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2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115-120(第1/14页)
第116章 第 116 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岁出头的薛蟠守不住家业。不是年纪的问题, 而是心智能力以及薛老爷和薛姨妈对长子长期溺爱纵养造成的结果。
但薛蟠最大的优势是他母亲出身王家。
二舅舅王子腾官运亨通,纵使远在京城,也可以借其声威;大舅舅王子胜携家小定居金陵, 与他们家互为依仗。
亲姨母是荣国府的二太太,膝下更有个因献水泥有功而册封的和硕公主。
世人常说民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薛蟠有这样的母家势力,未尝不是他的转机。
只是人在金陵,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有些事情终究是鞭长莫及。
这就像林如海不敢让贾敏带着黛玉回苏州一般, 天高皇帝远的, 什么事说不得呢?
最下作的办法就是先想办法坏了贾敏的名声,再以族规处置她, 回头黛玉和林家大把家财便都落到了林氏宗族的手里。财产还罢了,就怕黛玉最后也不得善终。
贾家明显是靠不住了,即便靠得住, 她们母女远在苏州, 届时出了事,也是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
薛家虽是母子三人,但有儿子也未必比没儿子的林家强。人吃五谷杂粮,就没有不生病的。
趁你病要你命,那都是小道。真想弄死个人,办法不多的是?
纵是原著中宝玉那样在女儿堆里娇养着的公子哥都会时常出府去, 更何况薛蟠这样的纨绔子弟。可以说一但薛蟠出了薛府,弄死他的办法多到一个色子都不够摇的。
薛老爷临终时便也想到了这些事,正好他闺女也是要进京的, 亲戚什么的也都在京城,于是弥留之际便让薛蟠娘仨去京城暂住几年,等闺女有了结果,或是等薛蟠成了亲再回金陵也不迟。
只是再怎么着急也不好在热孝里出门,于是薛家这边便定下出了薛老爷的周年再启程。
三个月的热孝一结束,前脚办了薛老爷的百日祭,后脚薛蟠便带着人出门了。
在家憋了三四个月,早将薛蟠闷坏了。身边跟着的长随稳重,一直以守孝规矩约束薛蟠,不让进酒楼,也不让去这去那的,不知扫了薛蟠多少兴致。
最后薛蟠气不顺,又有身边小厮煽风点火,他便将长随撵家去了。不想前脚长随刚走,薛蟠就遇见了卖闺女的拐子爹……
那拐子爹好算计,竟是一女卖两家。头一个买主姓冯名渊不过一小乡绅,自是争不过薛蟠。然他是真相中那女孩了,便死活不肯松口。最后仍是被跟薛蟠出门的薛家小厮们暴打了一顿,人也没留住。
薛蟠洋洋得意的抢了个丫头回去,还为了这丫头打伤了人。薛姨妈和宝钗听了,一个说了自家儿子两句,一个竟是给那抢回来的丫头起了个‘香菱’的名字,竟是全然没将被打的原买主放在心上。
然让薛家娘仨始料未及的却是几日后,薛蟠被人告到了衙门,问清了始末才知道那姓冯名渊的原买主重伤不治,熬了三四日便没了。
在薛家娘仨看来这都不是事,就想着拿几两银子出来平息此事。不想那冯渊虽是个父母族人一概皆无的,却有几个‘老忠仆’一心要告了薛蟠为自家主子偿命。
薛家这边先是拿钱砸人,后是以势威逼,最后甚至还动了要将人带出金陵城的念头,但对方先是不为所动,后来更是有如神助一般的三翻两次的化险为夷。
到了这一步,事情就已经非常明朗了。
这是暗处有人不想放过薛蟠呢。
察觉到台面下的波涛汹涌后,薛家立即改变计划,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收拾行李,在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出了金陵城。
因担心路上的安全问题以及此时尚未出薛老爹的周年,所以他们一行人更是用了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龟速和路线朝京城的方向赶路。
但你还别说,也不知道是这家人受了警幻仙子的眷顾还是真的运气爆表,进京这一路竟是连个山贼水匪都不曾遇见。
那可是百年薛家呀!
