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0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190-200(第1/19页)
第191章 年蕊和十四
“你说,要给十四讨人?”德妃端坐于上,看着完颜氏低垂的头顶,语气缓慢地重复了一遍。
完颜氏恭谨地低着头,语气不见丝毫一样地道:“是,儿媳要顾着几个孩子,精力大不如前。后院如今又只有舒舒觉罗氏和伊尔根觉罗氏两个,她二人年纪不小,爷身边缺个可心的。况且,自弘暟后,府上也有六年未添丁,还请额娘做主。”
德妃脸色缓和不少:“嗯,本宫知道了。”
“多谢额娘。”完颜氏顿了顿,头垂的更低了些,“儿媳听说,这一届秀女里头,有一位姑娘颇为不错……”
完颜氏已经离开很久,空荡荡的宫殿里,响起一声似有若无的叹息。
……
秀女们出宫啦!
不出所料,宫里果然只留下了三位秀女,都是包衣,初始连位份都无。
按说随后宫里就该大批发式的下赐婚圣旨了,不过由于康熙和皇太后都还在塞外未归,所以被暂时搁置下来。
闰五月末,正是最热的时候,康熙奉皇太后回京。
回京后,第一件事不是处理那堆积如山的赐婚请求,而是下旨命诚亲王胤祉主持修律算书。
随后,才开始给批发赐婚圣旨盖章,头一批就包括弘晟的。
对象却不是一直盛传的玛尔赛孙女,而是钮祜禄家的姑娘,这姑娘的伯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遏必隆。
不过遏必隆兄弟众多,这姑娘说着家世显赫,但如今的境况比起玛尔赛家来,还是稍有不如。
这些齐布琛看看就罢,历史的影响太深,她在先入为主下,对胤祉夫妻俩的折腾始终都不看好。
令她震撼莫名的,是夹在一大批赐婚圣旨中的一道不甚引人注目的旨意。
将原湖广巡抚年遐龄之女,指给贝子胤祯为侧夫人。
《大清会典》规定,亲王、郡王及其世子的侧室才能成为侧福晋,贝勒、贝子、镇国公等侧室只能成为侧夫人。
——重点不是这个!而是年蕊!和十四!他们怎么会扯到一起?!
不止齐布琛想不通,知道这事的人都觉得莫名其妙。
“年家可是归属四哥的,皇阿玛怎么会把他家女儿赐给十四?”胤俄找上胤祥,想不通地问道,“十三,你说,皇阿玛到底在想什么?”
胤祥经历一番磨难,不论是外表还是城府,都比胤俄沉稳不少,此时叹气道:“十哥,我也不知。”
“啧。”胤俄烦躁道,“你说,我们要不要去找四哥问一问。”
胤祥迟疑,委婉道:“我觉得,这事四哥怕也不知道吧。”
虽然他素与四哥关系亲厚,但到底十四和四哥才是一母同胞,便是平日关系再不好,也有着别人没有的牵绊,所谓疏不间亲,这点分寸胤祥还是有的。
胤禛确实不知道,此时他脸色难看地问着苏培盛:“十四和年家确实没有接触?”
苏培盛头垂的低低的:“是,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是十四福晋进宫请德妃娘娘给十四阿哥添两个人,德妃娘娘随手就指了两个报给了皇上。”
随手?
一随手就随到年家头上?
胤禛眸色深沉:“确定十四福晋没有暗示人选?”
“目前查到的消息,是的。”苏培盛回话越发小心。
胤禛摆手让屋内下人退下,然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胸口起伏不定。
额娘,是你吗?
年家在胤禛眼里,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只是这件事背后透露出来的德妃的态度,才是他在意的。
门被小心翼翼地推开,胤禛只听着那脚步声,就知道是谁,他睁开眼睛:“怎么过来了?”
齐布琛担心地看着他:“你没事吧?”
胤禛伸出手,将人拉到身边:“我能有什么事。”
齐布琛欲言又止:“年家……”
已经在大清生活二十年的她,如今很是明白,在胤禛他们看来,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年蕊,而是年家。
虽然自从收监权归了刑部之后,旗主们对于属下旗人的掌控力就弱了很多,旗人是旗主私人财产这一条也只留下了象征意义。
可是,这属于潜规则,明面上,旗主和旗人还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如今,别人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你的所有物给了别人,这和偷盗有什么区别?
