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 / 2)
几天之后,河智慧正式上岗。
她虽然是新人,但学习能力很强。尽管还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却都会私下查清楚再来确认。
她协助Li确认了《柳熙烈的写生簿》的录制档期,也帮她完成了YouTube频道的搭建。
频道就以“LiKim”命名。
没有让YG提供技术支持,也没有挂上官方标签。起步阶段一切从简,Li亲自设计频道版面、撰写介绍、设置关键词…河智慧根据她的要求,从候选人中筛出了几个剪辑师,整理出代表性的过往作品。她挑了一个喜欢的风格,报价恰好也在可承受范围内。
频道被简单划分成三个板块:音乐解析、音乐人专题、以及创作过程分享。内容规划未必固定,这个形式她刚刚开始摸索,还需要时间试错。
第一支视频,她选了当周Billbord榜单靠前的一首热门歌曲作为解析素材。
几年前她在论坛上分析Bigbng的歌,现在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换了内容主体。她讲得很细,从采样到乐器,从和声到情绪。
视频没有宣传,播放量却意外地不错,一发布就拥有了过万的点击。
一部分是蹭了原曲热度,另一部分,是那些不知从哪里循线找来的韩国观众,认出了她就是那个“LiKim”。
她趁着势头继续更新,每周一支。比她预期得更快,频道订阅量很快突破十万,渐渐有了稳定观众
与此同时,《KPOPSTAR》的赛程已进入尾声。
——金宇灿没能进入五强。
他的状态低迷得不需额外说明。偷窃的代价正在一点一点吞噬他。比起外界的质疑,更让他无法承受的,是内心的迷惘。
他的镜头越来越少,节目组默契地不再提那首歌,观众也逐渐背弃了他。
离开节目组的那天,他偷偷在后台看着Li工作。
人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这个道理,孩童时期他没有学会,直到他亲手打碎无比珍贵的宝藏。
他来的时候天真又野心勃勃,带着可以击穿一切的自信心,却在短短几个月里,失去了过去二十年积攒下的意气。
时间从不只以长短计量。
这几个月或许比从前的任何时光都要漫长,因为它压缩了成长、崩塌与清醒的一切。
而Li,即将登上《柳熙烈的写生簿》。
随着选手一个个被淘汰,节目组的日常工作也终于松动了一些。她得以抽出时间,回到录音室,为即将录制的节目准备演出曲目。
节目定在三月底录制,制片人提前发来了采访提纲,并建议她进行一段现场演奏。
虽然她因最近风波有一定热度,但知名度尚不足以单独支撑整期节目,因此被安排进了青年音乐人特辑,与其他几位新秀创作型歌手一起出演。
这反而令她松了口气。
*
节目录制当天,《柳熙烈的写生簿》现场。
摄影棚不大,是KBS老楼里一间常年使用的黑匣子剧场。观众席在舞台正前方,现场布景不复杂,保持了一贯的极简风格:灯光柔和,木质地板,舞台后方摆着一架黑色三角钢琴。
灯光亮起,镜头推近。
“大家好,见到大家很开心,真心欢迎来到写生簿的各位,我是主持人柳熙烈——”
伴随着欢快的开场音乐,主持人柳熙烈站在舞台中央问候观众,台下传来热烈掌声与轻微起哄声。
“负责周五晚的高品格谈话音乐秀,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2012年‘听见你的声音’特辑。”
“这个特辑有一个标准,要问是什么的话今天的嘉宾们都是今年我们特别期待的年轻音乐人。”
“今年他们会不会成为广为人知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制作人》 90-100(第6/14页)
的Artists呢?饱含着这样的期望,让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他们!”
