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150(2 / 2)
很可能是这样,因为孙鸿宾说过,孙灵芝曾经落过一胎。
次日,赵时晴又去了苏记茶铺,比起没有人气的如意坊,赵时晴更喜欢有苏大头有阿萍姐,还有好吃茶点的苏记茶铺。
现在的苏记茶铺,已经不再是门可罗雀的凶宅,虽然生意只能算是不好不坏,但是却也不再是冷冷清清,赵时晴到的时候,铺子里正有几个客人。
阿萍姐正在招呼两位老太太,她妙语如珠,把那两位老太太哄得很开心,离开的时候,两人的丫鬟全都提着大包小包,阿萍姐把她们送上骡车,脸上的笑意还没有褪去。
赵时晴笑嘻嘻地看着她:“阿萍姐,你真会做生意。”
阿萍姐端了茶点放在赵时晴面前:“宝姑娘,你尝尝,这是昨天刚刚推出来的新花样。”
赵时晴拿起一块尝了尝:“又酥又脆,好吃!”
这时,另外两位客人也走了,铺子里安静下来,赵时晴问道:“阿萍姐,有个叫司小胖的,你可认识?”
阿萍姐笑了:“宝姑娘若是早来一个时辰,说不定就能见到他了,那是个爱吃的,就这种茶点,他买了一大包。”
说到这里,阿萍姐想到什么,压低声音问道:“宝姑娘找司小胖,可是想要打听消息?”
赵时晴扬起眉毛,不是吧,萧真这都是从哪里找到的人,就连铺子里的伙计也这么上道?
“是啊,我在京城人生地不熟,除了司小胖,也不知找谁打听消息了。”
阿萍姐忙道:“找我啊,东家交待过的,宝姑娘想知道什么,我们只管和您讲。”
赵时晴萧舅舅真是个大好人!
“那我想打听刑部的事,也行吗?”
阿萍姐哈了一声:“您这不就问对人了吗?刑部的事,我还真知道一点儿。”
赵时晴
这时,苏大头从后面走出来,笑着说道:“宝姑娘,您想打听刑部里的事,只管问她,她就在刑部当差。”
赵时晴彻底惊呆了,这位阿萍姐竟然在刑部当差!
阿萍姐有点不好意思:“啥当差啊,我就是给我家婆婆打下手,我婆婆是稳婆,不过她不给人接生。”
赵时晴懂了:“验尸的?女仵作?”
阿萍姐点点头,忽然想到什么,忙道:“宝姑娘放心,我很注意的,每天都用香胰子把手洗上十几遍。”
赵时晴哈哈一笑:“无妨,我不在意的,你快和我说说,你们刑部捉到老鼠了吗?”
说起这事,阿萍姐未语先笑:“您别说,他们还真找到一只特别大的老鼠,可惜没捉住,一群人拿着扫帚把老鼠从屋里撵到院子里,结果,那老鼠还是跑了。”
赵时晴笑得前仰后合,那只大老鼠很狡猾,她就猜到这群人捉不到它。
她又问道:“燕大侠手里的案子呢?就是从宝庆侯府庄子里挖出来的那些尸体。”
阿萍姐叹了口气,说道:“宝庆侯府送来了一个替罪羊,是个仆妇,唉,上上下下都知道那就是来顶罪的,现在还在刑部关着呢,不过,燕大侠已经回来办案了,他们正在调查那些尸体的身份,不过进展缓慢,截至昨天,也只查到一个,那女娃当年才五岁,那朱世子在街上看到,一眼看中,花了五十两从那女娃的阿爷手里买下来的,人家爹娘压根不知道这件事,那死老头一口咬定孩子丢了,孩子爹娘已经找了两年了,唉,造孽啊!”
听到这些,赵时晴心里很不好受,她是来打听案子进展的,可是真的打听到了,她却又宁可没有听到。
而一旁的凌波却已经红了眼睛,她和那个小女娃有着相同的经历。
小女娃是被亲阿爷卖的,而她则是被亲阿奶卖掉的。
她遇到了二姑娘,二姑娘把她带回白鹤山,她跟着二姑娘一起读书认字学武功学女红,她甚至还学过一点琴棋书画。
而那个小女娃却没有机会长大成人
这时,一个伙计高声说道:“客官里面请!”