便是康熙,也不会不问自取,毕竟旗主这一套还是皇家自己规定的,他怎么会去打破自己定下的规矩。
可现在,这一切就这么发生了,背后的意义不能不令人多想。甚至在不知道德妃插手其中的人眼里,这可能就是一道信号,一道康熙不满胤禛的信号,说不定不久后康熙便会剥夺胤禛的旗主身份,将他下属的佐领赐给别人。
一旦这样的认知形成,胤禛手下的佐领人口,就不会再平静。
“无妨。”胤禛捏着她的手紧了紧,“十四纳人时,爷去一趟就是了。”
这是要向外释放讯号,年家的事他是知道并同意的。
齐布琛心疼的拍了拍他,问起缘由:“年家怎么会和十四扯在一起?年遐龄还没老糊涂吧?”
胤禛吐了口气:“目前查到的,年家和十四没有接触,是额娘指的。”
德妃……齐布琛眉头微皱,看向胤禛的目光更加心疼,不由自主地为德妃开脱道:“额娘应当是不知道年家的身份,毕竟年家是汉军旗。”
更是汉人。
胤禛无意识地揉捏着她的手:“额娘或许不清楚,皇阿玛却不会不知道。”
对啊,虽然康熙从不管儿子们纳小妾的事情,但旨意必定还是过了他的眼的,年家父子三人他肯定是有印象的。若说德妃还有可能是不清楚导致乱点鸳鸯,康熙怎么会问都不问就同意的?
这边夫妻两个猜着康熙的心思,隔壁胤禩夫妻俩也同样再说这件事。
“这事儿你问过十四没有?”巴雅问道。
胤禩摇摇头:“还没来得及,我着人去请他过来,他恰好出门了。”
“可真是恰好。”巴雅语带讽刺,她挑眉看向胤禩,“你觉得这事儿,是谁的主意。”
胤禩捏捏眉头,有些疲惫:“应该是德妃娘娘不清楚情况,指错了吧。”
“呵。”巴雅白了他一眼,“不愿意说就别说,少敷衍我,德妃能犯这种错误?糊弄鬼呢。”
胤禩皱眉:“要称呼娘娘。”
巴雅不理他,自顾自地道:“名儿我得递帖子进趟宫,去看看宜妃娘娘。”
胤禩头微痛:“这事儿与咱们无关,你别多事。”
巴雅不满:“我怎么多事了?谁说与咱们无关,你别忘了,老十四可一直追着你跑呢!如今出了这事,别人会不会以为是你干的,离间人家亲兄弟?还有皇阿玛,万一这事儿真是十四的主意,皇阿玛会不会以为是你在背后出的主意?”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190-200(第2/19页)
“还有,谁说得准十四这一手究竟是想挖他哥的墙角,还是暗地里和老四联合起来想给你扣黑锅呢?这些不查清楚能行?”
“如今一个弘皙在皇阿玛身边虎视眈眈,十四要是再另起心思,你就不担心?”
胤禩嘴巴张了张,又闭上。
不得不承认,巴雅说的是有道理的,其实他心里也有隐秘的担心,最重要的是皇阿玛,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皇上是怎么想的?
自从遣人禀告康熙,想把年氏女指给十四后,德妃就辗转反侧地等待康熙的莅临问询,甚至是斥责,可等来等去,等到旨意都下了,康熙却始终没有出现在永和宫。
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德妃知道,这不是小事,她不由有些担心,难道谁走漏了风声,皇上知道是十四想要年氏女,而不是她执意指给十四的?
一想到这一点,德妃的心就咚咚跳,但即使心忧至此,她面上仍然丝毫不显,甚至在“顺其自然”地知道年家是分属于胤禛的佐领后,她还专门召齐布琛入宫一趟,“纡尊降贵”地解释了两句。
齐布琛端着完美的笑容:“额娘多虑了,我们爷还说呢,这些年因为公事繁忙,少有能和十四弟亲近的时候,这回可好,等十四弟迎年氏进门时,我们爷一定要去和十四弟好好喝一杯。”
德妃深深看了她一眼,依旧是那副清冷淡然的样子:“他们兄弟亲近,本宫这当额娘的,也就放心了。”
上了马车,齐布琛拢在袖中的帕子已经被绞成一团。
她替胤禛不值!
