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1992 矿场家属院 > 50-55

50-55(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要喜欢我一下噢 漫画预言杀人事件 [西游]我与红孩儿二三事 成了国民老公的假粉[穿书] (综漫同人)排球,但是带了星露谷系统 制作人 流水的崽崽铁打的爹 师弟你听我狡辩 穿越之彪悍农门妻 咸鱼暴富后归隐田园了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50-55(第1/7页)

第51章

单言还没坐下,舒美英挥舞着同样的报纸,满脸红光地冲了进来:“咱们这片家属区可真是出了真凤凰了。”

陈逸凝被两位老邻居夸得满脸通红,连连摆手:“快别这么说,就是运气好,运气好……”

等送走了来祝贺的邻居,陶冠泽特意找来剪刀,小心地将那篇占了很大篇幅,极力夸赞画展和《紫荆花开别样红》的文章,连同旁边那幅印刷清晰的画作照片,完完整整地裁剪了下来。

又拿着相框,仔细地将剪报裱好,在矿安全生产比赛奖状的旁边,找了个位置,端端正正地挂了起来。

从那以后,但凡有亲戚朋友,哪怕只是收水电费的同志上门,陶冠泽总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机会,把人引到那相框前,手指着里面的报道,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舒展开,声音洪亮地介绍。

时光就在这平淡而温馨的日常中悄然流淌。

很快,陶家又迎来一件大事。

陶欣迎和陶乐迎姐妹俩要从幼儿园毕业了,园里要举办隆重的期末汇报演出。

演出当天,陶家几乎是全家总动员。

陶冠泽换上了崭新笔挺的衬衫,陈逸凝也带上了金项链。

陶振、姜禾、陶忠,甚至连难得休息的陶华都从北城赶了回来,一家子浩浩荡荡,早早到达,占据了观众席最好的一排位置,气氛堪比过年。

后台更是忙乱得像开了锅的粥。

老师们忙着给几十个叽叽喳喳的小豆丁换演出服和化妆。

舞台妆自然是要艳丽夺目的,只是有些孩子适合,有些孩子不适合。

像陶欣迎和姚晟楠就很是适合舞台装妆,在妆容的衬托下,更显得脸小五官大。

可陶乐迎就被画出了喜剧效果。

她本身皮肤就随了陶振,又天天在室外打匹克球,晒得黑黝黝的,此刻被结结实实地涂上了两大团圆圆的腮红,再配上亮蓝色的眼影和鲜艳的红唇,视觉效果极为震撼。

但是陶乐迎美滋滋的,自我感觉很是良好。

很快,演出正式开始了。

小朋友们按着节目顺序上台,有的跳舞、有的唱儿歌,童稚可爱,却也状况百出,不是有人忘了动作,就是有人站错位置,引得台下笑声和掌声不断。

还有些有条件的家长们举着相机,想要拍下这一刻作为纪念。

到了陶欣迎和陶乐迎的节目时,陶振也走到了过道儿上,找了个不挡人的位置,扛起了摄像机。

陶家姐妹参加的是一个集体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音乐响起,小朋友们挥舞着小胳膊小腿,跳得格外卖力。

陶乐迎更是完全投入其中,她牢记老师说的“表情要笑”,从头到尾都咧着涂得红红的小嘴,笑得无比灿烂。

她觉得自己就是舞台上最亮的那颗星。

音乐结束后,老师在一旁示意小朋友们鞠躬谢幕,然后排队下场。

其他小朋友都乖乖地跟着老师往台下走了,唯独陶乐迎还完全沉浸在“巨星”的表演状态里无法自拔。

她根本没注意到音乐已经停了,还在舞台中央忘我地、陶醉地重复着最后一个旋转的动作,一圈,两圈……

已经走到台边的陶欣迎回头一看,发现妹妹还在台上“独秀”,责任感瞬间爆发,立刻转身,噔噔噔几步冲回舞台中央,二话不说,照着还在转圈的陶乐迎的后脑勺就轻轻给了一巴掌。

然后不由分说,一把拽住陶乐迎的胳膊,在满场的笑声和掌声中,把这个“小戏精”拉下了台。

这一幕,成了整个毕业汇演最令人捧腹的“压轴节目”。

陶振更是笑得举着录像机的手都在颤。

被拉下了台的陶乐迎顶着脸蛋上夺目的彩妆走到了陶家人面前。

陶忠第一个没忍住,笑得前仰后合,指着陶乐迎,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哈哈哈哈,乐迎……”

陶乐迎被叔叔笑得有点莫名其妙,她眨巴着大眼睛,歪着头问:“叔叔,不好看吗?”

