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90(2 / 2)
“到了翰林院其实每日要做的事不多,不过不能随意缺卯,不然宫里有事召见找不到人就麻烦了。”
李缤指着后院的一间屋子,“这里就是我办公的地方,旁边几间都空着,等你过来我再同你慢慢细说。”
李缤今年也任满三年了,交接完明年二月份就该换地方了,具体留任京都还是外出任职还不确定,等恩师帮他安排就好。
进了屋子李缤泡了茶,两人又聊起陈青岩写的卷子,“我见你会试时主张边关以战止戈,策论写的非常精彩。然某却有点不同的看法。”
“李兄但说无妨。”
李缤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卷轴铺在桌子上,“如今突厥大军已经退守至轮台,此地与阳关、雁门关所离甚远,败军残将没必要穷追猛打。”
陈青岩犹豫片刻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况且突厥兵肥马壮,入侵我大武之心不死,若不能趁其势头低落之际一举拿下,只怕日后还会反扑。”
“可是打仗一事牵扯太大了,除了边关战死的将士,还有各地支援的粮草战马,这让各地的百姓苦不堪言,何谈民生啊!”
“李兄只看到眼下百姓辛苦,却没想到若是蛮人入侵,那才是人间炼狱,你我都拜读过史书,四百年前胡人南下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更有胡人将我汉人写进食谱,饶把火、和骨烂、不羡羊、骨肉离,此等人间惨剧还要再经历一次吗?”
李缤道:“我大武朝不是晋朝,突厥也成不了那么大的气候,陈兄实在多虑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吾等考入仕途自当为圣上分忧,不得不多想一些。”
话不投机二人没继续说下去,陈青岩也觉得别扭待了一会便找借口起身离开了。
回到客栈见王瑛正在教元宝认字,本来说好等他科举结束就给元宝开蒙,结果回来后事太多一直没倒出空来。
“学的怎么样了?”
王瑛揉着额头道:“我怀疑你儿子有多动症。”
“多动症是何病症?”
“一会都坐不住,学上三五个字就想出去玩。”
陈青岩看向儿子问道:“是这样吗?”
小元宝眨着眼睛无辜的点了点头,“认字太没意思了,我想跟木头和春生哥哥玩藏猫乎。”
王瑛拿尺子敲了敲桌子,“先把这几句话认下来再去!”
“还是我来教吧,你歇一会。”
王瑛赶紧让出位置去旁边躲清净,陈青岩不愧是读书人出身,开蒙也比他有技巧,识字并非是死记硬背,而是把每句话的内容和引申的故事讲给元宝听。
小家伙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还会提出几个问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80-190(第6/15页)
题,一会儿的功夫就把拿几句话都记下来了。
“去玩吧。”
“哦~”元宝欢呼着跑去找木头他们。
王瑛朝相公竖起大拇指,“不愧是状元郎,术业有专攻读书一事还是你在行!”
陈青岩无奈的笑了笑,“我也不过是学着我爹教我的教给元宝罢了。”
“去翰林院一趟感觉怎么样?”
陈青岩略有些沉重的叹口气,“翰林院很好,但是……”
“怎么了?”王瑛拉着他在自己身边坐下。
“前几日一起吃饭的李兄你可还记得?”
“记得,叫李缤是吧。”
“今天我去翰林院,他带着我转了一圈,然后突然跟我讨论起边关的战事,只不过我俩的政见不同,略微辩驳了几句,感觉他对我的态度冷淡了不少。”
王瑛安抚道:“嗨,我还当是什么大事,同朝为官政见不同那不是很正常,倒时各抒己见看皇上用谁的就好了。要是满朝文武政见相同,那皇上恐怕才会担忧。”
“怎么说?”
“你想啊,大臣们想法都一样岂不是把皇权都架空了,万一皇上的想法和大臣们不同怎么办?”
陈青岩失笑道:“你这个想法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确实有道理。不过以后入了翰林只怕难与他交好。”
“放心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况且你有淮弟在呢,你俩师出同门他永远不会与你的政见背道而驰!”
陈青岩闻言眼睛一亮,“君子和而不同,阿瑛你说的太对了!”
*
在客栈住了五六日,房子的手续终于办完了,王瑛把剩余的钱交清总算拿到钥匙,可以搬出客栈了!
