叫唤两声,再抖抖羽毛冲到孟哥儿屋子的窗沿下“哒哒”啄窗槛。待孟哥儿揉着眼睛给它的一家多口鸡拌了米糠,他吃得满意了,便站在水缸旁伸长脖子仰天,嗓音雄亮。
这几嗓子非要将周围的几家铺子全嚎醒了,它才觉得完成了任务,跳下去院里菜畦找虫吃。
元宝作为暑日里的捉知了大侠,本应美滋滋地等卫芙蕖和卫芙菱两人奖励它小鱼。没想到老槐树上的知了是被它消灭干净,这公鸡一到热天就兴奋得不得了,让它的主人们在凉席上蛄蛹几圈,就苦着脸起床。
新收的那两个小弟耷拉下的耳朵就像没听见似的,只顾在角落里伸个舌头哈气,真是不顶用。
元宝气恼,跃上围墙找那公鸡算账,就见公鸡在矮脚青里昂着头挑衅它。元宝朝它弓了脊背,却听主人“元宝元宝”地唤它。它冲公鸡使劲喵了一声,便找主人去了。
卫锦云叼着牙刷子,先舀一瓢井水给祖母在围墙旁新搭的丝瓜藤浇水。每日除了早上的丝瓜藤还算精神,其余的时辰都被太阳晒得焉头巴脑。
“可恶的丝瓜。”
卫芙蕖用面巾抹了一把脸,直直地盯着那些丝瓜藤。
王秋兰赶集时见丝瓜苗卖得便宜,两文就能买上一棵,谈笑间带了好几棵回家。一落地的丝瓜苗开始疯长,短短十多日就在搭的架子上安好了家。
“不是叫你啦。”
卫芙蕖摸摸冲她奔过来的丝瓜脑袋,“你是好丝瓜。”
丝瓜满意地蹭了蹭她,甩了甩黑尾巴,朝着趴在地上玩玩具的毛豆炫耀。
“我又给元宝捡了鸡毛。”
孟哥儿来串门,将手中的几个新玩具捧到元宝跟前,“是阿娘给你缝的,元宝喜欢。”
元宝本不爱玩那几个玩具,它爱窝在藤椅里打瞌睡,那些玩具都分发给小弟了。但今日面前的玩具大有不同,几根鲜亮亮的毛缝在一块,瞧着有几分眼熟。
它满意地叼着玩具,藏到它的藤窝里。
“元宝喜欢我的玩具。”
孟哥儿直咧嘴,激动地在原地蹦起来,“我再去大公鸡的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心蜜意(美食)》 35-40(第4/14页)
/股上给元宝拔两根!”
卫芙菱猛将脸扎进木盆里,手使劲搓搓,再用面巾擦干净。她像往常一样给祖母的蚕宝宝喂桑叶,平日里头拨开啃了大半的桑叶就能看到它们,眼下都躲到了扁箩的角落里头。
她找了会,大声道,“祖母,结茧子了!”
蚕宝宝们用吐出的丝给自己搭了个巢,将自己裹在了中间,或是能瞧见半个身子,或是已经住进去了。
“是蚕宝宝结茧子,不是祖母结茧子。”
卫芙蕖洗好脸,给丝瓜和毛豆喂粮。宋人爱宠,集市上有很多卖粮的铺子,狗吃饧糠,猫供鱼鳅,连养鱼都有虮虾儿,极其方便。眼下它们早晨吃饧糠,下午吃剩的肉食与菜。
卫锦云还专门研究过这饧糠,闻起来喷香,像是新出炉的小狗饼干。
最近铺子在新修,院里挪不出一亩三分地,连卫锦云做点心的地点都换到了厨房里。几人端着粥去铺子门口吃,腌酱瓜才进嘴,就见赵记熟食行放起来爆仗,噼里啪啦得震天响。
赵香萍换招幡那日就已经放过一次,今个儿也不是过什么节,又没有灶王爷要祭拜,爆仗却点了一串又一串,响遍整个天庆观前。
“阿萍什么事这么乐呵,瞧你笑的。”
金氏边走边端着一碗汤饼,咬了一口盖在上头的葱酱大排,“老远就听你这爆仗响,放了得有一刻了,还没放完,可是有什么大喜事?”
“嗐。”
赵香萍说笑着,又用线香点了一串,“李大胆那厮判下来了,展讼师说他日日在府衙挨板子。眼下府衙判他蹲牢里五年,又要劳役抵债。进了大牢好啊,想来他日后一定舒坦咯我买些爆仗放,去去晦气。”
“判五年这么久?”