一个十来岁的家主带着老娘和妹妹一路招摇过市的从金陵横着晃悠到京城,且还一路平安…也是奇迹的一批了。
此时人还在路上晃悠,但薛姨妈送到京城的求助信却已经到了王子腾手里。
没错,就是王子腾。
发现自家摆不平,薛姨妈便立即让人修书一封送到京城与王子腾。不想王子腾却是个再精明不过的主儿,人家看过信后,竟然派了两个家生媳妇来荣国府,还将这封信送到了王夫人这里。
意欲让王夫人接手薛家这个烂摊子,也想借机看看乌林珠的态度。
不过此时的王夫人还满脑子举人进士,秋闱春闱,一夜暴富和细水长流,哪里有那个闲功夫管薛家这破事。
正巧凤姐儿过来回事,王夫人便装出一副又气又没主意的样跟凤姐儿‘商议’了一回。
“公主最是看不惯这种事,若是让她知道了,定是要恼人的。前儿你姑妈还说宝丫头如何如何,公主还说不能坏了规矩律法……”总之就是我没办法,我还不敢让我闺女知道这件事。
早些时候,琏二.奶奶被她那出身不显的继婆婆打了脸,虽说这事已经过去许久了,但咱们的琏二.奶奶竟然变本加厉的更爱钱爱权爱面子了。
尤其喜欢大包大揽。
见王夫人只一味骂薛蟠不省心,薛姨妈溺爱无度,又见王家的两个媳妇附和不是,反驳也不是的尴尬陪笑,凤姐儿一了解过情况便笑了。
“我当是什么?”凤姐儿当即便挥了下帕子的对王夫人笑道:“不过是几个穷酸破落户想要讹上几个钱的事罢了。”
完全没搞清楚状况的凤姐儿先用非常有代入感的方式狠批了一回不识时务的冤死鬼,又将对邢夫人的怨恨指桑骂槐的发泄出来,最后才拍了拍胸脯对王夫人和王家来的两个媳妇说道:“这事只管交给我,保准办得妥妥帖帖的。”
王夫人:就等你这句话呢。
王家媳妇:要的就是这句话。
于是有了凤姐儿的主动请缨,王子腾那边彻底不出头了,王夫人则是将一颗心分成了三份,一份让人盯着凤姐儿是如何摆平薛家人命官司的,一是防备她;二也是拿她的短。
剩下的两份心思,一份则是继续放在赵姨娘等人身上。一份继续放在她‘为国选才’的大事业上。
四爷要钓鱼执法,乌林珠还等着最后拼一把业绩,所以他们都在为王夫人的事业保驾护航,并且坐等秋闱放榜。
小事业做得有声有色的王夫人随着进帐越来越多,整个人都年轻了十几岁。面对贾政时,也是底气十足更不惯着他了。对了,贾家内囊早尽了,所以为了不让贾政和赵姨娘以及那一干庶出好过,王夫人还建议凤姐儿勤俭持家。
反正她手里的银子不少,她可以自己贴补宝玉和兰哥儿。但贾政和赵姨娘等人,怕是想贴补探春环哥儿几个也没多少银子。
王夫人偶尔也会想起宝玉,但宝玉那里有乌林珠派去的人跟随保护,王夫人虽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115-120(第2/14页)
惦记却不怎么担心。
王夫人都不担心,旁人就更不会有这种情绪了。
对了,乌林珠说出行不易,地主家也没有多余的银子,让宝玉在白马寺住够三个月再回京。
除此之外,乌林珠还让人告诉宝玉,你娘放利子钱和包揽讼诉这个事多少有些伤阴德,你既去了寺里,那就替她多念几卷经。
宝玉三岁去了林家,在林家那一年又是开蒙又是读书,竟也养成了每日读书的习惯。
四岁多回了京城,乌林珠虽然对宝玉没什么感情,却亲自帮他挑了位先生,原也没指望他读书科举,所以让那位先生重点培养宝玉的书画技艺和君子六艺。
也是赶巧了,宝玉回京没多久贾政就出公差了。没有贾政干预,宝玉的读书生活到是极为顺利,倒也培养了不少兴奋爱好。
也许是真的来历不凡,也许是在读书这事上没给宝玉太大的压力,所以时间长了,宝玉在读书上的天赋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宝玉的那位先生惜才,觉得这样的好苗子不走科举实在可惜,竟还主动让人给乌林珠带了话。乌林珠听罢,竟又让这位先生给宝玉添了中医课。
神仙跑人间历练一回,也不能只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吧。正好古话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既是这般那就为人民服务去吧。
至于为官做宰…不是很赞成,所以咱们就主打一个顺其自然得了。
这一次,宝玉的那位先生也跟宝玉一块去了白马寺。此后不管宝玉在哪,那位先生也只负责宝玉一个人的教学工作。
至于说荣国府其他男丁的读书进度要怎么办?