茶叶铺子打开门做生意,迎来送往,赵时晴没有在意,直到她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请问赵二小姐在这里吗?”
赵时晴竖起了耳朵,这傻小子真的找到这里来了!
“谁找赵二小姐啊?”赵时晴粗声粗气地问道。
崔三少,不,沈望星好奇地转过身来,便看到正冲着他笑的赵时晴和凌波!
“二小姐,你们果然没有骗我,真的在这里!”
沈望星喜极而泣,竟然真的掉下泪来。
赵时晴你的感情也太充沛了吧?
“令堂呢,是跟着你来京城了,还是回娘家了?”
赵时晴还记得,崔家被抄家了,十三岁以上的男丁都要流放,女眷虽然不受牵连,但是家产罚没,日子艰难,沈望星是为了崔三太太回去的。
提起这件事,沈望星反而不哭了,他咬牙切齿:“我差一点就回不来了,你们肯定不相信,我娘发现我还活着,她竟然哭着求我,让我跟着家中男丁一起发配,哈哈哈,可笑吧,荒唐吧?”
赵时晴怔住,那位崔三太太被崔荣坑了一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40-150(第6/17页)
辈子,不但替崔荣养庶子,还差点保不住亲生儿子,现在崔荣伏法,崔家发配,沈望星放心不下,想把她从崔家接出来,她竟然还要把沈望星交出去,这脑袋是让驴踢了吗?
沈望星苦笑:“你猜是为什么?因为崔荣出事,崔家受到连累,那些婶子大娘们打她骂她,她在崔家的日子不好过,现在得知我没有死,我还活着,她为了讨好那些婶子大娘们,就想把我交出去,让别人知道,她没有藏私,婶子大娘们的儿子去发配,她的儿子也一样去了,而且她坚信,只要把我交出去,她以后就能在崔家安稳渡日。
我要把她接走,她说她生是崔家人,死是崔家鬼,除了崔家,她哪里都不去。
她把我关起来,让人去报官,她哭着说是为我好,说我只要跟着崔家人一起去发配,那我就还是崔家人,笑话,崔家有什么好的,我都不姓崔了,为什么还要跟着他们去发配?
好在我跟着你们学了些武功,这才逃出来,我以后再也不会回去了,这辈子也不会回去了,至于我娘,她就留在崔家好了,我不惦记她了。”
沈望星说着说着又哭了,他索性趴到桌子上痛痛快快哭了起来。
赵时晴抱歉地对苏大头说道:“对不起,影响你们生意了。”
苏大头:“没事没事,我若是这小哥,我也哭!”
好在沈望星哭了一会儿就不哭了,跟着赵时晴离开了苏记茶铺。
回到家里,大家看到他来了都很高兴,不过很快就知道了他的遭遇,他们从吴地到梁地,经历了很多事,沈望星早就把他们当成了好朋友,所以他没有隐瞒,把对赵时晴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听得众人目瞪口呆。
以前知道崔家杀嫡子捧庶子,就已经很震惊了,现在又听到崔三太太为了讨好崔家人,竟然要献祭自己的亲生儿子,还口口声声是为他好,真是让人无语。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安慰沈望星,就连大胖和小妖也在他身上蹭了几下,让他受宠若惊。
甄五多为了安慰他,特意让厨子准备了一大桌精美的酒席。
这些日子,沈望星风餐露宿,又黑又瘦,和泥鳅不相上下,看着这一大桌好吃的,他感动得差点又哭了。
待到把所有的盘子全都吃得干干净净,沈望星终于活过来了。
他拍着胸脯,对大家说道:“从今以后,我就是沈望星了,不是别人了,我只是沈望星了!”
然后,他的眼圈儿又红了,冲着每一个人抱拳行礼:“以后你们就是我的家人,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只有你们这些家人了,你们千万不要抛弃我,除了你们,我什么都没有了!嘤嘤嘤~”
众人
他又哭了,大家只好继续哄他,泥鳅翻跟头,秀秀变戏法,凌波唱了两个小曲儿,就连江汉都打了一套拳,甄五多给每个人都派了大红包,赵时晴的最大!