Li穿了一件剪裁合身的黑色过膝连身裙,耳朵上戴着一对复古金色耳环。
公司没有为她安排造型师,她借用了节目组的化妆师,简单化了一个干净得体的妆。她五官生得好,不需太多修饰,就足以面对镜头。
她的手指微微发凉。
虽然这段时间为了频道内容开始重新面对镜头,但这场节目录制仍然不一样——数百名观众会坐在台下,审视着她。
她站在候场区,手上紧紧攥着话筒,象是靠肌肉记忆维持镇定。
节目组已经提前给过流程和提问纲要,她被安排在第二位出场,只需要按准备好的一一作答,再完成演出即可。
很快,第一位嘉宾下场,工作人员向她示意。
她走上舞台,落座柳熙烈身旁的椅子。
他们刚才在后台打过招呼。
他是音乐界的大前辈,但为人亲和,丝毫没有架子。
柳熙烈朝她笑着点头,语气温和:“第二位出演的这位嘉宾,对观众来说,也许还有点神秘。”
现场笑声轻轻响起。
“但如果你是《KPOPSTAR》的忠实观众,或者是OST爱好者,可能已经听过她的作品。”
“她是YG年轻的幕后制作人,也是《KPOPSTAR》的音乐指导之一。让我们欢迎——LiKim!”
Li笑着站起身,对着观众和镜头轻轻鞠躬,复又坐下。
柳熙烈看着她,笑着打趣:“第一次上写生簿,会紧张吗?”
Li点头,坦然道:“嗯,很紧张。”
“其实我也紧张。”柳熙烈笑,“我是YG狂饭,所以为了今天的采访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
观众一阵哄笑。
“Lixi,首先自我介绍一下吧?”
“大家好,我是LiKim,来自YG娱乐,现在从事音乐制作相关工作。”Li笑着打了个招呼。
“LiKim是本名吗?”柳熙烈提问。
“对,是本名。我在洛杉矶长大,2006年来到韩国。”
“一开始是做练习生对吗?”
“对,和2NE1的欧尼们一起练习过。”
“怪不得我觉得眼熟——我以前是《ProjectA》的忠实观众。”柳熙烈仔细又看了她一眼,笑眯眯地说,“TemLi~”
主持人的场面话真是张嘴就来。她忍不住笑了笑,嘴上道谢。
“后来为什么放弃出道呢?”
“觉得自己更适合幕后吧。”
“所以这几年,你一边做幕后,一边考上首尔大?”柳熙烈调侃。
观众席发出一阵抽气声。
“对,非常努力地学习了。”Li也没有客气。
柳熙烈皱了皱脸,发出一声“哼”,双手交叉故作生气,引得观众又一阵哄笑。
“不说这个了,”他笑着又转了话题,“我们来聊一聊你的幕后工作。G-Drgon的《Hertbreker》专辑,你也有参与,对吗?”
“对,但是他的专辑由他主导,我当时主要是配合。”
“所以和G-Drgon的关系亲近吗?”
Li顿了顿:“嗯,前辈对我很照顾。合作的过程中从他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不管是专业知识上,还是生活上。”
“啊——我也想和G-Drgon学习,”柳熙烈佯装羡慕,表情浮夸,“他已经很久没来了,委屈。”
Li瞪了一下眼睛。
这个前辈好像有点奇怪。
观众又是一阵笑。
“最近你在《KPOPSTAR》的表现也很亮眼。”柳熙烈翻了翻手里的卡片,“是作为节目音乐团队的一员参与的吗?”
