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网游 > 大宋文豪 > 第151章 与苏洵的较量

第151章 与苏洵的较量(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综漫]这个柱吃了烫嘴 反向救赎,越救越黑[星际] 奉神 人生如戏,全靠吻技 八零之男配亲妈是大美人 (家庭教师同人)彭格列的珍宝 一路放晴 成婚前你不是这么说的! 鉴昭行 夜里的北极星

第151章 与苏洵的较量

李学官听后,也不由地感叹。

「何为史论之『识见』?非堆砌典故,非空发议论,应是如这般从浩繁史实中提炼出贯穿古今之规律,直指问题之核心;何为史论之『条理』?非简单罗列,应是将史实与观点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他随后以苏洵的框架为基础,结合其他学子的观点,深入剖析了「钱荒」题目的各种破题角度丶论据选择,以及如何避免空泛议论,做到言之有物丶持之有故。

陆北顾一边听,一边与自己之前的思考印证,感觉收获极大。

他能感觉到,苏洵的目光也数次落在自己身上。

下午上完策论课之后,他们还是在书斋内用餐,晚餐跟午餐比没有太大变化,只是炊饼换成了麦饭,而水换成了清汤。

而吃完饭后,天边日头虽然已经西垂,却并没有让他们回去休息。

相反,助教拿来了烛台。

当最后一点天光被山峦吞噬,书斋内完全被摇曳的烛火照亮时,

第三位学官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这是一位与赵原朗的沉稳丶李学官的干练都截然不同的先生。

他约莫五十上下,面容清癯,身形略显单薄,穿着一身半旧的深色儒衫,手中拿着一卷书稿。

助教介绍道:「这位是眉州州学的王静之先生,精于诗赋格律,尤擅应试制艺。」

「王先生。」

众人连忙起身行礼。

「诸生请坐。」

王静之微微颔首,声音清朗,带着一种吟咏般的韵律感:「州试诗赋,虽常被诟病为『雕虫之技』,然其乃考察才情丶格律丶辞藻丶立意之综合,亦是考官衡量士子学养底蕴之重要标尺。今日,我打算讲讲应试诗赋之『切题』与『出新』。」

他没有立刻发题,而是先环视一周,目光在苏洵身上略作停留,尽管身份不同,还是流露出一丝对这位同辈的敬意。

作为眉州学官,王静之显然是认识苏洵的,毕竟,苏洵在眉州州学待得时间恐怕比王静之都要长。

而苏洵连续考了二十二年,还是屡败屡战,光是这种百折不挠的劲头儿,就很让王静之敬佩了。

随后,王静之让助教把题目发了下去。

他的目光扫过陆北顾等年轻面孔,缓缓道:「诗赋之道,首重『切题』。题旨不明,则如舟行无舵,纵有锦绣辞藻,亦成浮泛之语。然,仅止于切题,又易流于平庸,沦为『西昆体』之窠臼。故,如何在『切题』之铁律下,觅得一丝『出新』之幽径,方显才情卓绝。」

陆北顾注意到苏洵的反应有些微妙。

这位以雄辩史论见长的文豪,在听到「诗赋」二字时,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他并未像下午那样提笔构思,只是端坐着,目光落在摇曳的烛火上,似乎有些出神,又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接下来,苏洵并未有如下午史论那般惊人的表现,他所做的诗赋也不算差,但也说不上有多好,似乎文学技能点,就完全没点在诗词赋上面。

而这种表现,也解释了苏洵为何考了二十二年都没考中进士。

因为他并非是全能的。

科举,总归是要看「短板」的,从理论上讲,想要考中进士,必须要不存在明显短板,各科水平都很强才行。

如果只有一块「长板」特别长,其他的达不到平均水平,那「长板」再长也没用。

王静之这位先生的水平同样不差,或许跟赵抃这种诗坛大家比不了,但教他们这些州学生已经足够了。

尤其是在应试诗赋方面,更是传授给他们不少实用技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大宋文豪 系统很抽象,还好我也是 三塔游戏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守山日常:雪豹上门求接生 次元入侵:我能垂钓诸天 怪物来了 重生团宠:京圈皇太女是满级大佬 最长的河 霍格沃茨的阳光开朗斯内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