她觉得自己脸上香香的,颜色亮亮的,可美了呢。

“好看!好看!特别好看!哈哈哈……”陶忠一边抹着笑出来的眼泪,一边违心地附和,再看一眼陶乐迎,笑得更厉害了。

小丫头一听“好看”,立刻开始臭美起来。

她扭着小身子,问坐在一旁的楼璟煜:“我好看吗?”

楼璟煜看着眼前这张冲击力极强的脸,愣了一下,然后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好看。”

得到了肯定,陶乐迎信心倍增。

她又噔噔噔地跑到宋远舟面前,继续问:“我好看吗?”

宋远舟眼睛瞪得溜圆,小嘴一张,那句“好丑。”几乎就要脱口而出。

然而,就在话要出口的瞬间,他瞥见了旁边正安静看着他们的楼璟煜。

不知怎的,宋远舟心里忽然冒出一种奇怪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如果说了“丑”,好像就显得……特别不绅士?没有风度?

他硬生生把到了嘴边的嘲笑咽了回去,喉咙里咕噜一下,小脸憋得有点红,眼神飘忽,最终含含糊糊、别别扭扭地吐出两个字:“……好看。”

说完,他自己都觉得耳朵根有点发热,赶紧扭头不再看陶乐迎,心里还在嘀咕:我干嘛要学楼璟煜那个乖宝宝?

这些夸奖,让陶乐迎对脸上的妆恋恋不舍,回家后死活不愿意卸掉。

姜禾和陈逸凝好说歹说,用“不洗掉睡觉会变成小花猫”、“明天起来会长痘痘,就不漂亮了”等理由连哄带骗,才终于让这个爱美的小姑娘同意把脸洗干净。

而这场汇演,更为另一个孩子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那就是姚晟楠。

秦思看着儿子在舞台上发光的样子,心思也不由得活络了起来。

张老师曾特意找过自己,说姚晟楠有舞蹈天赋,该带他去少年宫舞蹈班问问,找个好老师系统地学一学,将来保不齐真能走上这条路。

秦思本来还以为老师是夸张了,今天看到姚晟楠在舞台上的表现,动作协调又有节奏感,充满了灵气和表现力,在一群孩子里显得格外出挑。

台下观众的掌声一阵高过一阵,单言拽了拽秦思的胳膊,凑到她耳边说:“毛蛋儿跳得真不错。”

王兰也从后面探过头来:“这孩子有天赋的。”

正说着,表演结束后,姚晟蹦跳着跑到秦思面前,眨着亮晶晶的眼睛问道:“妈妈,我跳得好不好?”

“跳得特别好。”秦思擦去儿子额角的汗水,“跳舞是不是很开心?”

姚晟楠用力点头:“开心得像要飞起来了。”

有了这话,秦思下定了决心,带着姚晟楠去了少年宫。

少年宫的舞蹈教室里,一群孩子正压腿、下腰,身体柔软得让秦思暗自吃惊。

接待她们的是一位姓林的老师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50-55(第2/7页)

,约莫四十出头,身姿挺拔,气质出众。

她让姚晟楠现场做了几个基本动作后,点评道:“这孩子确实有天赋,节奏感、柔韧性、表现力都比同龄孩子强一截。不过……”

她话锋一转,看向秦思:“舞蹈这条路不好走,要吃很多苦的。”

秦思抿了抿唇:“我们先试试看吧。”

于是姚晟楠开始了在少年宫的舞蹈训练。

每天放学后,姚晟楠都要赶去少年宫练习两个小时。

基本功训练枯燥又辛苦,压腿时疼得他眼泪直打转,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直到肌肉酸痛。

可因为喜欢,他便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天晚饭时分,窗外华灯初上,屋内饭菜飘香。

陶家人围坐在饭桌旁,电视里正播放着新闻:“……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商品房市场显现出巨大活力,专家认为,房地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陶振夹菜的筷子停在了半空,眼睛盯着屏幕,忽然冒出一句:“咱们买房去吧。”

陶忠正低头专注地扒拉着碗里的米饭,闻言眼皮都没抬,含糊地应道:“买房?咱们现在这老房子虽然旧点,但住得不挺好的吗?花那个冤枉钱干嘛?”