就想不明白了,明明都是亲生的,胤禛也一直孝顺有加,德妃怎么就能偏心至此!
当日她虽然说德妃可能是事先不知情,但那不过是安慰胤禛罢了,能在康熙的后宫坐到四妃之位,生下三儿三女,屹立多年不倒,德妃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
一切不过都是偏心的借口罢了!
不管这事最初是不是十四的主意,德妃在其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尽管心中愤愤不平,齐布琛仍在回府前整理好了心中的情绪,不将这些带回府邸、带到胤禛面前。
面对迎接她的胤禛,齐布琛只笑道:“额娘叫我进宫去,是专门解释年氏之事呢。”
第192章 迷魂药
年家之事随着胤禛出现在十四府上而告一段落,而随后两人之间的平静,也让一些心怀恶意想要看兄弟阋墙的人失望而归。
随着太子被废之日愈久,夺嫡之争也愈发浮出水面。
在这趟浑水面前,胤禛愈发低调,甚至卸了身上的差事,只带着齐布琛久住在圆明园里,做一对闲云野鹤的恩爱夫妻。
时间一晃,便是三年过去。
这日,一溜壮观的马车从城外而来。
守城门的士兵颇为好奇地问旁边的前辈:“这又是哪个大官阖家入京了?”
前辈瞥了一眼马车上的标记,背挺得越发直,训道:“站好,别走神。”
待马车全部入了城,他才恢复懒散样子,教训道:“让你平日多用点心!什么大官,那是雍亲王府的马车!”
士兵惊讶:“啊?那怎么会这么多。”
前辈鄙视道:“这么大的事情你都没听说?雍亲王世子婚期定了!雍亲王夫妻这是从城外的园子搬回城中府邸,准备婚事呢。”
士兵恍然大悟:“原来是世子要结婚了,话说,世子妃是哪家格格?”
说起这个,前辈就来劲了,看了看左右,声音放低道:“什么格格!满人家的才叫格格,雍亲王世子要娶的,是咱们汉人家的姑娘。”
士兵惊呼出声,被前辈眼疾手快的捂住,瞪他道:“你想害死我!”
在背后说满人什么的,若是被有心人举报,他少不了吃挂落。
士兵被放开后,虽然放低了声音,却仍掩饰不住惊讶:“您别逗我,皇孙怎么可能娶汉人!”
便是街头巷尾讨饭的乞儿都知道,满汉不通婚!
前辈当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得意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满汉不通婚那是指在旗的和不在旗的,这位未来的世子妃,就是汉军旗的。虽然是汉军旗的,她也是正儿八经的汉人,知道嘛。”
确定了前辈所说是真,明明这事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士兵却不知为何感觉有些激动,不住地念叨:“汉人家的姑娘,汉人家的姑娘。”
……
“汉军旗。”巴雅听着隔壁传来的动静,脸上满是讽刺,“嘁,真是越活越……”
话音未落,一丫鬟进来禀报:“福晋,怡兰院的人来说,弘历阿哥吐奶了,要请太医。”
巴雅眉头狠狠拧起,胸膛起伏了一下,才咬牙道:“吐奶罢了,请什么太医!让人去请大夫。”
丫鬟退下后,巴雅没忍住,将茶盏扫落在地。
弘历都四岁了,却还没断奶,钮钴禄氏的怡兰院常备着四个奶娘。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当初那档子事巴雅着实恶心了许久,也打定主意不管怡兰院那娘俩,钮祜禄氏想怎么养孩子就怎么养吧,养废了她也管不着,反正她把弘旺养好就行了。
可钮祜禄氏却不是个安分的,将弘历留在身边后,她眼见获取胤禩的宠爱无望,就开始借着弘历的名义要这要那,将奢侈享受诠释的淋漓尽致。
以往巴雅也懒得管,毕竟八阿哥府家大业大,又有能赚银子的胤禟在,钮祜禄氏要的那点不过沧海一粟罢了。
只是近一年多来,胤禩行事颇为不顺,先是门下谋士因罪伏诛,后胤禩又被康熙以溺职为由停了食俸。
巴雅倒不在乎那点俸禄银子,只是这个信号却不好,一个不甚,她们的图谋就可能希望全失,因此巴雅不得不收缩府内产业,低调做事。
再加上宫里又时不时传出康熙和太后生病的消息,甭管真假,巴雅都搜罗了一大堆好药材敬献上去,就指望着能给胤禩添添分量。
只是这样一来,花销大了,收入却在减少,巴雅有时看着账册就烦得不行。
钮祜禄氏这时候还不安分的找事,她没骂过去已经是涵养好了。
叫这么一闹,她再没心情去看隔壁的笑话。
齐布琛却不知隔壁这位妯娌的心思,她正指挥着下人归置东西呢。
将正院里外逛了一圈,她感叹道:“久未回来住,猛然还有些不习惯。”
兰蕙在旁笑道:“福晋您只是不习惯,奴婢刚才差点走错院子。”
说笑两句,齐布琛问道:“几位阿哥呢?”