贾环和贾琮的老子还活着呢,他们从来不是乌林珠的责任。至于贾兰,乌林珠也是可管可不管。不过乌林珠就不是个让人省心的,所以她便直接跟四爷打了招呼,等明年贾兰五岁时,便送他去景山官学。
景山官学是康熙二十四年,在宫内北上门两旁的官房处设的官学。它是内务府所属的官办学堂之一,掌教内务府上三旗的幼童。
学堂定额只有三百六十名,生源只限于内务府上三旗旗籍的幼童。想要进入景山官学,家里无门路,或是父兄无要紧官职地位的,那是想都不要想。
可以说光是能进景山官学读书这一点,贾兰都会成为继宝玉之后第二个被人羡慕嫉妒恨的存在。旁人不敢保证,但贾环肯定又要被气得各种跳脚了。
至于宝玉明年会不会进景山官学,乌林珠还没想好。但她肯定不会将宝玉留给贾政和贾母就是了。
贾政那样的老子,谁摊上谁倒霉。而贾母呢,她就不是个单纯的人,她接史湘云来荣国府小住又怎么可能是单纯的怜悯慈爱。在没有林黛玉入坑的情况下,搞不好这个史湘云就是贾母给宝玉准备的宝二.奶奶。
有些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部力气了,而自幼失恃失怙寄人离下的史湘云尤为艰难。和她相比,黛玉至少还被父母疼爱过,还记得自己父母的音容笑貌。
乌林珠虽也不喜她,却也知道她活得不容易,再一个,乌林珠觉得自己再缺损,也不应该在这种小姑娘身上干落井下石那套。趁早将宝玉和史湘云隔离开,也能让史湘云的名声不受伤害。
自来儿女亲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在宝玉的亲事上,现在的贾政会和贾母站在一条战线上,而失了话语权的王夫人也定然不会坐以待毙。
想要一个人好难,想要一个人不好却极为容易。史湘云虽然背靠史家,但史家却不会为了她一个‘克父克母’的侄女冒险。一但史湘云坏了名声,又没办法嫁给宝玉,为了不影响史家其他姑娘的名声和前程,史湘云的结果不是送到家庙里就是人为暴毙。而一但史湘云与宝玉的亲事定下来了,就以王夫人的心性手段,她怕是也活不到成亲那一日……
抛开史湘云和宝玉这些事,乌林珠为了不占旁人的名额,也尽一个当姑姑的微薄责任,还特意跟四爷打了声招呼,让他大方点别小气。然后景山官学的定额便从三百六十名增加到了三百八十名。
对了,官学不但不收学费,还会每月给一两月银,每季给二石六升米。
这点东西对于能上景山官学的小孩来说不值一提,但朝.廷要长年累月支出这笔开销,细细算来也不是小数目。这笔费用是因自己之故才有的,所以乌林珠又决定卖四爷一个好。
温度计已经出现一百多年了,虽不是后世常见的那种温度计,却也已经很够用了。
因之前内务府将四爷当冤大头,采购了不少天价鸡蛋。于是乌林珠便让人去商行寻了几根温度计回来,自己尝试着孵化小鸡。
她负责查找资料,提供思路,王达荷叶等人负责带着小太监和小宫女实施操作。孵一次小鸡需要二十多天,乌林珠带着人花了足足两个月的时间才大抵掌握了这项技能。
一只母鸡一次只能孵化二十颗鸡蛋,但人工孵化的数量却可以人为控制。
将这份人工孵化小鸡崽以及散养溜达鸡的养殖办法交给四爷。不管他需不需要,贾兰上学这事就算是还过他人情了。
←_←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说一回四爷借着太上皇的万寿节发落了一大批内务府官员的事了。
怕有损失,抄家的人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
只这一波,就让四爷看到了抄家比卖科举考题还要一夜暴富的潜力。
于是在那之后,四爷便带着六部要员和他用顺手的兄弟们研讨了好几日给外放官员发放养廉银,给京官发放补贴的方案政举。
四爷的意思是莫贪,但不少人却觉得四爷在收买人心,而乌林珠听说了这事后却认为四爷在玩又当又立那套。