这几日住在客栈跟烧钱似的,实在太心疼了。
收拾好东西退了房子,赶着马车来到青龙街的长平道。
“前面那户就到了。”
“吁~”马钱子拉住绳子,“这新房的位置真不错,前头不远就有书坊、画斋、文玩古董的铺子。”
这边住的大部分都是京城当官的,这些东西最好卖了,谁说古人不会做生意的,各个比猴都精!
王瑛下了马车,拿出钥匙打大门。
田驹和马占东赶着马车进了院子,陈青岩把元宝抱下来,小家伙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这里以后就是咱们的新家了,喜欢吗?”
“喜欢!这么大的院子,我和木头哥哥和春生哥哥又可以玩官差抓贼的游戏了!”
陈青岩笑着摇了摇头,让两个孩子照顾好儿子,自己则进屋跟着王瑛一起收拾屋子。
堂屋里基本上不用再添置家具了,桌椅都是齐全的,虽然有些旧但王瑛暂时不打算换。实在是手头的银子不禁用啊,买房就花了一大半,剩下的银子还得留作以后生活开铺面的本钱,可不能乱花了。
卧房的床王瑛准备换一下,抽空叫马占东出去找几个瓦匠,将西屋的床铺改成火炕,这样冬天睡起来就舒坦多了。
东西厢房目前还用不上,里面的家具也都有,暂时就不动了。
下人们住在倒座房,如今就缺个做饭的婆子和洒扫的丫鬟,这个活他准备交给马钱子,顺便锻炼锻炼他。
搬了新家自然要庆祝一下,晚上一家三口涮起了锅子,东西都是提前放在实验田里的,直接拿出来就能用,还有不少扁食一起煮了。
吃着吃着小元宝突然鼻子发酸,眼泪就掉下来了。
“怎么了?”王瑛还以为儿子吃到辣椒辣着了,赶紧给他递水。
元宝摇摇头道:“我想祖母了,刚刚吃的扁食是祖母包的。”
李氏每次都喜欢包几个红糖馅的扁食,刚才元宝吃的正是这个馅的。
王瑛抱过儿子安抚,“好元宝不哭了,等过年的时候阿父就带你回去。”
陈青岩道:“你上次不是说时间太短了不想折腾吗……”
“那就我们爷俩回去,你留在京都加班!”
“行吧……”陈青岩赶紧埋头吃饭,夫郎生气了,他哪敢说半个不字啊!
*
远在冀州府的李氏也想元宝了,时不时就念叨,“算算日子他们应该到了京都,也不知道安置的怎么样了。”
青芸吃着零嘴道:“放心吧,有嫂子在肯定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李氏看着女儿的肚子皱眉道:“你少吃些,怎么看你的肚子这几日越来越大了,小心生产的时候遭罪。”
青芸闻言悻悻的放下吃食,上次郎中把脉的时候也说过她肚子照比正常的孕妇大一些,让她减少吃食免得孩子太大不好生。
“可是我吃完饭一会就饿的心慌。”
李氏拉着女儿的手道:“忍一忍,女子生产那可是鬼门关里走一遭,你还是第一胎可千万别出差错才好!”
“哦。”
说话间林穗脚步匆匆的从铺子回来了,“刚刚有驿官送来信,是嫂子写的,我赶紧拿回来给舅母看看。”
“快,快打开念一念。”
第185章
“见字如面,一别多日不知家中是否安好,我们已经平安抵达京都,这一路十分顺利,如今住在城中客栈,这几日打算买了房子搬过去。”林穗读着信,李氏和青芸听得认真。
“我与青岩去见了昌邑的大伯,刘伯父和伯母与人和善,知道我们初入京都没有倚仗,叫下人陪我去城中看房,已经相中了一座房子位置在青龙街长平道,就是价格十分昂贵京都居大不易,好手头的银子够用,请不用担心。”
青芸一听道:“昨天昌邑还同我提起过伯父伯母,说等孩子出生过满月的时候,他们都会回来!”
李氏道:“实在麻烦他们了。”
林穗继续念道:“另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告诉穗弟一声,我从刘大人口中得知,武平侯并未战死,听闻他假死诱敌,背后偷袭敌军粮草立下奇功,如今捷报已经传入京都,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收到。”
“我们在京都一切安好,也望母亲和弟弟妹妹平安康健,王瑛敬上。”
林穗读完信激动的流出眼泪,“侯爷竟然没死,他没有死!”
