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同我仰春 > 第十九章 邓慎是知己!

第十九章 邓慎是知己!(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ABO]信息素异变后被宿敌标记了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ABO]被迫和大佬恋爱营业 蛇妖夫君硬上弓 我在规则怪谈里无视规则 柯南:推理?不,我直接速通 白眼中的火影世界 红楼:开局吕布天赋 [综漫] 给武侦宰寄八个蛋之后 从盗综开始的灵异商人

随着父亲慢慢的陈述,李云苏知道了很多上一世不知道的事情。

魏皇后生有两子,分别便是先太子和齐王。先太子是嫡长子,齐王是三皇子,都是中宫出身。皇帝是五皇子,母妃身世不显,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子。隆裕三十九年,先太子因江南水患事激发民变事,当朝直言,触怒先帝,被禁足东宫。

这事要论对错,也谈不上。庆朝的江南是赋税重地,也是世家林立之所。民变事件本质来说,世家把持水利资源,水患爆发时,世家勾结地方官员,只救私田弃公不顾,才会使得民怨沸腾。再加上天一教煽动,形成了民变,是良国公府领兵进行的镇压。这场镇压也不算什麽,很快就平息了。

但是,事后先太子秋后算帐,要求重造田册,登记民户,直接触动了以前任首辅贾休为首江南世家集团的利益。朝堂之上一时风云诡谲,仿佛文官势力南北两大集团要就此决战。

时年隆裕帝六十出头,身体尚好,还不想交权。太子刚过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强。也不知道谁向皇帝进言,让隆裕帝觉得这不是国本之争,而是权力之争,圣心渐渐偏移。

巧中巧的是,还是忠勇伯,截获代王和太子的通信,密奏皇帝,皇帝大为震怒。

庆朝惯例勋贵不会给任何皇子战队,所以忠勇伯的密奏很为可信。虽然信中太子并未直言,但是读来很是费解,密语颇多,皇帝认为这是太子和代王勾结的铁证。

代王本就是隆裕帝的禁忌,牵涉上一代的皇权之争。隆裕帝认为自己的儿子去和自己父亲的对立面通信,简直是不忠不孝,不管信上写了什麽,是否有密划,这都不行。

太子便被禁足东宫。代王五次上书申辩自己从未与太子有往来,隆裕帝都只派太监前往申斥,并令代王世子入京,其实就是为质子。太子被禁足后,朝堂上的文官党争也被阻了一下,有点平息的趋势。

太子几次上书陈冤,都被隆裕帝置之不理。皇帝本意是敲打儿子,自己还没死,不要动作那麽大,并未有废太子之心。毕竟文官集团的党争,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便有问题,也只能徐徐图之。这样就过去了两个月。

隆裕皇帝没想到的是,第一个月朝堂上大家都按兵不动,毕竟圣心难测。论嫡庶,论长幼,论能力,论拥趸,太子确实是一众皇子中的翘楚。盲动,只会给太子助益,整个朝堂只有齐王和雍王为太子喊冤,并无人落井下石,甚至江南文官集团也大抵沉默。

第二个月,朝堂动向开始有所变化,有科道官员弹劾雍王下属,弹劾之事件件确凿。雍王跪哭乾清宫诚恳认错,隆裕皇帝一怒之下让雍王也闭门思过去。大家当时都怀疑这可能是二皇子燕王有所谋动。

没想到的是,第三个月某日,东宫属官检举太子行巫蛊,在太子寝宫搜出小人,上书皇帝生辰八字。皇帝的生辰八字是皇家秘闻,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知晓。如果说有人能知道,只有魏皇后。可魏皇后在八年前已经病死,所以皇帝深信是魏皇后死前告诉的太子。

圣怒逆天,赐太子鸩酒,生死不见。太子的两个年长儿子全部废为庶人,流放九边。就算刚刚诞下的第三个儿子,生母贬贱籍免入教坊司,携襁褓同赴九边。

作为太子的胞弟齐王,匆匆赶到养心殿陈冤,隆裕帝也没有见,直接赶去太庙罚跪三日以思过。太子和齐王的追随者雍王,被仗责二十,在王府养病两月。

东宫属官除检举有功者,无论位阶高低都被罢黜。太子太傅内阁次辅礼部尚书裴桓荣被迫致仕,此人就是裴衡的父亲。裴阁老致仕后便回了山西老家,闭门谢客。两年后才办了三立书院,算是从这个事情里面缓了回来。

太子殁后三年,齐王查到铁证,证明和代王的书信是太子东宫中有人伪造,人证俱全。可惜人证只说了一句太子冤枉,便触柱而死,幕后黑手何人,不得而知。

皇帝于是产生了疑心,从宫中细查。果然查到了线索,宗人府丶先皇后伺候的宫人都有牵涉。这时隆裕帝才意识到,真的是冤枉了太子。于是下罪己诏书,还太子清名,复东宫属官官职,甚至下旨齐王亲赴山西请裴阁老出山,被裴阁老推脱年事已高不忍离开故土,为此皇帝还是有点不愉快的。

令隆裕皇帝伤心的是,边关传来消息,太子的三个儿子都死了。幼子未达九边,便死在了路上。次子到后三月水土不服而死。长子在北狄打秋围时候被砍死了。

皇帝再派齐王去请裴阁老,裴阁老断然拒绝,只让皇帝尽快立太子,并好好想想立何人为太子。为此皇帝很是不愉快。于是两个老头就这麽扭着,隆裕帝也迟迟不立太子。

李云苏听完明白了,马姨娘是太子第三个儿子的生母,至于这第三个世子到底是谁,确实已经不重要了。论出生年份,应该是云玦。但以当时情景,祖父和父亲的谨慎态度,未尝不可能是云璜,虚虚实实谁也说不清楚。

朝堂上的风云让李云苏惊疑万分,勋贵家族只忠皇权,以第三视角看这些人的权力斗争。父亲表述的非常客观,听上去也没有问题。但是李云苏知道这后面的手,搅动的力量,不可度量。

首先就是今上。知道上一世今上最终要斩草除根,李云苏不觉得今上是太子党。所谓科道弹劾雍王,可能都是演戏。在外人视角,太子的三个儿子都死于意外。虽然是先后而死,但是如果是有人精心策划,那就是总是会死,那便不是意外。

然后就是代王,代王在大同,李云苏一直记得四十六年北狄破飞狐关的事,这个事最诡异的地方就是太巧。其中北狄进兵的路线不明,大同镇丶宣化镇都值得怀疑,那麽在大同的代王到底知晓不知晓,也是要查。进而她发现,在父亲的视角中,四十年太子事,四十六年齐王事是两个独立事件。但是在李云苏的观感中,这两个事恐怕是前后谋的大局,为的就是让雍王登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你也想养小恶龙吗? 双时间线的高岭之花们暗恋我 叶阳大人升职记 拯救失足少年[综英美] 开局成为虫族主宰[基建] 禁止使用异能!!! 白月光助攻守则 清妖 红楼:开局吕布天赋 同我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