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95(2 / 2)
哦,还有他们身上的衣袍也给他们留下来了。
不管是英雄救美救劈叉了,还是见色起意遇见了仙人跳,贾政这事传到京城后,又因为荣国府下人的大力宣传,直接让贾政成了京城不少人家茶余饭后的笑话。
始作俑者听说了这事后,还派人回荣国府问了一回这个家是怎么管的?
主家的事让下人拿出去各种说嘴,是下人太猖狂了还是欺负管家奶奶太面嫩,好说话呀?
再然后,凤姐儿直接借着这件事在荣国府里立了一回雌威!
话说远了,先说自打贾政出这趟公差开始,他就时不时的让人回荣国府要银子。开始的时候是王夫人管家,还能从公中给他挪笔银子出来,后来是凤姐儿管家,一次两次的还罢了,次数一多,凤姐儿就觉得自己这位二叔兼姑父多少有些个膈应人了。
人家当官赚银子,他到好,不光赔钱赚吆喝,还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的花销。真当荣国府有个聚宝盆咋的?
荣国府都让王夫人搬空了,接了管家权后凤姐儿才发现荣国府就剩架子没倒了。
就在凤姐儿觉得自己上当的时候,王夫人又给凤姐儿出了个拆东墙补西墙的主意。
‘……这些年,府里早就寅吃卯粮了。只咱们这样的人家却不能不顾及几分体面。若是连外面的架子都倒了,日子就更难熬了。往常也是将公里的东西拿到外面暂当些银钱,等秋里有了进帐再将东西赎回来。再一个,像是应酬往来,也不过是将东家送来的东西送去西家,再将西家的东西送到东家罢了。’
好像是有些道理。
又被忽悠住的凤姐儿还真就走上了当当当,赎赎赎那条路。
因府里都这么艰难了,贾政还隔三差五的让人回府要银子,凤姐儿能看得上贾政才怪了,有时候还会腹诽贾政怎么没死在外面。
反正这个官他也就只能做成这样了,要是早点死了,说不定还能省下不少银子。
心里这么想的凤姐儿到底不敢将真心话说出口,看一眼最近颇得她重用的袭人,招了招手,将人叫过来一通吩咐。
袭人一副老实巴交样的走过去,得了凤姐儿的差事又老实巴交的走出去。凤姐儿见她这副老实模样,到是更加满意她了。
洽巧一抬头就看见平儿掀了帘子进来,凤姐儿眼底的那份满意又缓缓收了回去……
袭人得了差事便去大太太院里借花样子,顺便将二老爷又派人回府要银子的事当成谈资,说与邢夫人身边的丫头听。
凤姐儿想多了,她以为将这件事捅到邢夫人那里去,邢夫人会将此事闹开。但她不知道的是在贾政派人回来送家信的时候,邢夫人就跟心腹陪房王善宝家的撇了一回嘴,然后鼻子不是鼻子,嘴巴不是嘴巴的对贾政这一行为进行了极尽刻薄的点评。
这会儿‘辗转’知道了贾政又派人回府要钱后,也只是勾了下唇,让人去告诉凤姐儿:
‘我娘家弟弟,你们的舅舅正月里要过整寿,十年八年才过这么一回整寿,且赶着年前收拾出一份像样的寿礼来,也是你们的孝心。’
凤姐儿没想到邢夫人竟然还玩起趁火打劫这套了,一个气不过直接扭断了两根指甲,更是疼得呲牙咧嘴。上了药,又在自己屋里咒骂了一回邢夫人,这才收起将邢夫人当枪使的念头。
在婆婆是贾母,妯娌是王夫人,男人是贾赦,继子是贾琏的前提下,还能过得如此滋润的邢夫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凤姐儿,没有最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90-95(第6/15页)
心只有更糟心。
而大老爷呢,别看他跟个恋床癖重疾症患者一般始终奋战在床第之间,但人家却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主儿。
他倒没像邢夫人那般趁火打劫,走低端路线。但他从王夫人管家的那年开始,每个月都要用公中的银钱买上一两件古董的行为都已经养成习惯了。所以这会儿贾政派人回府要银钱的事他也只做不知。
大哥别说二哥,毕竟是:
五十步笑百步!