“咱们眼光得放长远点。” 陶振坐直了身体,指了指电视,“你看这新闻说的,势头多明显?现在不下手,过两年价格得翻一番你信不信?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我下班路上经过的那个新楼盘,‘锦绣花园’,说是下个月就开盘,是期房。”

“首付只要两成,最关键的是,银行不仅能贷款三十年,而且贷款利率还降了,这不是机会是什么?”

陶忠放下碗筷,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疙瘩,看陶振像看一个疯狂的赌徒:“贷三十年?利息加起来得比本金还高了吧?贷了款,这大半辈子就算拴在那套房子上了,一直到退休都得勒紧裤腰带还债,图啥?”

陶振摆摆手:“我是说贷款利率降是信号,刺激大家买房的。我有钱,我可以全款买。”

这句话成功让陶忠噎住了:你有钱,你厉害。

陈逸凝劝道:“先吃饭吧。买房是大事,得从长计议,慢慢商量。”

“妈,这可不能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发展很快的。” 陶振努力劝服家人,“房子以后不止是用来住的,新闻里都说了,这是资产,能升值,能赚钱,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强多了。”

陶忠却道:“我不信,之前企业都会分房子的,那么多人都分到房子了,那他们就不会去买房了。”

陶振反驳:“以后不分了啊,不分就得去买。”

兄弟俩你一言我一语,声调越来越高。

一个激动得面颊泛红,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蓝图;一个沉着脸,忧心忡忡,只看到沉重如山的债务。

两人争执不下,陶忠转向一直沉默的陶冠泽,问道:“爸,你觉得呢?”

第52章

陶冠泽想了想,道:“老二说的,不是没道理。”

陶振闻言,深吸了一口气,看向父亲,语气异常坚决:“爸,别的什么事我都能听您的,但这次,房子我肯定要买。现在的房价,十年后回头看,就是白菜价。”

“万一你看错了呢?”陶冠泽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万一房价不涨反跌呢?你怎么办?”

陶振沉默了片刻,然后一字一句地说:“我信自己的判断。”

客厅里的电视已经转而播起了八点档剧集,最终,陶冠泽重重地叹了口气,摆摆手:“随你吧,反正我说什么你也听不进去了。”

一顿饭下来,谁也没说服谁。

双胞胎四、五岁的时候,姜禾和陶振就已经开始逐步进行与孩子们分房睡的计划,到现在,除了还需要讲睡前故事外,姐妹俩已经接受与爸妈分房了。

当夜,陶振哄睡了两个小姑娘后,回了自己屋,卧室里,只亮着一盏暖黄的床头灯。

姜禾侧身躺着,见陶振进来,便又坐了起来,靠在床头,问道:“她们俩都睡了?”

陶振点点头:“睡了,今天没怎么闹腾。”

他走到床边坐下,长长舒了一口气,又提起了饭桌上的话题:“我想拿中奖的那笔钱买房,你同意么?”

姜禾沉默了会儿,道:“想好了?真要买?买房要花的可不是小数目。”

陶振转过身,握住姜禾的手:“要买,而且,我想买十套。你信我,这绝对是个机会。”

姜禾的眉头微微蹙起:“十套?十套也太多了……万一……”

“没有万一。”陶振道,“我研究过政策,现在入手,正是时候。”

他起身从床头柜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剪报、数据和笔记:“你看,这是我收集的资料。我们的人口在增加,城市在扩张,土地资源有限,房价怎么可能不涨?”

