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樱桃(二)(2 / 2)
赵氏一看那裙子的形制,登时有些惊了,“这是……”
她见那裙子四面裙门,层层叠叠还打了齐褶晃在眼前。赵氏只在县城里的烧香从偶遇的贵妇身上见过,一时连如何描述都不会。
李瑜只能把后世定义的名字告给赵氏,“是马面裙。”
她读书时学戏服,原想过回国能给影视剧做设计,所以还特地研究过一段时间的古装剧和汉服。这本是她读书时候的兴趣爱好,偶尔也在设计作业里增添一些东方元素,实没想到如今能派上用场。
之所以拖了些时日,还是为了将裙面的褶线压实一些。没有电熨斗的日子,折痕就靠物理重量压法了。
赵氏啧啧赞叹,却怕手会弄脏布料,连碰一下都不敢,欣赏了一会便催李瑜快些做好,拿给孙家人开开眼。赵氏已忘了当初如何惴惴,只剩下满心骄傲,自家闺女,竟有如此本事!徒手做出了大户人家贵妇才穿的裙子!
她虽不知做法,但一看就知道这样打过褶极费布料。倒幸亏孙家舍得,不然她闺女徒有这般手艺也没处使。
李瑜完工那日赶巧正是秋社,社日是一年两度的大日子,田沟村的男丁们一早就在保长的组织下去了土地庙拜土地公,祭了牲口,中午则在土地庙外头开了席面,村子里各家的媳妇都帮忙做了菜送来,一时间热闹非凡。今年年景好,家家户户收成俱是不赖,因此菜席整治得极丰盛,凡是嫁了人的媳妇几乎都带了孩子来凑热闹,为着能尝点鲜。
外头敲锣打鼓喜气洋洋,李瑜却没去玩,独个在家,趁清净,正好将喜服收了工。
待席散了,男人们领着孩子归家各歇午觉,村子的舞台便让给了女人们。掌家主妇们算计出之后过冬家人要用的口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锦织时节(种田)》 9、樱桃(二)(第2/2页)
便开始东西串起了门,把各家种的不同谷物粮食换一换,也好丰富口味。
赵氏还惦记着去换柳家种的花生,“他家的花生磨了油可香。”
又想着去孙家换点棉絮,“今年得给你大哥二哥的棉服添点新棉。”
李瑜就是趁赵氏要去孙家换棉絮的时候,用包袱皮裹好了给孙三娘做的一身嫁衣,计划跟着赵氏一并送去。
□□是门庭若市的时候,田沟村除了孙家,只余一个王家跟风种了棉花。但王家才种第三年,还没形成气候,大部分田沟村的人家都习惯性来孙家换棉花。有拿钱的,有送肉的,也有像赵氏这般抱了一麻袋面粉的。
因来串门交易的都是女人,所以正是孙家三兄弟的妻子在负责招待,几个女儿从旁帮衬。孙家宽敞的院子里一时聚集了二十多个妇人,叽叽喳喳,娇声软语,十分热闹。
赵氏观察一圈,发现连孙家嫁出的元娘二娘也在今日回门了,约莫是趁着给娘家帮手,还能为夫家换些好的布匹棉花回去,此刻各自陪在母亲身边,都是笑靥如花的模样,好不亲络。
孙大伯娘是长媳,都觉得她说了最算,是以簇拥在她身边的妇人极多。赵氏暗叹自己来得晚了,只得围在外头。见这人群架势,赵氏不禁有些发愁,生怕孙家一会收够了粮食,不愿再收面粉,那她就得先去县里卖些面,换了铜钱,另拿钱来买了。这两头折腾,实不划算。
正郁闷着,适才帮忙去取布的孙三娘从后院回来了。
她一眼瞧见了李瑜,见对方怀中抱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心中隐有预感,十分惊喜地喊道:“咦?鲤鱼妹妹,赵婶子,你们怎么来啦!”
孙三娘把布交给了买主,立刻便凑到了李瑜身边,急迫地问:“这是……我的那个吗?”
人太多了,她不好意思说出嫁衣两字,生怕被关注到。
却不想,她那一嗓子,已让孙大伯娘也留意到了李瑜等人。
李瑜刚朝孙三娘点了点头,孙大伯娘就立刻停下了与面前妇人的交谈,拨开众人,直直迎到赵氏面前,“哎呀,李家弟妹,你过来咋不叫我一声啊,瞧我,光顾着换东西,冷落了你们娘儿俩!来来来,外头有风,我和三娘陪你们进屋坐去。”
还没换到棉絮和布的妇人们有些着急了,虽知道孙家与李家关系不错,但有限的东西在眼前,谁都不愿相让。她们齐齐拦住孙大伯娘与赵氏的去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哎呀,孙大嫂子,咱们还没换完布呢,你们有什么私房话,晚点再说成不成?”
“就是啊,李家的,我瞧你们也是来换东西的吧?咱们讲求个先来后到好不好?”
赵氏为人老实,不由有些面红。孙大伯娘却是笑吟吟地扬首,“哎哟,各位老姐妹,你们误会啦。李家弟妹是给我闺女送嫁衣来的,我家三娘毕竟嫁人要紧,我们得进去瞧瞧衣裳。你们要换什么,还是去找我家老二老三的媳妇说吧!”
她这么一说,众人自是不好再阻挠,齐齐让出了一条路来。孙三娘羞得不敢抬头,抢先一步进了房去。
白排了半天队,人群里颇有些不甘心的,再想到孙三娘来日要嫁到县里,更是忍不住酸意。三两个妇人窃窃私语几句,立在原地,不肯动,杵在孙大伯娘身后,阴阳怪气地说:“这要嫁到县里的新娘子,真不知该穿啥样的喜服,孙大嫂子一会可得叫我们瞧瞧呀!咱们都想跟着开开眼呢。”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