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二十三章
庭院又重新变得空荡起来,微弱的虫鸣也渐渐销声匿跡。沈逸合上了窗,挡住要吹进来的凉风。没有霍氏操持,侯府今年的新衣不过按照往年惯例随意添置了些。
他起身将枕边的木匣取了出来,裏面积攒的绢布已经快充满盒子了。沈逸伸手拨弄过其上锁扣,重新看过一遍上面的密文和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他并没有那麽在意薛从之来长安城中要做什麽,也不在意他在朝中搅起来的风浪,只是若受天家那位提携高看,难免有些疑心。
好在他如今孑然一人,沈骞自有谋策用来保全自身。沈逸又一一折好每一块绢布,将木匣放回自己枕边。
长安城快要入冬了,他昨日才去城外外祖的陵前拜过。可惜今年从陇西来的商队寥寥无几,问起酒酿之事,都是沿途随意从酒肆买了几坛酒,充作路途上醒神用。
要可怜老爷子再等一年了,他实在没找到譬如在霍府同喝的那般呛喉的烈酒,勉强挑中了两小坛浑酒放在了霍岳碑前。
沈逸再读过那不到百字的碑文,用宽袖擦干净落在上面的沙砾。如今长街熙攘,很少能再听到有人谈起他的外祖了。
这样也好,老爷子总算不再受打扰,就是不知道他现在在何处逍遥。
他又推开窗,归巢的白鸽偶尔发出几声声响,云沉在夜色中,独独难见长安的月。
所以不知道今晚的月究竟是圆是缺,他在脑海裏勾勒起最近朝中的消息,无论薛从之想做什麽,不是今岁,便该是明年。
沈逸不知道薛从之还能等多久,他自己,却是等不及了。
每每入朝见到坐在高位的人,他已经看不清那位陛下的脸了,只能垂下头,去注视那阳刻着龙纹的绣线,瞧着玄色的衣袍,去听他口中的评判。
不过泛泛,每日有人生,每日有人死。无论明刀还是暗剑,都还没动得根本。沈骞也好,薛珩也罢,天家那位,看起来也
不会再容忍上几年了。
他解衣躺回榻上,这半年的大多数时候,无非少眠亦少梦。因此这晚他也并不奢求自己能做得什麽美梦。
沈逸闭上眼,熬着心神,许久才让困意袭上身,慢慢睡过去。
梦裏似乎是他从未到过的地方,没有人群熙攘,没有歌楼酒肆,好像只是一片连着一片的山。却又并非是他听过很多遍的陇西,此间没有凛冽的北风,也没有漫天的黄沙。
他好像跨坐在马背之上,指间又没有缰绳,任由身下的马往远处去,完全不由他所决定。仅仅只是跟着那匹枣红色的马,往它所要去的地方走。
或许远处有它能闻到的新鲜的花草,又或许马也只是在梦裏随意走一走。
入冬之后,霍氏的房中又充斥着那股酸苦的草药味,每日不绝。今年的冬天还同往年一般冷,沈逸推开了窗,伸手捉住停在窗栏上的白鸽。
料想送信的白鸽已经习惯受人摆弄,便歪着头好像也想瞧一瞧自己爪子上绑着的东西。他拨开快要掉落那根的长羽,取出竹管中的字条来。
沈逸没有心思去管那只送信的白鸽了,他攥紧了那张字条,在房中点起了烛火。最后再看了一眼上面的內容,才任由焰火卷上布边。
黑色的墨跡同白色的绢布一起被火烧成了灰,从窗边钻进来的风将未灭的余烬吹到地上。明明灭灭不过一瞬,等沈逸再垂眼的时候,已经找不出半分可能的踪跡了。
薛从之总算递来了消息,要邀他一见。短短字句隐蔽至此,大概,离天家所指的日子不远了,离薛从之落子起局的日子不远了,离他日夜所想时刻都在期盼的日子也不远了。
沈逸去马厩中瞧了瞧居在其中的马匹,之前那匹白马还是没能熬过今年的寒冬。那日他也同样来看过一遭,最后不过是为它再梳了一遍鬃毛,命下人在城外替它寻了个高处,清完了上面的荒草,抬着它用土埋了。
当然他并没有抽出空能去再寻一遍那地方,只是离得还不算远,在今岁的诸多事中还能记起这匹不服老的烈马,记起卫谦羽最后说与他听的话。
即使回头,他也看不到归家的路了。
赴宴便在夕落之后,虽还未下雪,酒楼中却早早生上了暖炉。沈逸跨进厢房之中,便一眼看到了坐在炉边的薛珩。
带路的小厮应下声后就退出厢房关好了房门,炉火熏得房中正暖。“小侯爷来了。”
他对上薛珩仍有笑意的目光落座在他对面,轻车熟路地伸手为自己添了温酒。端过酒盏尝了一口点头算是应下他这声,
“从之真是好兴致。”
薛珩却没答过这句,掩上了窗子才缓缓开口,“陇西战乱未平,单昀却借抱恙之由迟迟不肯入朝,侯爷再多谋断,也斩不断根深蒂固之高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