第144章 两位公主(两章合一)
转眼便到了赏花会的日子,城中贵女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多日,杨胜秋也换上最好的衣裳,他走出家门,正想上轿,却见一驾华丽宽大却没有家徽标志的马车停在自家门前。
马车前站着一名衣着光鲜的健仆,看到杨胜秋,健仆连忙上前,恭敬行礼:“小人冯顺,在二公子身边当差,今天二公子也去参加赏花会,他先行一步,临行前叮嘱小人,务必把杨状元安全送到。”
其实不用冯顺自我介绍,杨胜秋也知道他是谁。
杨胜秋记忆力超群,虽然只是见过一次,却还是能够一眼认出。
冯顺口中的二公子,名叫冯彦行,他是当朝首辅冯恪的嫡次子,三皇妃冯佳荷的兄长之一,因其擅画山水,亦是京城中大名鼎鼎的冯大家。
冯彦行少年天才,十四岁便传出才名,但却只喜丹青,十七岁离家而去,三年后回来,在撷采轩以十二幅山水图惊艳天下,他的画法被称为“冯山”,甚至有人千里迢迢来到京城,只为一睹冯山真容。
成名后的冯彦行,既不科举入仕,也不著书立说,如同野云野鹤,遨游于山水之间,偶然回到京城,必有力作问世。
杨胜秋也擅书画,他刚到京城时,冯恪便向他抛过橄榄枝,只是那时他尚未高中,冯恪也只是给他送过一张帖子,邀请他参加品画会。
那次的品画会邀请了多位丹青妙手,还有很多急于扬名的新人。
杨胜秋初到京城,他带了自己的画作参加,并且得到了冯彦行的亲自点评。
冯彦行对他大加赞赏,并且送给他一柄自己亲绘的折扇,也就是那一次,杨胜秋见到冯顺。
后来杨胜秋高中状元,冯彦行再次举办品画会,却没有给他下帖子,杨胜秋还以为这位丹青圣手已经不记得自己了,没想到今天的赏花会,冯彦行竟然让冯顺来接他。
杨胜秋当然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面子,更不会认为这是冯彦行的主意。
他见过冯彦行,冯彦行潇洒豪迈,不拘一格,专门派马车来接一个只见过一次的人,这不是冯彦行的风格。
杨胜秋想到了冯恪,或者三皇子。
若还是在几天前,他或许会婉拒,然而现在,他没有拒绝,欣然坐进那驾华丽的马车。
他想起了小囡囡以及那封被他烧毁的信。
他现在不是清风明月的状元郎,他还是那场杀戮的漏网之鱼,当务之急,他必须要给自己找一个靠山。
而冯恪,就是他现在能够找到的最大靠山。
马车缓缓驶离,坐在车厢里的杨胜秋没有看到,又有一驾马车驶进了他家住的那条巷子。
他没有看到,但是和车把式坐在一起的冯顺却看到了,不仅看到,他还认出了那是谁家的马车。
虽然那马车同样没有家徽,但是冯顺是冯恪为儿子精心挑选出来的家生子,他不但忠诚可靠,而且还有一双利眼。
这驾马车是董家的,而京城那位已经致仕的翰林大学士董庆林,就是太子妃的叔父!
董家一门书生,虽然没有实权,可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却有很高声誉,且,董家出了一位太子妃!