李大叔扛着个新笤帚过来,往她门角一放,“阿香这扫帚你收着,扫扫那晦气。我早说过,那混小子靠不住,判了好判了好,只不过我没听欠债的能判这些年头啊。”
“展讼师说他罪多呢。什么欠债不还、盗窃未遂、辱骂士人、咆哮官差”
赵香萍掰了掰手指,“总之我听过的,未听过的那些加起来一块了,他给我念了好长一串,我也听不懂,做讼师脑袋真灵光。”
她今一早就去了梅友鸡场,和那儿的东家甄梅友签契。她家铺子里的鸡鸭鹅,都是梅友鸡场每日新鲜宰好送货上门的。一月一签,谈好量和价,保证只只肥嫩新鲜。
至于熝鸭用的果木,需要她隔三日就去亲自挑选。今日她正在集市上挑果木,恰巧就碰到了在那儿用朝食的展讼师,没几步都走到她跟前了。他不仅与她说了李大胆的刑罚,还买了一把柚橘叶让她拿着。
赵香萍想着光柚橘叶怎么能够,便去爆仗铺子那买了一筐爆仗,这会子功夫全给点了。
张父依旧是坐在铺子面前喝茶。他每日都要喝茶,咽不下一点白水,一口牙喝得老黄。他呡了一口茶,嘴里嚼着酸菜馅馒头,听了赵香萍的话直咂嘴。
张仁白也被爆仗声吸引出来,他刚站定,就见父亲朝赵香萍努嘴,低声念叨,“瞧见没?我跟你娘回趟老家给你外祖母上坟,这才多久,五个月都不到。赵香萍就和离了,连铺子名儿都改得这么彻底。”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铺子里已经过来熝鸭的几个糙汉,时不时和斩鸭子的赵香萍搭话,“哎唷,这几日她铺子里的男人多了多少。一个个盯着她看,哪是来吃熝鸭的。自个儿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女人,心思活泛镇不住的。仁白啊,将来娶媳妇可不能找这样的,不定哪天就”
“你个孙子!”
徐氏端着个碗从里屋出来,她抬腿就往张父后腰上踹了一脚,“满嘴荤话,我当年跟着你爹开这文房四宝店,跑遍平江府进货,算不算自个儿做生意。照你这么说,我也是镇不住的?”
张父疼得佝偻了下腰,忙伸了掌心去揉,转头见徐氏瞪着眼,赶紧讪讪地闭了嘴,只嘟囔,“我不是说你”
“不是说谁?”
徐氏把碗往张仁白手里一塞,飘着核桃混着的豆香,“儿啊,别听你爹胡扯。这是娘今早磨的核桃豆浆,加了点黄糖,趁热喝。喝完了回屋温书去,院试的日子近了,别被不相干的事分了心。”
张仁白“噢”了一声
,双手捧着碗,他没看张父涨红的脸,也没接徐氏的话,只低头抿了口豆浆。他的余光瞥见隔壁吃粥的几个身影,翻书的手指一滞,片刻后继续往下翻去。
待吃完粥,趁着小张和二牛还没上门,卫锦云就去厨房里备糕点。修缮铺子有灰,除了泥灶盖着中的蛋黄酥,最近这十多日,她都是在里头备的。只不过几只泥炉蒸屉,再配上一旁的灶台,叫她犹如进了火焰山。
将米粉上蒸屉,赶忙跑出来乘凉。蒸完就不一样了,堂屋要刮腻子,院里要拌石灰,卫锦云只能在厨房里闷着。两个妹妹心疼她,在身旁一人一把蒲扇,当着人力风扇。
暑热到午时更闷,所有的点心最好在上午都制好,所以卫锦云最近很少跑阊门市集,只有家里米粉面用完了,才会隔三岔五去批发一遭。
除了糕点,她最近见着闲汉们跑得风风火火,趁着大暑,还做了一门生意。绿豆汤本是她做给家人和两个泥瓦匠解暑用的,一锅绿豆蒸多了,带去府学给他们尝尝,一尝便谈上生意了。
苏式绿豆汤与将绿豆放在锅里煮出沙,用井水镇了喝大不同,里头的料多得喝上一碗能肚饱。
绿豆得上锅蒸屉再去晾凉,保证它绵软熟透却不会将汤水浸得浑浊。正宗的一碗料头除了绿豆,还要加蒸好的糯米、金橘干、蜜枣、冬瓜糖与红绿丝。
卫锦云打小就不爱吃红绿丝,这些东西放在月饼里不好吃,放在绿豆汤里更是可怕。她的绿豆汤稍稍改良,在每只碗里铺上绿豆,码上一团糯米,撒樱桃蜜煎两颗,又煮了小圆子放进去。
待将碗碟仔细放进竹箱里,还得去井里提镇着的薄荷水。
好不容易将点心全部做完,卫锦云扒了几口饭,就听门口的闲汉小哥吆喝,“府学的做完了吗?”