青芸也跟着高兴,“太好了,就是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回来,等他回来你们俩也好把婚事办了。”
林穗擦掉眼泪,脸上露出一丝喜悦,心里也多了一份期盼。
*
八月初九陈青淮终于赶到京都,其实他早就从鄯州出发了,不过先去了一趟莱州。他与莱州白家小姐的婚约到了日子,这次去是先定下婚事。
因为陈靖不方便过来,只写了封信,由陈青淮和陈母带过来。
原本计划今年十月完婚,结果六月中旬时白家老爷子去世了,也就是白姑娘的祖父,按照当地习俗今年不能举行婚事,所以改为明年的二月份,正好那时陈靖也要进京述职,届时可以一起参加儿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80-190(第7/15页)
子的婚礼。
婚事订完四婶就回了鄯州,陈青淮则带着陈光和书童陈果一起来了京都。
过来之后他也是先住在客栈里,安顿好去刘家拜访了一次,他这次来同样带了不少东西,都是鄯州那边的特产,这次送礼除了答谢上次的照顾还有别的目的,陈敬也想走动关系,挪动挪动位置。之前搭不上刘大人,如今两家成了姻亲,自然得当把关系打好,就算不成功也不能得罪了。
刘夫人依旧热情的招待他,“前些日子你哥哥和嫂子也过来了,我还想着你什么时候能来呢?”
陈青淮:“大哥他们已经到了?”
“是啊,已经在城中安置好了,你还不知道他们在哪吧。”
陈青淮点了点头。
“待会儿我让下人带你过去,省的你四处打听了。”
“多谢夫人。”
“不值当的,什么时候有空就过来坐一坐,你们这两个孩子跟老爷都十分欣赏。”
陈青淮笑着挠了挠头,简单的寒暄了几句,便准备离开去找大哥。
刘夫人叫来管家刘波,带着他去了陈青岩现居住的地方,坐着马车不过一刻钟就到。
下了车陈青淮先跟刘管家道了谢,然后高兴的跑过去敲门,不多时熟悉的面孔出现,田驹惊讶道:“淮二爷您来啦!”
“嗯!大哥和嫂子在家吗?”
“在在在,都在家呢!老爷,郎君,二爷过来了!”
屋里陈青岩正在教元宝握笔,听见声音立马高兴的起身,“元宝,二叔来了!”
父子俩急步走出来,看见院中的人,“青淮!”
“二叔!”
“哎!”陈青淮弯下腰接住朝他奔跑过来的大侄子,好悬被小胖墩撞一跟头。
“就你一个人来的?”
“我和陈光还有陈果一起过来的,他们二人还留在客栈里。”
“哪家客栈,我让田驹过去接他们。”
陈青淮报了客栈的名字,田驹套上马车去接人。
“怎么不见嫂子?”
“估摸是在屋里睡着了,我去叫他。”陈青岩进屋没看见人,知道王瑛肯定进了实验田,赶紧进去把人喊了出来。
这几日实验田里的麦子和粟米熟了,王瑛收完打算种上一些菜,想办法再把生意做起来,京都用银子的地方多,光靠手里这些钱坐吃山空可不是办法。
两人从实验田里出来,赶紧把青淮叫进屋里。
“昨日我和你大哥还念叨呢,以为你会早点过来,怎么这么久才来?”
陈青淮解释了一遍,“我和娘亲先去了莱州,订完亲才过来的。”
王瑛一听笑道:“怪不得,看来我们也快喝上淮弟的喜酒了。”
“时间定的是明年二月十六,届时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都会过来,不知伯母和姑母她们能不能来。”
“应该可以,到时咱们一大家子可要好好聚一聚。”
陈青岩道:“师父他老人家最近可还好?”
“好着呢,前段时间又去了一趟边塞,是要为自己的诗采风。”
“边塞?那边不是正打着仗吗?”
