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0(2 / 2)
有钱人大喜过望,就出钱修河道,还把从河口到十里铺的路也给修了。
十里铺也因此有了市集,每个月逢三逢九,都有市集,咱们竹西塘、还有黄竹村和青竹村的人,来十里铺赶集多过去镇上。”
赵时晴把那张地图拿给路牛儿:“你看看,这上面有没有去十里铺的路。”
在赵时晴看来如同鬼画符一样的地图,路牛儿却是一眼便认出来了。
“这条路就是去十里铺的,还有这里,也是去十里铺的,不过这一条就是那个有钱人修的路,另一条是小路,刚开始为了抄近路,很多人放着大路不走,改走小路,后来有人在这条路上遇到强盗,钱和货全都被劫走了,渐渐的就没有人再走这条路了。”
路牛儿说的都是他小时候的事,而现在他也只有十八岁,而十年前,他八岁。
赵时晴问道:“那现在竹西塘的人还去十里铺赶集吗?”
路牛儿说道:“早就不去十里铺了,现在都是去镇上,十里铺的那个市集,刚开始倒也规规矩矩,可是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伙土匪,在市集上到处抢掠,后来虽然衙门把那些人赶跑了,可是市集的名声也不好了,一来二去,便没有人去那里赶集了。”
赵时晴看向萧真:“咱们去十里铺看看?”
“好。”萧真言简意赅。
有了路牛儿这个向导,没过多久,他们便到了十里铺的路口。
今天恰好是初三,可是这里却是冷冷清清,没有买东西的,也没有摆摊的。
“这个市集上早就没有什么人了,四里八乡,没人敢来这里逛街。”
赵时晴问道:“那些土匪呢?官府没有抓到吗?”
路牛儿摇头:“没有听说那些土匪被抓住,后来也没有出现过,但是十里铺的名声臭了,没人来这里了。”
赵时晴看了看前面的村子,对路牛儿说道:“你打听打听,看看十里铺有没有奇怪的人家。”
路牛儿很想报答甄五多和他孙女,现在赵时晴有事情交给他去做,路牛儿大喜过望,飞奔着走了。
见路牛儿跑远了,萧真说道:“当年我把你送到那位黑心郎中手中,便去了白凤城,不过不是坐船走的,我们骑马,快马加鞭。”
赵时晴拿着那张地图对照,指着河边的一条路:“当年你们走的是这条路吗?”
萧真看了看,确认道:“就是这条路。”
赵时晴笑着对萧真说道:“来都来了,不如我们重走当年路,也去白凤城?”
这里距离白凤城七十余里,傍晚时分,萧真和赵时晴便到了白凤城。
这是萧真第二次来这里,他知道表舅家在哪里,但是他不想过去投宿,索性和赵时晴一起住进了客栈。
在去客栈的路上,萧真讲了他对表舅的怀疑。
赵时晴万万没想到,萧真竟然会梦到他的表舅。
吃饭的时候,赵时晴拿着那张地图看了起来,她对萧真说道:“你说杨太医为何要画这张图?”
萧真:“我猜他定然是在这图上的某个地方,给杨秋留了什么东西,可惜他没有标注出来。”
赵时晴也有此意,她一拍脑袋:“哎呀,我怎么糊涂了?杨秋上的那家私塾,是在距离村子百里的地方,该不会就是在白凤城吧,可惜在村里没有想到,忘记向陈里正打听了。”
不过想要打听也不难,二人在客栈里吃完晚饭,便有了寻找的方向。
十年前,白凤城里有一家私塾很有名,除了学问还兼教武功,而且只收本地人。
客栈的掌柜对此记忆犹新,东家想把小儿子送去读书,可是东家不是本地人,带着小儿子去了多次,人家还是不肯收,时隔十年,东家还时常说起这件事。
赵时晴问道:“这家私塾现在还有吗?”
掌柜说道:“有是有,不过已经换人了。”
第二天,赵时晴起了一个大早,和萧真去了那家私塾。
原本的这家私塾,是两个同窗一起开的,两人都是屡试不第,后来两人便一起开了这家私塾。
而现在私塾的主人姓范,是个秀才,他是三年前接手这家私塾的。
问起私塾的上一任主人,范秀才叹了口气:“他们二人都是我的同窗,我们以前便认识。
他们二人一个姓徐,一个姓许,三年前,许兄病故,徐兄心中悲戚,不忍睹物思人,便和他的养子一起去了韩城。”
赵时晴一怔,韩城?那里离白凤城很远呢。
“范秀才,您说徐秀才有个养子?您对他可还有印象?”