~
贾政一年的俸禄才80两,以荣国府的消费观来看,那点银子…呵,屁都不是。
对了,凤姐儿应该感激乌林珠没进宫,没让小太监隔三差五的回荣国府打秋风。以及感谢王夫人在贾政出京的第二天,她就将贾政的那些门人清客都给打发了。若是再闲养着这些人,凤姐儿非得炸毛不可。
谁让她管家以来一直是拆东墙补西墙。堪堪小一年,手里就有好几张死当的当票压了箱底呢。
实在是大方不起来,加上王夫人又没多上心,于是凤姐儿便心一横牙一咬的决定用实际行动告诉贾政什么是‘家家有本难唱的经’。
从最开始的两千两,一千两,到后来的五百两,三百两,二百两,及至最近这两次,凤姐儿每次都只拿出一百两银票打发贾政的人。
为了让贾政明白这钱是哪来的,她还每次都会让人将她的项圈呀,金钗呀,宝石头面呀,陪嫁的摆件什么的,当着来要钱的贾政随从的面拿出去‘当’银子应急。
花着侄子媳妇嫁妆当出来的银子,就问你臊不臊得慌吧?
刚开始的时候,凤姐儿还有点忐忑,还想了好几个给自己打圆场的说词预备着贾母等人问询,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凤姐儿便发现竟无人一问她,胆子便渐渐大了起来。
从荣国府要到的钱越来越少,这直接影响了贾政的出差品质。他之前花钱大手大脚,从不心疼银钱,但在经历了好几次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窘迫后,到是一改之前作风。
还有几次竟然还因为银钱不便,直接住进了官驿,享受了一回驿站那并不舒心的免费住宿和餐食。
贾母的到来,不但瞬间拉高了贾政的生活水平,还直接让贾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娘俩个抱头大哭了一通,坐下来后竟不约而同的骂起了乌林珠。
娘俩个能同在异乡为异客,皆是拜乌林珠所赐,这会儿不骂她还能骂谁?
尤其是贾母,她在骑虎难下的时候被人簇拥着上了船,因心情阴郁,天气寒冷也不曾及时关注行程和两岸风景。开始的时候一心盼着船能行得慢点,再慢点,以便她有更多的时间做好面对贾敏的准备。
可走着走着,贾母便发现不对劲了。
京城距离沧州也没多远,他们咋走了这么多天还没到捏?
贾母让人去问,这才听说她那孝顺的大孙女不但帮忙付了一部分雇船的费用,还贴心孝顺的改了目的地。
能不去见贾敏自是件好事,可若是这种原因没去成…反正贾母被气得心肝脾肺都疼得快要移位了。
╮(╯▽╰)╭
这个年,贾母和贾政注定要在外面过了。
而这个年,虽然太子一家无法出席,但直郡王一家却成功回归众人视野。
腊月二十三,四爷带着四福晋进宫参加小年宫宴,乌林珠带着四爷安排给她的人回了荣国府。
贾政不在家,贾母也不在京城,荣国府的过年气氛不但不浓郁,竟还有些说不出来的古怪。
品琴一边接过乌林珠给她的一块上用织金红缎子,一边说道:“老太太这一走,到让不少人联想到了老太太仙逝后的情景。如今府里的下人们都在想分家的事呢。”
乌林珠不是贾母,也不会为一已之私将身边的丫头留成这个时代的老姑娘,更重要的是她不能让跟着她的人因此寒了心。
所以抱琴有的,品琴也会有。就像这块上用的缎子,就是特意留给品琴绣嫁衣的。
这会儿听到品琴大大方方的说着府中下人的心态变化,到让乌林珠有些欣慰。
这说明品琴没想给自己换个主子!