四爷想将严惩贪官污吏,却也知道动不动就抄家,尤其是太上皇还活着的时候搞这套,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极为被动的处境里。所以他先用养廉银和京官补贴堵悠悠众口,等事发时无论他再如何严惩这些人,也不会让人觉得他刻薄寡恩。
……
地方官的养廉银由当地官府从每年的税银中抽取,京城这边的京官补贴则从内务府走帐,而这笔支出的主要来源则是九爷手底下的商务司进帐。
吸取前朝教训以及受乌林珠的常年影响,四爷还直接将开荒令进行了针对性改革。
所有边防大营都要有一块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面积不得大于多少亩,也不能小于多少亩。开垦出来的荒地直接并入边防大营驻地,田亩产出不得变卖,不得中饱私囊,不得……
简而言之,这地里产出的粮食只能做为保障粮,或是集中管理,或是分给底下的士兵贴补家用。
因兵部经常出现吃空饷,克扣士卒军饷的事,所以四爷又命粘杆处的人一直盯着这些事。
乌林珠曾对四爷说过大清没有特种兵,也没有让人仰望和激励人的兵王。
还曾提议加强海军建设,走出大清,维护世界和平。
这些话,有的是乌林珠漫不经心说出来的,有的则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怂恿模样提出来的,有的更是带着兴灾乐祸,看好戏的神情的冷言冷语。不过这些话都被四爷记在了心上。
乌林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115-120(第3/14页)
一定不知道,为了不错过她说过的任何一句话,四爷还安排了专人用于记录她的一言一行。
每天将乌林珠说过的话都记录在纸上,不光一字不差,上面竟然还有‘哼’,‘啧’,‘呵’这样用来表达心情和语气的字。
早些年兵部在直亲王手里,后来直亲王坏了事兵部里的那些个老兵油子们仍旧心里眼里都是直亲王,所以在对兵部进行调整改革的时候,四爷也针对这些人进行了调整。
先给好处,再进行人事调动,或升或调,将原本的格局彻底打碎,再重新建立新的格局和规则。
登基一年了,四爷的动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好在太上皇的注意力都放在跟乌雅氏斗智斗勇上。
加之四爷故意对畅春园那边封|锁|消|息,李德全又不想太上皇跟四爷发生什么突冲,即便听说了什么也只做不知的陪着太上皇斗乌雅氏。时间一长,朝.廷上的那些官员们便也知道太上皇靠不住了。
乌雅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宜妃姐妹,惠妃荣妃以及大大小小被太上皇渣过的太妃太嫔们都是她的盟友。
可以说,后宫里的这些太妃们既盼着太上皇能多活两天,也希望他活着的每一天都……不开心。
太上皇活着,无论宫里还是畅春园便都是她们的家。而上太皇驾崩了,有儿女的可以依傍儿女度日,没儿女的就会像先帝留下的那些太妃们窝居一室熬日子。
没儿女的羡慕那些有儿女的,而有儿女的虽心中期待,但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忐忑和彷徨。
于是这些人便将所有的不安和焦虑都用帮助乌雅氏来缓解了。
乌雅氏虽然是个没名没份的‘老娘娘’,但她始终是当今的亲额娘。
畅春园这边的宫务由宜妃负责,宜妃姐妹为了自己家的两儿一女以及身后的郭络罗氏也不会真如太上皇希望的那种苛待乌雅氏。更何况跟太上皇一比,如今的乌雅氏浑身都是闪光点。
也因此,有了宜妃等人的默许态度,畅春园这边的宫人们为了自保也会选择性的和稀泥。尤其是每次乌雅次又‘悄悄’跑出去寻太上皇不自在的时候……
而乌雅氏呢。
可能是已经没什么能失去的了,她气死人的损招也是层出不穷。
比如说故意等在太上皇经过的小道上,然后在见到太上皇的瞬间开始全残模式。
你问什么是全残模式?