范秀才忙道:“姑娘不知,徐兄的那位养子姓杨,名胜秋,乃是天生的读书种子,他幼年便父母双亡,徐兄见他聪慧,便动了恻隐之心。
徐兄和许兄都是终生未娶,因此,他们几乎将所有心血全都用在杨胜秋身上。”
“您说那位徐秀才的养子,名叫杨胜秋?明年春闱的大热门杨胜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90-100(第6/19页)
赵时晴对于杨胜秋虽然只是一面之缘,可却对此人记忆深刻。
只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杨胜秋竟然就是她的小羊哥哥!
是的,从范秀才的叙述中,可以知道杨胜秋自幼便是读书种子了,这样的孩子,注定他会有青云直上的人生。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加之杨胜秋又没有了亲人,徐秀才便将他认作养子。
“是啊,看来姑娘也听说过杨胜秋啊,哈哈,前阵子小店里来了一位从京城来的贵客,这位贵客也听说过杨胜秋,还说他在京城很有名,是什么状元人选。”
“您能确定徐秀才是和杨胜秋一起去韩城了吗?他们为何要去韩城,而不是其他地方?”
后面的问题范秀才不会回答,可是前面的他会啊:“确定啊,城里好多人全都知道。”
赵时晴谢过范秀才,可是此处离韩城千里之遥,她就是想去,也不会是现在。
走出私塾,赵时晴对萧真说道:“真没想到,杨胜秋就是小羊哥哥。”
萧真也没有想到,他也知道这个杨胜秋,虽然没有见过,但是杨胜秋名气很大,大到他这个假死之人也听说了。
既然来了白凤城,萧真便想去钟家,见见那位表舅。
白凤城原叫白河城,后来这里出了一位皇后,因此便将白河改成了白凤。
白凤城的钟氏家族,便是曾为太上皇诞下一子一女的孝淑皇后娘家。
萧真说道:“钟家虽是外戚,但是钟家很自觉,自从孝淑皇后掌了后宫,钟家便谨言慎行,一门心思做学问,在本地很有贤名。
这一代的掌家人钟三太爷,便是钟子扬的父亲。”
钟子扬就是那个在萧真梦里一次次杀死他的人物。
赵时晴望着萧真的假脸,心想难道你要以这个造型去见亲戚?
萧真对钟家,尤其是钟子扬存着戒心,自是不会以真面目示人,不但他不想,也不想让赵时晴用真脸登门。
“你的易容术学得如何了?”萧真问道。
赵时晴嘿嘿两声,秀秀给她的评语便是天赋勉强及格,就这,或许也是秀秀怕她会伤心而安慰她的。
但是她没有白学,也还是会一点的。
次日,两人精心准备后,便向钟家投了帖子。
他们现在的身份是京城来的甄公子和他的妹妹。
甄公子名唤甄贵,他妹妹给自己取了个更贵的名字,甄宝!
第94章 钟家一(两章合一)
假扮兄妹,这是萧真提议的。
赵时晴反驳:“为什么要谎上加谎,我们可以扮成舅甥啊,是不是,舅舅?”
萧真:“我不想让别人把注意力放在我们之间的关系上。”
毕竟,舅舅与外甥女年龄相近,难免会让人想入非非。
这个舅舅是续弦生的吧,老夫少妻,一树梨花压海棠,若甄家老爷子马上风,这位甄公子争得过他的兄长们吗?