如果运气好,董家有可能出一位皇后。
可这也要太子有那个福气才行。
冯顺微微眯起眼睛,太子也想拉拢杨状元这件事,他要尽快禀告给首辅大人。
而杨胜秋此时并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他认识董庆林,他初入翰林院,而董庆林已经致仕,按理说彼此不会再有交集,然而就在他进翰林院的第一个月,正逢董庆林寿辰,翰林学士亲自带领一众翰林前往董府祝寿,其中也包括在翰林院任修撰和编修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董庆林很高兴,还邀请他们三人去书房看他刚刚搜罗来的几本古书。
不过,董庆林毕竟已经致仕,杨胜秋与他也只见过这一面。
马车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佳宁长公主府。
赏花会设在长公主府的花园里,此时已是衣香鬓影,花团锦簇。
杨胜秋很快便见到了佳宁长公主的儿子赵文景。
佳宁长公主十五岁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40-150(第7/17页)
成亲,十六岁和离,和离后诊出喜脉,十七岁生下一对孪生子,赵文景和赵文亭。
兄弟二人尚未满月,当时还是淑妃的孟太妃便求了太上皇,给兄弟二人赐姓赵。
这兄弟二人虽然姓赵,却也没有引起太上皇的关注。
萧真虽然不记得太上皇的相貌,可他年幼时也进过宫,见过太上皇。
可是赵文景和赵文亭兄弟,却是连逢年过节的宫筵也没有参加过,更是从未见过太上皇。
然而太上皇却对佳宁长公主很好,一直以来,佳宁长公主得到的赏赐都和佳宜长公主一样,高于其他公主。
杨胜秋看到赵文景,便想到他在翰林院听到的传闻。
太上皇之所以疏远这对兄弟,是因为佳宁长公主的亲事。
佳宁长公主看上了一位姓洪的寒门进士,太上皇和孟太妃都不满意,可她却爱得痴狂,最终太上皇同意了这门亲事。
可是也不过一年,佳宁长公主便和离了,她在和离之后生下两个儿子,太上皇让她把孩子送回洪家,佳宁长公主以死相逼,硬是把两个儿子留在身边,还求太上皇赐姓,为此,御史们纷纷上书,痛斥佳宁长公主行为不当,太上皇烦不胜烦,因此对这两个尚在襁褓中的外孙也厌恶起来。
不过,永嘉帝却对这两个外甥青眼有加,尤其是在萧真“去世”之后,永嘉帝对在京公主的儿女们非常重视,隔三差五便有赏赐,还会召他们进宫考较学问和武功。
尤其对赵文景和赵文亭兄弟格外看重,因此,这对兄弟如今是京城贵族圈子里的红人。
赵文景亲自做陪,把杨胜秋引荐给他的朋友和表兄弟们,面对众人或欣赏或好奇或不屑一顾的目光,杨胜秋应对自如,谦和有加,既不拘谨又不骄傲,他的博学多才和儒雅气质让人不由自主忽略了他的寒门出身。
而就在不远处,一双眼睛一直追随着他,那双眼睛的主人坐在一株花树后面,风吹过,花瓣落在她的肩膀上,少女苍白的面颊上染上一抹嫣红。
“明儿,原来你在这里。”一名少女匆匆走过来,上下打量着面前的妹妹,见她衣裳整齐,刚刚松了一口气,一低头,却看到妹妹藏在罗裙下的脚。
左脚的绣鞋好好的,右脚却只着罗袜。
“你的鞋子呢,还有,春樱去哪了?”她四下看看,压低声音问道。
叫明儿的少女扁了扁小嘴,眼圈儿红了:“刚才我被人推了一下,鞋子陷进泥里了,好在咱们带了备用的衣裳鞋袜,春樱去给我拿了。”
姐姐轻声安慰:“好在人没事,对了,是谁推的你?”
明儿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映出一道月影:“一个是青川县主的小姐妹,就是叫郎玉玉的那个,另一个不认识,好像是姓范。”
姐姐冷哼一声:“什么时候开始,县主的跟班也敢欺负公主了,那郎玉玉的父亲上个月才调到京城,也不过是个从四品。”
明儿苦笑:“皇姐,咱们算哪门子公主啊,佳宜姑姑、佳宁姑姑和佳安姑姑,还有四妹妹,她们才是公主,至于咱们,不过就是孤女而已。”
姐姐叹了口气,姐妹俩相对无言。
这时,丫鬟春樱小跑着过来,一边跑还一边四下张望,生怕被人看到。
“公主,绣鞋取来了,奴婢侍候您穿上。”
