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 第393章 赵俣VS赵寿:父子矛盾

第393章 赵俣VS赵寿:父子矛盾(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小霸王折腰记 我们这十年 一人:本想摆烂,奈何能力不允许 知知乖,两个主人都要哄(NP,强制) 诏狱第一仵作 被渣后我风靡了娱乐圈 病态偏执 来世言欢 媳妇儿很暴力 (ABO)军校生

第393章 赵俣VS赵寿:父子矛盾

阔别东京汴梁城三年多的太子赵寿,终于圆满地完成了军旅锻炼,回到了京师。

虽说这三年多,赵寿在军队中没有太过惊艳的表现。

但在这段时间内,大宋一直在跟金国和高丽交战。

赵寿担任过运粮官,担任过军需官,担任过军功统计官,担任过监军,担任过统兵将领,担任过医疗营的总管,参与过野战,参与过大型攻城战,参与过大型防守战,在刘法和种师道这样的前线统军大将身边担任过参谋,跟陈遘这样的统帅一块参与了收复箕地的全过程。

从粮草调度的损耗计算,到军营宿卫的轮值排布;从战前侦察的情报核验,到战后伤亡的抚恤安置;从器械修补的成本核算,到士兵士气的提振之法——这三年间,赵寿没有漏掉任何一处军营运转的细节。

赵寿还和将士同吃同住过,也使用过李琳炮丶新型李琳铳等所有军械武器;既听过高阶将领推演战局的沙盘对话,也聊过普通士卒对军饷粮草的真切期盼。

早年间赵寿读过的那些兵书战策上抽象的「治军之道」,全被他化作了亲手处理过的具体事务。

于储君而言,这份经历不再是镀金的点缀,而是能看透军队肌理的实用根基;于未来的帝王而言,他无需再依赖臣子转述,因为亲身走过的每一段军旅路,都足够支撑他对军政要务做出清晰判断。

总的来说,这份完整的军旅历练,已经让赵寿配得上「懂军」二字。

回到汴梁城的第一时间,赵寿就进入皇宫去拜见赵俣。

一见面,赵俣就发现,经过军旅打磨,又已经十八岁的赵寿,再不是三年前那个带些青涩的少年。他脊背挺得笔直,像常年戍守边关的将士般沉稳,说话时语速平缓却句句有分量,再无半分浮躁之气;谈及军中见闻,从粮草损耗到战局推演,条理清晰得仿佛在陈述一份成熟的军政奏报,全然不见昔日需要旁人提点的生涩。

那双曾只映过宫墙柳色的眼睛,如今藏着塞外风沙磨砺出的锋芒,又沉淀着金戈铁马淬炼出的厚重。像是被塞外的烈日灼去了最后一丝稚气,却又在烽火狼烟中淬炼出了独属于将领的果决与从容。

赵俣望着眼前这个脱胎换骨的儿子,恍惚间忽然觉得,他已经不再需要靠礼制来彰显地位,那份从实践里磨出的干练与担当,让他即便此刻站在龙椅旁,也已然有了能撑起大宋江山的帝王气象。

十八岁,可以说是一个储君最适合登基的年纪。

其核心优势在于,既有独立执政能力,又便于接受辅佐丶稳定权力过渡。

年龄太小,主少国疑,容易出现外戚丶权臣专权;

而年龄太大(如超过三十岁)登基,

一来,长期作为储君,容易与现任君主产生权力矛盾,或因等待过久形成政治派系,登基后可能引发内部清算。

二来,自身已形成固定执政理念和班底,可能与朝中旧势力冲突,增加政策推行阻力,甚至动摇政权稳定性,例如:

李亨作为太子长达十八年,期间与父亲李隆基的权力矛盾日益尖锐,还需应对李林甫丶杨国忠等权臣的打压。为自保,他暗中培养了一批支持自己的武将和官员,形成独立派系。

「安史之乱」后,他在灵武自行登基,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本质上其实就是,长期储君生涯积累的政治力量,与皇权爆发的直接冲突,虽稳定了平叛大局,却也造成了唐朝中期「父子分权」的尴尬局面。