乌林珠的心情还不错,笑问品琴都有谁选了大房,又有谁选了二房。
但等听到品琴说什么府里的人听说乌林珠会成为四爷养女,而四爷又是最有希望登基的王爷,所以不少人还在观望时,乌林珠的欣慰就瞬间打了折扣,心情也完全美不起来了。
回了荣国府,又与品琴说了一通话。等换好衣裳准备去荣禧堂的时候,就见二丫从夹道那边走了过来。
“姑娘!”二丫见到乌林珠不由又快走了几步,及至近前,不等乌林珠说话,便将来意道了出来:“刚刚大太太派人过来,说老太太既然不在府里,咱们也不好在老太太的院子里摆席。二老爷不在家,一大家子男女老少都挤在荣禧堂也不像个样子。
还说不如今年两房就各过各的,先习惯适应一番……”
邢夫人不光让人这么知会王夫人,还派了王善宝家的去通知凤姐儿,贾琏和二姑娘迎春回大房过小年。
‘真有母女相!’
乌林珠闻言眼睛亮闪闪的,用一种邢夫人跟她更似亲母女的心情笑眯眯说道:“这才是大家子的规矩呢。不愧是大太太,想的就是周到!”
第93章 第 93 章 第九十三章 在乌……
第九十三章
在乌林珠的认知里, 荣国府二房一直在吸大房的血。
而在这个时代的律法常识里,荣国府原就是大房的。
在现代继承父辈财产是根据遗嘱和相关法律法规。而在这个时空里,父辈财产几乎都是以嫡庶长幼来划分。
荣国府的爵位和祖产全部归属袭爵的贾赦所有。贾政能分到的只是贾代善的私产, 而这部分私产还要与贾赦和贾代善的庶子们均分。
严格意义上讲,在贾赦袭爵的那一刻起,荣国府就再也不是二房的家了。
如果不是贾母的私心作祟,她完全可以在贾代善去世后, 彻底将贾代善的私产分给两个儿子,然后二房搬出荣禧堂, 却依旧住在荣国府, 但他们这一房的一应支出开销自理。
贾赦若是会做人, 这时候便会以弟弟家的侄子侄女养在老太太膝下的理由,意思意思的负担起侄子侄女的月钱支出。
只要兄弟俩都各退一步, 就可以直接谱出一段兄友弟恭的佳话来。
好吧,这事也不能全怪贾母,就冲赦政二人的心怀品德, 也怪不得贾母要用非常手段确保自己晚年安稳了。
只是这么多年来, 二房借着贾母的私心便心安理得的住在荣国府,狂踩大房, 更将荣国府名正言顺的女主人挤兑到了墙上……想到原著里贾赦直到抄家都没能住进象征着家主地位的荣禧堂,缺德如乌林珠都要替贾赦掬一把同情泪了。
人类骨子里就是各种双标,一个好人只要做一件坏事,那这个好人往日做的那些好事都会被抹杀。但一个坏人若是做了一件好事,他就会突然变得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90-95(第7/15页)
那么面目可憎起来。
就像贾赦, 又渣又色,干出来的事罄竹难书,可当日宝玉和凤姐儿被魇魔时, 宝玉的亲爹都放弃了,贾赦这个大色渣却还在尝试救二人性命。
当然了,也许正是因为贾政的放弃,才将贾赦显出来了。
这就像58分的学渣遇上了59分的倒数第二。都是不及格,却还能分出个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来。
一路想了些有的没的,等到了荣禧堂时,乌林珠才将这些乱七八糟的心思都抛到脑后。
顺着赵姨娘掀起来的门帘进屋,一只脚在屋内,一只脚在屋外时,乌林珠又转头看向即便小年也穿戴不及贾政在时鲜亮的赵姨娘。
“你也辛苦一年了,一会让灶上弄桌席面,你‘侍候’三丫头和环儿在你屋里用吧。”说完便看了一眼迎出来的金钏,示意她去传话,完事才回头看赵姨娘,“这里不用你了,下去吧。”
说完抬脚进屋,在暖阁外由着丫头将身上的斗篷去了,这才神色如常的走进去。
王夫人坐在暖阁的临窗大炕上,神色冰冷,眼中全是愤怒。
“欺人太甚!”