“如今战场已经到了关外,对鄯州影响不大,只要不去西州那边就没什么大事。”
“那就好,这老爷子还真是一刻都闲不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来京都一趟,我们都怪想他的。”
“师父还真说了,若是得空,明年我成亲的时候他一定过来。”
王瑛拊掌道:“那可太好了,到时等他过来咱们才是真正的聚齐了。”
因为八月十六就要去翰林院序职,所以时间很赶,王瑛让他直接住过来就好,不然在京都买房租房都太贵了。
晌午田驹把人和行礼从客栈接了过来,陈青淮带着书童住在东厢房,陈光在后座房单独住了一间屋子。
安置妥当,陈青岩带着弟弟出去采买生活用品,顺便介绍一下京都和以后工作的地方。
眨眼就到了八月十六,大清早天还没亮陈家两兄弟就早早的起来了,今日去上值穿自己的常服就行,等发了官服后每日上值就得穿官服了。
二人收拾妥当坐上马车,匆匆朝翰林院赶去。
一路上遇上不少马车都是去上值的,京都有大小官员三千余人,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上朝,算下来不过百人。
抵达玄武街的时候车队便分路而行,陈青岩和陈青淮看着朝皇宫驶去的马车,满脸的羡慕,也不知道他们何时有机会可以走那条路。
来到翰林院时门口已经站着两位同僚,简单的打了声招呼就排好队准备点卯了。
卯时一刻翰林院的大门打开,大家依次排好队在门口的名册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因为陈青岩和不少人今天第一天来上值,便有人专门过来交代他们事宜。
来的人正是上次见过的姜大人。
姜霖任翰林院主事,官位是从六品,穿着一身朱色官袍胸口绣着竹枝,头戴濮帽,面容和蔼。
“在下姜霖,是这翰林院的主事,未来三年会与诸位才子共事。”
一行人拱手道:“拜见姜大人。”
姜霖抬抬手,“不必多礼,你们能来到此处都是才高八斗的天之骄子,希望咱们能各司其职为圣上分忧。”
“喏。”
“待会我会带你们去熟悉熟悉咱们翰林院,把每日要做的事宜安排下去,不要觉得修书枯燥无趣,这也是磨练你们心性的一部分。”
正当他说着话时,门口匆忙跑进来一个人,“不,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大伙转过头,见一个年轻的男子喘着粗气打招呼,此人正是这次的探花郎徐魏。
姜霖微微皱起眉头道:“怎么来的这么迟?快过来站好吧。”
徐魏尴尬的挠头,“实在抱歉,路上堵车耽搁了些时间。”
旁边有人小声道:“堵车?莫不是住在坊市?”因为除了坊市这么早就人来人往,其它地方基本上不会堵车。
徐魏确实住在坊市,实在是他囊中羞涩拿不出银子去别的地方住。
他父亲任永州下属的一个县令,按道理说这些银子能拿的出来,不过徐大人十分清廉,从不收别人送的银两,以至于儿子来京都的时候,才拿出来五百两银子。
姜霖咳了一声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这才叫人带着大家一次下去熟悉公务。
第一天上值基本上没什么事,主要就是熟悉一下地方,量裁一□□型定做官服,大概半个月左右官服才能做好。
陈青岩因为是七品编修比其它进士高一级,有一间自己的办公房间,正好与李缤挨着。
因为上次的事两人再见面都有些尴尬,不过陈青岩想起夫郎的话便主动大大方方的跟对方打了招呼。
反倒是李缤有些不好意思,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80-190(第8/15页)
赶紧拿了扫把过来帮他收拾屋子,不谈政见这人还不错,二人也熟络起来。
*
转眼王瑛他们已经到了京都一个多月的时间,天气也一天天凉爽起来。
这几日抽空去转了转铺面,立马被价格劝退,这青龙街附近最便宜的铺子一年也要上千两银子,其它位置的铺子也不便宜,只怕自己这点菜都卖不够本!