或者,这个舅舅十有八九是庶子,庶舅还敢带着外甥女登门坐客,世风日下啊。
赵时晴翻了个漂亮的白眼,其实她还挺想给萧真当外甥女的,这样就能名正言顺地吃他的,喝他的,就连住客栈也不用自己花钱,过年还能多一份压岁钱,多好。
不过赵时晴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与人唱反调的人,既然萧真提议假扮兄妹,那就兄妹好了,赵时晴就是这样一个善解人意的大好人。
在去钟家的路上,萧真告诉赵时晴,钟皇后的父亲曾任翰林院掌院,钟皇后自幼在京城长大,待字闺中时,便是京城里有名的才女,太上皇尚在潜邸之时,她便是正妃,后来太上皇坐上龙椅,她便成为后宫之主。
可惜她嫁进皇室不久,钟掌院便仙逝了。
太上皇登基之后,恩封皇后的娘家,封了钟皇后的大哥钟大老爷为承恩伯。
承恩伯的封号仅一代,不是世袭,因此,承恩伯去世之后,钟家的爵位便被收回了。
现在,钟家有官职的共有四人,品级最高的也只是一位正五品的同知,其他三人品级就更低了,且这四人之中,年纪最轻的也已四十有五。
这一代的仕途已经到头了,可是年轻一代却没有出类拔萃的。
这便是钟家的现状。
钟家虽然人丁兴旺,在地方上也有名望,可实际上已经走向没落了。
“钟子扬的父亲钟三太爷是目前钟家的家主,钟三太爷是钟皇后的堂弟,他的父亲是钟皇后的亲大伯。
自从钟皇后薨逝之后,钟家人便鲜少进京。
钟子扬最后一次来京城,是家母大婚的时候,他做为钟家的代表前来庆贺,从那之后,钟子扬便再也没有去过京城,也就是说,我至今没有与他见过面。
不过,我见过他的儿子钟展博,钟展博比我年长八岁,有举人的功名。
那年他进京赶考,来公主府见家母,我与他见了一面,赫然发现,他与我在梦中见到的那位表舅有六七分的相似。
因此,我才决定来白凤城,亲眼见见那位表舅,可惜我来得不巧,钟表舅带着全家去给岳父贺寿了,而我没能等到他回来,便被府里来的人强行带回京城了。”
赵时晴连连点头,对于萧真说的那个梦境羡慕不已。
她使出洪荒之力,才能勉勉强强记起小时候的事情,而且也只限于出事前后,而萧真,躺着睡觉就能预知未来,是的,他能梦到表舅带人来打他,这不是预知是什么?
至于重生什么的,做为大雍封建王朝土生土长的小姑娘,赵时晴想都没想过。
重生?肯定是那些熬夜不睡觉写话本子的,半梦半醒神志不清时想出来的,正常人谁会往这方面想啊,哈!
当然在这方面,萧真也不会实话实说,他深信,如果他说他是重生回来,两辈子加在一起大几十岁的老妖怪,赵时晴一准儿破口大骂,然后叫来一堆鸟兽研究他。
他又不傻,何必没事找事,自寻烦恼。
因此,在表舅这件事上。他是说一半留一半,即使以后被发现他能预知,那就归咎于做梦就行了,如果做梦还不够,那就再加一位白胡子老神仙,但凡是梦不到的,那就是老神仙告诉他的。
这一世,十八岁之前,他的确仅从梦中知道钟子扬会带人来杀他。
而十八岁在石矶山九死一生之后,他便完完整整记起了前世,前世,那些锦衣卫的确是钟子扬带来的,而前世,为他挡刀的就是萧岳。
这两个都是他信任的人,一个背叛他,一个却为他而死。
这一次,即使甄五多没有拉着他来吴地找女儿,待到京城的事情告一段落,萧真也是要来吴地的。
而那个时候,他来吴地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杀钟子扬。
现在他来了,只是来的时间有点早,有的事情他还没有查清楚,不过无所谓,或迟或早,钟子扬都要死。
他要杀钟子扬的事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90-100(第7/19页)
