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2 / 2)
若鸳鸯还是贾家的奴才,邢夫人自是可以用各种手段,从她手里要到钱。偏生鸳鸯在户部挂了名,邢夫人打不得、骂不得,只能日日讨好鸳鸯,指望回头能多分点银子。
邢夫人见贾琏闹了一场,不由心思活络起来,满脸堆笑地盯着鸳鸯。言下之意,贾琏失德,分家时少给他一些。
鸳鸯只做不懂,心中暗暗计算。看贾琏的态度,显然是不会管邢夫人了,如今王熙凤和贾琏又散了伙,这二百两银子,得分成五份了。
黛玉给凤姐倒了杯水,服侍她喝了,才柔声道:“凤姐姐对我的好,我都记在心里。只是你做的事,让我真不知怎么说你了。”
这些话黛玉早就想和凤姐说了,只是对方被关在刑部大牢里,黛玉一直没有机会。
凤姐被贾琏气得脸色煞白,黛玉本不忍心再刺激她了。但转念一想,今日不说,以凤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保不齐哪日又会闯下大祸,只能硬起心肠,和她细说分明。
“你插手官司,害得张家小姐和骆家公子殉情。在外放债,不知害的多少人,家破人亡。”
王熙凤性子要强,听黛玉似乎想要教育自己,不免柳眉倒竖,心中有气。
黛玉看凤姐的脸色便知她听不进自己的话,同她说国法、道德无异于对牛弹琴,只能换了个说辞。
“你总说不信阴司报应,你如今身陷囹圄,同琏二哥哥失和,被迫和大姐分开。再想想那些被你害了的家庭,都是妻离子散,与你现下的处境一模一样。你还不信报应不爽吗?”
探春明白黛玉的意思,也说了句狠话:“难道你非要等报应在了大姐身上,才肯醒悟吗?”
宁古塔荒无人烟,按理说凤姐去了那就能老实点,但她胆子太大,二人生怕她惹出新的祸端来,回头丢了性命,只能防患于未然。
若黛玉早几个月说这话,凤姐肯定会嗤之以鼻。那时元春刚刚封妃,贾家正如日中天,王家也十分煊赫,凤姐怎可能听得进去。
但现在王熙凤在牢里关了好几个月,受尽折磨,娘家和贾家半点力都使不上,可见平日里自己引以为豪的依靠,在皇权面前不值一提。
王熙凤低头看向女儿,见她眼泪汪汪的看着自己,不由肝肠寸断,想想自己如今落得众叛亲离,孤身一人的下场,莫不是冥冥中自有报应。
凤姐不由陷入沉思,怔怔地看着众人,许久不能回神。
宝玉、李纨、贾兰在外间同贾政辞行。
李纨拉着贾兰给贾政磕了头,起身后道:“老爷,我带着兰儿留在京里,就不跟去伊犁伺候您了。”
薛姨妈替李纨找了处小院子,贾母替她付了一年的租金,李纨便带着儿子搬出去住了。虽然住处不大,只有三四间屋子,不比贾府富贵,但胜在万事自己做主,没人扒高踩低,给母子俩脸色看了。
李纨又托了娘家兄弟在京城为她找房,回头买个小宅子,守着贾兰过日子,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之前听说王夫人判了绞立决,李纨暗暗松了口气。贾政流放,若王夫人尚在,她难免要跟着去伺候。如今只有公公流放,自己一个年轻的寡妇,不方便一路跟随。
李纨是守寡的儿媳,贾政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大侦探裘智》 50-60(第6/20页)
是个鳏夫,让李纨跟着过去,确实不像话。贾政听了只是点点头,并不说话,三人半晌无语。与大房那边的哭闹相比,这里更显得寂静无声。
三人沉默了良久,宝玉才缓缓开口:“老爷,我送你去伊犁。”
虽然流放之人由官差押送,但如有家属随行,可以远远地跟着。到了流放之地一家团聚,毕竟有些囚犯,一辈子都回不了原籍。
贾政依旧不说话,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三人又枯坐许久,贾政突然想起一事,问道:“环儿呢,怎么没看到他。”
贾环威胁贾母、打伤宝玉的事,李纨已经听黛玉几人说了。如今听贾政问起,不由瞥了宝玉一眼,随即低下头,只做不知。
宝玉这几日浑浑噩噩的,早把贾环的事忘到了脑后,听贾政提起这才反应过来。
他思前想后,轻声说道:“赵姨娘身体不适,环儿带她去了医馆。”
贾政在家的时间已经不多,很快就要动身去伊犁了。宝玉觉得没必要让他知道家中出了不肖子孙,平添烦恼。
李纨听了宝玉的解释,并没有多言,只是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宝玉的说法。
贾政听了,依然神色冷漠,只是轻声说了一句“哦”,屋内又恢复了宁静。
贾政几人在那大眼瞪小眼,贾琏掀开帘子,怒气冲冲地走了过来。
贾琏看向宝玉,大声问道:“笔纸何在?”