“是的,最开始只是负责编曲工作,后来因为人手紧张,也参与了一些选手指导。”
“其中有一首歌,好像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柳熙烈语调放缓,“网上有说是‘共同创作’、也有说是‘署名风波’。”
观众席安静下来。
这是提纲里就沟通好的问题。
她不能推翻“共同创作”的说法,但可以换种方式回应。
Li笑意不变,不疾不徐:
“嗯,我理解外界的讨论。音乐创作从来不是绝对的,它是很多声音交叠的过程。即使是同一个素材,不同人处理,也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这也是音乐迷人的地方。这次来,是想让大家听听我眼中这首歌的模样。”
柳熙烈接腔:“今天你会带来它的——”
“重新编写版本。基于原来的旋律,给大家呈现我的版本。”
柳熙烈点头:“我们非常期待。”
现场灯光稍作调整,伴奏麦被推上舞台,移到Li前方。
她坐在钢琴前,指尖落在琴键上。灯光洒在她的肩头,勾勒出半明半暗的光影。
她已经很久没唱歌了。
为了这次表演,她特意重新上了两节声乐课。
声带条件和技巧会随着使用者的怠惰而退化,但好在,今天的重点不是她的声音。
她开口,嗓音沉静,被麦克风放大到录制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她的词、她的曲、她的演奏、她的声音——
像某种虔诚的祭祀仪式,信众和真主,都是她自己。
观众席沉静下来,象是被某种无形的情绪牵引着。
这首曲子最初的模样,她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回忆起来——
不是在网络上掀起风波、被反复讨论的《恋人》。
它不再属于争议,而是干净、清楚、完整地属于舞台上的她。
最后一个音落下。
她指尖停在键盘上几秒,然后缓缓松开。
掌声响起,热烈又绵长。
《写生簿》的观众向来诚实。他们为音乐而来,也只为音乐本身欢呼。
Li起身,鞠躬,又回到采访席落座。
柳熙烈也兴奋地鼓掌,话筒被拍得啪啪作响。
“出音源的话,我会第一个购买!”他真心地称赞。
Li笑着道谢,刚在椅子上坐定,原本靠近舞台右侧的观众席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她下意识地望过去。
侧台阴影里,站着一小群人。有个戴帽子的人站在后排,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一截尖尖的下巴。
她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直到那人抬头,露出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制作人》 90-100(第7/14页)
她愣住。
是权至龙——
什么什么,准备两章一起发结果前一章先跑出去了这一章还没改完
周日不更新,还是周一更[比心]
第95章
因为权至龙的出现而引发的骚动,很快便平息了下去。
他戴着鸭舌帽,帽檐压得极低,严严实实遮挡住了他大部分的脸。只有舞台侧边那一小片观众席看见了他短暂现身,又迅速消失在后台,其余人尚未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柳熙烈和Li同样注意到了那道身影。
但艺人的临时现身如果不属公开行程,节目方通常不会主动引导观众注意。柳熙烈神色如常,继续推进访谈流程,几句恰到好处的调侃后,观众的注意力被重新拉回到舞台中央。
采访结束后,Li下台,目光迅速扫过后台,四下张望。
但那道熟悉的身影已不见踪影。
她随手拉住一位靠在侧台的工作人员,低声询问:“刚才那位去哪里了?”
那人一怔,旋即反应过来:“啊,您说GDnim吗?他刚刚离开了,就在您表演一结束。”
说话的是实习摄影助理,进台里还不到一个月,神色间还有抑制不住的兴奋。虽然入职以后已经见过大大小小不少艺人,但那可是G-Drgon!
因为音乐理念的关系,YG家的艺人近几年已经很少上KBS相关节目,今天能在这里见到实物,简直是超额的职场福利。
Li点头,笑着道了谢,拿回暂存的背包,翻出手机,给权至龙发了条短信。
她没有离开现场,而是乖乖坐回台下,继续观看节目录制。
接下来还有两组受访嘉宾,每人约二十分钟。她原本可以直接离开,但打算等全部录完后,再去向柳熙烈打个招呼。
对方是制作届大前辈,礼数上也应当如此。
不多时,手机屏幕无声亮起。权至龙没有回复短信,而是直接拨回了电话。
她起身走回后台,按下接听键。
“喂?”
“怎么来了又走了?”她压低声音问。
“在附近录节目,宝珩努那说你今天上《写生簿》,就顺路过来看看。”对面语气一如既往懒散,略带几分抱怨,“很久没见了,群里也没什么消息。”
Li笑:“那怎么不等等我?”
“还有别的行程,怕路上堵车。”他叹了口气。
“本来就是这样的,”Li顺着话拍马屁,“人气越高就越忙嘛。”
“是吗?”权至龙像被摸顺了毛的猫,语调微扬,带着一点得意,“我看,很快你也要红了,Li制作人。”
她忍不住笑出声,笑意轻轻透到语气里。
“对了,”他象是想起什么,“Kush让我问你,最近有没有空,一起吃个饭。”
“他干嘛不自己问?”