,萧真没有告诉赵时晴。
可是赵时晴是谁啊,别看她年纪小,可是已经在刀尖上走过一回了,即使萧真没有承认,赵时晴也知道,这次白凤城之行,十有八九要见血。
此时,他们“兄妹”二人已经坐在了钟府用来临时接待客人的门房里。
片刻之后,一位管事出来,请了他们进去。
甄家兄妹是从京城来的,他们与长公主府有生意上的往来,当然,懂的都懂,这兄妹二人或者他们家族,就是给长公主赚钱的。
所谓不与民争利,这只是表面上的,那些权贵之家,手下都有给他们赚钱的商贾,这些商贾,有的本就是豪商,还有的则是被委以重任的家生子,在外面是有钱的大老爷,回到府里还是伏低做小的家奴。
甄家兄妹来钟府的原因,是他们受佳宜长公主之托,趁着来吴地做生意,顺路给钟家长辈问安。
以前这种事情也是有过的,那些皇子公主们,对于自己的外家,既要抓在手里,又不想纡尊降贵,因此,逢年过节,便会派有些体面的管事替自己去问安,送点小东西,换回的可能是一份厚礼。
佳宜长公主上一次让人来白凤城,还是过年的时候,钟家派人来京城送年礼,长公主府的人跟着回去,一是送礼,二是给长辈们拜年。
现在不是年节,但是甄家兄妹是顺路来的,也是说的过去的。
甄家兄妹虽然带来了二十四色的厚礼,但这肯定是在白凤城置办的,并非从京城带来的,虽不用心,但足够尊重。
以钟家如今的情况,还能得到长公主如此的尊重,钟家长辈们心里还是很舒服的。
毕竟,现在钟家与皇室的联系,也就只剩下佳宜长公主了。
虽然孝康皇帝留下的两位公主与钟家也有血脉相连,可毕竟隔了一辈,且两人无依无靠,除了公主封号什么都没有,以后说不定还要让钟家资助,所以钟家的长辈们自动将这二人忽略掉了。
可是佳宜长公主就不一样了,她有食邑封地,是京城贵族圈子里顶尖的贵妇,她不但是当今的妹妹,还是清泉萧家的长房长媳。
清泉萧家虽是将门,可是底蕴厚重,旧部门生遍布,萧家在整个大雍朝都有极高的声誉,远非区区钟家可以相比。
即使没有皇室这层关系,对于现在的钟家来说,萧家也是一门好亲。
因此,虽然甄家兄妹只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人,可是如今钟家的掌家人钟三太爷,还是带着自己的儿子钟子扬,以及长孙钟展博一起见了他们。
丫鬟铺上锦垫,甄家兄妹跪下,恭恭敬敬给钟三太爷磕了头,这是替佳宜长公主磕的。
当然,即使此刻佳宜长公主在场,也不会亲自磕头。
不过钟三太爷已经很满意了,钟皇后和孝康皇帝已经去世多年,佳宜长公主还能记得有钟家这门亲戚,已经非常难得了。
寒暄了几句,钟三太爷便说起了死去的萧真,虽然远在白凤城,可是钟三太爷也听说了萧真的事,此时说起难免又是一番伤怀。
甄公子甄贵,嘴上说着安慰的话,注意力却落在钟子扬身上。
这一世,萧真比前世提前三年见到钟子扬,此时的钟子扬,比梦里要年轻许多,他比佳宜长公主年长十岁,保养得很好,看上去只有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儒雅清秀,斯文有礼。
萧真知道,这只是钟子扬想让人看到的一面,他还有另一面。
钟子扬是会武功的,可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
钟子扬年幼时得过一场大病,病愈之后身伤一直没能复原,钟三太爷便给他寻了一位武功师傅,把钟子扬送到师傅开的武馆里学武功,直到八年之后,钟子扬十三岁时才回到家中。
钟家是书香门第,不想让人知道此事,便对外宣称钟子扬去养病了,因此,钟子扬会武功的事,就连钟家其他房头也不知道。
见钟家人伤心得差不多了,甄贵便又说起了长公主府的喜事,佳宜长公主有孕了!