见到乌林珠进来,王夫人忍了又忍,先是愤怒不已拍着炕桌来了这么一句,之后便眼眶微红,满身委屈。一边拿帕子擦拭眼角,一边对乌林珠哭述道:
“如今就这般作践咱们娘们,以后还得了。”
乌林珠:你带着阖家老少作践大太太的时候,怕是也没想到风水会转得这么狠吧?
对着屋中侍候的丫头媳妇挥了挥手,玉钏荷叶等便顺着乌林珠的意思退到了暖阁外。等她们都退出去了,乌林珠才极其自然的坐到王夫人对面,用带着三分凉薄的语气说道:
“您给凤丫头留了个空架子,荣国府的公库都快要让您搬空了,这会儿大太太趁着老太太不在家来了这么一出,您不是自好可以借着这事搬出去?”
王夫人微怔,诧异问道:“搬出去?”
乌林珠颔首,“我记得您嫁妆里有一套四进带花园的宅子,上次回来时周瑞家的还领了笔修葺的银子,明儿您就带着二房的人都搬到那宅子里去。
放心吧,等老太太回京了,自然会派人将你们娘们接回荣国府。到时候满京城的人都知道您受了委屈,不容于大房。等再搬回荣国府,阖家上下的人便也都知道二房是被老太太三催四请接回来的。”只是这一出一进间,二房就真成了客人。
‘好像有些道理。’
王夫人想了下还是有些不甘心的问道:“就这么放过她了?”
“天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二房这一退,原就是将大太太架在火上烤。若是再受了身边人的各种奉承和挑拨,大太太定会拿没人撑腰的凤姐儿立威。她们婆媳斗法,不管输赢,这疙瘩是再不会解开了。等老太太回来了,凤姐儿又有了撑腰的人,大太太这以后的日子怕是已经可以预见了……”
再一个,就以凤姐儿的狠辣和精明,她不会想到一但老太太西去,两房彻底分家,她就会像今时这般彻底落在大太太手里?
她若是想到了…但愿大太太能保住性命吧。
顺着乌林珠的思路想下去,王夫人脸上也渐渐多了笑模样。
从自家的破事上又想到了皇家那些事,王夫人满心认可的想到:还是她大闺女聪明!
突然想到了什么,王夫人连忙问乌林珠:“那位最是个不讲究的,会不会趁着咱们搬出荣禧堂的功夫,直接搬进来?”
“那也是说不准的事。”乌林珠闻言便笑,“不过她想搬,大老爷却未必会挪窝。若她真自己搬到荣禧堂了,您瞧老太太回来了,会不会让她再搬回去?”
王夫人心忖:肯定会!
这世上再没有比老太太更会打脸的婆婆了。不过,
“你怎么知道大老爷不想搬?”
因为阖家老少爷们里,唯一长脑子的就是人家贾赦!
心忖了这么一句,乌林珠才回答王夫人:“是不是又有什么要紧的。若是搬回来住的地方不是荣禧堂,您就拖着不回来,到时候谁着急就让谁折腾去!”
王夫人点头,笑着结束这个话题又问乌林珠是不是又不在京里过年了。
“嗯。二格格说要去潮州开元寺祈福,定了后日启程。”
说到这里见王夫人对潮州没概念,又提了一回广东。
虽不知具体距离却也知道离京城极远,当即便蹙眉问了一回怎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难道那里祈福特别灵验不成?
当然不是去那么远了,她们这次的终点站是锦州那边的北普陀寺。之所以说了一个相反方向且非常远的距离,也是防着有人知道了消息,再沿路做些什么手脚。
二格格羡慕乌林珠每年都能出去‘旅行度假’,想着她留在京城也只是呆在府里,便想跟着乌林珠出去转转。
知道这事跟李氏和四福晋提,二人肯定不会同意,便越过她们寻了四爷。四爷是个疼闺女的,还真就同意了。
不光同意了,还直接从乌林珠那里接过了船只住宿等安排。
见四爷这般,乌林珠还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对着四爷说了几句酸话。
往年本姑娘出去浪时,也不见你安排这安排那。现在亲闺女要出去了就这般上心。到是真瞧出来谁是亲生的,谁是捡来的了。
往日说得再好听,这下子露馅了吧。
二格格听了只拿着帕子笑得眉眼弯弯的不说话,四爷听了却是好气又好笑的伸出手隔空点她。
那能一样吗?