兰蕙笑道:“去参观弘晖阿哥的院子了。”
因要大婚,弘晖的院子被翻新了一遍,这也是几个孩子第一次见。
“嗯。”齐布琛点点头,“你上次跟着去下聘,瞧着那姑娘如何?”
时至今日,兰蕙仍然对弘晖阿哥要去范家姑娘为嫡福晋之事有一种不真实感。
怎么会是汉人姑娘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190-200(第3/19页)
呢?
倒不是瞧不起汉人,兰蕙自己就是汉人,只是,随便数一数已经成婚的那些皇孙福晋,赫舍里氏、伊尔根觉罗氏、钮祜禄氏,哪一个不是满蒙大姓?别说汉人了,满蒙小姓都少。
自家阿哥要娶的福晋,却是彻彻底底的汉人。
未来福晋姓范,祖父乃是时任左都御史的范时崇,祖父范承谟、高祖范文程,说来也是开国元勋之家,但更是正正经经的汉人血脉。
当时宫里下旨意的时候,可谓满城皆惊。
雍亲王到底在想什么?这是很多人的疑问。
虽然大家都知道满汉不通婚指的是旗籍,但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皇子皇孙的嫡福晋是汉人的,哪怕是汉军旗的汉人。
便是血缘已远的宗室,也少有与汉人结亲的,更多地是蒙古诸姓通婚。
况且,在旨意下达前夕,范时崇刚刚因为弹劾被降三级留任,很难不叫人多想。
兰蕙一瞬间将过往几个月的种种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嘴上却没耽搁,回道:“奴婢瞧着,范家姑娘仪态大方、辞言娴雅,颇有世子妃的气度。”
齐布琛失笑:“算了,就不该问你。”
兰蕙便是再得她信重,又哪里敢对未来的主子发表意见呢。
忙碌了一天,总算将各处归置妥当。
夜晚,夫妻两个同被而眠,齐布琛重提旧话:“你对范家怎么看?”
“这话不是早说过了么?”胤禛诧异,又将曾经的答案重复了一遍,“范家乃名门世家,范家一门人才辈出,范家先祖又是开国勋臣,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
这番话太过官方,齐布琛不是很满意,她故意道:“范家先祖当初可是被人诟病叛国,于大节有亏的。”
胤禛叹了口气:“有时候,我都怀疑,你到底是满人还是汉人。”很多时候说话,一点都没有顾忌。
齐布琛心道,我也好奇我到底是满人还是汉人,或者是香蕉人?表里不一什么的。
胤禛沉吟了下,才道:“有些事情不好说,范文程当年,其实是被俘虏了,只不过未被杀掉,而是贬为奴籍,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才被重用,功成名就。”
这段历史齐布琛从未听过,不满胤禛说的含糊,硬是缠着人要将细节一一讲清。
胤禛最后被问得都要投降了:“当年之事太过久远,又未记载于册,我也是听一些老人提过几句罢了,哪里知道那么多细节。”
齐布琛闹了一下也累了,她略有失神的问道:“胤禛,你为什么会同意弘晖娶汉家姑娘呢?”
