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智性的吸引(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4章 智性的吸引
讲座的日子到了。
能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裏座无虚席,甚至走廊和后排都站满了人。池骋的学术地位和独特魅力,使得他的公开讲座总是一票难求。
他站在讲台上,灯光聚焦,冷静从容地开始演讲。內容正是他精心准备的那份讲稿,融入了那天吴所畏建议后修改的精华部分。当讲到“超真实”概念,引用了鲍德裏亚的“拟像”理论时,逻辑鏈条果然如预期般流畅锋利,引发了台下阵阵赞同声。
池骋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前排。吴所畏就坐在那裏,身姿挺拔,目光专注地落在他身上,嘴角带着一丝了然的微笑。那笑容,像是一个共谋者在对暗号。
池骋的心跳漏了一拍,但声音依旧平稳。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台上台下,他们二人共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共同完成着这场思想的演绎。
讲座进行到互动环节,提问比课堂上更加踊跃。有资深教授,有外校学者,问题愈发尖锐。池骋一一应对,游刃有余。
就在这时,一位以观点犀利著称的老教授提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涉及到一个相对冷门的现象学分支与本次主题的关联性。问题抛出后,场內出现了一阵短暂的沉默,显然这个问题超出了大多数人的知识储备。
池骋迅速在脑中组织逻辑,正准备开口。忽然,前排的吴所畏举起了手,姿态从容。
“池教授,各位老师,”他声音清朗,不带丝毫怯场,“关于这位教授提出的问题,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或许可以从梅洛-庞蒂的‘身体图式’角度进行一个初步的衔接尝试……”
他侃侃而谈,用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清晰地将那个冷门概念与池骋讲座的核心主题巧妙地连接起来,虽然只是初步框架,却瞬间打开了新的思路,为池骋的深入解答铺平了道路。
他不是在抢风头,而是在“垫场”,是在用一种高超的方式,为池骋架设思维的桥梁。
全场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年轻的学生身上。目光裏不是质疑,而是惊讶和欣赏。
池骋看着吴所畏,心底那片被投下石子的湖面,掀起了明显的波澜。他顺着吴所畏搭建的桥梁,进行了更深入、更精彩的阐述,将互动环节推向了一个高潮。
讲座圆满结束。掌声雷动。许多人围上前去,想要与池骋进一步交流。
池骋礼貌地应对着,目光却越过人群,寻找那个身影。他看到吴所畏并没有挤过来,只是站在人群外围,安静地收拾着自己的东西,然后对他遥遥地点头微笑了一下,便转身离开了报告厅。
那种不争不抢、恰到好处的分寸感,再次精准地击中了池骋。
等到人群散尽,池骋才感到一阵疲惫袭来。高强度集中精神近两小时,消耗巨大。他回到办公室,脱下西装外套,松了松领带,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办公室裏静悄悄的,只有窗外渐沉的夜色。
他忽然想起那只浅黄色的保温杯还放在书架一角。吴所畏之后来了几次,却始终没提拿走杯子的事,仿佛忘了。而池骋,也默契地没有提醒。
鬼使神差地,他起身走过去,拿起那只杯子。杯身冰凉。他走到饮水机旁,用热水仔细地烫洗了一遍,然后,从自己的茶叶罐裏——这次,他下意识地选了温和的熟普——给自己泡了一杯茶。
端着热气腾腾的杯子坐回桌前,熟悉的茶香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