对面哽了一下,象是有些心虚,避开问题:“反正,五月之前嘛。”
Li应了声好。
“不过,为什么是五月之前?”
“那之后我要去巡演,很忙的。”
她失笑,只好又答应了一遍。
这通电话其实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两人就这么闲聊几句。
临近挂断的时候,Li忽然轻声道了谢。
不需要额外说明,权至龙立刻明白她指的是什么。
“我知道你会做得很好,”他说,“就像今天一样。”
他一直都知道。她不需要被谁拯救。
她像一颗野生的种子,悄无声息地扎根在贫瘠的土壤里。风雨没能压垮她,反而催生出更坚韧的枝节。
而他,是第一个发现这颗种子的人。
看着她一点点向上攀长,靠近光亮,就像某种奇迹,在她身上悄然兑现。他沉迷于那明亮而强大的生命力。越是强大,越让他安心,甚至兴奋。
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那声道谢。
就像他们曾经心照不宣地并肩而立,共同对抗这个世界
电话挂断。
权至龙心情颇好。
车窗外城市霓虹不断倒退,深黑色的豪华保姆车沉静行驶在公路上。他靠在车窗,眼睛微阖,准备补上一点睡眠。
《Alive》回归以来,Bigbng的行程近乎密不透风,所有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三小时。他们下午刚结束一个广告物料拍摄,晚上还有一个电台录制,他得在车里争分夺秒闭目养神。
同车的大晟偷偷睁开眼。
刚才他没跟进电视台,而是趁那点时间补了个觉,这会儿倒精神得很。听了权至龙电话里说的话,他大概也猜了个全乎。
顺路?
要不是自己跟着绕了整整快两个小时的路,他差点就信了。
*
《KPOPSTAR》的淘汰赛在4月1日播出,历时四个月的选拔终于落下帷幕。
冠军由选手朴志敏夺得,赛后签约JYP娱乐,计划后续以Solo女歌手的形式出道活动。
亚军则是Li从一开始就看好的李夏怡。杨贤石对她偏爱有加,最终也顺利将其收入麾下,签约YG娱乐。
决赛播出五日后,Li参与录制的《柳熙烈的写生簿》如期上线。
节目组显然不讳言想蹭热度的意图,提前做了大量宣传。虽然是群访特辑,预告中的镜头却几乎围绕她展开。
节目播出当晚,她演奏的那段改编曲目迅速登上Nver热门。与此同时,那段现场表演也成为当期《写生簿》最高收视点,位列同时段节目之首。
评论区很快被各类留言刷屏:
“改编太牛了吧!跪求出音源!”
“话说她是不是在影射自己的歌被抄了?”
“晕我已经累了,YG不是回应过吗?她怎么又跳出来了?”
“YG说场面话,她自己找机会暗戳戳反对呗”
“YG公关倒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kkk”
“之前论坛上不是说,《恋人》旋律一流、编曲三流吗?这下有对比了。”
“准确说,是Li的《BeforeEnds》!新名字和歌词没一个跟恋人有关,kk”
“那个论坛我也看了,不是说她会去《强心脏》吗?怎么节目里没她?”
“消息真假难辨呗。”
“音源音源音源!我已经循环好几遍了。”
“听说GD去探班了?”
“假消息Bigbng现在魔鬼行程,你让他用飞的?”
“可我朋友说现场看见他了啊”
“不管,我磕到了~~~”
“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制作人》 90-100(第8/14页)
看到了,我在现场,不过就出现了几分钟吧,很快又走了。”
“编吧都编吧”
“再说一次,真假难辨~~”
“别的不重要,音源啊音源!!!”
“同期里LiKim制作能力最强了吧?”