宝玉看贾琏面色不虞,方才他又同凤姐大吵大闹,此刻忽然要笔纸,必有原因。
宝玉反问道:“你要笔纸做什么?”
贾琏见宝玉迟疑,立刻去东屋找贾琮。在贾府里,弟弟都怕哥哥。贾琮听贾琏要笔纸,不敢多问,赶忙帮他去拿。
贾政和宝玉怕贾琏惹事,跟着他一起去了东屋。
宝玉看贾琏气急败坏的样子,心里隐隐猜到原委了,急忙劝道:“琏二哥,凤姐姐这么做都是为了贾府,她赚来的钱给咱们花了,不是为她自己。你若是休了她,让她怎么活啊。”
宝玉说完回头看看贾政,道:“老爷,你劝劝琏二哥,让他别休了凤姐姐。”
贾政见贾琏只是打算休妻,暗自松了口气。他低着头,沉默不语,显然不想掺和这件事。宝玉急得直跺脚。
贾琏让贾琮研墨,宝玉眼看着贾琏要动笔,赶忙冲过去抢他手里的笔。贾琏刚和凤姐吵了架,心中有气,又见宝玉上前阻拦,不免恶向胆边生,决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宝玉不过半大的孩子,贾琏已经成人,他随手一推,宝玉摔倒在地。
贾琏指着宝玉的鼻子骂道:“胳膊肘往外拐的混账。”
今天家中大半的人都姓贾,偏偏一个个都向着王熙凤那个两姓旁人,连懦弱的迎春、无能的宝玉也为她说话,贾琏心中越发愤恨。
王熙凤在隔壁听宝玉替她分辨,心中感动,自己这些年没白疼他。王熙凤性子果决,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做事从不拖泥带水,既然贾琏不念夫妻情谊,王熙凤也不强行挽留。
她站起身来,准备叫宝玉进屋,哪知刚从西屋出来,就见贾琏给宝玉推到在地。
王熙凤勃然大怒,眼中冒着火,吼道:“你干什么!”
她走过去扶起宝玉:“好兄弟,别理他,这日子我正不想和他过了呢。”说完,又冷冷地看着贾琏,道:“强扭的瓜不甜,你写吧,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贾琏见王熙凤对自己弃如敝履的样子,心里略有些不是滋味,但现在大家都知自己要休妻,若是反悔,面子往哪搁。贾琏无奈,胡乱写了几句,把休书给了王熙凤。
外边的衙役对屋内的骚动早已司空见惯。他们抬头看看天色,时间不早了,于是将三人重新锁起来,准备将他们押送回大牢。
黛玉今早忙碌了半天,若在以往她肯定会觉得浑身酸疼,需要在床上休息几天才能恢复。今日她只在马车上稍微眯了一会,回到家时,又已神采奕奕,不见半分疲态,可见练武有益。
黛玉回家换了衣服后,就去了养生堂。她既然答应了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就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养生堂的孩子们一见到黛玉都高兴地跑了过来,先叫了一声“林老师”,然后围着黛玉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黛玉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容,烦躁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放下心中杂念,开始专心授课。
朱永鸿对贾家始终不太放心,一直派人暗中监视。贾母一系列的小动作以及今日的闹剧,自然瞒不过他。
贾母暗中藏了金子的事,早被皇城司的人汇报给了政宁帝。好在金子不多,朱永鸿并不在意,因此让皇城司的人继续监视,只看贾母如何分配。
若是给了子孙,少不得再治贾家一个私藏罪。后来贾母将钱分给了几个孙女,政宁帝觉得没必要与几个姑娘计较,也就作罢了。
至于贾政他们每人几十两的银子,政宁帝不放在心上,多少要给老臣留些体面。
史鼐从宫里出来,吩咐车夫赶快回家,生怕家人为他担心。回到家后,史太太一眼就看出丈夫脸色不对,打发走了身边伺候的人,跟着史鼐去了书房。
史太太亲自帮丈夫脱下官服,换上家常衣裳。史鼐的官服被汗浸湿了,史太太抱着湿漉漉的官服,心中一紧,也不由得冒出冷汗。