姜禾俯身仔细查看,她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中游走。

陶振的笔记做得十分详细,不仅有市场数据分析,还有政策解读和未来预测。她能看到丈夫在这上面投入的心血,便点了点头:“行,我信你,就按你说的做。”

夫妻二人达成了一致,第二天一大早便早早起来,手牵着手进了“锦绣花园”的售楼处。

售楼处刚开门不久,里面还没有其他顾客。

一个穿着深蓝色套装的年轻销售员正在整理资料,听到开门声,立刻抬起头,脸上挂起职业化的灿烂笑容。

“早上好,欢迎来到锦绣花园。”销售员快步迎上来,“我是这里的销售顾问小李。二位是来看房的吗?”

陶振点点头,目光却已经越过销售员,投向了墙上的户型图。

销售员小李立刻引导他们到沙盘前,热情地介绍着楼盘规划:“我们小区内有中央花园、游泳池、儿童乐园,将来还会配套超市和学校……”

陶振点点头,直截了当地问:“买十套能给我打几折?”

小李愣了一下,他仔细打量了一下面前的夫妇,穿着普通,不像是一掷千金的大款,但职业素养让他很快恢复了过来,笑得更灿烂了:“十套?先生您是说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陶振的语气很平静。

小李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您稍等,我去问下我们销售经理。”

他几乎是小跑着离开了。

不一会儿,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身后跟着略显激动的小李。

“您好您好,我是这里的销售经理,姓王。”男子热情地伸出手,“听说您有意向购买十套我们的房子?”

陶振与王经理握了握手,表情依然平静:“是的,不过要看你们能给多少优惠。”

王经理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这个好说,好说。咱们到VIP室详细谈?”

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引导陶振和姜禾走向一侧装饰豪华的接待室。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50-55(第3/7页)

VIP室里,真皮沙发、红木茶几、墙上挂着仿名画,处处彰显着奢华。

小李迅速端来两杯热茶和一些小点心,然后安静地站在一旁。

王经理从文件夹中拿出一份价目表:“这是我们目前的待售房源,您看您想买哪几套?”

陶振看了一会儿,报出了几个心仪的楼栋和户型。

王经理在计算器上快速按动着。

姜禾紧张地握紧了手中的茶杯。

经过一番计算,王经理抬起头:“一共是八十五万,如果您真能一次性购买十套,我们可以给您一个九五折的优惠,这已经是最大力度了。”

陶振中奖的那笔钱,交完税后也有四十八万,大部分都存到了银行里,到现在,加上利息,一共是八十二万多。

虽然够钱买这些房子,陶振还是摇了摇头:“九五折太少了。我要八五折。”

王经理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八五折?那不可能。”

“那就算了。”陶振站起身,做出要离开的姿态,“我相信其他楼盘会给出更优惠的价格。”

姜禾立刻也跟着站了起来。

“等等!”眼见大单要跑了,王经理急忙喊道,“这个价格我真的做不了主,得请示一下区域总监。您能稍等片刻吗?”

陶振看了看手表,点点头:“我们可以等十分钟。”

不到十分钟,王经理就回来了,身后跟着一位气场更强的男子。

“这位是我们的区域总监,刘总。”王经理介绍道。

刘总与陶振握手后直入主题:“听说您想要八五折购买十套房子?”

“是的。”陶振不卑不亢地回答。

刘总沉吟片刻:“八五折确实超出了我们的底线。不过,如果您能今天就付定金,并且一个月内付清全款,我可以给您申请下,这真的是我能给出的最低价格了。”

陶振心中一动,这个折扣能谈下来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但他表面上仍保持平静:“可以,但我还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刘总警惕地问。

“我要买两套你们现在保留不卖的‘楼王’户型。”陶振早就注意到,销售图上有些位置极佳的房源被标记为已售或保留,这通常是开发商的销售策略。

刘总和王经理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被陶振的专业程度震惊了。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八五折的价格,陶振可以任选十套房子,包括两套位置最佳的“楼王”户型,但必须在当天支付百分之二十的定金,且一个月内付清全款。

陶振和姜禾带着一叠购房合同回到家时,已是午饭时分。

这么大件事,自然是不能瞒着家里的。

听完讲述的陶冠泽脸色渐渐转为阴沉:“十套房子?陶振,你疯了吗?昨天吃饭时我是怎么说的?这风险太大了!”