就是学着太上皇的样子,将眼睛和嘴角往一起挤的神经抽搐样,然后右边身子再来点半身不遂后的不协调样,最后再用这种样子一瘸一拐的从太上皇面前走过。
最缺德的是乌雅氏不光让眼睛和嘴角往一侧挤,还会挤着挤着就换个方向。
一会儿朝左挤,一会儿又朝右抽搐,就有一种她要重新给太上皇带个节奏的即视感。
太上皇何时受过这种气呦~
指着乌雅氏就要破口大咒,偏他两次中风后,慢慢说话时还能控制磕巴,着急时或是气狠的时候别说骂人了,就是说话都能结巴半天却吐不出两个字来。
若不是气着气着就气成了习惯,太上皇非得迎来人生中的第三次中风不可。
太上皇也不是啥好鸟,在被乌鸦氏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后,他竟然让花鸟房培育了好几十只八哥儿。
也不让人教它们说旁的,就只一句‘乌鸦氏,贱|人!’
然后便将这些八哥儿以乌雅氏的住处为中心,挂满整个畅春园,那句‘乌雅氏,贱人’说响彻整个畅春园。
于是从早到晚,畅春园内的所有人都被那句‘贱|人’疯狂洗.脑……
虽然太上皇不愿意见外人,也不让儿孙们来畅春园请安,但畅春园这边的消息却是源源不断的传回了京城。
四爷以前便觉得在作妖缺损方面,乌林珠给他做闺女,是委屈了自己。现在再瞧自己那对老子娘,四爷偶尔还会觉得真正受委屈的人应该是乌林珠。
谁让她比自己更像太上皇和额娘亲生的呢。
╮(╯▽╰)╭
第117章 第 117 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就在四爷感慨乌林珠与自家老子娘的作妖缺损能力如出一辙, 一脉相传时,太上皇的那个‘贱|人’操作直接将畅春园内的一干女眷都惹炸毛了。
太上皇从年轻那会儿就嘴损,人家骂人不吐脏字, 太上皇却是怎么脏怎么骂。
这就好比旁人指着你的鼻子骂傻|逼,二百五时,太上皇会直接用一种非常笃定的语气唤你扶桑野种一般。
不必直白的将脏话骂出来,却能让人深刻认识到他骂得有多脏。
太上皇经常用‘贱|人’这个词骂后宫女人, 这波骚操作下来,后宫的女人便都破防了。她们仿佛觉醒了记忆一般, 不管太上皇有没有用这句话骂过自己, 她们都觉得自己曾经肯定被骂太上皇这样骂过。
再之后, 畅春园这边的女眷就各显神通的开始回敬太上皇了。
太上皇不喜照镜子,因为他看不得自己那张苍老又神经抽搐的脸, 于是他的必经之路上都是能照影的东西。不独镜子,还有玻璃,银盘, 铜灯台等等。
因天气转冷, 娘娘们还特意为太上皇准备了大大小小,数量庞大的冰镜……
如今的太上皇最厌恶菊花, 因为当日他就是因为去赏菊时才遇到连老头都要猥.亵的亡命狂徒。所以畅春园里总有些角落会出现与菊花有关的东西,然后让太上皇在不经意间发现……
总之就是畅春园里的娘娘们齐心协力,八仙过海的各显了一回神通,让太上皇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过了一段说不出来的苦逼生活。
最让人防不胜防的是荣太妃想到她那中年就秃了的儿子以及生生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自己的辫子扯下来, 之后就再也不长头发的十四,转过天来就给太上皇上了全套的秃头套餐。
宜太妃管着畅春园的庶务,她直接让人给太上皇做小一号的常服, 之后还话里话外的说太上皇发福了。
为了配合太上皇身材发福的这个说词,宜太妃的姐姐郭太嫔竟然还让针线上的宫人将太上皇的所有鞋靴都往窄了做。
正常情况下,人要是发福了,不光会体显在身材上,也会体现在脚上。鞋的大小不变,只在宽窄上做文章,就更容易让人产生这种错误认识了。
等用这种办法将太上皇忽悠胖了以后,姐妹俩个又在畅春园里搞起了节食减肥的运动。
旁人节没节食不知道,但太上皇却在所有人都说他胖了的时候,走上了一条下意识节食的歧途……
随着娘娘们陆续出手,四爷也对畅春园那边传进宫的消息渐渐麻木起来。
就没见过这么能折腾的老头老太太了。
以前只觉得笑话都其中在贾家,没想到他竟然也玩了一把灯下黑。
╮(╯▽╰)╭
秋闱放榜后,天气越来越冷,尤其是京城,早晚温差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两极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115-120(第4/14页)