“我感觉跳出同期她也有得比”
“她自己有个Youtube账号,内容很用心。”
“首尔大慕强批爱了TT”
“她不是外国人吗?外国人进去比我们容易多了”
“酸吧你就,听说是正经考进去的。”
无论评论区怎么看,《写生簿》播出当日,Li同步在Youtube平台上传了这首改编后被重新命名为《BeforeEnds》的幕后制作。
视频上线不到半小时,就被同步推荐至写生簿官方采访页下,点击与转发数据飞速上涨。
在韩国,哪怕诸如Teddy、柳熙烈、方时赫这类名字广为流传,但“制作人”这一角色,仍旧很难在公众心中形成具象化印象。
大众通常只记得演唱者。一首歌红了,对于观众来说,能记住的往往只有站在台前的人。
哪怕是像权至龙这样的特例,靠着多年积累才逐渐让一部分人意识到他也负责制作,可大多数人依然难以想象,一张专辑背后要反复多少轮推翻与打磨。
Li在YouTube上传的这支视频,与K-pop语境中大多数音乐内容都不同。她拍摄的,是从旋律动机到曲式结构,从和声编排到音色选择的全过程。
她自己录制了讲解旁白,花了很长时间与剪辑师沟通,力图在保留足够技术细节的前提下不显得晦涩。
这种将“制作”完整地可视化的尝试,是少见的。
K-pop擅长包装偶像,但对音乐本体的公开却常常流于表面。歌曲不会凭空出现,那些令人反复回味的旋律、节奏与编排,每一步都来自无数次删改与推演。
这个视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一经上线,很快便打破她频道以往所有作品的观看纪录。
一部分观众顺着《写生簿》标签找来,另一部分则是从YouTube首页推荐点击进入。还有人因为这支视频,反过来去查她的过往曲目与作品。她曾在作曲家协会注册的多首歌,收听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YouTube、《写生簿》、论坛、新闻平台,多个平台之间迅速形成联动效应,LiKim的名字以一种近乎滚雪球的方式再次扩散。
杨贤石的眼光果然毒辣。
她身上的话题点太多了。
无论是过去的偷拍事件、退赛风波,还是现在的抄袭疑云、公开亮相,亦或是她本身的外貌、天赋、学历总之,她引发人们的窥探欲、讨论欲。
短短一个月,LiKim的名字被大韩民国所熟知,无论好坏
而另一边,节目录制结束后,Li终于空出时间,回归学校。
除了每周例行的YouTube更新,她暂时没有给自己安排新工作。
夏青打来电话约她见面,她这才意识到——从几个月前她们在电视台附近的碰面算起,她们已经快整整两个月没见了。
第96章
和夏青约在第二天晚上见面。
那之前,她照常去了学校。
上午只有一门两节连上的《近现代伦理学发展》。这门课并不只面向哲学专业的学生开放,而是被纳入通识选修,任何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申请修读。讲授内容涉及思想史、社会结构、制度批判与当代政治伦理,向来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口碑极好。
授课的是哲学系的一位老教授。
他年轻时留学德国,在海德堡大学任教多年,著作等身,在学术界声望不小。年岁渐长,终究选择落叶归根,被首尔大学作为特聘教授延揽进哲学系。因此无论哪个学期,这门课的出勤率都居高不下,哪怕启用了校内容量最大的阶梯教室,也依然一座难求。
Li来得很早,坐在阶梯教室中间第三排的位置。
因为不住校、有时还因工作缺课,她在本专业熟悉的同学并不多。打开电脑坐下后,她看着学生们三三两两陆续走进来,有的面熟,有的陌生,却几乎没有能直接打招呼的人。
随着大教室里的人逐渐填满,她察觉到几道含蓄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学校并不是与世隔绝的真空。哪怕是首尔大,也总归有学生看电视、刷论坛。更不用说《KPOPSTAR》这种国民级节目,路过的狗都能说上两句。
所幸这些视线大多只是短暂的好奇,倒没什么敌意。Li没有特别在意,戴上耳机,调出课程文档,开始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这门课她过去两个月基本是靠录音和PPT跟进的,课程节奏快、阅读量大,期末还要提交一篇难度不低的长篇论文。所幸她课下花的时间够多,真正坐进教室时,倒也不觉得脱节。