“爸,我仔细算过了……”陶振试图解释。

“算过?你怎么算?”陶冠泽打断他,声音提高,“你以为就你会算账?我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这么冒险的事!万一房价跌了怎么办?万一租不出去怎么办?”

陈逸凝忙上前安抚丈夫:“别激动,先听孩子说完。”

“妈,这不是小事。”陶忠也加入了争论,“哥,你太冲动了。”

姜禾看着眼前的情形,轻轻握住丈夫的手,表示支持。

陶振感受到妻子的鼓励,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冷静。

“爸,妈,小忠,你们先坐,我慢慢解释。”陶振示意大家坐下,自己则将购房合同在桌子上摊开,“我不是一时冲动。我考虑了很久了。”

陶振又从房间里拿出了那厚厚一摞文件,仔仔细细地一张张讲着。

陶冠泽皱着眉头,虽然仍面带愠色,但已经开始松动了。

就算他再不情愿,合同都已经签完了,又能有什么办法。

九月,家属院的五个小朋友一同走进了实验小学的大门。

分班名单贴在布告栏上,陶乐迎踮着脚尖,一个个认着拼音写成的名字。

她和宋远舟都在二班,而陶欣迎、楼璟煜和姚晟楠则被分到了三班。

二班的教室在二楼走廊的尽头,第一周的数学课,老师教了简单的加减法。

大部分孩子都跟得上,陶乐迎却盯着黑板上的数字,感觉自己脑袋空空。

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陆续离开,教室里渐渐空了下来。陶乐迎却还坐在座位上,小手托着腮帮子,对着练习册发愁。

“怎么还不走?”宋远舟收拾好书包,看见陶乐迎一脸的苦大仇深、愁眉不展,没忍住问道。

“这道题我不会。”陶乐迎指着册子上的题目,那页纸上已经擦改了好几次,纸张都有些发毛了,“ 八加五等于多少?”

宋远舟放下书包,道:“八加二是十,五可以分成二和三,所以十加三等于十三。”

陶乐迎眨巴着眼睛,一脸茫然。八加五她还没搞懂呢,怎么又来了八加二和十加三?她觉得自己的小脑袋瓜快要装不下这么多数字了。

看表情就知道她没明白,宋远舟又解释道:“就是说,先从五借个二给八,八就变成了十,十再加上剩下的三,就是十三,明白了吗?”

陶乐迎摇摇头,小手无意识地卷着练习册的页角,将那纸角卷得皱皱巴巴的。

宋远舟叹了口气,从书包里掏出草稿纸,把收拾好的铅笔也拿了出来:“好吧,我再讲一遍,就一遍啊。”

他将草稿纸推到两人中间,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这次我们换种方法……”

第53章

当陶乐迎对着加减法愁眉不展时,陶欣迎却已经悄无声息地自学到了乘法,这些在别人看来枯燥无比的乘法口诀表,在她眼中却好像是跳跃的音符,自动谱写着一首首逻辑严谨的乐曲。

她的数学天赋很快被班主任李老师发现。

那是一次随堂练习,李老师照例在黑板上布置了几道画着星号的拓展思考题。

这是她一贯的做法,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一点挑战,也顺便观察学生们的潜力。

其中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

“小明有十颗糖果,他每天吃的糖果数比前一天多一颗。第一天吃了一颗,请问他到第几天会吃完所有糖果?”