他身上背着竹筐,将卫锦云备好的竹箱放进去,还得上头放薄荷水,一小袋糖。
这位闲汉小哥刚走,便又来一位探头探脑,“溯玉轩的可有好?”,紧接另一位又道,“吴门蒙馆的好了吧,还有笠泽书社的,我也顺道送了!”
闲汉们要么不来,一来就扎堆往里头挤,要先来先得。卫锦云晕头转向,恨不得自己长了八只手。
府学先从她这儿订了绿豆汤的下午茶,很快她就接到了其他书院的下午茶单子,接连着几日,单子叠加到了好几家书院。薄荷与绿豆清凉提神,吃下去读起书来都精神。
府学向来严肃,几乎没有叫索唤的,闲汉自个儿都没想过能接到府这儿的单子。他背着箩筐在门口一停留,里头蹑手蹑脚探出个脑袋,将竹箱给里头的东西和后头的学子一块端进去。
他一边端一边念叨,“山长叫的,他怎么不自个儿来。”
那头那名学子回道,“山长请我们吃,你只管搬便是了,将你被蜜蜂喜爱的小嘴巴给闭上。”
“你好恶心啊祝芝山!”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酥心蜜意(美食)》 35-40(第5/14页)
自那日,府学日日都叫索唤,接着就是不远处的溯玉轩了,闲汉知晓那是周家的大姑娘买给孩子们吃的。
祖孙四人一通忙活,才将这些单子清空,得空给自己倒上一碗。小张和二牛铺了一上午石子,用完午时不久,就被吆喝着过来吃茶。
他们俩很喜欢这绿豆汤,每日一碗,干活都顺畅。混了薄荷甜水,吃起来冰凉舒畅,一勺挖起来全是料。
绿豆蒸得颗颗分明却酥软,舌尖轻轻一呡化开,糯米嚼起来韧韧的,更有樱桃蜜煎的酸甜果香。
碗底的小圆子煮得圆滚饱满,皮滑溜溜的,混着薄荷水的清凉漫开,又像是在吃圆子点心。
卫锦云小憩半个时辰,抱了一会儿元宝,又捋捋丝瓜和毛豆的脑袋十多下,推起她的推车,比路边闲汉还风风火火地出摊了。
这十多日虽花了许多钱出去,买的修缮毛料要先付上,自个儿的生意却跟着红火。几家书院订出去的下午茶一日毛利能挣上三百多文,再加上她的点心毛利,让她干劲十足。
用不了一月,云来香的门店就要开张了。
卫锦云自然也会给几位老朋友带上她做的绿豆汤。作为书院午后的点心,这没有影响到老郭的生意,他的香饮子摊主要靠着来往的路人和闲汉小哥。两文一碗还能再续一碗,闲汉们不知来来回回,要来他的摊子上几趟。
“卫小娘子,你这汤凉丝丝的真受用。”
老郭用粗布巾擦了擦汗,慢慢咬着吃,“可这活计我是学不来,豆和糯米要蒸得不软不硬,连圆子都搓得匀匀的。我这光挑水、煮紫苏、熬膏子就够折腾了。”
“您这雪泡豆儿水好喝啊,叫我寅时起来磨豆子,我可不行,郭叔您老当益壮啊。”
“来来来,叔给你盛一碗,叔再给两个乖囡囡盛!”
“听我家那小子说,你的铺子要开了?”
钱娘子捧着汤在摊子前和他们一起说笑,“到时候你不来府学,我嗑鸡蛋又没劲。”
“嗐。”
卫锦云给客人装好点心,“我还得摆个二十多日,钱娘子这时候就舍不得我了。”
“舍不得舍不得,恨不得没将你当亲闺女。”
钱娘子见她才喝碗茶水,额上又流汗,有些心疼,“你这阵子是真忙。前儿见你脸颊还有了些肉。这几日倒又尖了些。你卫小娘子本事大,又要筹备铺子,又得做点心索唤,忙得脚不沾地。话说回来,钱是赚不完的,你看我烙饼都知道歇口气,你也更得顾着些身子骨。”
“倒也还好,我都习惯了。”
卫锦云抬眼冲她一笑,“那咱眼下就认闺女一个如何?”