好消息一向不如坏消息传得快,虽然京城里的人都知道佳宜长公主老蚌生珠,可是钟家却还不知晓。
果然,这个消息一出,钟三太爷大喜过望。
甄宝小姑娘默不出声,一直在默默观察,此时见钟家祖孙三人俱是笑容直达眼底,显然这不是装出来的,他们是真的很高兴。
甄宝便趁着大家都高兴的时候,提出想去给太夫人请安,并将此事转告。
钟子扬连忙叫来一位管事妈妈,让她带甄宝去后宅。
出了见客处,那位管事妈妈便忍不住悄悄打量甄宝,说是小姐吧,身边连个丫鬟也没有,出门走动,头上也只戴了两根珠钗一朵珠花。可若说是下人吧,却又举止从容,落落大方,那份雍容大气,是钟家小娘子们身上看不到的。
管事妈妈的眼力远比钟三太爷和钟子扬更毒,没办法,后宅里待久了,眼光渐渐就有了。
现在钟家辈份最高的有两位,一个是三老太太,她是钟子扬的母亲,如今掌管后宅的就是她。
另一位是有诰命在身的二太夫人,如今钟家四位有官身的子孙当中,有两位便是她的儿子。
不过二太夫人寡居,平日里吃斋念佛,不问世事,但是长公主派来的人,她老人家还是要见一见的。
甄宝姑娘跟着管事妈妈进来后,便把之前的流程重复了一遍。
先磕头,然后看着老太太和太太小姐们为萧真哭上一场,再然后她便报告好消息,老太太、太太和小姐们又惊又喜。
和前面的流程不同的是,女眷们还喜极而泣。
甄宝姑娘陪着她们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走的时候还得了一个红封,里面是一张十两的银票。
还是那位管事妈妈,带着甄宝姑娘回前面。
走着走着,身后传来声音:“甄小娘子请留步(广告:这本书也是我写的,没看过的客官请移步)。”
甄宝转身,见是一位年轻姑娘带着丫鬟,这位姑娘刚才也在,不过也只是长辈之间相互介绍,年轻的小辈没有介绍,甄宝也就不知道这是哪一位。
还是那位管事妈妈介绍说道:“甄小娘子,这位是二房的五娘子。”
甄宝行礼:“钟五娘子好。”
钟五娘子回礼,未语先笑:“甄小娘子可有时间到我那里坐坐?”
今天过来本就是一探虚实,现在有人邀请,甄宝当然愿意。
钟五娘子的绣楼离这里不远,管事妈妈告诉甄宝,钟家这一代有八位小娘子,如今五六七八尚在闺中,其中七娘子只有六岁,而八娘子尚在襁褓之中。
现在住在这座绣楼里的只有五娘子和六娘子。
不过甄宝并没有看到六娘子。
钟五娘子让丫鬟上茶拿点心,甄宝没有拒绝,品着茶吃着点心,才能多聊一会儿。
钟五娘子很快便切入正题,她对甄宝说道:“甄小娘子是从京城来的,不知是否见过慧心慧明两位公主?”
赵时晴还是上次去京城,才知道这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90-100(第8/19页)
两位的存在。
她们是孝康皇帝也就是太子显的女儿,并非太子妃孟氏亲生,她们的生母是孙选侍。
今上追崇太子显为孝康皇帝,太子妃孟氏为孝康皇后,又封了慧明慧心为公主,可是却没有追封东宫其他人,也就是说,这两位公主的生母也还只是选侍的身份。
且,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佳宜长公主与这两位亲侄女并不亲厚,反而更喜欢今上和皇后所出的四公主。
这样一来,慧明和慧心这两位公主的处境就更尴尬了。
甄宝没想到钟五娘子追上她,竟然是与这两位公主有关。
第95章 钟家(二)
慧明公主和慧心公主?
赵时晴没见过,也不了解,不仅是她,就连赵廷晗和赵云暖也同样,对于赵氏皇族而言,她们就是透明人。
但,赵时晴当然不能这么说。
面对钟五娘子,甄宝姑娘露出一个会心的微笑:“五娘子有心了,两位公主若是知道远方还有一位表姐妹心心念念,一定会很开心。”
钟五娘子怔了怔,我是哪句话说错了,让甄宝姑娘对我有了误解?
可是她能说是甄宝姑娘误会了吗?
当然不能。
钟五娘子:“唉,两位公主远在京城,亲戚们全都不在身边,一定很孤单,每每想起,我就夜不能寐。”
赵时晴在心里狂翻白眼,这钟家是怎么教导女儿的,还书香世家呢,这种话都敢说?难怪后代子孙里没有成器的。
那两位公主虽然是透明人,可她们也是皇室血脉,赵氏皇族都是她们的亲戚,你说亲戚不在身边,那皇宫里住着的是谁?