教授戴着厚重的老花镜,点开PPT,从十九世纪的社会契约理论讲起,过渡到当代资本逻辑的异化结构,贴近现实,深入浅出。
她一边记笔记,一边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割裂感——
她既是这栋楼里无数埋头苦读的普通学生之一,努力消化理论、准备论文;又在另一个运转节奏完全不同的行业里生存,随时应对着来自上层和大众的审判。
象牙塔与社会机器在同时塑造着她对世界的认识。她一度以为二者无法共存,却在这样的时刻,奇妙地融合为一体。
大多数人都只过一种人生、或者主要只过一种人生。
而她,独行在这条双轨道的路上,前后空无一人。
*
下午她去了公司。
自从《柳熙烈的写生簿》播出后,各类合作邀约比以往更多地涌入。她不得不每周抽出时间和河智慧碰面,确认过去一周收到的各类工作信息——
有通过公司官方邮箱递交的,有社内其他员工转发的,有通过她新注册的Twitter账号发送的,还有通过Youtube频道私信递过来的。
她现在的处境很微妙。严格意义上说,她并不是艺人,但部分邀约性质又与艺人相似。
公司没有为她配备专门的运营团队,显然也没人来主动规划她的“活动安排”。她不过刚起步,距离第一次收到正式邀约也才几周而已。
更何况她当初签的是制作合约。合同明确列出她因创作曲目通过各类媒介所获得收益的分成比例,但对于广告、节目等非制作类拍摄所得收益,却只用一句“若乙方参与与制作无关的其他活动,其相关事宜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就概括了全部。
宝珩给出的方案是,目前活动还不多,先按项目单独制定补充协议,其余事宜均由Li本人决定。
于是意料之外、又理所当然地,所有的决策权落回到她身上。
河智慧只能帮忙做初步筛选。
她会将收集到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制作人》 90-100(第9/14页)
的邀约整理成清单,初步排除那些品牌性低、同时也非音乐相关的,然后把剩下的内容按类型分类打印,等到约定时间与Li见面再递交。
两人照例在三楼的小圆桌会议室碰头。
“这周收到的合作信息有三类:广告、节目、音乐人合作。”河智慧一边把文件递过来,一边简单说明。
Li翻开第一页,熟悉又陌生的几个品牌名称赫然在列。
那些曾经只存在于电视广告和橱窗展示里的名字,如今整齐地排列在表格首页,报价栏的数字清晰而冷静,象是在毫不含糊地宣告——
短短几周,她的身价又不同了。
她还记得不久前宝珩递给她的那份议案,上面的品牌大多陌生,连听都没听说过。而现在,从快时尚到生活方式,各类主流品牌应有尽有,仿佛这世界忽然对她敞开了某一道门。
哪怕作为亲身经历者,她也仍觉得这一切充满了荒诞感。
她既是她,又不是她。
她很清楚自己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她没有突然变得更有天赋、更高产,甚至体力和睡眠质量反而更差了。但就在某个临界点之后,她忽然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投放”的对象。
她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取决于她本人。
她更像一件产品,被市场以话题性和热度估值。她的受欢迎程度、可塑性、影响力,被转化为广告回报率、品牌适配度、用户触达率,一切被转化成数据、语言、合同。
但她又隐约意识到,这一切并不只是空壳。
她的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是别人无法替代、无法复制的。一定有什么,是只有LiKim这个个体才能提供的。
那不是包装,不是传播,而是一种更根本的东西——某种来自内部的创造力、意志力,或者更笼统地说,是生命力本身。
那是这个体系无法制造、无法量化的部分。
也是唯一能从体系中挣脱出来、逆转规则、创造奇迹的东西。
她很难具体清晰地解释自己在那一刻所领悟到的东西,但她知道,她抓住了那个东西,她需要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还有这个——”河智慧翻到下一页,“综艺邀约里,只有一个音乐类节目符合你的偏好,其余都不太合适。”
“是什么?”
