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网游 > 大宋文豪 > 第106章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第106章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漫]这个柱吃了烫嘴 反向救赎,越救越黑[星际] 奉神 人生如戏,全靠吻技 八零之男配亲妈是大美人 (家庭教师同人)彭格列的珍宝 一路放晴 成婚前你不是这么说的! 鉴昭行 夜里的北极星

第106章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那陆兄觉得,既然清查隐田和阶梯田税都推行不了,土地又始终只有这麽多,也做不到灭夏丶灭辽去获取土地,那岂不是无路可走了?」

苏辙在家与父兄多探讨经史诗词,对于时务,其实探讨的不多。

这也很正常,因为在这个时代哪怕是三苏,受限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对于很多问题的认知都是有着严重局限性的。

所以,绝对不能拿现代视角来理所当然地套入这个时代的人。

「个人倒是有些浅见,诸位同窗可以听一听,左右是闲谈。」

陆北顾坐在榻上说道:「历史上的方式,无非就是北朝的对外扩张,和南朝的精耕内部这两种五代十国那种炼狱般的世道,对天下人造成的创伤太深,大宋从一开始就注定选择不了如西魏北周隋唐那种对外扩张的方式。」

「因此,这些年朝廷一直在维持边界稳定的同时,不断地对内部的土地精耕细作,刚开国的时候,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锐减,绝大多数的州县面临的问题都是耕地的人不够,而不是人没有足够的地去耕,但是近年来已经是反过来了。」

「大宋人口已经过亿,如果任由这种情形继续下去,土地是一定负担不起的,所以我觉得,既然现在各城镇中,已经有许多无地百姓专门从事市井百业了,各种手工业也确实发达,有没有可能如汉唐一般,通过大规模对外通商来获取财富甚至粮食呢?」

苏辙几人闻言,陷入了深思。

其实从他们八个人的情况就能看出来,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家庭,并非从事耕种,而是在城市或乡镇里从事各种其他行业。

如果从现代视角来看,这其实就反映出了大宋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与之相伴的资本萌芽。

「听起来可行,但夏国堵住了西域商路,若是从青唐吐蕃走,路更不好走。」

从苏辙所作的《六国论》就可以看出来他是懂地理的,而且很清楚地理对于商路的决定作用,因此发言也格外务实。

这时候,陆北顾忽然问道。

「你们想想看,好多行当里的手艺人做的东西一个赛一个的精细,手工品都标价很低了还是卖不出去,你们觉得是做的不够好吗?还有那些诸如蜀锦丶瓷器之类的东西,这些难道其他国家的人就不喜欢吗?」

见众人陷入深思,陆北顾继续说道:「我觉得归根结底,是没有路子把这些东西卖出去,更没有路子把手工品卖了之后买粮食回来,但其实路子始终都是在的,那就是走海路,只不过朝廷下不了决心去走。」

陆北顾这麽说是有数据依据的,大宋每年财政总收入,按铜钱折算大概是5700万贯到7000万贯,其中海外贸易税收收入不到100万贯,占比也就1%不到2%的样子,其中大多数是与高丽和日本做的海贸生意。

但实际上大宋的海外贸易税收潜力远不止于此。

根据他穿越前看的南宋相关史料的数据统计,南宋在失去了两河丶山东丶中原丶关中等大片领土后,每年财政总收入依然能高达5000万至6000万贯,而其中海外贸易税收常年能贡献1000万贯左右,海外贸易税收在总税收里的占比能达到15%到20%左右,成为南宋以一隅之地抵抗蒙古帝国的关键。

那麽如今的大宋,跟一百多年后的大宋,在航海技术方面有巨大差距吗?显然没有。

「走海路?水运确实便捷,但海路能到极西之地吗?」

作为生活在长江航道上的四川人,几乎所有人都对水运在速度丶成本丶运货量上相比于陆运有多麽巨大的优势,有着切身感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大宋文豪 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 三塔游戏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守山日常:雪豹上门求接生 次元入侵:我能垂钓诸天 怪物来了 重生团宠:京圈皇太女是满级大佬 最长的河 霍格沃茨的阳光开朗斯内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