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 8、更多筹码

8、更多筹码(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招惹阴湿万人迷的下场 十九世纪百货公主 婚不宜迟 怪物全是恋爱脑 港城有雨 哟,你就是那个妻管严啊 在综武侠当皇帝[剑三] 渎神·成魔 藤冈家的友人帐 少年夫妻已至中年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8、更多筹码(第1/3页)

虽然拿了余兰燕当借口,但余兰英并不想见她,所以坐车到市里后直奔酒店。

进了九十年代,各方面政策越来越宽松,住酒店旅馆也是如此。

早些年住招待所不仅要户口本,还需要带介绍信,而现在住招待所或者酒店还好说,但很多小旅馆,只要有钱,身份证都不需要看。

也因为这样,很多小旅馆的住客鱼龙混杂。

自己一个人就算了,带着女儿,余兰英不想考虑那些小旅馆。

又想到如果能一切顺利,他们的账户里马上能多出一两百万,余兰英就没抠唆,下车后直接带着女儿去了石城最好的酒店。

酒店开在江边,是一栋有点偏欧式的建筑。

说是欧式,其实也不那么准确,这建筑盖起来没几年,找的设计师不知道是水平不够还是怎么回事,设计出来的建筑虽然偏欧式,但又夹杂了不少其他元素,还没融合好,导致建筑整体有点不中不洋。

但这不影响酒店生意好,一来这酒店确实是市里规模最大的,二酒店临江,风景很不错,所以哪怕费用高一些,酒店开业后依然宾客盈门。

像最近,明明没什么盛事,石城也不是旅游城市,但酒店依然满员。

今天倒是有退房的,但空出的房间下午两点以后才能入住,她们来太早,暂时进不去。不过工作人员态度不错,说如果她们没有其他计划,可以去酒店图书角消磨时间。

余兰英确实没有其他计划,也担心邢立骁来了找不到人,便在对方的指引下去了图书角。

图书角并不大,只摆了两张书架,上面摆的读物倒是很杂,有报纸杂志,也有童话寓言等。余兰英拿了本带拼音插图的绘本给女儿,让她自己看。

农村教育落后,村里没有公里幼儿园,私人的规模也不大,只有两个班,而老师只有一个。

因为老师少,幼儿园基本不收五岁以下的孩子,希希刚满四岁,要到明年下半年才能入学。

村里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不怎么上心,但余兰英不是这样的人,很早就开始教希希认字。到现在,希希已经能对着拼音和拼图,独立看完篇幅不长的绘本。

希希看绘本的时候,余兰英走到书架旁,随意翻看着那些报纸杂志。

余兰英学历不高,初中都没上过,但她一直都很爱看书。

事实上,她会跟邢立骁走到一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懂得投其所好。

发现她的喜好后,他再来她家买早餐,都会顺便带一份最新的报纸,然后以各种名义落下。

在农村,报纸是稀罕东西。

他们没办法和城里人一样,找相关部门长期订阅,小卖部也很少会进不挣钱的报纸,所以基本只有村委办公室才能看到报纸。

普通人想看报纸,只能去镇上买。

但想去镇上不容易,距离太远了,走路来回至少要三个小时。如果坐车,来回车费要一块多。

而这个年代,农村普通人一个月也就能挣百来块。

邢立骁用报纸来吸引她的注意力,很难不成功,何况他长得还很不错。

后来他们结婚,邢立骁每天出门,回来都会特意绕去书报刊或者镇上,买几份当天的报纸。

而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前世他出事当天。

图书角里的日期并不新鲜,最近都是前天的,余兰英觉得她应该看过。但那已经是前世的事,隔了几十年,她已经不太记得报纸都刊登了什么新闻,于是拿上几份报纸,坐到女儿身边翻阅起来。

她拿起的这份报纸,头版头条是国家机关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的新闻。报纸上说这次招考只有四千多人报名,最后录用了四百九十人。

看到这新闻,余兰英不由想到一个词——时代红利。

在她重生以前,每年报名公务员考试的人已经超过百万,但录取比例却越来越低,想要成功上岸,必须过五关斩六将。

和那一代人比起来,他们这一代似乎吃尽了红利。

但这种红利和她没有关系,这时候公考要求再低,也需要高中学历。但她这一辈的女孩,尤其是农村女孩,能上高中的并不多。

她的两个妹妹能一个中专,一个大专毕业,是她供的。

因为自己遭受了不公,所以她总希望跟她同性别的妹妹们,不要步上她的后尘。为此她努力赚钱,和父母吵架,顶着压力送她们上了初中。

那时候她没想过要回报,但因为发生变故前,她们跟她联系更紧密,每次逢年过节回老家,也都会特意来探望她。

所以她总觉得她们是感恩的,她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谁想变故发生后,她上门借钱,她们避之不及。她被人骚扰,她们也都站在父母一边,劝她跟了李平坤。

不,她们不是站在父母那边。

他们只是统一了阵线,想从她身上继续吸血。

往事已经不可追,如今她再后悔也没有用,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度过眼前的难关,抛却这里的人和事,去过自己的日子。

话说回来,虽然她吃不到考公红利,想吃其他红利不难。

如果能带着上百万到沪市后,她完全可以多买几套房。

而且前世她都能靠摆摊卖早餐,在沪市买下一套房,并开出好几家早餐店。这辈子有钱有先知,不把生意规模翻一倍,实在说不过去。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顺利卖掉股份。

而这,恰恰是他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余兰英边在心里捋着他们制定好的计划,边翻动着报纸,直到一则传销有关的新闻进入眼帘,她才停下手里的动作。

随着改革开放,一系列的不法敛财手段也跟着出现,其中名气最大,变种也最多的无疑是传销。

而截止到今年,最大的传销案例,要数八十年代末,日本某公司偷渡到深市,以传销方式销售磁疗保健床垫。[1]

不过这家公司虽然是八十年代末潜入国内的,但他们进一步扩大传销规模是在去年。

也因为规模扩大,让更多媒体关注到了这场骗局,所以这一年里,时不时有相关曝光见报,到这个月,国家更是发布了《关于制止多层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2]

余兰英手里这份报纸,正好刊登了这则通知。

除了这则通知,还有报道详细分析了传销的根本原理,即传销并非依靠产品或服务的真实价值来交换,而通常是利用拉人头发展下线的方式获取收益。[3]

因此,传销本质上其实是“庞氏骗局”的变种。

提到庞氏骗局,余兰英不免想到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金手指》,这部电影以港城一桩奇案为原型改编拍摄。

而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一文不名的人,通过虚构巨额财产结识名流,并成立公司,买下一栋大厦。之后他借着名流担保,大肆炒作这栋大厦,借此抬高公司股票价格,攥取了大量资金。

回忆起这部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九十年代迁居沪上》 8、更多筹码(第2/3页)

电影的剧情,余兰英有点打开思路。

这不是说她起了歪心思,也想走上不归路,而是她想到,也许她和邢立骁,也可以通过虚构出一个靠山,顺利卖掉股份。

在卖股份这件事上,余兰英其实并不担心没有买家。

不管在什么年代,煤炭都是重要资源,而买下一座煤矿的股份,等于买下一个聚宝盆,以后不说能躺着收钱,但赚的肯定不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撼天 重生之红嫁衣 又一春 意识觉醒者 贵女明珠 灵偶 相遇后的我们 心愿茉莉花 [综] 式神录 [原神] 系统上线时我已名扬提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