虽然胤禛这些年十分低调,在朝堂上更是近乎隐形,但到底也是亲王,随着弘晖一日日年长,想要结亲的人家也越来越多,即使两人躲在圆明园,也没能阻拦那些人家的热情。
而随着五十五年的选秀临近,齐布琛也明白,该给弘晖定下了,她与胤禛商量这事,胤禛却叫她先看,选几个她喜欢的,然后两人再商定最终人选。
——只要不是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四所属的佐领就成。
齐布琛依言开始相看,只是看来看去,她总觉得不得劲,某日晚上,她突然脑子一抽,脱口而出道:“胤禛,我想给弘晖娶个汉人姑娘。”
胤禛当然是惊讶的,他问:“为何突然有这样的想法。”
她只是脑子一抽,自己也不明白为何有这样的想法,但胤禛问了,她却不由自主地述说起理由来:“嗯,因为,你看,咱们不是不想趟那趟浑水嘛,但是你都这么低调了,还是躲不开有些人,他们总不相信你是真的没心思。那咱们要是给弘晖娶个汉人福晋呢?这是不是能表明咱们的态度?他们不想相信也得相信,以后就不会来骚扰咱们了。”
“而且、而且,而且皇阿玛不是一直倡导满汉一家亲嘛,但这些年收效甚微,说到底,一个是咱们满人不够积极,一个也是汉人对咱们的信任不够,那…那弘晖作为正经的皇孙,却娶了个汉人姑娘,这样是不是能够让汉人更加相信朝廷的政策呢?满汉的矛盾会不会因此减轻…这样,也算替皇阿玛分忧了……”
她说的结结巴巴的,一看就是自己也心虚气短,却没想到,胤禛听完后,只沉思片刻,就答应道:“好,那你回头相看几家汉人姑娘,我进宫和皇阿玛说。”
“哦,啊?”
齐布琛一头雾水,她没想到胤禛能这样轻易的答应,但每次问胤禛,胤禛却都说是她说的那两点理由说服了他。
呵呵,她那两个理由连自己都没说服,却把胤禛说服了,骗鬼呢?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康熙竟然也答应了。
哈喽,你们父子俩是吃了迷魂药吗?
第193章 弘晖大婚
对于她的疑问,胤禛还是那句话:“因为你当时说的理由很有道理。”
“……”齐布琛憋气,眉头紧皱,眼睛挤成了三角形,“你别糊弄我。”
这番对答出现过不止一次了,胤禛叹口气,伸手抚平她眉间的褶皱:“我说的是真的。”
他伸手将人揽住,认真道:“如今朝中,各衙门主要官员,都是一满一汉的配置,分管不同政务,瞧着是不是还挺和谐?其实这只是表象罢了,有件事情你早就意识到了,那就是汉人的文化和底蕴太强了,但其实他们不仅强在这些方面,治国方面……他们也很强。”
胤禛有些出神:“先帝时期,那时候我们才入关不久,打仗还行,但要治理这个天下,太难了。不仅仅是语言不通,更重要的是我们原来是游牧体制,关内却是农耕社会,那时候,满人主官虽然坐在位置上,但连文字都不懂的他们,怎么可能能打理好政务呢?”
“当初的他们,说个不好听的话,可能连汉人里的秀才坐在那个位置上,都能比他们做的好。”
“但是没办法,我们人本身就少,想要坐稳这个天下,占据主导位置是必须的,其他问题只能靠时间慢慢解决。”
“后来慢慢的,瞧着也有些样子了,甚至还出了像纳兰容若那样的惊才绝艳之人。”说到这里,他轻轻笑了一下,“说起来,纳兰容若着实为满汉文人之间的相处做出了卓越贡献。”
题外话一句带过,胤禛继续道:“时至今日,虽然许多人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汉人官员在朝廷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只瞧瞧这些年官员们的折子,汉字越来越多,满文愈发稀少,就连皇阿玛,也早已用汉字批复奏折。”
“你当为什么皇阿玛提出‘满汉一家亲’?”胤禛的瞳孔幽深,看的齐布琛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怜爱万民是当然的,但很难说,其中没有汉臣越发壮大的缘故。”
他的声音低不可闻:“就像当初的蒙古,爱新觉罗家的女子有几个没嫁去草原?”