实验田还是太小了,若是上百亩就好了,虽然可以开启倍速快速种植,但倍速所花费的经验比卖的银子还贵。
王瑛歇了重新开铺子的心思,把目光转投到酒楼。
若是自己与其中一家酒楼合作,直接把蔬菜卖出去,省去租房的钱,兴许还能多赚点。
不过在没有摸清门道前,王瑛不会轻易把鲜菜拿出来,不然在京都被人觊觎上可就麻烦了。
这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上午教元宝识字,下午写自己的农书。
这几年拖拖拉拉始终没时间写,现在有时间了王瑛打算一鼓作气将书写完。
第186章
九月中旬突然收到冀州送来的信,青芸生了一对双生子。
乍一听到这个消息,王瑛不是开心而是担忧,他也生产过,知道古代的生产环境和医疗设施多落后,生一个尚且不易,青芸这次生产不知得多凶险。
话说回来,八月二十,青芸在家里突然肚子发紧。
按照郎中说的日子,这一胎应当就是这几天就要临盆了,她不敢托大赶紧让下人去通知婆母。
秦芙蓉听到消息直接带着三个稳婆过来,提前一个月她就将稳婆养在了府中,生怕儿媳突然生产来不及叫人。
稳婆都是府城里的接生好手,特别有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还会转胎,有些妇人胎位不正会难产,轻者保大死小,重者一尸两命,然她有个法子能在外头就将胎儿调转方向,此前救回过许多妇人。
稳婆上前摸了摸青芸的肚子,又在被子里探了探下身,“少夫人这是要生了,快去准备热水和布吧。”
“哎,好好好!”秦芙蓉连忙吩咐下人去烧水,顺便叫下人去陈家通知亲家一声,生产这种大事还是亲娘在身边方便!
刚开始青芸还没多大的反应,约莫一刻钟后突然开始发作,疼的她叫唤起来。
稳婆见她疼得厉害便掀开来被子看了看,这不看不要紧,孩子居然都露出半个头了!
“哎呦,我还从未见过这么快生产的妇人,想来这孩子是个疼人的,少夫人真是好福气啊!”
青芸顾不上听奉承的话,她这会已经快疼晕过去了。
不多时李氏和林穗都过来,见秦芙蓉紧张的站在门口,连忙询问道:“芸儿怎么样了!”
“刚发动,想来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想我当年生大闺女的时候,足足疼了六七个时辰才生出来……”
她话音还未落,屋里突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
三人愣住,推开门冲了进去。
“生了?”
“生了,恭喜夫人贺喜夫人,是个男孩四斤八两。”
秦芙蓉眼眶发酸,急忙从稳婆怀里接过孙儿,小家伙还没睁开眼睛,脸上和头发上还有不少胎脂,也叫玉脂,等出生第三天的时候才会洗干净,称作洗三。
李姝看着孩子也高兴极了,“没想到这么快生下来了,路上我和穗儿还担忧怕她吃苦。就是这孩子看着不太胖,怀着的时候肚子那么大还以为能生出个胖孩子。”
“健康就好,健康就好。”秦芙蓉将孩子放在青芸身边,“辛苦你了。”
青芸低头看着怀里的小人儿,说不出的感觉,拿手指轻轻碰了碰孩子的脸颊,自己居然生出个人来。
稳婆们收拾了东西,但是一直不见青芸排出胎盘,其中一个婆子伸手探了探,吓得大喊一声,“不得了!肚子里还有一个!”
“什么?!”两位母亲同时变了脸色。
古代没有B超,虽然有的老郎中能摸出双胎,但是少之又少还不一定准,所以大伙都没往那方面想。
李氏脸都白了,蹲在青芸床边握着女儿的手道:“别害怕,娘在这陪着你。”
青芸倒是没害怕,就是有点饿了,这阵子为了控制体重每天都吃不饱。
“娘,我想吃汤饼……”
站在旁边的秦芙蓉道,“快,快给青芸做面,算了我去给你做!”
她精通厨艺,做汤饼这么简单的吃食自当不在话下,很快就煮了一大碗,里面还放了几个鸡子。
青芸端着碗稀里呼噜全都吃了,舒坦的打了个饱嗝,紧接着腹部又传来熟悉的疼痛感。
这胎可不像刚才那么好生了,疼了两个时辰孩子都生不出来。
秦芙蓉派人去给相公和儿子送去信,叫两人赶紧回来!
李氏急得后背都湿透了,拿帕子不停的给女儿擦冷汗,“这得什么时候能生出来啊!”
林穗在旁边也紧张的直跺脚,看着襁褓中的婴儿,芸妹妹可千万不要有事啊!
三个接生婆也着急,她们很少接生双胎,最有经验的稳婆一共接过六对,但只有两对全活下来,剩下的有的是活了一个,有的一尸两命,还有一尸三命……
“啊……”青芸疼眼前发黑,恨不得锤着肚子让孩子赶紧出来。
“看见了,看见了,这孩子……是屁股先出来的……”
臀位是最凶险的,因为孩子是折叠着的体积特别大,哪怕是在后世这种胎位都会难产!
