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支教准备(2 / 2)
路途远比想象中艰难。先是飞机,然后转乘长途汽车,最后甚至坐了一段颠簸的拖拉机,才终于抵达了那座位于山坳裏的小学。
小学比路澄余想象的还要简陋。几间低矮的砖瓦房,一面褪色的国旗在操场上飘扬。孩子们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脸蛋红扑扑的,眼神却清澈明亮,带着山裏孩子特有的纯真和好奇。
校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笑容朴实的中年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路澄余很快就融入了这裏的生活。他住在老师简陋的宿舍裏,吃着简单的农家饭菜,白天给孩子们上课(主要是音乐、美术和体育),课后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帮年纪小的孩子洗衣服,晚上则和当地的老师聊天,听他们讲这裏的故事。
这裏没有网络,信号时好时坏,生活单调却充实。路澄余第一次如此贴近地感受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以及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的乐观和纯真,都深深震撼了他。
他放下了所有明星的光环和都市的浮躁,像一个真正的、略带笨拙的新手老师,努力地去理解、去融入、去付出。
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微弱的灯光下写日记,记录下一天的感受和见闻,也会在信号稍好的时候,跑到山坡上,给简寧知打电话。
“寧知哥,这裏星星好多好亮,北京根本看不到……”
“今天教孩子们唱了首歌,他们学得可快了……”
“有个小女孩送了我一颗她自己捡的漂亮石头……”
“这裏洗澡不太方便,不过习惯了就好……”
他的声音裏带着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和触动。简寧知在电话那头,听着他絮絮叨叨的分享,仿佛也能透过电波,感受到那片土地的气息和路澄余內心的成长。
他知道,他的余余,正在经歷一场无声的蜕变。
几天的体验生活很快结束。离开的时候,孩子们依依不舍地拉着他的衣角,喊着“路老师再见”。路澄余的眼眶红了,他把带来的所有文具和零食都留了下来,承诺等电视剧播出后,一定想办法让他们看到。
回程的路上,路澄余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群山,沉默了很久。这次经歷,让他对“林晓阳”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对生活、对责任有了新的认识。
他更加确定,自己要演好这个角色,不仅仅是为了事业,更是为了传递一种声音,一种关于坚守、关于希望的声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