史太太颤声问道:“皇上说什么了,给你吓出这一身汗来。”
史鼐喘了几口粗气,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他先四下观察一番,确认隔墙无耳,才把史太太拉到身旁,在她耳边低声说道:“皇上他……他什么都知道。”
史鼐想起方才政宁帝那似笑非笑的样子,紧张的手心里全都是汗。
史太太看了丈夫一眼,不明白他的意思,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史鼐打了个寒颤,小声道:“前两月姑妈往咱家送信,希望咱们能照看下她家的几个姑娘。今天皇上提起了这件事,连信里的内容说得分差不差,紧接着又说起了易牙杀子以适君的典故。”
史鼐没想到政宁帝连姑妈信里写了什么都一清二楚,当场就吓得两股战战,站立不稳,现在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
史太太不知易牙的典故,忙问丈夫:“易牙是谁?和老太太有什么关系?”
史鼐给妻子解释了几句易牙同齐桓公之间的恩怨(注1.)。史太太听完吓得全身血液似乎都凝结了,手脚冰冷,半晌说不出话来——
注1:齐桓公曾说他尝试了世间各种美味,但从未尝试过人肉,感到有些遗憾。易牙听后决定以自己儿子的肉来满足桓公的要求。桓公认为易牙对他的忠诚超过了亲生儿子,因此对他特别宠信。
管仲对这事的评价:“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竟然不惜烹杀自己的儿子,这种行为失去了人性。”
桓公没有听管仲的,后来易牙犯上作乱,把桓公给饿死了。感谢在2024-06-22 14:59:52~2024-06-23 11:17: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liy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大侦探裘智》 50-60(第7/20页)
9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4章 冤家路窄
史鼐感到当今圣上比先皇难伺候百倍。虽然皇上登基多年, 自己上朝时仍然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松懈。
贾家落难后,自己刻意疏远贾母, 政宁帝怀疑自己太过冷血。但若真的帮了贾母, 恐怕又要怀疑史家与贾家勾结。这其中的轻重,实在难以拿捏。
史鼐叹了口气, 愁眉苦脸道:“陛下又问我, 为什么连姑妈的葬礼都没去。然后就夸了云儿,说她有情有义, 偷偷去祭奠了姑妈一回。”
史湘云去薛家看望黛玉几个姑娘的事, 史太太是知道的。毕竟黛玉是巡盐御史之后, 史太太勉强同意了, 但只许她去一次。谁知史湘云胆子这么大, 竟然还去了贾家给贾母上香。
史太太听史鼐这么一说,心中又惊又怒。自己这个侄女平日里和贾家亲近就算了, 这节骨眼上还敢和贾家有瓜葛。史太太立刻想去找史湘云算账。
史鼐和太太结缡三十载,看她面色就知心中所想, 忙摆手道:“一个姑娘掀不起什么风浪,以前的事就算了, 以后多找两个嬷嬷看住她便是。”
史湘云本来是他大哥的女儿, 平日里待她轻了不是, 重了也不是。如今她偷跑出去的事被圣人夸了一句, 即便是阴阳怪气地嘲讽史家,史鼐这会都不好做什么。
史太太转念一想,丈夫说的有几分道理。政宁帝刚赞了史湘云的情义, 自己转脸就去骂她, 让皇上知道了, 只怕又是一场官司。
史太太暗暗下定决心,一定找几个严厉的嬷嬷看住了这个侄女。
史湘云还不知道婶母打算派人盯着自己,不过就算知道了也不在乎。她从宝钗那拿到了秘籍,日夜修炼。虽不到身轻如燕的地步,但绝不是几个仆妇能拦得住的。
史太太暂把史湘云的事放到一旁,关切地问道:“那陛下这么问你,你怎么回复的?”