赵时晴原本还不知道钟五娘子追上她有何贵干,现在稍一试探,心里就有数了,多半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事。
果然,甄宝姑娘抛出一根棍子,钟五娘子连忙抓住,一脸愁苦地说道:“原本慧明表姐和慧心表妹在京城,还有表姑姑照应着,可是表姑姑有了身孕,她上了年纪,这一胎本就艰难,可是大表哥偏又在这时撒手人寰,表姑姑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欲绝,怕是就顾不上表姐和表妹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说着,便用帕子抹起了眼睛,也不知那帕子上是不是沾了姜水,再抬头时,那眼睛红彤彤泪汪汪,我见犹怜。
赵时晴很为萧真可惜,你表妹这么会演,你没能亲眼看到是不是很遗憾?
甄宝姑娘显然已经被钟五娘子感动了,她握住钟五娘子的手,信誓旦旦:“五娘子放心,我回到京城见到长公主,一定转达五娘子对长公主和两位公主的心意。
唉,长公主现在是真的没有精力照顾两位公主了,若是膝下有个善解人意的女儿就好了,没有女儿,侄女甥女也行啊,就像五娘子这样,既能在长公主膝下承欢,又能时常进宫陪伴两位公主,唉,可惜啊,长公主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孩子,五娘子若是长公主的女儿,长公主不知要多么欢喜。”
钟五娘子双眼放光,这位甄小娘子真乃知己也。
“从我记事起,祖母和母亲就请了宫里出来的嬷嬷教导我的礼仪规矩,还说这么多姐妹,只有我随了皇后娘娘”
说到这里,她像是忽然发现自己说漏嘴了一样,慌忙捂住嘴巴,冲着甄宝姑娘羞涩一笑:“妹妹莫要笑我。”
这就变成妹妹了?
甄宝姑娘忙道:“姐姐这是怎么说的,我说姐姐怎的有几分面善,原来是像是长公主,不瞒姐姐,我没见过皇后娘娘,只见过长公主。”
钟五娘子又惊又喜:“我真的像长公主,不对,是我真的随了表姑姑?”
钟家的女眷,也只是在钟皇后活着的时候进过宫,那时佳宜长公主还是个孩子,至于长公主长大后是什么样,她们全都不知道。
甄宝姑娘信口开河:“是啊,眉眼像,鼻子像,嘴巴也像,哎哟哟,就连脸庞也像呢。”
甄宝姑娘离开时,怀里多了一支镶着红蓝宝石的簪子,钟五娘子给的。
时辰不早,甄家兄妹只能在钟府打扰一晚了,兄妹二人被安排到客房,晚上招待他们的是三房的钟展博和妹妹钟六娘子。
钟六娘子只有十三岁,容貌比之钟五娘子逊了几分,但是却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稳重,且落落大方,言之有物。
赵时晴觉得有趣,明明二房才是有官身的,二老夫人诰命在身,也不知是怎么教导孩子的,那钟五娘子可一点都不像是书香世家里出来的。
甄贵公子不胜酒力,酒席便早早散了,甄宝姑娘借着送哥哥回去的功夫,说了钟五娘子找她的事。
萧真:“想来是钟家长辈早有往我娘身边送人的想法,被钟五娘子听到了,如今又听说她有了身孕,钟五娘子便抢在姐妹们之前,想通过你在我娘面前提提她的名字。”
赵时晴一想也是,这么多年,佳宜长公主只生了萧真一个,虽然府里还有萧岳,但是钟家显然早就把萧岳忽略掉了,毕竟他也不是长公主亲生的。
钟家自是不能送男孩子去长公主府的,那样会惹人非议,但是送个小娘子过去,却无可厚非。
这个小娘子不但是长公主的表侄女,同时也是长公主与钟家之间的纽带,至于那两位公主,钟家才不会关心。
至于这位表侄女的未来,可以有三条出路。
一是嫁给萧真,从娘家侄女摇身一变,变成儿媳妇;
二是嫁给京中权贵做掌家媳妇,长公主亲自教养出来的小娘子,别说是长媳了,就是太子妃也做得;
第三,就是最差的出路,便是嫁给某位在京为质的世子做世子妃,未来的王妃。
至于太子妃或者皇子妃,钟家肯定没有考虑,一来无论是太子还是受宠的三皇子,都已经有了正妃,钟皇后的侄孙女去做侧妃,钟家丢不起这个人;
二来若是嫁个老实巴脚的皇子做一辈子富贵闲人,这颗棋子也就相当于废掉了;可若是嫁个精明强干的,一旦站队错误,钟家无力承担风险,所以思来想去,先做世子妃后做王妃,反而是最保险的,比如这吴地王妃。
萧真和赵时晴凑在一起这么一分析,便全都明白了。
至于钟五娘子,看她这么着急就清楚了,钟家准备送进宫的人选肯定不是她。
越是得不到,便越是想要,如今得知长公主有了身孕,看来这送人过去的事情就要进行了,可是深闺中的小娘子能有什么办法呢,甄宝小姑娘的到来,就是那根可以抓住的稻草。
甄宝姑娘不承认是钟五娘子饥不择食才会找上她,一定是她太可爱太善良,钟五娘子认为她是可托付之人,这才来找她的,对,一定是这样!