钱娘子用蒲扇拍了拍卫锦云的肩膀,笑着道,“不如何。”
虽说卫小娘子对她家那小子没兴趣,但真认了个干闺女,他将卫小娘子称作姐姐妹妹了,不得嚎哭个几日,说不定哭晕过去。
“锦云,我那份的备了吗。”
陆翎香下马飞奔到卫锦云跟前,“母亲叫我来取,把我当闲汉使唤了。”
夏日这么热,陆翎香本就不愿多出门,但母亲总要念叨她。
或是念叨难得出门时这么热的天还出去,躲在家里时又念叨怎么成日在家躺着,旁的姑娘家都出去走走。念叨怎么日日叫索唤瞧不上母亲做的饭是不是,不索唤时又是唉母亲做饭好累。
或是这都什么时辰了还不睡觉,这都什么时辰了还不起身。
陆翎香使劲挠了挠头,饭是厨娘做的,母亲偶尔监督而已,母亲的眼怎么不长在二哥身上。
“嗯,是五人份的。陆大人的要冰好,下值时味道才不会变。”
卫锦云将竹篮递给陆翎香,陆岚那份,她特意用湿巾裹着,单独放开。
“我知晓的,每日都是如此,你每日都要说。”
陆翎香将竹箱放到马背上悬着,“明个儿七月初七,锦云可有安排?棠棠她们约我逛夜集,想和你一块去。”
“我有安排。”
卫锦云喝了口茶,眉眼弯弯,“夜里我出摊呢,记得来照顾好姐妹我的生意啊。”
陆翎香撇了撇嘴,“锦云你这个钱串子,这可是七月初七,有庙会,有鱼灯,有各种各样的玩意儿。你还出?”
“出!为什么不出呢。”
七月初七,无数人聚集在街上,自然要好好做一比一年一度的巧果生意。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次并不限量。这可是让大家都知晓云来香的好途径。
卫锦云没有对七月初七庙会的期待,只有对银钱的渴望。
陆翎香劝阻无效,只好带着她的绿豆汤回家。这个钱串子眼神,跟二哥的寇串子有什么区别。没有对回家的期待,只有对灭光水寇的渴望。
他最近真住在阊门,连家都很少回,别说喝卫锦云的绿豆汤。家里那支他平时可在意的莲花早已经凋谢,二哥让她帮忙晒着做干花。他若是再不回来,干花也要长毛了。
午后的日子一晃就过,
府学的学子们还是如同往常一样追逐买点心,最近他们从咏荷词转变成了咏蜂词。只是他们最近买完点心后不会在卫锦云的摊前多做停留,都早早回家温书去了。
因为八月一到就是院试。很多学子好不容易过了县试与府试,若是院试没过,还得重头再来。三年拢共就两次,考不上到垂垂老矣,还是个童生。
这时候的科举完善了不少,毕竟商户也能入考。规则更像是明时科举,不过没有八股取士,还是看中经义策论。
卫锦云收拾了摊子,便去取她专门订做的招幡。这是赵香萍给她介绍的那家铺子,光凭“赵记熟食行”这幡的成品,就足够吸引到她。
平江府很多铺子的门口都会挂招幡,相对于匾额来说,招幡在风中被吹得飞扬,谁家做的有特色,谁家的够鲜艳,才会让客人们一眼瞧见,踏进铺子里。
果不其然,新招幡和她推车上的那块相比,气势宏伟更甚。这家招幡上的字是特意找秀才写的,笔挺有力,潇洒极了,还有掌柜娘子绣在招幡上的点心与茶碗,栩栩如生,与真的一样。
卫锦云兴奋地将招幡卷起来放进推车底下。招幡要做,匾额也要做,只是匾额做起来相对慢些,她怕再催王掌柜,他得累晕在刨花堆里了。
“姐姐开了铺子后是不是也这么累。”
卫芙菱站在一旁给卫锦云擦汗,“孟哥儿昨日还说姐姐像是铁打的一样,姐姐的身体以前就不好。”
“我们能为姐姐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