“《ShowMetheMoney》,Mnet的新节目,说是要做hip-hop选秀,邀请你做评审。”河智慧迟疑了一下,又加了一句:“节目目前还没什么名气。”
Li微微一愣,垂眼思索。
“其他综艺真的都不考虑吗?”河智慧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我知道你不是艺人,但热度这种东西,对你后续发展真的有帮助。”
她理解Li坚持专注音乐的理由,但仍觉得,在这个阶段适当的曝光是必要的——哪怕只是为了打开更多可能性。
Li轻轻摇头。
她理解河智慧的顾虑。但她拒绝,并不是出于什么“音乐人就该远离综艺”的清高立场。她早就确认过了,那条路走不通。
原因其实很简单:
她没有那么多精力。
比起她的意愿,身体更先一步反应出这种疲惫:她失眠,吃得也不多,过去几个月为了学业和节目几乎连轴转。她需要好好休息,然后重新找到自己的节奏。
“《ShowMetheMoney》”她顿了顿,“这个节目可以帮我约一下PD吗?我想了解一下制作方向。”
虽然节目本身名不见经传,不然也不至于找她当评审,但毕竟背靠Mnet,资源不会太差,说不定能走出一条路来。
河智慧点点头:“好,我一会儿就联系。”
然后又往下翻:“还有几个邀约是国外音乐人发过来的,我把他们各自的主要信息都整理出来了。这个部分没有删减。”
“谢谢。”Li道谢,接过来看了一眼,“这个我回去认真看,之后给你答复。”
河智慧的行事风格远远不像一个刚入社的新人。
她有条理、知轻重,接触不过几次,她就很快摸清了Li的需求,也清楚Li会怎么判断,甚至能提前一步把她在意的合作优先级准备好。
音乐人合作,是Li最看重的环节。
一方面,国内的合作推进往往困难重重。韩国是个前后辈关系森严的国家,音乐界尤其如此。许多资历较深的制作人,即使对她的作品有印象,也未必愿意放下身段合作。而她身上又带着YG的标签,无形中更像一道横亘的屏障,将她与所谓“独立音乐人”圈层彻底隔开。
另一方面,是她对体制本身的不信任感——
韩国流行音乐看似自洽,实则极度依赖外部评价体系。
Bigbng这次《Alive》回归能在国内压倒性胜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Billbord榜上的成绩,刷新了K-pop历史。
这种微妙的崇拜情结,虽然并未明确被表达,但却无比真切——只要获得了欧美市场的认可,即使在国内被忽视,也会被重新审视。
她隐约意识到,如果她能跳出K-pop既有的框架,在体制外建立起某种稳定的创作关系网,也许才能走得更长远。
Youtube频道的建立,也有一部分是这个逻辑下的尝试。
至此,河智慧手上的工作基本传达完毕。
Li忽然想起了什么,又道:“对了,欧尼。我已经约了下周和社长nim见面。”
“如果顺利的话,我之后应该会很忙。”
“怎么突然要见社长nim?”河智慧愣了一下。
“李夏怡。”Li抬眼,“我想做她的制作人。”
这话说得太平静,河智慧甚至反应了一秒才意识到她说了什么——
李夏怡刚签约YG。
而Li,从一开始就做了这样的预期。
她需要通过完整的制作,而不是偶尔一首OST或单曲,来表达她真正想做的东西。
一首歌可以是灵光乍现,也可以是投机取巧。但一个完整的专辑、一个艺人的构建,是系统性的——风格、概念、叙事,甚至演唱者的声线、语感与情绪,都必须一体化思考。
那才是属于制作人的作品。
也是她最感兴趣的表达方式。
她说得轻描淡写,却仿佛势在必得。
河智慧没有再追问,只是下意识坐直了身体,把那几页文件重新收拾好,放在一起。
她忽然意识到——
眼前的这个女孩,不仅仅拥有天赋。
这个行业里,拥有天赋的人太多太多。
她拥有远远超过她这个年龄,不,是远超大多数人的眼界和思考。
她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