赵时晴走后,萧真躺在床上,望着头顶的承尘。
前世他并不知道钟家有这些想法。
前世的这个时候,父母已经不在人世,长公主府没有了,所有人都认定是长公主和驸马害死了梁王,梁王府和萧家部曲兵戎相见,朝廷派兵,萧家成为反贼,而他做为萧家后人,被海捕捉拿。
那时的钟家早已和长公主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90-100(第9/19页)
清界限。
萧真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钟家二房那位在闻阳府做同知的钟子舜,把自己的嫡出女儿送给了冯恪做了外室!
这件事在当年并没有传出来,世人只知道做为佳宜长公主外家的钟家,并没有在这场劫难中受到牵连,不仅如此,钟子舜还官升一级,由从五品变成了正五品。
直到几年之后,萧真救下钟子扬,这才知道当年的事。
冯恪老谋深算,岂会为了女人便保全一个可有可无的钟家?
那是因为钟子舜设局算计了冯恪!
不过钟子舜也只在知府的位置上做了三年,便以生病为由致仕了,而那个给冯恪做外室的钟家女儿下场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以冯恪的老谋深算,忍得一时之气,一旦危急解除,必不会留下那女子的性命。
钟子舜致仕之后,便和二太夫人一样,吃斋念佛,不理俗事,那时钟三太爷已经去世,钟子扬不擅经营,又得罪了几位老掌柜,田产铺子进项大打折扣,府里渐渐入不敷出。
钟家的一众孙辈,十指不沾阳春水,个个以文人雅士自居,可却没有一个考上进士的,至于家中庶务,他们不屑,更不懂。
钟子扬独木难支,自身能力有限,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勉强度日。
钟家虽然得以保全,却已彻底没落,就连白凤城的父母官也要踩上一脚。
那年白凤河要扩建河道,白凤城的父母官来到钟府,硬性摊派了二万两银子。
可是钟家已经拿不出二万两了,可是父母官却仍然步步紧逼。
钟子扬无奈,变卖了一批书画藏品,勉强凑够二万两,这笔银子还没送到衙门,就被贼人盯上了。
贼人直接绑架了钟展博,让钟家拿二万两赎人。
此事一出,钟家人不但没人安慰,反而落井下石,让钟子扬赶快分家,至于那好不容易凑出来的二万两,当然不能拿去赎人,必须分了。
那天钟子扬瞒着所有人,带着银子悄悄去城外赎人,人没见到,拉银子的马惊了,钟子扬被甩下马车,钟子扬晕死过去,马车和银子,连同赶车的车把式,早已不知去向。
萧真和萧岳恰好从这里经过,见到晕死的钟子扬,便将他救起。
苏醒之后,钟子扬知道自己是着了贼人的道,想到生死未卜的钟展博,号啕大哭。
后来是萧真查出,衙门里的一位师爷与贼人勾结,一边怂恿当官的让钟家凑银子,一边绑架钟展博,逼着钟家用银子赎人。
萧真没有手软,将那伙贼人斩杀殆尽,救出了钟展博,可是那二万两银子却没有找到。
而钟展博也废了一只手,他虽然已有举人的功名,却也无法再进一步。
经过了这件事,钟子扬知道自己一个人根本带不动整个钟家,他回去后便分家了,至于那丢失的二万两,只能算到三房头上。
分家之后,钟家三房搬出大宅,他把家眷安顿到庄子里,便去投奔萧真。
他虽然资质平平,可却给痛失双亲又六亲无助的萧真萧岳提供了丰富的情绪价值,让他们在颠沛流离中获得了一丝亲情。
不过,萧真也没有亏待钟子扬,风雨阁创建之后,他一直重用钟子扬。
而钟子扬也得了很多实惠,萧真甚至怀疑,当年那失踪的二两万,很可能最后还是回到了钟子扬手中。