会转胎的接生婆道:“无妨,只要能看见孩子就好,剩下的交给我。”
她净了净手,按着青芸的肚子开始揉晃起来,把青芸疼得要死,牙根都咬出血了。
“娘,女儿要活不成了,可疼死我了……告诉昌邑……好好对我儿子……胆敢让……让续弦虐待他……我做鬼也不饶他!”
“芸儿别说话,别说这话!”李氏已经心疼的泣不成声,女儿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要她可怎么活啊!
刚巧刘大人和刘昌邑赶了回来,听见屋子里的话,刘昌邑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满脸泪痕,“娘子!你不能丢下我!你若走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也一道去了罢!”
稳婆听不下去了,“说什么死啊活的,少爷少夫人都能长命百岁,这孩子的胎位已经正过来了,少夫人再使使劲就生出来了。”
陈青芸闻言试着用了用力气,生过一个第二个更容易些,好像什么东西突然从肚子里滑出来,接着又是一声响亮的啼哭声。
“恭喜少夫人,又是个男孩呢。”
青芸已经顾不上男女,累的她只想闭眼睡觉。
下人将屋子清理干净,刘父和刘昌邑才进来,看着襁褓里躺着一模一样的两个孩子,一大家子人说不出的激动。
刘昌邑握着青芸的手,“让你受苦了。”
青芸虚弱道:“知道就好,以后可不能欺负我。”
“娘子说笑,我哪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直男怎么冲喜?》 180-190(第9/15页)
欺负啊,让大哥二弟三弟知道,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陈青芸已经疲惫至极,“我想睡会,你记得写信送去京都。”
“放心吧,你好好休息别的什么都不用管。”
*
陈青岩放下信道:“真没想到芸妹居然生了一对双生子,幸好母子平安。”
“是啊,这回娘可有的忙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起来,走之前李氏还提起过,说等青芸生了孩子怕用不上自己,有秦夫人在身边,自己总不好越过亲祖母去。
如今生了俩这回也不用抢了,一人一个都别闲着。
“抽空我去街上转一转,看看给小外甥买什么礼物。满月礼咱们是回不去了,等下次见面再补上吧。”
陈青岩点头,“你看着安排就好。”夫郎办事比自己有章法,交给他就好了。
“对了,你的书写的怎么样?”
王瑛从抽屉里拿出一摞书稿,“我刚还想跟你说这件事,上册已经基本上写完了,就是还需要时间校稿。”
写书这件事,说起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写完前期简单的内容,中期的内容就开始深了起来。
因为穿越的时间太久,许多内容王瑛都有些模糊了,他可不敢胡编乱造,那不是误人子弟嘛,只能一边在实验田做实验一边记录内容。
幸好实验田可以开启倍速,种植几颗植物花的经验也不多,完美的解决了做实验费时的事。
这本书统共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又分三个内容。上卷分别为种子学、耕作学、农物遗传学。下卷分别是育种学、栽培学、以及土地营养及病虫害。
每写完一个纲目就会奖励200点经验,这跟陈青岩动辄几十万的经验比起来,实在有些不够看的,不过聊胜于无。
如今前三卷已经大体写完,不过还有许多遗落的知识,慢慢改查漏补缺,这种专业书籍可不能有半点马虎。
陈青岩翻了几页,虽然上面的字他都认识,就是看起来犹如天书,真不知道阿瑛从哪学了真么多神奇的知识。
“我想着等校对完,找个书局先印刷上几册。”
陈青岩沉吟片刻道:“此事还不着急,书局好找但书上的内容一时半刻先别拿出来示人,等过阵子师父过来,再同他商议一下。”
王瑛点头,相公说的对,万一这本书拿出来惹了事,恐怕会连累了他,还是等师父来了再说吧。
时间慢慢过去,转眼到了年底,陈青岩和陈青淮逐渐在翰林院熟悉起来。
二人面过几次圣人,表现的说不上出彩但也没过错,总而言之算是在皇帝面前刷了刷脸,以后升迁的时候会有些助益。
年底又得准备年礼,今年要准备的有点多,除了老家人和冀州的亲戚,京都也不能落下,刘大人府上,陈青岩的上司,同僚之间如果有送礼的也得回礼,这些都要提前准备好。
前前后后花了小千两,着实有些肉痛。
之前王瑛自己做着生意,花多少钱也不心疼,因为他知道用不了多久就能赚回来。
如今不同,身边没有铺面傍身,自己种了一实验田的蔬菜水果拿不出来,只能兑换成经验,心里实在是有些着急。
王瑛打算让马钱子在京郊附近租一个山头掩人耳目,想办法把这蔬菜的生意做起来。
之前青岩中举的时候,实验田有个奖励功能王瑛一直没用过,就是将实验田显示出来,如今倒是可以试一试了。
这几日王瑛在城中打探了一下,看看哪个酒楼好打交道,以及其背后的主人,最好赶在过年前大卖一比!