史鼐皱眉道:“我说天地君亲师,君在亲前,而且君为臣纲,我只知忠君。贾家败坏臣纲,我不愿与他们为伍。”
史太太追问道:“陛下怎么说?”
史鼐道:“陛下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史太太听了长舒一口气,以为这次过关了,但没想到丈夫又悄声道:“圣人还问了我金陵护官符的事。”
史太太嫁进史家这么多年,自然听过那四句护官符。她原本还有些引以为傲,金陵人人只知四大家族,不知有皇上。如今看来,这哪是什么护官符,分明就是催命符。
史太太顿时脚下一软,坐到了地上,颤声问道:“你如何回的。”
史鼐擦擦额上的冷汗,道:“我跪地请罪,说护官符乃市井粗鄙之言,当不得真。”
史鼐看夫人吓得瑟瑟发抖的样子,心里也有些不好受,忙将她从地上扶了起来。史鼐轻声道:“我自请罚了三年的俸禄,圣人就让我回来了。”
史鼐暗暗庆幸,自家和贾家关系平平,又一向奉公守法,这才得以脱身。不然,皇上哪会这般轻易放过自己。
史太太听了略微松了口气,这次没被贾家牵连。可一想到丈夫罚俸三年,心里又有些不快。史家本来就捉襟见肘,如今少了笔进项,只怕日子更加难过了。
人都说伴君如伴虎,史鼐觉得当今比老虎还可怕。最起码老虎吃饱了,就不再咬人了,皇上却是个捉摸不透的性子,面上广施仁政,内里乾纲独断,统御百官如同驯兽。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不过与他人相比,史家的惩罚已经算是轻的了。云光和蓝田县令革职充军伊犁,贾雨村因错判薛蟠的案子,被判了个斩监候。
贾雨村心里十分清楚,以圣人的态度,今年的秋决是逃不过了。因此整日在牢里唉声叹气,悔不当初。
虽然王子腾并未授意贾雨村包庇外甥,但贾雨村自己甘愿冒着丢官充军的风险维护薛蟠,更让朱永鸿震怒。官官相护到了如此境地,朱永鸿连君前辩白的机会都不给王子腾,直接将他革职。
王子腾收到旨意后,立刻上了谢恩折子。
朱永鸿知道王子腾是个人才,因此并未将他充军,就是想给他个机会。若是态度端正,以后还可以重新启用。
朱永鸿看过王子腾的折子,见他措辞诚恳,态度恭顺谦卑,心里有了计较,便让司礼监批了。
王善春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平日在朱永鸿面前颇有脸面。只是近来政宁帝心情不好,他也不得不打起十万分的精神伺候着。
批阅完今日的奏章,朱永鸿抿了口茶,问道:“皇城司把今年贡士的资料都送来了吗?”