十月初是满人最重视的颁金节,四爷亲自主持的。所有规矩都有旧例可循,只颁金节的宫宴却仍旧摆在了圆明园那边。
为了让太上皇不起屁,又有参与感,在所有仪式都结束后,四爷和皇后便带着人出宫,之后又男女分别在畅春园和圆明园这边的夹道处给太上皇请安,并请太上皇训诫。
太监将消息送到清溪书屋,太上皇再意思意思的说上几句训诫之语,之后四爷和皇后再分别带着男女众人入圆明园吃宫宴。
这期间,四爷再应景似的让人多做上几首诗词,再捧入畅春园请太上皇品鉴定级。
畅春园这边仍旧和圆明园那里一样都搭了戏台子,园子里闹闹哄哄的,再给太上皇找点品鉴定级的事情增加一下参与感,完事再让人将内务府特意做出来的瓷器或是金银锞子拿出来,请示太上皇如何赐下,之后得赏的再去园门前谢恩。宫宴时,再由帝后以及太上皇的那些儿子孝敬酒菜。等宫宴结束,众人再分男女拜别太上皇,这一天也就这么过了。
因太妃们都跟着太上皇住在畅春园,所以每次都是借着这节那节的才能见一回儿孙。但因着乌雅氏私自离开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所以太妃们就算再想给儿孙东西,也都只是用包袱皮装了。
哦,由于德太妃已经办过丧礼了,所以没名没份的老娘娘乌雅氏不但没资格去圆明园参加宫宴,更会在这种时候被严加保护,不得外出不得见外人。所以相较于其他太妃,乌雅氏已经很久没见到她的心肝肉十四了。
对了,因有太上皇在上面撑着,四爷和皇后还因为安排太妃与儿女相聚,落了个体贴厚道的名声。
…
这一套操作流程是从今年万寿节开始实行的,之后的端午,中秋也都是这么过的。
但你还别说,因着这么过节,到也让太上皇少生不少事。
怎么说呢,平常时候太上皇有太妃们强行逗趣还不会多想,可特殊日子若是再那么过,太上皇心里肯定不会太舒服。他若是心里不舒服了,再找四爷的麻烦…那大家就都别想过好日子了。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王夫人发了一笔横财正沾沾自喜呢,就听周瑞家说什么周瑞去顺天府看榜,好像买了他们考题的人都没中,之后一打听才知道顺天府的秋闱考题跟他们的不一样。
考题不一样还不是最要紧的,让周瑞察觉出不过劲的是那些买了他们考题的人竟都被革了功名。
王夫人开始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周瑞家的说是什么时,心里就‘咯噔’了一声。
不是那丫头骗了自己,就是当今发现考题泄露临时换了考题,又将那些准备作弊的读书人们悉数发落了。那些人见到周瑞就跟疯了一样的扑过来,若不是周瑞自上次被绑架后出门都要带上好多人,非得被那些革了功名的读书人们生吞活剥了不可。
两害相权取其轻,王夫人心中竟然更希望是乌林珠骗了他们,但革读书人功名的事又没办法自圆其说。
天一冷,乌林珠便回宫了。王夫人想要见乌林珠就只能等她出宫。但这事拖不得,于是王夫人便让二丫想办法联系乌林珠,让她务必回家一趟。
对了,宝玉也没在家呢。
到了白马寺后,宝玉见了他的师傅和师兄弟们,在寺里住了三个月后竟又多少有些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虽然没有锦衣玉食,但也没真正的清苦到哪去。
偶尔下山的时候,也会跟先生们打打牙祭,一个肉包子就能吃得眉开眼笑。
跟着去的人将宝玉这边的情况与乌林珠说了,乌林珠便让所有人都不要提醒宝玉归期。等他什么时候想回家了,再护送他回来便是。
王夫人知道后,还抱怨了乌林珠两句,但也知道她这个闺女就是脑后生反骨,说是说不听的。于是只得让人多给宝玉收拾些大毛衣裳送到白马寺。
可惜乌林珠担心这些衣裳会提醒宝玉归期,便悉数扣了下来,只让跟着宝玉去白马寺的人就地置办。
乌林珠在宫里,宝玉在寺里,整个荣国府唯一让王夫人放在心上的也就只有贾兰了。
转过年来,贾兰就要去景山官学读书,王夫人还特意让人给贾兰多置办几身行头,又亲自挑了小厮长随等。
赵姨娘一直惦记这个去景山官学读书的名额,一心盼着将这个名额替贾环抢回来。可她也知道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到也不敢真跟乌林珠对上。