第187章
昨夜京都刚下了一场大雪,今早起来院子里都白了,踩上去足足有半尺深。
冬天昼短夜长,寅时天还是漆黑一片,陈家西屋卧房里点着灯,陈青岩正在净面,洗完脸把头发梳好,换上一身朱红色的官服准备去翰林院上值了。
东厢房陈青淮也收拾完,两人念书的时候就习惯了这个作息所以并不觉得辛苦。
不过其他人却不行,马车停在翰林院外,两人刚下车就听见旁边几个人在小声抱怨,“天天得起的这样早,又冷又困实在难熬。”
“可不是,真不愿意从被窝里出来啊!”
陈青岩和陈青淮对视一眼,忍不住莞尔,以前读书的时候二人冬天也贪懒过,结果被师父拿着戒尺追着打,几次后就改掉了这个毛病。
“算起来,四叔和师父他们也快进京了吧。”
“嗯,从鄯州离开的时候,爹说最迟年底入京想来应该是快了。”
“这么冷的天气,四叔和四婶他们可别冻伤寒了才好!”
不多时又来了几个人,其中有相熟的李缤和徐魏,几个人打了声招呼。
“嘶,可真够冷的。”李缤跺着脚道。
徐魏也跟着附和,“昨晚半夜就把我冻醒了,这该死的天气,也不知多少百姓寒门会被冻死。”
他在坊市租的房子很便宜,一年才一百多两银子,便宜当然没好货,统共三间屋子门窗漏风屋顶漏雨,随行来的两个仆人也是不成器的,就这么冻着没想过修缮一下。
陈青岩都怀疑这徐魏是他爹捡来的,不然怎会让儿子受这样的苦楚。
说话间翰林院的大门打开了,大家伙赶紧排好队准备进去,再待上半刻下巴都快冻掉了。
邻近年关翰林院也没太忙的事,该修的书基本上已经修完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杂事,陈青岩先去姜主事那边领了工作,然后安排手底下的人去做,当然他自己也不能闲着,要时刻准备宫中传消息。
今天一天宫里都没派人过来,想来又是平安无事的一天了,临近未时陈青岩站起来伸了个懒腰,准备收拾东西离开。
结果刚要走,外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陈大人,宫里来了,吩咐您过去拟诏书。”
陈青岩立马穿好外套,披上大氅跟着宫中的内侍脚步匆匆的朝皇宫走去。
到了皇宫直接被带到了御书房,屋里点着火龙很热,皇上正在伏案写着什么。
武平帝今年已经三十七岁了,身材微胖,唇上续着胡须,他身体还算康健,这些年勤于朝事是个明君。
陈青岩跪地磕头。
“起来吧,去磨墨准备拟诏。”
“是。”
陈青岩将外衣脱下递给旁边的宫人,走到旁边的小桌子,上面已经备好的笔墨。他将墨研磨好,提笔起笔皇上的声音就传来过来。
“今突厥大败边关安定,实乃百姓之福,武平侯李穆破敌有功,特封为二等爵侯,赐房一座,黄金百两。然战事虽了,但边关亦需防守,赵毅年事已高,念其功劳当归京安享晚年,赐其太子少保,边关便由李穆接任镇边将军一职。”
陈青岩笔尖一顿,没想到自己写的竟然是给弟夫的诏书!
李穆被赐二等爵了,只不过以后都要经常驻守边关了,不知穗弟该如何。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