王善春站在殿中,连大气都不敢出,听政宁帝问话,忙躬身道:“都送来了。”
贡士的身世信息已送来了数日,王善春早已查看并整理好了,只等政宁帝询问。
朱永鸿点点头,示意王善春呈上来……
去年开了一届恩科,取士二百七十八人。今年正科,已录二百六十四名士子。
两年加起来,一共五百多名进士,可见朝廷人才济济。政宁帝思及此处,心中略感欣慰,面上才露出一丝笑意。
开科取士,才学文章是一方面,还要考虑家世背景,总要选拔一批有干劲又听话的人才。世家大族圆滑会做官,新科进士锐意进取,两者平衡才是正道。
王善春刚要去取卷宗,就见一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禀告道:“启禀陛下,曹大人来了。”
政宁帝看了王善春一眼,王善春会意,暂且回避,等曹慕仁走后再将卷宗拿上来。
曹慕仁是曹皇后的弟弟,生性谨慎,做事缜密,为人又十分的谦和,对上恭敬,待下没有半分骄汰,因此颇得朱永鸿的信任,让他掌管户部。
曹慕仁比皇后小七八岁,另有两个弟弟曹慕回和曹慕参,二人比他小十多岁。姐弟四人并非一母所生,但感情甚笃。
今日曹慕仁求见政宁帝,是为了替两个弟弟求个官职。曹慕回今年十七,曹慕参十六,不能老在家里闲着。二人自幼读书,但没有状元之才,走不了科举的路,因此想以武职入仕。
政宁帝听了曹慕仁的请求,微一沉吟,便授予他两个弟弟三等侍卫的官职。一人在侍卫处听用,另一人则去朱永贤的王府护卫司报道。
朱永鸿从未让人监视过弟弟,但他猜也猜得到,裘智在戒备森严的皇宫都能遭遇意外,朱永贤现在肯定风声鹤唳。裘智走到哪,身边都得有侍卫跟着保护。
朱永鸿担心弟弟人手不足,自然要多给他派几个过去。
曹慕仁一向善解圣意,瞬间领悟了政宁帝的意思,心中开始盘算。曹慕回曾在国子监念过几天书,同裘智有些交情,决定将他派往宛平。
曹慕回得知自己被派去宛平,并不气恼。曹慕仁怕兄弟几人生分,本想宽慰他两句,却听弟弟说道:“之前燕王府出来的侍卫都领了实差,可见跟着燕王也有前途。”
曹慕回是真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大侦探裘智》 50-60(第8/20页)
觉得宛平不错,离京师不远,想家时能随时回来看看。他听说燕王性情随和,从不刁难下属。再加上他和裘智是旧识,了解他的为人,知他不难相处。
曹慕回明白侍卫处是给他们这些贵族子弟镀金用的,他年纪轻轻,就该做些实事。跟着裘智办案,总比在侍卫处看人眉眼高低更有意义。
曹慕仁不知弟弟的雄心壮志,但看他懂事,欣慰地点点头,叮嘱道:“燕王家同别人家不一样,你若想……”说到这,他停顿了一下,用手朝天一指。
闻弦歌而知雅意,曹慕回淡笑道:“大哥放心,我都懂。”
燕王府里裘智说了算,想要高升,肯定要抱好裘智的大腿。
曹慕回从吏部领了公文,先去燕王府报道,见过了王府护卫司指挥使,然后马不停蹄地去了宛平。
进了县城,曹慕回怕闹市骑马伤了百姓,便下马牵马而行。走了不远,就看到裘智和朱永贤坐在一个小茶摊上喝茶,身边跟着几个侍卫。
裘智眼尖,一眼看到了曹慕回。他拍拍朱永贤的肩,问道:“你看那人是不是嫂子的三弟。”
他和曹慕回做过同学,只是多年未见,有些不敢确定。
朱永贤前几日就收到书信,说皇后的弟弟要被派到自己府上当差。他听了裘智的话,抬头看了一眼,果然是曹慕回。
朱永贤不知曹慕回已经看到了他们,起身挥手叫道:“敏实,我们在这。”
曹慕回表字敏实,曹老爷已经过世,这个字还是皇后给他取的。
曹慕回快步走过去,朱永贤怕他在公共场合行大礼,连忙拉住他的手,道:“咱们回家再说。”
曹慕回自是会意。
朱永贤走了两步,察觉裘智没有跟上来,便转身望向他。见裘智仍坐在椅子,目光投向某处,看得十分出神。
朱永贤重新回到茶馆坐下,顺着裘智的视线看去,见他盯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发呆,小孩旁边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二人举止亲密,看年纪应当是母子。
男孩长得鼠目獐头,神色鬼祟,眉眼间透露出一丝刻薄之气,不时地四处观察,给人一种不怀好意的感觉。
那位妇人则容貌美艳,杏核眼,高鼻梁,樱桃小嘴,柳叶眉,身姿婀娜。只是脸上脂粉擦得过于厚重,嘴唇画得太过艳丽,显得过于妖娆。
二人穿着十分考究,看起来像是出身大户人家,但举止却有些粗俗。
朱永贤用手在裘智眼前晃了晃,问道:“看什么呢?”