看着和左脚一模一样的绣鞋,慧明公主这才松了口气,若是让人看到她只穿着一只鞋,又要被人嘲笑了。
姐姐慧心拿出帕子,替妹妹拭去眼角的潮湿。
她们是孝康皇帝的女儿,虽然长在京城,又有公主的封号,可在皇室之中却是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这些年来,她们最不愿意出席的便是如今天这样的场合,每当这个时候,她们永远是被孤立的。
像今天这样的事,以前也有过,不是茶水洒到身上,就是被不知从哪里冲出来的小丫头撞倒在地,甚至还曾当众落水。
她们和那些京城贵女无怨无仇,可那些人却还是会捉弄她们,因为在那些人看来,她们只是无依无靠的孤女。
“平时她们就没少欺负咱们,今天肯定更不会放过咱们了,要不咱们就在这里躲着吧。”慧明公主说道。
今天的赏花会,虽然邀请了很多贵女,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次的赏花会,就是想为三位公主挑选驸马。
而其他贵女,无论身份多么高贵,都只能在三位公主挑剩下的人里物色如意郎君。
就凭这个,也足能让她们姐妹当众出丑的了。
这三位要挑选驸马的公主,个顶个的身份尴尬。
除了孝康皇帝的两个女儿,慧心公主和慧明公主,还有佳乐长公主。
佳乐长公主虽然是太上皇的女儿,可她的生母却是废后王氏。
如果王氏没有被废,佳乐长公主便是太上皇唯二的嫡公主之一,如佳宜长公主那般高贵。
可惜她运气不好,尚未记事王皇后就死在冷宫里了,佳乐长公主的身份比两个侄女好不到哪里去,还要经常被丽太妃立规矩。
若今天挑选驸马的是其他公主,贵女们哪里敢和公主们一争长短,可偏偏是这三位,可想而知,贵女们哪里甘心,凭什么要拣她们挑剩下的?可是事实便是如此,她们虽然不受待见,可却有公主封号。
慧心公主知道妹妹是害怕了,她既心疼又无奈,瞥见远处有男子的身影,她轻声问道:“明儿,你可有留意到今天的宾客?可有看中之人?”
慧明公主轻咬樱唇,摇摇头,脸颊却更红了。
姐妹俩相依为命,从小一起长大,看到妹妹这个样子,慧心公主便猜到几分,她笑着问道:“明儿看上的是哪家的公子?”
慧明公主终于抬起头,目光透过花树的枝桠,却已看不到刚才还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的那群人。
“我不知道他是谁,他穿一袭月白色的衣衫,面如冠玉,飘逸出尘。”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那人,只是一面,那人便刻进了少女心中。
慧心公主为妹妹有了意中人而高兴,可是心里却又涌进一阵失落。
妹妹有了心上人,而她与她的心上人,却已天人永隔。
察觉到姐姐的失落,慧明公主轻轻握住姐姐的手,柔声说道:“姐姐,这既是为咱们办的相亲会,你就多看看吧,或许能有一人”
没等妹妹说完,慧心公主便摇摇头:“不会有的。”
她苦笑一声:“我们年龄大了,总是要成亲的,就随他们安排去吧,总不会是哑子瘸子,大不了就是去和亲。”
话虽如此,可是姐妹俩全都知道,永嘉帝顾及颜面,即使真的需要公主和亲,也不会是她们,大雍朝多的是皇亲国戚,随便挑一个宗室女送去和亲,都比孝康皇帝的女儿更合适。
所以正如慧心公主所说,只要皇帝想让她们成亲,挑选的驸马就不会太差,再说,大雍朝的公主,除了佳宜长公主以外,就没有第二个夫妻长久的,要么和离,要么寡居。
但是她们还是想要成亲的,因为成亲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40-150(第8/17页)
以后,她们就有了自己的府第,只要关上门,就不用看人脸色了。
而此时,园子的一处花亭里,青川县主正小心翼翼地看着面前的女子。
坐在她面前的是三皇子妃冯佳荷,而站在青川县主身后,陪着她一起挨骂的是郎玉玉和范秋筠。
冯佳荷很生气,她道:“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长公主府!我看你是吃了熊心豹胆,竟敢在这里捉弄她们。怎么?担心被她们抢了你看上的男人?知不知羞?要不要脸?”