齐布琛神色复杂的看着他,没想到他会将政治背后赤\\裸\\裸的利益揭开给她看。
胤禛却以为她是被吓到了,毕竟从来没有深切的接触过政治,他安抚地拍了拍怀中人的脊背,转了话题:“汉人势大已是不可阻挡之事,如今或许还不明显,但再过个几十年,朝中怕是会变成汉人主导。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190-200(第4/19页)
”
他说的相当笃定,齐布琛心里叹息,胤禛的政治敏锐度果然极高,她虽不太了解清朝满汉演化过程,但也知道,在清朝末期,朝中做主的人几乎全是汉臣。
胤禛还在继续:“面对大势,想要阻挡无异于蚍蜉撼树,既然最终都要接受,那早不如晚,主动不如被动。所以我很早就在想,该如何面对这股大势,才能让这天下变得更好。”
他目光奇异地看着齐布琛:“只是我没想到,你会主动提出给弘晖娶汉家姑娘。老实说,我当时甚至想过,皇阿玛会不会让汉臣尚公主。”他顿了顿,突然莞尔笑了,“没想到,你这个从未有过的角度,效果倒是出人意料的好。”
说着说着,他又释然了:“不过也对,皇子能娶蒙古女子,皇孙为什么不能娶汉人女子呢。”
齐布琛默默听着,对最后一句颇为赞同——就是,凭什么自古以来都是公主和亲,皇子为什么不能和亲?
当然,她也不是那种为了天下牺牲自己儿子的圣母,在和胤禛说过这个事后,她第一件事就是和弘晖沟通,如果弘晖不愿意,她绝对不会强求。
托这个时代父母之命的福,弘晖对于包办婚姻没有一点儿抵触,甚至对于齐布琛非要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姑娘——这种过于民主的做法还有些接受不能。
齐布琛跟他说了想给他娶个汉人姑娘,弘晖问过原因之后,毫无阻碍地就接受了,一点儿没有勉强的样子。
反倒是三胞胎,一开始没搞明白,还跑齐布琛面前问她弘晖是不是不是她亲生的,被胤禛狠狠地揍了一顿。
了解了胤禛真心的想法,齐布琛总算卸下了心底的大石——即便背后的原因没有那么光彩,但只要不是昏了头就行。
“放心了?”胤禛含笑看着她,这些日子,他也不是没察觉到福晋的那点不对劲儿。
齐布琛撅了噘嘴:“那不是你和皇阿玛答应的太爽快了么,我就有些担心……”
胤禛促狭地接话:“担心我把弘晖卖了?”
齐布琛锤了他一下,追问道:“那皇阿玛,也是跟你一样的想法?”
胤禛收敛了神色,沉思了一会儿,才道:“…说不好,老实说我也有些惊讶皇阿玛竟然会这么爽快的同意,甚至连额娘那儿…”
齐布琛秒懂,弘晖娶福晋这事,按理来说,该是齐布琛进宫和德妃说,然后德妃再和康熙说这么个流程。
结果胤禛直接跑去找康熙了,完全绕过了德妃,虽然德妃对长子夫妇一向是懒得关注的态度,但这事可不小,齐布琛完全可以想象德妃被后宫那些老对手们阴阳怪气的样子——关于孙子的婚事她却被排除在外完全不知情。
可德妃事后却没有因为这事找齐布琛的不是,只能说,她从康熙的态度里察觉了什么。
但察觉了什么了?
德妃可没那个好心告诉他们。
夫妻俩面面相觑一会儿,胤禛干脆道:“事既已定,多想无益,睡吧。”
解开了心结,接下来,齐布琛全部的心思,都投入到给儿子娶媳妇这件事里。
康熙五十六年三月初三日,大吉,宜嫁娶。
雍亲王府中门大开,往来人流络绎不绝,街道上的马车排成一溜,胤禛带着三胞胎,在前厅一刻不闲地接待着来客,齐布琛在后院也是同样忙碌。
不知过了多久,孙良平过来提醒:“福晋,吉时快到了,阿哥该出发了。”
晕头转向的齐布琛这才发现,天竟然已经有些昏暗了。
在清朝,接亲都是在黄昏时分,所以结亲也叫‘结昏’。
等弘晖带着结亲队伍出发,齐布琛才匆匆回去换了正式的礼服,移步到一会儿举行仪式的正厅。
胤禛瞧着福晋一身盛装走来,没心思欣赏她夺人的气势,走两步迎上去,压低声音道:“怎么戴这个?你也不嫌坠得慌。”
说完瞅了一眼齐布琛头上的朝冠,不禁有些后悔,这是齐布琛三十岁生日时他命人打的,纯金为底,宝石无数,光大小珍珠就镶了快两百颗,分量十分实在。
当时齐布琛没忍住笑了好久,问他有没有试过头上顶这么一个东西,脖子是什么感受?