放你出去都是对大清百姓的一种威胁,连水匪海盗都要小心被你抄了老窝。
你自己什么心性手段,有点数吧!
╮(╯▽╰)╭
言归正转。
四爷之所以会同意让二格格跟乌林珠出去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四爷准备过了万寿节就给二格格请封,并且将亲事定下来。
按如今的局势,他登基的可能性极高。若是再加上身边这个唯恐天下不乱,又心黑手辣的小丫头,虽不是十拿九稳,却也是诸皇子里最有希望的。
大清帝女,几乎都抚蒙了。当今唯二没有和蒙的两位公主,一位是养在太后身边的温宪,一位就是嫁给了汉军旗的九公主。
丹阳做为他唯一的女儿,婚事再拖下去未必不会落个抚蒙的结局。
人选是最近才定下来的。
正是石文炳之孙,观音保的次子——石三泰。
石文炳膝下三子四女,观音保是其三子,太子妃则是其次女。所以这个石三泰还是太子妃的亲侄子。
能在当今最宠爱太子的时候,成为太子妃的娘家,家风及其父兄子侄的能为自是不必多说。
不过四爷还是在有当今做保的前提下,又对石三泰进行了挖地三尺的调查。
还行!
虽然肯定不附和乌林珠的择婿标准,但却大致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90-95(第8/15页)
挺附和四爷要求的。
于是在确定二格格要跟乌林珠出门过年的时候,四爷便直接约了观音保出来,再之后石三泰便成了此次出行的侍卫之一……
至于乌林珠…当今口谕允其招赘,又让四爷负责此事。如此一来,乌林珠的亲事自是随她心意。若当今非要横插一杠,四爷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绝对会死人的。
……
今天是小年,不管是宝玉的前书房还是姑娘们的女学都停课了。不过李纨却将小叔子和小姑子们都留在她房里,借着看小孩子的理由躲在房里不参与贾家的任何纷争。
听说了大太太的壮举后,李纨更是做好了被婆婆迁怒的心理。不想偏在这时,王夫人竟然吩咐周瑞家的来唤他们去荣禧堂用席面。
李纨母子已经出了贾珠的孝期,年节也能出来乐呵一通。不过李纨是寡妇,有些场合也需要回避。
贾政不在家,又不跟大房一块过,加之小叔子还没桌子高,到是少了几分忌讳。
三姑娘探春和贾环按着乌林珠的意思被送到了赵姨娘房里,李纨则带着贾兰,惜春和宝玉来了荣禧堂。
贾家三春因为乌林珠的恶趣味,现在连最基本的面子情都维系不了。
如今的二姑娘迎春与三姑娘探春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四姑娘惜春自小跟贾兰养在李纨跟前,还生出不少错误认知来。
宝玉这两年经历丰富,又因为贾母与王夫人这对婆媳不对付,通灵宝玉也救不了命,再加上贾母对乌林珠的‘爱屋及乌’,所以宝玉在荣庆堂那里并未受到贾母多少偏爱。
没有贾母横插一杠,宝玉就被王夫人安排到前院读书去了。
许是白马寺的经历和林家的读书氛围对宝玉影响很大,小小年纪的宝玉竟没半点厌学情绪和不适应。
当然了,主要是宝玉的先生得了乌林珠的嘱咐,让其多增养宝玉在书画方面的兴趣潜力,别整天之乎者也的。
对了,大清律以及礼记什么的也得让宝玉背得滚瓜烂熟才行。
~
一时李纨几人来了荣禧堂,相互见了礼后,惜春便向往常那般挨着贾兰坐,两个小不点头挨着头分一块小点心。