直到乌林珠安排贾兰入景山官学,李纨才真切感受到自家这个小姑子待他们娘们与旁个不同。
以前只觉得她冷心冷肺,心狠手辣……
知道王夫人想见自己的时候,乌林珠安排的人正好刚将冷子兴给绑了。因时间太过巧合,乌林珠还以为王夫人知道了什么。等回了荣国府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
“本来就不是真呀。”接过二丫递过来的热茶,乌林珠先是看了一眼杯里的茶叶,然后才喝了一口,“当今再喜欢亲力亲为也不能事事都上心。按惯例,只有殿试时的考题是当今出的,春闱都不少有,秋闱就更不可能了。”
王夫人听罢,心里就生出一团火来:“那,那份考题是?”
对着王夫人举了举杯,笑眯眯道:“我骗你的喽~”
“你!”
“哎呦,我的太太诶~,科举舞弊这样的大事别说我一个和硕公主了,就是亲王郡王也不敢担这个干系。您贩卖假考题,顶多就是一个欺诈罪。回头事发了,将周瑞俩口子往外一推,您依旧无辜嘞。
也别怪咱们做主子的心狠,谁让周瑞做事太高调呢。若不是他行事不谨慎,我能去当今那里自首?幸好我是个招人喜欢,又能说会道的。当今才网开一面,将这事压了下来。没直接将您老供出来,当今还夸我孝顺呢。”
莫名成了主谋的王夫人:你们听听,听听,这是人能说出来的话吗?
“其实今天太太不寻我,我也是要抽空回来寻太太的。亲母女明算帐,年根底下了,您是不是也应该将差我的那份收益给我补足了?没有银子,宝玉那里怕是一时半会儿的,都凑不出回来的盘缠呢。”
“不是已经算过了吗?还差,”你什么。
一句话没说完,王夫人便明白乌林珠这话是什么意思了。
有些臊,又有些不好意思,并且也听明白了乌林珠拿不到钱就不让宝玉回京的暗示,最终王夫人还是木着一张脸,顺着乌林珠的心意将她贪下的那份收成都拿了出来。
又捞了一笔分成后,乌林珠才心情极好的离开荣禧堂。
不管乌林珠回不回府,翠微轩都得给她留着。许久不曾回来了,里面仍旧和之前没什么两样。于里间更衣后,乌林珠又让人将迎春和惜春叫过来说话。
迎春,惜春,探春和史湘云此时都跟着女先生读书呢,听说乌林珠回来了,还只唤了迎春和惜春过去相见,迎惜二人和史湘云以及屋中的丫头媳妇,女先生都下意识去看探春。
探春眼底闪过一抹阴霾,随后便只做不在意样的拉着史湘云说古诗,说起韵。
“前儿下面孝敬了我几间小铺子,其中有一家是书肆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清反骨仔[红楼]》 115-120(第5/14页)
,一家是卖些笔墨纸砚的杂货铺,正好你们俩一人一间。”
书肆的地契给了迎春,杂货铺的房契给了惜春,至于两人要如何经营,有没有人的帮她们打理,乌林珠就不管了。
这礼不可谓不重了,迎春和惜春都有些不敢收。不过乌林珠却没给她们拒绝的机会,便以要去给老太太请安为由将她们俩打发了。
乌林珠手底下的一个管事春天时家里老人病重,特意求她帮忙请个太医瞧瞧。
这种请求于乌林珠来说不过是一句话事,但她还是让人拿了包银锭子给那太医,那太医得了银子就乐呵呵的接了这趟私活。
老人救回来了,那管事心里感激乌林珠,之前四爷抄了几个内务府的官员时,他得了消息就直接买了五间铺子送乌林珠。
乌林珠手底下的产业不少,多这五间铺子少这五间铺子于她来说都是一样的,唯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四爷这边在调整商税,名下铺子越多,要交的税也会更多。
乌林珠不在乎那里税,却懒得弄太多带不走,出事时还不好立时变现的产业。再加上真将下面给东西拿去变卖了,也是好说不好听。于是这次回荣国府,乌林珠分给了迎春和惜春各一处,又给了贾兰一处。剩下的两处乌林珠准备都留给宝玉。
至于经常被排除在外的探春,瞧着是没从乌林珠这里得到什么好处,但实际上,每每乌林珠给了迎春和惜春几个什么,贾母都会让人开箱子单独给探春一份。贾政从赵姨娘那里听说了这事后,也会从一边骂乌林珠不懂事,一边拿自己的珍藏给探春。
可以说,探春一点都没被亏着就是了。
……
慷慨大方了一回后,乌林珠便又去见了贾母,然后屏退左右,再让贾母看看她手心里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小药瓶。
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吧?
