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离別前夕的打点(2 / 2)
“我走了,寧知。”
“嗯,一路平安。到了报个信。”
简寧知站在安检线外,看着他,目光深沉而缱绻。
路澄余一步三回头,最终还是咬咬牙,转身走进了安检通道。
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通道尽头,简寧知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弹。心裏空了一块,但他知道,这是他的鹰隼展翅高飞必须经歷的过程。
他会在这裏,守好他们的家,等他满载荣耀归来。
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后,路澄余一行人抵达了纽约。时差、陌生的环境、截然不同的工作节奏,挑战接踵而至。
《归途》剧组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工作语言以英语为主。尽管路澄余恶补了英语,但在快节奏、专业术语繁多的片场,听力还是显得有些吃力。最初的几天,他需要依靠随行制片助理的翻译,才能完全理解导演的意图和同事的交流。
陈楷歌导演果然如传说中那般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对每一个镜头、每一束光、演员的每一个微表情都要求极致。路澄余虽然在国內已是备受肯定的演员,但在这裏,他和其他人一样,只是一个需要不断打磨的“材料”。
有一场情绪层次非常复杂的戏,路澄余反复拍了十几条都没有达到陈导的要求。语言沟通的障碍,文化理解的偏差,以及导演施加的巨大压力,让他一度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
深夜回到酒店,他疲惫不堪,看着窗外纽约陌生的璀璨灯火,强烈的孤独感席卷而来。他下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上的戒指,拨通了简寧知的视频电话。
电话几乎秒接,屏幕上出现了简寧知关切的脸庞。
“余余?怎麽了?脸色这麽差?”
听到熟悉的声音,看到思念的面容,路澄余的委屈一下子涌了上来,眼圈立刻就红了。他哽噎着将今天的困境说了出来。
简寧知在屏幕那头耐心地听着,没有立刻给出解决方案,而是温柔地安抚他的情绪:“別急,余余。陈导是大师,要求高是正常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需要时间适应,这不是你的问题。你已经很棒了,相信我。”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像定海神针一样稳住了路澄余慌乱的心。
“试着放松一点,不要把导演的要求当成是对你的否定,而是把它看作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提升机会。明天找机会,主动和导演沟通一下你的理解,也听听他的想法。”
在简寧知的疏导和鼓励下,路澄余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第二天,他鼓起勇气,在休息时间找到陈导,用还不太流利的英语,结合肢体语言,阐述了自己对角色那场戏的理解和困惑。
陈导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没料到这个年轻的东方演员会主动来找他沟通。他难得地没有斥责,而是坐下来,和他深入地聊了将近半小时,从角色的背景、心理动机,到这场戏在整部电影中的意义。
这次沟通仿佛打开了一扇门。路澄余对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表演上也仿佛开了窍,接下来的拍摄顺利了很多。陈导看他的眼神裏,也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路澄余逐渐适应了剧组的节奏,英语水平也在实战中飞速提升。他开始享受这种在不同文化碰撞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他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来自国际顶尖团队的专业知识和创作理念。
每隔一两天,他都会和简寧知视频,分享他在异国的见闻和进步。虽然相隔万裏,但那条无形的线,通过电波和指尖的戒指,始终紧紧相连,给予他源源不断的力量。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