裘智回过神,看看朱永贤,又朝那对母子看去,皱眉道:“看着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见过。”
朱永贤不由得又看了对方几眼,印象中并未见过这对母子。他略有些吃味道:“你是看孩子眼熟,还是妈妈眼熟啊。”
裘智听朱永贤的语气就知他吃醋了,讨好地笑道:“都眼熟,都眼熟。”
其实裘智对那女子更为熟悉,但如果实话实说,只怕朱永贤醋海翻波,今晚自己可不好过了。
这对母子正是从贾府逃出来的贾环和赵姨娘。
贾家虽是戴罪之身,但顺天府尹执法公正,不会因贾府有罪,就对贾环的罪行置之不理。殴打兄长以及恐吓长辈是重罪,第二天就发下了海捕文书,要缉拿贾环归案。
贾环原本打算在京城里潇洒几日,哪知这么快就被通缉。他带着赵姨娘东躲西藏,猫了一个多月,才乔装改扮混出了城。
贾环从贾家抢了三十两银子,娘俩要是省着花,能支撑个两年。只是二人过惯了好日子,又为了逃命,不得不花了些冤枉钱,离开京城时只剩二十两了。
赵姨娘没有一技之长,贾环才十来岁,二人找不到糊口的营生,母子这两日没少为钱吵架。
赵姨娘把心一横,反正被通缉了,随时可能被抓住关进大牢,有再多的钱,没命享又有什么用。索性买了几身好衣裳,添置了胭脂水粉、钗环首饰,带着贾环日日在外大吃大喝。
贾环也是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性子,自是不愿天天吃糠咽菜。他和生母一拍即合,只管享受当下,不管以后的日子。
贾环察觉到有人盯着自己,心里不禁紧张起来。宛平离京师不远,他担心是旧识认出了自己,急忙抬头看去,发现是一个陌生男子,这才松了一口气,开始细细打量起对方。
那人头戴莲花白玉发冠,身穿草绿色斜领交襟褙子,上面彩绣着柿子和如意纹样,领扣、袖口镶有石青色万字织金缎滚边。腰间系了一条绦带,绦带上配有琥珀凤凰绦环,下身穿着黛青色的裤子,脚蹬粉底朝靴。
男子生得面如傅粉,眼如点漆,眉如远山,温文尔雅,浑身透着一股贵气。
贾环在贾府里就是个小透明,分到手的都是公共之物,贾母手里的宝贝都给了宝玉还有几个孙女。他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眼界还是有的,一眼就看出裘智非富即贵。
眼前之人虽比宝玉年长许多,但无论长相还是装扮都与宝玉有几分相似。
贾环平生最妒恨宝玉,不由怒火中烧,狠狠地瞪了裘智一眼,恶声恶气道:“看什么,再看把你眼珠子挖出来当炮踩。”
朱永贤见贾环竟然敢对裘智出言不逊,立刻怒满胸怀,气得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怒道:“找死不成?”
身后的侍卫听贾环嘴里不干净,一个个都围了上来,只等朱永一声令下,就要拿下贾环。
贾环本以为对方只有两人,现在看他们人多势众,气势不免弱了几分。他缩着脖子,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偷偷观察着四周,心里已经打算好了,一旦情势不利,就立刻逃跑。
裘智没想到男孩小小年纪说话就如此恶毒,不禁多看了他几眼,细细打量起来。看完贾环,他又转向赵姨娘,看着她那阴狠的样子,瞬间想起了他们的身份。
裘智脱口而出道:“你是贾环。”然后又转头看着赵姨娘,道:“赵姨娘。”
贾母私底下偏心宝玉,面上对几个孙子一视同仁。家里来了客人,会叫贾珠、贾琏、宝玉、贾环、贾琮出来见客。
几人之中,裘智其实对贾环印象最为深刻。当年贾环不过四五岁的年纪,就能看出其阴鸷狠辣的性子。如今长大了不少,容貌有所变化,裘智一时没有认出来。
裘智比贾珠小五六岁,二人都是读书人,裘智去到贾家,经常在王夫人的院里和贾珠一起玩耍。赵姨娘在王夫人房里立规矩、打帘子,裘智见过她几次。
赵姨娘已经成年,容貌变化不大,因此裘智看到她觉得更为眼熟。裘智已有七八年没有见过贾家的人了,如果不是赵姨娘在场,他可能认不出贾环。
赵姨娘本来没注意到裘智,见他认出自己,才仔细打量起对方。过了一会儿,似乎也认出了裘智,她迟疑地问道:“可是裘少爷?”