宝玉见到乌林珠就打怵,却还总是想要亲近她。这会儿笑得好不乖巧的凑过来,对着乌林珠各种问东问西。
李纨在王夫人这里一向捞不到一个座,来了也只是站在王夫人下首。时不时的端个茶,递个水的。
哦,她在贾母的荣庆堂也是如此。
见此,乌林珠就对正常婚配方式更无感了。
她更喜欢让小鲜肉围着自己转……
少时席面摆上来,李纨又要站在王夫人身侧给众人布菜,乌林珠便看了一眼王夫人。王夫人心领神会的对李纨笑道:“今儿这里没外人,你也坐下来一块用吧。”
李纨微怔,先看王夫人又看乌林珠,见乌林珠也笑着示意她坐下来一块用席面,这才笑着谢过王夫人,走到贾兰和惜春中间坐了下来。
李纨秉承着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原则那是能不说话就不说,宝玉三个虽然一直在说,却也都说不到点子上去。整张桌上也就只有王夫人和乌林珠无所顾及的说些话了。
只是虽有乌林珠的劝慰,但王夫人的兴致仍然不高。
然后乌林珠又不是那种体贴人的性子,她才不会特意去哄谁开心的,于是这顿饭吃得那叫一个冷清。
冷清得让不知情的人看了,都得以为他们在吃白事宴。
相较于荣禧堂这边的冷清,东大院那里到是挺热闹。
迎春被接回大房这边,并没表现得多愤慨,该行礼行礼,该吃吃,该喝喝。
而与迎春相比,凤姐儿脸上的笑容就牵强许多。
她自来就瞧不上自己这个继婆婆,往日里仗着贾母的势没少暗地里下黑手。
如今老太太不在,自己就落到了继婆婆手里。而这遭瘟的继婆婆不光跟她拿婆婆的款,还将公爹的那些个女人都叫到了跟前来。
因着自己要当着这么多的人面给大太太立规矩,尤其是这些人还都是她平日里最瞧不上的侍妾姨娘之流,凤姐儿脸上的笑容就难以维持。
凤姐儿自以为掩饰的极好,但她身上的不甘和怨恨却没瞒过邢夫人。
于是凤姐儿越是不忿,邢夫人就越折腾凤姐儿。
老太太又不是死在外面不回来了,等老太太回来了,指不定怎么作践自己这个‘自作主张’的儿媳妇呢。
即是这般,就更不应该惜力了。
不惜力的邢夫人不光以凤姐儿要侍候她为由,指了个东大院的丫头去‘侍候’贾琏,还夸了一回容貌秀美的平儿,话里话外明示凤姐儿将平儿给贾琏开房。
理由都是凤姐儿与贾琏成亲一年了,应该多想想怎么才能为贾家开枝散叶了。
邢夫人存心膈应凤姐儿,又知道凤姐儿心性手段,于是她特意在荣国府成百上千的丫头里挑了个特别难缠的。
这丫头叫善姐儿。
原著里被凤姐儿挑她来磨搓尤二姐,现在则被邢夫人挑出来与凤姐儿互掐……真是迷一般的缘份。
←_←
是夜,乌林珠留在翠微轩,让品琴和桑叶整理一下她在荣国府这边的贵重细软,一部分送到小二进那边,一部分送到雍王府,再一部分明天搬家的时候一并搬走。
想到那边的宅子久不住人,什么都没有。乌林珠还难得打发王达去买几车炭,再置办些米面粮油,完事到她经常去的那家酒楼,连订了十天的席面。
一桌席面才几两银子,十天也才几十两,对于花钱大手大脚的乌林珠来说,完全不心疼。
而王夫人呢,她则是准备借着这次搬家出府的机会将一些要紧东西都搬到那处嫁妆庄子里去。所以这一夜,几乎都在收拾行李家当上了。
对了,对于明天一早就搬出荣国府的安排,伪母女二人谁都没通知。一直到翌日寅时过半,王夫人才通知李纨和赵姨娘以及姑娘小爷房里的奶娘和大丫头收拾行李,用过早饭就搬家。
赵姨娘:疯了不成?