青川县主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
三皇子妃训斥她,她不敢反驳,可她也不后悔,她只是生气郎玉玉这个笨蛋,只让慧明公主弄脏了鞋子。
按她原本的计划,是要像话本子里写的那样,让慧明公主掉进湖里,再让长公主府的家丁把她救上来。
她讨厌慧明公主,从小就讨厌她。
第145章 疯兽(两章合一)
青川县主出身宗室,她家祖宗还有个辅国公的封号,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就什么封号也没有了。
而她之所以尚未出嫁便被封为县主,并非得益于父兄,而是她自己。
十七年前,许太嫔生下佳柔长公主,太上皇晚年得女,龙颜大悦,得知就在同一天,宗室营的赵劲松家里也生了一个女娃娃,太上皇心情正好,道:“这也是个有福的孩子,封个县主,等她稍大一些,就进宫陪小公主读书吧。”
青川县主的封号就是这样来的。
赵劲松家里出了一位县主,如同祖坟冒青烟,可想而知,青川县主从小便倍受宠爱,说一不二。
她八岁时进宫,给佳柔长公主做伴读,她虽然娇纵,但在宫里倒也收敛,只是佳柔长公主受太上皇影响,小小年纪一心向道,虽未出家,却时常出入紫竹观,更是拜了坤道玉丹真人为师,至于青川县主这个伴读,佳柔长公主自是不需要了。
青川县主虽然只做了一年伴读,但也算是镀过金的,不久之后,她便和冯恪幼女冯佳荷成了手帕交。
去年冯佳荷摇身一变成了三皇子妃,赵劲松一家便也成了三皇子的人。
皇子不能与朝臣来往过密,但是宗室却不同,宗室是亲戚,因此,现在三皇子有很多差使,都是交给赵劲松父子去办。
这样一来,有好有坏,好处是赵劲松抱上了三皇子的大腿,日后三皇子登基,他家既是宗室又是亲信,若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把老祖宗的辅国公拿回来。
坏处便是青川县主在冯佳荷面前的地位急转直下,从手帕交变成跟班,而且还有变成丫鬟的趋势。
没办法,赵劲松父子能力有限,三皇子交给他们的都是脏活累活。
父兄如此,青川县主不是丫鬟还是什么?
青川县主心有不甘,可是在皇权面前,她的娇纵什么都不是。
她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她想让冯佳荷高看她,父兄靠不上,那就只能指望未来夫君了。
如今三皇子想要招揽人才,青川县主心里清楚,如果她能嫁个有权有势有前途的人家,冯佳荷一定不会再对她呼来喝去。
因此,今天的赏花会,对于青川县主很重要。
她对付慧明公主,一是她当年在宫里时就讨厌从小就比自己漂亮温柔的慧明公主,二来也是想让两位公主为自己让路。
可惜,她能想到的阴招有限,两位公主又早有准备,她的招数在冯佳荷看来,便是既愚蠢又可笑。
她坐在一旁生闷气,却忽然想到一件事。
“我想起来了,小时候在宫里,我见过慧心偷看萧真,她还给萧真送过扇坠,萧真不要,她把那扇坠塞到萧真怀里便掉头跑了。
不过萧真转手就给佳柔了,慧心一定喜欢萧真。”
闻言,冯佳荷一怔:“真有此事?以前为何没听你提起过?”
青川县主叹了口气:“那时我只有八九岁,萧真也只有十岁,慧心和我们差不多大,谁能想到她会这么不要脸呢。
你们不知道她脸皮有多厚,看到佳柔拿着她送的扇坠,她还夸萧真懂事,得了好东西就孝敬小姨。
当时我也不懂,还以为真是这样,就在刚刚,我才想明白是怎么回事,分明就是她喜欢萧真,萧真看不上她,她又硬要给,萧真没办法,就把她送的东西转手就给了自家小姨。”
佳柔长公主虽然比萧真年龄小,可却是他的小姨。
冯佳荷终于露出了笑容,但语气里却带了几分惋惜:“可惜那萧真是个短命的,唉,他的死讯传来,三爷伤心了好一阵子。”
青川县主心道:谁说不是呢,若是萧真还活着,她想尽办法,也要嫁进佳宜长公主府。
都是长公主的儿子,萧真无论是相貌才华还是出身,全都高过赵文景兄弟,最重要的是,萧真姓萧,不姓赵,她和他不是同姓,是能通婚的
冯佳荷的目光从青川县主移到郎玉玉的脸上,郎家是依附冯家的,父亲很看好新科状元杨胜秋,而郎家对杨胜秋有知遇之恩,其实郎玉玉嫁杨胜秋再合适不过,可惜郎家夫妇心比天高。
冯佳荷在心中冷笑,目光一闪,便看向站在一旁的范秋筠。
这三人之中,范秋筠出身最低,但是若论有钱,赵劲松和郎大人,加起来也比不上范家
三皇子要笼络人才,现在最缺的就是银子。
她冲着范秋筠招招手:“你刚来京城,可还习惯?”