——然后他就被强迫试了一下。
不得不说,脖子十分酸爽。
因此,这礼物自打送出去,福晋就戴过一次,还是在皇阿玛六十大寿的时候,怎么今儿又翻出来了?
齐布琛当然也不好受,但是,今天是儿子结昏唉!虽然她活了两辈子,但两辈子都是头一次!不紧张是不可能的,本来今日的装扮是早就定好的,但在临换前,她思来想去,还是将这顶朝冠翻出来了。
分量实在没事,刚好能压住她现在飘乎乎的心情。
——不过确实有点行动困难。
齐布琛直愣愣地撑着脖子,手搭上胤禛,小声道:“扶着我点儿。”
她脚下的花盆可不低。
胤禛哪里看不出她的紧绷,无奈的笑了笑,伸手扶住她,往室内走去。
这一幕被邀请前来观礼的诸多王妃福晋看在眼里,不由酸道:“没想到四阿哥四福晋这么久了,还这么恩爱。”
明明都是要做祖母的人了,人前竟然还这么亲昵,想想她们自己,年纪稍微大一点,男人就不爱往她们房中去了。
有人没控制好心思,道:“要我说,四福晋这举动也太不妥了些,不说大庭广众之下,只说今儿是世子成婚之日…这不是出风头么…”或许是知道自己说的不好听,声音越来越小。
好在她周围的人都是宗室边缘人物,所以互相对视一眼,只当没听到她的酸言酸语,至于过后会不会给四福晋打小报告?谁知道呢。
时间就在与观礼的客人寒暄中过去了,随着下人来报弘晖结亲回来,齐布琛连忙让人帮她整理仪容,整理完后还不放心的问胤禛:“我怎么样?有没有不妥?”
胤禛瞧着她难得慌乱的样子,抿唇笑了:“好,很好。”
看她似是还不相信,胤禛压低声音道:“新娘是盖着盖头的。”
齐布琛这才回过味来,对啊!未来儿媳妇是要盖盖头的,盖头要等到新房才能揭开,换句话说,她要等到明天早上敬茶的时候才能见到未来儿媳妇!
那她在紧张什么?还戴了这个朝冠!
后悔,现在就是十分后悔!
没有给后悔的机会,弘晖已经牵着新娘子进来了。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看着跪在蒲团上向她行礼的弘晖,齐布琛眼前不由模糊了,恍惚间,她眼前还是那个白白嫩嫩、一笑只有粉嫩牙床露出来的小婴儿,谁曾想到不过一晃眼,他就娶妻了。
从今往后,他就是别人的丈夫、别人的父亲,是要撑起一个家庭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
旁边忽然伸过来一只手拍了拍她,齐布琛猛然回神,看到已经行完礼的弘晖正关切的看着她。
齐布琛扬唇笑开,拿手帕按了按眼角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清穿之四爷养成记》 190-200(第5/19页)
的泪意,道:“额娘就是高兴。”然后示意主持仪式的孙良平继续。
仪式走完,两位新人被送到新房去走剩下的步骤,齐布琛则和胤禛一起,招待客人们上座。
开宴。
第194章 无稽之谈家里添了新人。
家里添了新人。
最初的这段时间,全家不管说话做事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就怕在彼此还不熟悉的时候,因为不了解而造成误会、留下心结。
新媳妇范正雅当然也不例外。
好在弘晖这个润滑剂做的还算不错,经过一段的适应,阖府上下总算适应了新来的主子。
雍亲王府上下沉浸在喜悦中的时候,隔壁的八贝勒府却是气氛低落,两位主子已经多日不曾露出过笑容。
这一切都是因为,纳兰揆叙在二月底的时候,因病去世。
作为九卿之一、掌管科道风宪的左都御史,纳兰揆叙在胤禩的支持者占据着相当重的分量,同时因为纳兰容若的才名,身为其弟的纳兰揆叙在文人中也人脉广博。这些年,胤禩之所以在朝野之间有那么好的名声,纳兰揆叙功不可没。
此外,纳兰揆叙作为明珠的儿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过去的大阿哥党对胤禩的支持,哪怕是今时今日,某些曾经支持大阿哥的人会支持胤禩,也是看在纳兰揆叙的面子上。
近两年本就不顺的胤禩,去年才经阿灵阿去世,今朝又痛失纳兰揆叙,怎能不心情低落、心急如焚。
书房,胤禩、胤禟、胤祯端坐于内。
仆人在门口禀告:“爷,何大人到了。”
“请进来。”胤禩吩咐。
很快,何焯走了进来,并顺手将门合上。
“臣见过八爷、九爷、十四爷。”
胤禩面容温和:“不必多礼,快坐吧。”
何焯依言坐下,胤禩直奔主题道:“如何,阿尔松阿和鄂伦岱怎么说?”