李纨:这主意肯定不是自己那婆婆能想出来的。
并不需要收拾行李,却听说了这事的凤姐儿:姑妈若是搬出府去,自己岂不是更要孤掌难鸣?
昨儿宿在厢房,被善姐儿‘侍候’了一晚上的贾琏: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默许邢夫人各种作,也想借此给府中下人紧一回弦的贾赦,挑眉朝邢夫人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玩脱了吧?
留儿媳妇在跟前侍候了大半夜才放人离开的邢夫人:哼哼,我无所畏惧的好吗?
府中各处下人:哎呦喂,压力直接给到了他们~
~
不管旁人怎么想,凤姐儿得了消息后第一时间去了荣禧堂。贾琏左右为难了一息,便决定装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继续跟善姐儿厮混。
李纨犯愁了一回惜春的归属问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90-95(第9/15页)
,最后又看了一眼和儿子靠在一块小声说话的惜春,也让惜春的奶娘去给惜春收拾行李。
带着四丫头一块离开,太太肯定会心生不满。但老太太不在府里,单独将四丫头留在荣庆堂也不像样子。与其让自己为难,还不如将四丫头送回宁国府。
于是在李纨打发人将惜春送回宁国府的时候,宁国府那边也听说了荣国府二房要挪出去的事。
有赖于当今对太子的偏爱,哪怕太子都造反了,也没波及太子家眷,甚至是还不让旁人作践他们。于是秦可卿这位太子私生女仍旧没有受到牵连,还是体面风光的宁国府小蓉大奶奶。
这会儿,秦可卿刚刚起床就听到了荣国府的消息,以及她婆婆派人来传话,让她安置惜春。
洽巧宁国府旧年修了座天香楼,秦可卿便将那处收拾出来暂时安置惜春主仆。
王夫人一个人的行李就极多,有她的嫁妆,她这些年攒的私房,更有贾政的东西。
光是她一个人就要用上十来辆马车拉东西了,更别提赵姨娘母子三人,李纨母子以及宝玉和乌林珠的细软了。
王夫人这边调了荣国府所有的马车,又派人去跟尤氏打了声招呼,从宁国府借了十来辆车,最后又让人去街上的车马行租了十来辆车,主仆数人外加所有人的行李才一股脑的搬出荣国府。
腊月二十四搬家,还是荣国府这种消息传播最快的地方,不出半日贾家大房容不下二房,趁着他们家老太太和二老爷不在京都的时候,将二房撵出府的消息就彻底传遍了整个京城。
四爷听说了也只是冷哼一声,问了一回乌林珠回没回来?听说没有,也只是让苏培盛去接人。
“明儿就要出远门了,今儿也轻着点折腾吧。”
我懂,王爷您不就是想让人知道荣国府二房还没彻底败落嘛。
苏培盛见四爷这么安排又这么说,腹诽了一句口是心非便亲自去接人了。
……
因王夫人就没打算在嫁妆宅子久居,那些搬出来的行李几乎都不需要拆箱。所以将暂时居住的屋子铺陈出来,就算安置下来了。
乌林珠见王夫人安置下来了,酒楼那边也在晌午前送了席面过来,又见苏培盛亲自来接,便与王夫人等告辞离开了。
腊月二十五,乌林珠与二格格带着一群丫头嬷嬷侍卫小太监以及石三泰乘船前往锦州。
同日,当今召见四爷和十三爷,命他二人在郑各庄建一处亲王府。
二人皆是聪慧之辈,只尚未听说荣国府八卦的十三爷却是怎么都想不明白当今为什么要在郑各庄建亲王府,还非要让他们兄弟督办。
四爷则是想到了乌林珠。
那丫头折腾二房搬出荣国府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里?
想到什么?
自然是想到当今听说了贾家二房的事后,会不会触景伤情,推已及人啦~
…真没有!