而此时在佳宁长公主府的园子里,杨胜秋正在和一群公子哥谈笑风生。
正在这时,长公主府的一名小厮跑了过来:“几位爷,太子殿下和三皇子殿下、五皇子殿下全都到了。”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相迎。
他们刚刚走出长廊,便看到缓步走来的一众贵人。
三位贵人当中,太子的相貌最是普通,若不是有个鹰钩鼻,就是那种很难被人记住的大众脸,是鹰钩鼻救了他,给他那张平凡的脸上增加了几分锐利。
和太子一起来的是他的两个妻舅,董家的两位公子。
三皇子是众皇子中长得最像皇帝的,他的脸几乎就是永嘉帝的翻版,也难怪永嘉帝喜欢他,看到他,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
陪着三皇子一起的,则是冯二公子冯彦行,和冯三公子冯彦标。
五皇子只有十八岁,眉宇间透着青涩,他是众皇子中最会读书的,如今在户部观政。
和五皇子一起来的,是定国公世子邓峥、宝庆侯府二公子朱清,还有一位,虽然既非勋贵子弟,又不是新科进士,但是在场的公子们,对他并不陌生,他便是最近一年才在京城展露头角的甄贵甄公子!
众人上前给三位贵人行礼,太子微笑:“你们几个还是孩子时,孤便认识了,倒是后面那几位,可是今年的新科三甲?”
众人这才让出位置,让站在最后面的杨胜秋和榜眼、探花走上前来,其实当日琼林宴上,他们远远见过这三位皇子,只是当时当着皇帝的面,皇子们守着规矩,不便和进士们亲近。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好时节》 140-150(第9/17页)
聊了几句,三皇子问道:“咦,燕侠没来?”
有人笑着说道:“这种场合,燕侠从不会来,人家是大侠,要惩奸除恶。”
太子和三皇子全都笑了,其他人见了也跟着一起笑,五皇子却没有笑,他轻咳一声,说道:“这很好笑吗?”
三皇子心中一凛,该死,他怎么忘了,老五是带着朱清一起来的,那朱清就是朱玉的弟弟。
刚刚那人说燕侠惩奸除恶,这不就是在骂朱玉就是奸恶之徒吗?
京城里谁不知道燕侠正在查朱玉的案子啊。
三皇子立刻说道:“哥哥错了,不该笑。”
说着,他走到邓峥和朱清面前,笑着对二人说道:“我可听说你们两个最近赚了不少银子。”
二人一怔,忙道:“不敢不敢,我们就是赚点零花钱而已。”
二人说完,又齐齐看向站在一旁的甄公子,三皇子嘴角含笑,说道:“听说甄公子把如意舫买下来了?”
甄公子:“初来乍到,就是寻了个住处而已,让殿下见笑了。”
三皇子哈哈一笑:“如意舫风景怡人,本皇子有处园子,风景也不错,甄公子有空可以过去看看。”
甄公子:“荣幸之至。”
三皇子显然对他的回答很满意,他笑着说道:“那就说定了,三日后本皇子设宴,甄公子一定要来。”
甄公子再次谢过。
太子和另外两位皇子没有久留,很快便由赵文景赵文亭兄弟陪着,去见佳宁长公主去了,不过,他们临走时,叫上了杨胜秋。
其他人见了,有那有心的人,也跟在后面。
邓峥、朱清和甄公子三人并没有跟着一起去,但凡跟着一起去的,都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结亲的,他们三人当中,邓峥已婚,朱清虽未订亲,可他上面还有朱玉,暂时轮不到他,至于甄公子,就更不在贵女议亲的人选之内了。
所以今天他们三人就是来凑数的,他们甚至连请帖都没有,若不是五皇子带着他们,他们甚至进不来。
见没有人注意到他们,邓峥对甄公子说道:“三皇子一定是知道了五皇子跟着咱们一起赚钱的事了,他也想入股。”
甄公子说道:“应该是了。”
邓峥听出他的为难之意,安慰道:“其实三皇子处事也算公允,有他参与,你在京城的生意只会更加顺利。”
甄公子苦笑:“我只是不想太过张扬,我更喜欢闷声发财。”
邓峥和朱清都笑了,他们也喜欢闷声发财,可惜五皇子是个爱显摆的,跟着他们赚了几万两银子,便藏不住了,花钱如流水,三皇子用脚趾头也能猜出他这钱是哪里来的。
甄公子望着三皇子远去的身影,心情愉悦。
筹谋了一年,他终于要走进三皇子的圈子了。