贾母双眸黑亮黑亮的盯着乌林珠的手心,心里想的都是之前乌林珠放她血的事以及自己还要装多久鹌鹑。
只要这个小药瓶彻底消失,就再不会有人知道自己经曾经吃过灵丹妙药了。
再等等!
再…忍忍!
仍旧没在荣国府用膳,乌林珠便带着人离开了。
没直接回宫,而是先去了焦大那边的小二进,见了一回焦大和那对给她改衣裳的绣娘母女。
二格格的公主府已经建好了,里面的家俱帐幔等物也都布置好了。她那边完事了,雍王府这边也就清静宜居了。
二格格出降后,乌林珠也未必会一直住在宫里了。诺大的雍王府靠角门的地方安排一处小院给焦大,再将绣娘母女安排到针线房到也便宜。小二进是给焦大养老的,回头租出去便可。
问了一回他们的意思后,转天焦大就带着那对绣娘母女提前搬到了雍王府。
而乌林珠放在小二进的一些私物也都抬到了她的主院。
收拾雍王府的时候,正是四大爷一家守着圆明园却只能呆在宫里的时候,所以乌林珠便让人拆了不少房舍院落,将雍王府的花园扩了又扩。但又因为整体布局和风水不易大动,雍王府不会变成圆明园,更不会成为大观园那样的主题公园。
乌林珠会住在之前四福晋居住的正院,而四爷的前院则是乌林珠待客的地方。
前院与正院用风雨连廊相连,正院到花园园门的那段路则故意做成九曲回廊的样式。
不但遮风挡雨,还挺好看。
虽然花园大了,房舍少了,但只要乌林珠不真的搞出三妻四妾来,仍旧是够住的。
受乌林珠影响,加之额驸就是纳妾也不会住在公主府,所以住过圆明园,又见识过畅春园的二格格到是真的建了一处跟贾家大观园差不多的公主府。
建府时,二格格还时常跟乌林珠说什么她这个月要住这里,下个月要住那里,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都住不一样的地方,看不一样的景色。
就多少有点豪无人性了。
乌林珠:“……”
~
二格格的亲事定下来了,就在明年二月。
她的亲事有内务府,有嫡母亲娘和亲老子盯着,到是没谁会苛待她。又因为乌林珠的乱入,让二格格一下子就拿捏住了身边的教养嬷嬷,所以内务府那边分给二格格的陪嫁嬷嬷们想要拿捏年轻主子的打算,别说能否成功了,怕是刚有这么个念头出来,就能让二格格清蒸了他们。
没错,就是清蒸。
做为四大爷的嫡亲女儿,二格格的陪嫁里就有她亲点的一口大铁锅和配套的蒸屉。
内务府的那些陪嫁嬷嬷们,经常仗着年轻公主们腼腆脸皮薄,不但阻止公主们与额驸相见,还经常偷盗公主嫁妆,甚至是故意在公主和额驸之间制造矛盾,再将自家女孩推出去给额驸做小。
这种事情早在乌林珠初入雍王府的时候就曾当众提出来过,她们想要故计重施,二格格想要立威,到是殊途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