乌林珠俏皮可爱的甩了下帕子,笑眯眯的对荷叶说道:“王爷想的太多了,我又不能保证当今一定会听到贾家的八卦。”
她就是借着贾家下人的嘴来了个大面积撒网,给京城某些与荣国府二房情况类似的人提个醒罢了~
荷叶:真是造了大孽!——
作者有话说:有一种心烦叫清明,有一种上火也叫清明.
第94章 第 94 章 第九十四章 在讲……
第九十四章
在讲究多子多福的年代, 除了嫡长子的其他人在听说了荣国府二房的消息后,都免不了要兔死狐悲一回了。
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太爷老太太们在听说了这事后,未必不会推已及人的担忧一回自己的小儿子们。
这还只是嫡出, 若是算上那些生了庶出的姨娘通房和庶出子们,那受到影响的队伍还会更庞大。
可以说有多少人家听到这个消息,就会有多少人家寝食难安。
偏这会儿又正是临近除夕,阖家团圆的日子。介时妻妾嫡庶, 兄弟叔侄,妯娌女眷齐聚一堂……怕是都会满心猜疑和防备的对待彼此吧。
就问在这种心态下除旧迎新, 能除什么旧, 又能迎什么新?
糟心还差不多。
~
上到当今, 下到小有家资的百姓,父母防着长子, 哥哥担心父母会因此更偏心,弟弟害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贾家二房。亲情生了嫌隙,手足再难和睦……
大过年的, 随手就整了这么一出大型兄弟阋墙的家庭伦|理|大戏, 光是这份缺德造孽的能力也是没谁了。
而乌林珠这个缺德界的鼻祖呢,大面积撒了一回网后, 她就挥了挥衣袖,不带走半分恩怨情仇的出京度假去了。
~
话说当今为什么让四爷和十三爷督造郑各庄亲王府?
一是这俩儿子做事不糊弄,二也是担心他驾崩后,让太子一家受到更多的委屈。
总之就是老爷子的心呐,还是偏疼太子以及太子这一家子的。
给不明就里的十三解了惑, 四爷又让人飞鸽传出与荷叶。等从荷叶那里知道乌林珠的心思算计后,绕是四爷这般能忍的,都是忍了又忍还是被气笑了。
“爷早前就跟那丫头提过贾家下人的规矩实在不成体统, 主子有点什么事都能让他们传得人尽皆知。当时那丫头就笑,还说正好。爷还没明白这个‘正好’是怎么回事,现在到是不用她再给爷解惑了。”
苏培盛闻言只是陪着一脸笑,一个字都不说。四爷见他这样,不由瞪了他一眼,随即才好气又好笑的总结了一句:“在缺德使坏这条路上,她是什么人都能利用,什么损招都能想到。要是将这些心思放在正道上,何愁只能用水泥钓着爷。”
顺势利用贾家下人传播流言消息的心性,不光让二房成了受欺压的一方,还让整个京城做父母和做儿女的都提着一颗心过年……想到这里,四爷又说道:“论起折腾人的本事,她不该是爷的闺女,而是当今的。”
还是亲自生出来的那种。
瞧瞧这说的都是什么?不光差了辈份,竟连当今都骂上了~
苏培盛心忖:您要是这么说,那杂家就更不敢接腔了。
←_←
当今让四爷和十三爷在郑各庄督造亲王府的消息一传出来,即便没将荣国府那破事放在心上的皇子阿哥们也都不由大骂了一声‘晦气’,‘成事不足’这一类的话。
若不是当今已经封笔了,怕是会有不少御史言官闻风上奏,以刮地皮的方式将贾家大房弹劾个底朝天。
但即便现在弹劾不了,等来年开笔时贾家大房也别想逃过这一劫就是了。
这会儿时间再回到腊月二十五这日。
距离除夕就这么四五天了,就算再着急办差事也不可能立时就动工。
不过差事不能压在自己手里,深知当今脾气和深谙官场文学的四爷,便叫来十三爷和内务府以及工部等衙门口的办事官员将当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