朱常洛因「国本之争」,当了二十年太子,期间长期被万历皇帝冷落,还遭遇过「梃击案」等针对他的刺杀事件。

由于等待时间过长,朝中形成了支持他的「东林党」,与反对他的「齐党」丶「楚党」等派系对立。

他登基后,急于推行自己的政策,同时提拔东林党人,却触动了旧势力利益,仅在位二十九天就离奇去世,背后正是新旧派系权力争夺的直接结果,也为后续天启朝党争埋下隐患。

嘉庆做了四年太子,虽未与乾隆爆发直接冲突,但乾隆晚年宠信和珅,形成了以和珅为核心的庞大利益集团。

嘉庆登基初期,乾隆仍以太上皇身份掌权,他只能隐忍;

乾隆去世后,嘉庆立即清算和珅,抄没其家产,看似解决了旧势力,却也导致朝中官员人人自危,不少政务陷入停滞,本质是年长储君在「等待期」无法插手权力,继位后必须通过激烈手段打破旧有权力结构,才能推行自己的统治。

目前,赵俣才三十六岁,正是一个男人干事业的最好年龄,他也不可能因为要给自己的儿子让路,就提前这麽多年退休。

熟知历史的赵俣,太清楚这皇位绝不能轻易传下去,尤其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情况下。

李渊当年传位李世民,看似是顺应民心,最终却落得个被幽禁在大安宫丶连朝臣探望都要受限制的下场;李隆基在马嵬坡后被迫放权,即便当了太上皇,也得看着李亨一步步削去他的亲信,最后在兴庆宫的孤寂里病逝;就连历史上的赵佶,禅位给赵桓时,满心以为他能就此逍遥快活,结果却被软禁在龙德宫中,想敬自己儿子一杯酒,对方都会拂袖而去。

『皇家的血脉里或许流着亲情,可皇权的棋盘上,从来只有输赢,没有父慈子孝。』

赵俣太明白,一旦自己松了权,今日的中兴之主,明日就可能变成任人摆布的「太上皇」,甚至连安稳度日都是奢望。

老实说,赵俣也曾想过,限制一下赵寿的发展,比如先不给他这麽多锻炼的机会什麽的。

可赵俣又怕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自己要是没有一个好的继承人,搞不好,大宋就会分崩离析,「二世而亡」。

真不是没这种可能。

赵俣好色如命,无女不欢,哪晚不玩三五个女人?

而好色的帝王,大多都短命。

再说,这个时代的人,平均寿命只有四十来岁,赵俣离这个平均值已经没差几年了。

关键,赵俣前面那几位皇帝,也就是他爷爷丶他爹丶他哥全都短命。

宋英宗赵曙,去世时36岁。

宋神宗赵顼,去世时38岁。

宋哲宗赵煦,去世时25岁。

这麽一看,赵俣像不像已经「时日无多」了?

这让赵俣怎麽能不抓紧培养自己的继承人?

再者,赵俣考虑到,自己收复青唐丶收复西夏丶收复燕云十六州丶收复高丽,灭辽丶很快就会灭金收复东北,不仅让大宋完成了大一统,还对外大大扩张了领土,同时,开启工业革命丶开启大航海时代丶发现新大陆,改良粮食解决大宋民众的温饱问题,彻底实现了大宋中兴,功盖古今中外,这绝对不会是一个小小的赵寿能撼动得了的。

最关键的是,皇权的本质从来都是「强主则弱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恨海情夭:她的淫靡与他的复仇 远山破阵曲 种豌豆模拟器 (历史同人)我助始皇统一全球 (清穿同人)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仙途之符运通天 重回1981小山村 代错对象之后 飞刀:我在小城当医生 巫妖酿造工坊经营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