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3(1 / 2)
手去够车钥匙,说先开车送她去高铁站。
**
从北京到G省也不过四个小时的高铁,却像从一个世界扎入了另一个世界。北京是她短暂的休憩之地,而这里是她的战场。祝婴宁整理好精神,很快又投入到了乡村建设工作中。
她和沈霏他们离开的这两天,合作社的运行基本正常。在合作社工作的几位农户不习惯一次性养这么多猪,刚上手时出了点小纰漏,跑了几只猪仔,但很快又找回来了。
祝婴宁问王胜举那几只猪仔是怎么找回来的,他说:“很简单,让小孩去找,谁找到奖励谁玩手机,才半个小时就都找齐了。既不浪费大人的工作时间,又能提高效率。”听得她啼笑皆非。
合作社逐渐步上正轨后,她同王胜举商议往后的道路,一致认为最高效的方式是引入专业的养殖企业,与这些大企业合作,不然靠他们自己从零开始去搞营销做线上店铺,不知要花上多少年才能打响品牌的知名度。
但在何时开始谈合作上,他们产生了一些分歧。
王胜举说他可以申请将养猪项目纳入本地重点招商项目库,利用招商局的单位优势寻找合适的企业。他的意见是等村里的合作社做出一些成果以后,再拿着成果去说服对方,不然两手空空过去给人画饼,会让一些本来有望与他们合作的企业对他们产生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到后续合作的展开。
祝婴宁却觉得他们等不到做出成果的时候——怎样才算“做出成果”呢?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标准,也许这家企业觉得好的成果,在那家企业眼里就是小儿科了。就算他们做出成果,也不可能凭这些成果说服所有人,还不如边搞养殖边招商引资,根据企业给的反馈及时调整自身不足之处,就像以前的连续剧边拍边放、根据观众意见及时修改剧本一样。
总之,她认为招商工作应该和合作社的发展同步推进,没必要等一个结束再去做另一个,后者是囿于保守思维了。
有分歧自然免不了争吵,她和王胜举第一次就工作的事产生了一些摩擦。
王胜举说她急功近利,被“急于做出成就”这事儿冲昏了头脑。
这个评价让祝婴宁回家后郁闷了半天,她从来没想过急功近利这个词也能应用到自己身上。
沈霏安慰她说:“队长,我不觉得急功近利是什么坏事,说实话,我们来这工作,除了理想层面上的为人民服务以外,肯定也考虑过现实因素,也都想在这做出点成绩,方便以后晋升。就得有急功近利的心态,未来才能大展宏图。”
“沈霏同志,你说话好直。”温文旭被沈霏理科生的直白吓了一跳,转头发挥起他身为文科生的说话艺术,“队长,我觉得,你这人确实急功近利,但你急的不是自己的功、近的不是自己的利,你急的是乡村的功、近的是人民的利,既然这样,被人评价句急功近利,也算符合现实,是不是?这真没什么。”
被他们换着花样开解,祝婴宁心里那点郁闷很快转为了好笑:“……行了,不聊这个。我想问问你们对招商的事是怎么看的?”
“我不太懂这方面的知识,我听你的,你让我干嘛我就干嘛。”沈霏说。
温文旭说:“队长,我们是一个team,劲儿肯定得往一处使。”
她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会想办法说服支书。”
她将“边说边做”这事儿发挥到了极致,在说服王胜举的同时,也着手查找起了合适的企业的资料。最后之所以成功说服王胜举,也是因为她搬着自己查阅并整理好的笔记过去,向他清晰罗列出自己选中的几家企业各自的优势和发展潜能、她要如何与这些企业进行初步接触以及后续其他人员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