赵姨娘说完脸色不由一变。裘智人多势众,个个五大三粗,而且裘智与贾家有亲,万一知道自己和贾环偷贾母银子一事,恐怕会抓他们去官府。
赵姨娘赶忙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钱,扔到了桌上,拽着贾环就要走——
第55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红楼]大侦探裘智》 50-60(第9/20页)
抓住贾环
裘智见赵姨娘认出自己后准备逃跑, 加上贾家获罪,这对母子突然出现在宛平,不免让人警觉。
朱永贤亦觉二人行迹可疑, 生怕他们是来打击报复裘智的, 马上吩咐左右:“拦住他们。”
文勉等人都是正经受过训练的侍卫,哪能让一个娇滴滴的妇人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跑了?文勉左手抓住赵姨娘, 右手拎住贾环的衣领, 将两人扣下。
裘智看贾环阴森森地盯着自己,一脸不忿之色, 料想他不会束手就擒, 担心万一贾环反抗, 动起手来砸了老板的摊子, 影响生意, 便让文勉将俩人带到僻静处。
贾家出事前,贾环早已在心里幻想过打骂宝玉的情景, 只是碍于贾母的威严,不敢付诸实践。自从他上次打了宝玉, 又从贾母那抢了银子,感觉二人不过如此, 都是纸老虎, 因此胆子大了不少。
这一个月他混迹市井, 见惯了破皮无赖的手段, 学了三分。今日遇到裘智,看对方一脸文弱,以为也是个银样镴枪头, 哪知竟踢到铁板上了。
贾环自是不记得裘智这个表哥了, 但方才听赵姨娘管他叫裘少爷, 猜到他是贾家亲戚,心中暗暗叫苦,没想到在宛平还能遇到熟人。
裘智来宛平还不到一年,除了有点金田一附体外,在维护社会安全方面做得相当不错。无论大事小情,有案必接。而且裘智规定,如果案件发生在县城内,接案人必须在两刻钟内赶到现场。现在百姓们遇到问题都敢去衙门报官了,治安明显改善了不少。
他和贾环发生冲突没多久,就有路人报给了巡街的衙役。王九保带着手下匆匆赶来。
王九保看到裘智,赶忙行礼。文勉见到县里的衙役,便将两人交给他们看管。
裘智道:“这男孩是我的表亲,名叫贾环,女子姓赵,是他生母。他家前段时间犯了事,案子还不小。二人见到我时神色慌张,打算逃跑,所以我把他们扣下了。”
赵姨娘见到官差,眼中露出几丝慌乱,不过尚能自持。
贾环虽然表现得不可一世,实际上却色厉内荏,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身子微微发颤。
赵姨娘心思活络,见衙役对裘智毕恭毕敬,心下暗道:难不成这姓裘的还是个官身?
在场众人没一个傻的,看贾环和赵姨娘的神情就知二人心虚。
裘智不禁皱眉,贾家怎么这么多幺蛾子,而且一个两个的都跑来宛平县捣乱。他家之前的事刚了,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这次又来个贾环,不知他干了什么。
王九保目光锐利,瞪着贾环问道:“你做了什么事,快快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
贾环并不答话,眼睛四处乱瞄,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
赵姨娘拢拢头发,媚笑道:“官爷说笑了,我们就是路过。”
衙役甲看看贾环,面上露出一丝迷茫,迟疑道:“老爷,小人看他觉得面善。”
裘智不由一怔,怎么宛平的衙役还能认出贾环来。他微一沉吟,随即反应过来,问道:“最近有发海捕文书过来吗?”