阿尔松阿乃是阿灵阿之子,在去岁阿灵阿去后就承袭了二等功爵位,如今正在家守孝。
何焯也不卖关子,道:“徐大人那里,两位大人已初步接触过,目前的进展还算不错。除此之外,两位大人的意思是,八爷您这边可以再探探佟三爷那边,看看能否更进一步。”
听到新任左都御史徐元梦那里有进展,胤禩不由得松了口气,但随后眉头便微微拢起:“隆科多……”
他又如何不想呢?身为步军统领、掌握京师武力的隆科多无疑是位高权重的,更别说他国舅的身份,只是,四年前阿灵阿、纳兰揆叙和鄂伦岱三个人出马都没能把这位拉拢过来,如今重提旧事,又能有几分成算?
胤禩的目光在胤禟和胤祯之间徘徊了一会儿,最终落到胤祯身上:“十四弟,你与佟大人有过接触,你觉得如何?”
十四如今在兵部办差,算是能与隆科多挂上钩。
胤祯闻言,面露难色:“八哥,不是我推脱,只是你也知道,隆科多那人一向眼高于顶,面对我们更是端着‘舅舅’的身份…当然,如果能说动他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这人选…还得再细细斟酌一二。”
说完胤祯看向胤禟,道:“话说回来,九哥,我听说那隆科多有一爱妾,对其极为钟爱,而那位极其贪恋钱财…”
胤禟撇了他一眼,没什么情绪,只看向胤禩道:“银子我这里倒是拿得出,只是我家那个八哥也知道,一向和我不对付,要想让她去接触一个妾室,怕是难。”
至于他那些妾室,因着女儿都大了,如今对着他家那口子比对着他还恭敬,就指望着董鄂氏能给孩子们说个好人家。
——她们都知道,在给女儿相看夫婿这方面,福晋比爷靠谱多了。
胤禩也没有为难他,只要想一想巴雅面对这事的态度,他就知道让董鄂氏去做这事有多难。
“无妨,人我回头再想想。”胤禩先略过这茬,“现在先说说,除了这条路,还有别的法子,能搭上那边的。”
……
在隔壁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壮大势力的时候,齐布琛正在收拾行礼。
范正雅跟在她身边,有点不舍地道:“额娘,要不,我也跟过去照顾你吧。”
办完了大事,齐布琛就打算和胤禛原回圆明园过悠闲的田园生活。
齐布琛笑道:“你跟弘晖这才新婚燕尔的,跟着我做什么,我还没老到要人照顾的地步。再说,家里面也得有人主事,你没嫁过来之前,我时不时还得跑回来看看,早就嫌烦了。现在啊,你就老老实实地留在这儿给我干活吧,别想着躲懒。”
范正雅抿嘴一笑,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她对这位‘年轻’的婆婆印象极好,说起话来不像是婆媳,倒像是闺中密友。
公公和蔼、婆婆开明,三个小叔子也极为尊敬她,这让她时常感叹,自己究竟何德何能,能嫁入到雍亲王府中。
因此她不由微微撒娇道:“额娘就会使唤人。”
齐布琛斜眼看她:“呵呵,娶你进门就是用来使唤的,不然还要摆个香案供起来不成?”
范正雅嘟囔道:“额娘就会欺负人。”
“好了。”眼见收拾的差不多了,齐布琛不再与她玩笑,而是将人带到僻静处,打发了下人,开诚布公地说道,“你嫁进来也有些日子,相信对我的为人也有了些了解,今天呢,我就有些话想要叮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