陶欣迎不仅用最快的速度解出了所有题目,还在最后一题旁,用稚嫩而工整的字迹写下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这让李老师惊喜不已。

她注意到第一种解法旁边画着一个小太阳,第二种解法旁边画了个小月亮,显得格外可爱。

李老师将陶欣迎叫到办公室,拉过一把椅子让她坐下,自己则俯身温和地问道:&quot;欣迎,老师看了你的作业,最后一题的两种解法都很棒。尤其是第二种,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吗?&quot;

陶欣迎眨着明亮的大眼睛,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1992 矿场家属院》 50-55(第4/7页)

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认真地回答道:“老师,第一种方法我是这样算的:第一天吃一颗,第二天吃两颗,第三天吃三颗……这样一直加下去。一加二等于三,三加三等于六,六加四等于十,所以第四天吃四颗,正好吃完。答案是第四天。”

“第二种方法是我发现每天吃的糖果数像爬楼梯一样,第一天一颗,第二天两颗……我就想,从一开始加,加到几等于十呢?我想起了凑十法:一加四等于五,二加三等于五,两个五就是十。所以第一天和第四天加起来是五颗,第二天和第三天加起来也是五颗,正好四天吃完。”

李老师看着她逻辑清晰的模样,心中一动,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试卷:“欣迎,愿不愿意试试这个?不着急,能做多少做多少。”

那是一份低年级奥数选拔试卷。

陶欣迎接过试卷,并没有立刻动笔,而是静静地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在脑海中大致勾勒出解题的路径。

然后,她才拿起铅笔,不到二十分钟,她就完成了所有题目,而且正确率高得惊人。

就这样,陶欣迎被推荐进入了学校的奥数兴趣小组。

小组的指导老师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孙老师,他很快发现陶欣迎不仅有天分,更有一种难得的专注和探究精神。别的孩子觉得冗长繁琐的推理过程,她却能乐在其中,享受一步步揭开谜底的快乐。

为了备战市里的小学生奥数竞赛,孙老师开始了紧锣密鼓的集训。

集训安排在放学后,题目难度陡增,不再是课堂上的简单计算,而是涉及巧妙的逻辑推理、复杂的图形规律、需要发现规律的数列问题,甚至还有那些需要跳出固定思维模式的应用题。

有的孩子开始叫苦不迭,对着题目抓耳挠腮,唉声叹气。

然而,陶欣迎的眼睛却越来越亮。

她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本子里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各种题型、思路和巧妙的解法。

她不仅记录正确答案,更重视记录思考的过程。哪里走了弯路,哪个关键点让她豁然开朗,哪种方法最简洁优雅,她都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

红色标出重点公式,蓝色写下自己的疑问,绿色注明另一种思路,还在页边空白处画上可爱的图示帮助理解。

有一次,孙老师出了一道蜗牛爬井的趣味题。

一只小蜗牛掉进了一口十米深的井里。它白天努力向上爬三米,可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不小心向下滑两米。请问:小蜗牛需要多少天才能从井里爬出来?

大多数小孩子的第一反应是,用小蜗牛每天净爬高三米减去下滑的两米 ,得出小蜗牛每天可以爬一米。

井深十米,所以需要:十米除以一米等于十天这个答案非常直观,但却是错的。

陶欣迎蹙着眉思索片刻,很快发现了关键节点。

她在笔记本上画上一口井,然后像做实验一样,一天一天地记录蜗牛的位置。

第一天,白天爬完后到达的高度是三米,晚上滑落后到达的高度是三米减去两米即一米。

第二天,白天爬完后到达的高度是一米加三米即四米。晚上滑落后到达的高度是四米减去两米即两米。

依次类推,到第七天白天爬后到达的高度是六米加三米即九米,晚上滑落后到达的高度是九米减两米即七米。

可到了第八天,白天爬三米,直接就到十米了,成功出井,不会再给晚上下滑的机会。

所以正确答案是八天。

孙老师巡视过来,看到她本子上的小井和表格,忍不住露出赞赏的微笑。

夕阳的余晖洒满空荡荡的走廊,集训结束后,陶欣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回到家,做完学校作业后,她又会拿出那个笔记本,反复琢磨上面的题目,有时甚至会突然从晚饭桌前站起来,跑去记下刚刚闪现的灵感。

每一次思维的跳跃,每一次难题的攻克,都带给她无比的满足和快乐。奥数之于她,早已超越了一场竞赛,变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游戏,一片任她翱翔的广阔天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高冷总裁的冷艳娇妻 [综漫同人]当人类最强转生成狗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为你打开时间的门 农门猎户小辣妻 夫人画风有毒 怀了竹马的孩子后我跑了 不知进退 强宠记 中单只准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