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稳不住一切都白搭(1 / 2)
其实他能理解馨姐希望他去单位上班丶去考公背后的含义。
近些年有个很火的网络词汇,叫做县城婆罗门。
指的是在县级丶地级等中小区域内,掌握当地人脉和资源的群体,他们通过世袭丶联姻等方式传承资源,在县城小地方办事便利,人脉深厚,生活质量远超大城市996打工人。
馨姐一家现在差不多是这个雏形。
夫妻俩都是体制内不大不小的干部,放在大城市可能不够看,但是在江北这种小地方,基本已经处于金字塔中上端。
如果陈景乐再考进去,人脉关系网起码能在原有基础上扩展个四五分之一,只要不犯错,这样两家的下一代,基本能在江北横着走了。
而他本人也不用像先前那样,担心被企业裁员,只能失业回家躺平。
体制内待遇如何,看近些年的考公热就知道。可以说进了体制,就相当于端上了金饭碗。
奈何陈景乐志不在此。
只要他愿意,大半个国内都可以横着走,不用等下一代。
「既然你心里有数,我就不多说什麽了。」
陈可馨觉得这种话题说多了也无趣,只是说完又叹气:「就是陈文杰那家伙,他要是有你一半聪明,都不至于这麽让人伤脑筋。」
陈景乐沉吟两秒:「你别老是嫌弃阿杰,他现在挺好的。」
「好什麽好,那点工资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馨姐抱怨苦笑。
陈景乐轻笑:「养活自己,不给家里还有社会添麻烦,还不足够麽?」
只能说她眼界上去了,对自家小老弟总是怒其不争,却不知道这样才是普通大众的日常。
大家本来就只是普通人。
而且陈景乐不太喜欢这种通过贴标签,去轻易否定别人的努力的说法和做法。
每个人的潜力上限是不一样的,擅长的方向也不一样。
同一件事,有的人做起来轻轻松松,有的人做起来费尽心思。
陈景乐很喜欢的一位教授有句名言:「真正关心你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很多人只看结果,不问原因。」
即便是在他看来,已经是知识分子阶层,站在一定高度的馨姐,依旧不能完全摆脱这种思维。
关心归关心,但更多时候是看结果。
得通过不断学习,站到一定高度,才会摒弃先前那些落后思想。
而陈景乐很讨厌的某个靠搞对笠而出圈的脱口秀演员,同样有句名言:「奋斗用多大劲儿啊?」
这话就给人一种脑干缺失且小脑发育萎缩的美。
稍微套用一下——
学习用多大劲儿啊?
生孩子用多大劲儿啊?
当父母用多大劲儿啊?
升职加薪用多大劲儿啊?
这已经不是性别或者阶级的对笠了,这是正常人跟非正常人的对笠。
苦不苦只有当事人才清楚,外人没有经历过,是很难感同身受的,甚至人无法共情曾经的自己。
现在大家管这叫同理心缺失,以前我们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见她一脸苦闷,陈景乐决定透露一点:「阿杰跟李广明合夥弄了点副业,目前做得挺好,不用担心。」
「嗯?!」
陈可馨闻言诧异。
如果是其他人说这话,可信度这块或许要打个对摺。
不过现在说这话的是陈景乐。
他不像是无的放矢的人,这麽说来,似乎知道某些内幕?
「副业?跟李广明?」陈可馨疑惑思索。
他俩都是不靠谱的,能做什麽副业?
「嗯。」
陈景乐点头,没有说太多。
陈可馨忍不住追问:「具体怎麽回事?」
陈景乐思来想去,只得再透露一点:「他暂时没跟家里说,估计也是想先做出点成绩再公布。就目前我知道的情况来看,前景是不错的,不比他本职工作差,具体等他愿意说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其实何止是不错,都打出名气了。
先前中午休息刷短视频的时候,居然看到有顾客主动帮他们宣传,已经有人通过网际网路找到线下摊位去打卡。
属实难得!
陈可馨愣住,实在没想到小老弟陈文杰居然不声不响,学人家搞起了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