衙役多是本地人,不会认识京师里的豪门少爷。贾环今年十岁出头,贾家不可能让一个孩子出远门。衙役觉得贾环眼熟,只有一种可能性,贾环在京里犯了事,被通缉了。
衙役乙一听,立刻想了起来,低呼道:“是了,前段时间京里送来了海捕文书,要缉拿贾环和赵姨娘。”
众人听后,看贾环和赵姨娘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孩子看着不过十来岁,妇人生得又十分娇弱。贾家果然藏污纳垢,连个小孩和姨娘都能犯下大罪。
王九保也回忆了起来,一拍脑袋,道:“对对对,就是贾环。文书上说他殴打兄长,恐吓祖母,盗取家中财物。”
裘智没想到这贾环还挺有本事,年纪不大,干的事挺狠。
他赶忙叮嘱王九保:“给他关进大牢,严加看管,然后让何典史写个折子递上去。”
裘智估计最多半个多月,顺天府就会来人把贾环带走。
朱永贤小声跟裘智嘀咕:“你是贾家克星吗,怎么他们干什么都能被你抓到?”
裘智也觉得无语,自己和贾家太有缘点了吧,希望以后不要再有这种缘分了。
白承奉暗戳戳吐槽:太上王克不克贾家不好说,不过肯定是你的克星。
贾环一直观察四周,听裘智说要抓他,也不管赵姨娘了,甩开按着他的衙役,撒腿就跑。
曹慕回一个箭步拦在他面前,抽刀架在贾环脖子上,冷冷道:“回京受审你还有个活路,你要是敢跑,我让你血溅当场。”
贾环没想到对方竟然真的拔出了刀子,看着脖子上的钢刀,只觉寒光闪闪,直射双眸,瞬间吓得蔫了,动都不敢动一下,生怕曹慕回一刀砍了自己。
衙役们见状立刻上前,把贾环五花大绑,捆的死死的。赵姨娘是女流,跑不快,因此只绑了双手。
回去的路上朱永贤和裘智感慨:“原著里贾环还用灯油烫过宝玉呢,本以为贾家败了,就没有后续的事了,哪想到贾环直接打了宝玉。这俩人果然是段孽缘,怎么都逃不开兄弟阋墙的局面。”
朱永贤对红楼知道的不多,上辈子陪他妈看过一两集,只记得贾环推到灯油的事了。
裘智看了看男友,奇道:“你看过原著?”之前裘智问过朱永贤红楼梦的剧情,对方一问三不知。
朱永贤摇摇头,不好意思一笑,竖起小拇指比划着,道:“就看过这么一点点。”
朱永贤突然想起一事,不解地看向裘智,问道:“对了,你见贾环的时候,他只有三四岁,过了这么多年,你怎么认出他来的?”
裘智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大醋包上线了。’
他刚才特意先喊贾环的名字,再叫赵姨娘,就是怕朱永贤瞎吃醋,没成想他还是反应过来了。裘智可以预计自己腰要疼好几天了,不禁伸手扶住自己的老腰。
周讷收到何典史的文书,看过后不敢怠慢,赶忙命人送去了京师。接着,又命衙役把黄师爷叫到了三堂。周讷将何典史递来的折子内容告诉了黄师爷。
黄师爷摸不清东家的意思,只是赔笑道:“裘县丞还在养病,衙里的事都由何典史还有齐攥典代为处理,由何典史上折子也算恰当。”
周讷现在哪敢找裘智的麻烦,县丞衙的事,他是一句不多问,叫黄师爷来是为了另一件事。
周讷问道:“你说这来旺在咱们县被抓了,皇上怎么知道的?折子可没经我的手递上去。”
当初皇城司来宛平提人,虽然只去了县丞衙,但周讷还是听到了风声,后来贾家覆灭,周讷看过邸报,猜测根源就出在了来旺身上,因此一直好奇,裘智是怎么把消息传过去的。
若裘智只是和皇城司提举有私交,周讷倒不太担心,他最怕的是裘智可以直达天听。
这件事周讷在心里翻来覆去地想了好几个月了,一直不得其解。今日收到了何典史的折子,不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