而杨胜秋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跟着三位贵人往女眷那边走去。
佳宁长公主也没想到太子和三皇子竟然全都亲自来了,她虽然是他们的姑姑,可是她是聪明人,怎会在他们面前摆长辈的架子。
太子和两位皇子也很喜欢这位姑姑,三人陪着佳宁长公主聊了几句,佳柔长公主便带着慧心慧明两位公主来了。
三皇子妃冯佳荷也带着一众贵女走了过来。
一番见礼之后,杨胜秋便站到了佳宁长公主面前,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像一件任人挑选的东西。
但是他没有尴尬,依然是一副好气度。
接下来佳宁长公主、太子和两位皇子全都出了彩头,贵女和青年才俊们纷纷一展才艺。
冯彦行当场做画,杨胜秋为之赋诗一首,青川县主抚琴,郎玉玉跳了一曲霓裳舞,就连刚到京城不久的范秋筠也展示了她的一手好字
一片欢声笑语中,邓峥、朱清和甄公子三人,不知何时已经走了。
离开佳宁长公主府的时候,甄公子忽然想到什么,对朱清说道:“最近京城多事之秋,你和令弟不如出城几日。”
朱清一怔,但他没有多问,甄公子从来就不是一个会说废话的人。
他既然好心提醒,那定然是有他们兄弟必须出城的原因。
“说的也是,前阵子外家来信,舅舅刚得了一个大胖孙子,他老人家对我们兄弟一向视如己出,现在他有喜事,我们当然要亲自恭贺,邓兄、甄兄,小弟要出城,就先行一步了!”
朱清告辞,连宝庆侯府都没回,让小厮回去给朱二老爷说了一声,便带着朱信出府,兄弟俩在城外汇合,便去了二百里外的舅舅家。
见甄公子让朱清出城,邓峥猜到一点,低声说道:“该不会是那案子有眉目了吧?”
甄公子点点头,没有多言。
就在这天夜里,燕侠带人忽然敲响了宝庆侯府的大门,这已是他第二次来宝庆侯府抓人了,这次他要抓的,依然是宝庆侯世子朱玉!
朱玉尚未痊愈,还在春晖堂养伤,魏老夫人岂肯让人把他带走?
可是朱侯爷又没在府里,燕侠一定要抓人,魏老夫人上次就没能拦住,这一次还是不行。
只是朱玉却不像上次那样嚣张,他一直都在笑,而且很配合,他让人把他扶起来:“本世子跟你们走,不用上枷。”
侯夫人马氏闻讯赶来,一把拽住他的衣袖;“我的儿,你不要犯傻,他们不敢抓你的,你不要跟着他们走啊!”
朱玉看着马氏,忽然笑了,自从他受伤之后,只见过这女人两次,一次是他刚被送回府的时候,还有一次就是现在。
这个女人没来看他的时候,一直在照看另一个女人怀的贱种,那贱种没有了,这女人哭得死去活来。
笑话,真是笑话!
他笑着笑着,忽然对马氏说道:“你凑近过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马氏一怔,下意识地向朱玉身边靠近,可是下一刻,朱玉却张口咬在了马氏的脸上!
这一刻发生得太快,快到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
马氏吃痛,大声惨叫,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惊呆了,就连燕侠也怔住。
他办过很多案子,也抓过很多穷凶极恶的凶徒,可却还是第一次见到像朱玉这样的。
马氏早已疼得昏死过去,丫鬟们乱成一团,魏老夫人怔怔地看着状如疯兽的朱玉,抖如筛糠。
第146章 朕不答应(两章合一)
忽然,朱玉向她伸出手:“祖母救我!孙儿不想死,孙儿还想给祖母尽孝,祖母,你最疼孙儿的,是不是?”
朱玉的嘴巴上还沾着马氏的鲜血,可是他的声音却温柔如女子,甚至还带着一点点娇憨,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小孙女正在向祖母撒娇。
魏老夫人混乱的大脑忽然清醒,是啊,这是她的玉儿,虽然没有了子孙根,可还是她的孙子,与她血脉相连的孙子!
她不由自主地走到朱玉面前,握住了朱玉伸出的手。
朱玉忽然凑到她的耳边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