但是萧真没有细究,前世他最信任的人,除了大壮他们以外,只有两个亲人,一个是萧岳,另一个就是钟子扬。
对于这硕果仅存的两个亲人,萧真真诚相待,他给他们最大的信任,最包容的态度,然而,最后出卖他的人却是钟子扬
萧真坐起身来,现在看来,那个被用来给冯恪设套的,就是这位钟五娘子了。
好不容易能在钟家住一晚,萧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不过,他晚了一步,因为他看到一只大鸟从窗前飞过,接着是一只猫。
萧真怔了怔,赵时晴带着猫来的?没有吧,他怎么记得离开客栈时赵时晴并没有带上猫呢
夜深人静,他听到细微的沙沙声,那是用指甲刮窗纸的声音。
他走到窗前,打开了窗户,赵时晴便跳了进来,怀里还抱着那只名叫小妖的猫。
“哈哈,你猜我家小妖听到什么了?后宅里的人大晚上不睡觉,正在打孩子!”赵时晴笑着说道。
“打孩子?”萧真来了兴趣,“详细说说。”
他还伸出手,想要抱抱小妖,可是小妖没给面子,把脑袋埋进赵时晴的臂弯里,小看猫了,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抱的。
赵时晴说道:“白天见到的钟五娘子被打了,二太夫人和三老太太全都在,让嬷嬷动手,用藤条抽,天呐,书香门第居然打女儿,我以为顶多就是罚跪或者抄经呢。”
萧真也是一怔,他是外男,自家也没有姐妹,并不知道其他府里是什么样的,打儿子是常有的事,打女儿的,好像没有听说过,不过,后宅之事也不会传出来。
“以前的钟家不是这样的,家母说过,钟皇后和先太子薨逝之后,钟家便谨言慎行,甚至很少来京城。”
不知为何,他就是不想给赵时晴留下坏印象,哪怕是已经被他抛到六亲之外的钟家。
赵时晴可没有理解萧真的苦心,她说道:“那是不是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去京城呢?毕竟皇室中与钟家还有血缘的,只有长公主和孝康皇帝留下的两位公主,两位公主忽略不计,长公主是不是对钟家也并不亲厚?”
萧真点点头,确实如此,钟家虽是长公主的外家,但是长公主脑子里只有男欢女爱,外家什么的,也就只有逢年过节,钟家派人来送年礼时她才会想起来,派来的人一走,她也就把这事给忘了。
钟家哪有萧驸马有吸引力?
“对了,小妖说不清楚,所以我又亲自去看了看,看到除了我白天见过的人,还多了一个生面孔,那人看上去像是哪家的嬷嬷,可却坐在二太夫人身边,是的,她是坐着的,不是站着!”
其实吧,小妖说不清楚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主要的,是赵时晴想去看热闹,热闹必须要亲眼看。
第96章 来自外甥女的赞美
萧真沉声问道:“那是一位嬷嬷?”
赵时晴点头:“就是大户人家的体面嬷嬷,怎么说呢,即使她与二太夫人平起平坐,可她给我的感觉还是一个嬷嬷,这与穿着打扮没有关系,就是从她的小动作小表情看出来的。”
萧真能够理解,就像长公主身边的白嬷嬷,她的仪态足能给京中贵女做师傅,平日里也是使奴唤婢,锦衣玉食,可是如萧真和赵时晴这种见惯富贵的人看来,还是一眼便能看出她的身份。
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不经意间就会表露出来。
更何况,赵时晴看到的那位,穿着打扮也是大户人家的嬷嬷,并没有刻意掩饰。
赵时晴歪头看着萧真:“以你对钟家的了解,哪家的嬷嬷能和二太夫人平起平坐?”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