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零二三」(2 / 2)
和制片人沈宝之的见面约在一周后。
沈宝之今年不到三十岁,之前都在海外和港台那边组局,目前做的本子风格都足够独特。别人不敢做的她都敢做,别人敢做的她要独辟蹊径来做。
前几天本子发过去,沈宝之在邮件里表达了对入局《霓虹》的倾向,并且专门从香港飞来北京,邀请迟小满见面详谈。
见了面,和在邮件里给人的印象相近。沈宝之十分开朗,操着口多年在国外读书加上母语是粤语的蹩脚普通话,微笑着和她说,
“实不相瞒,其实我很看好这个故事。”
而没等迟小满反应过来。
沈宝之就扶了扶眼镜,对她说,“不过目前来看,这个本子的确不符合内地市场取向,要拉到靠谱的投资人和班底加入,两个法子。”
迟小满没想到沈宝之做事风格这么干净利落,三两句话就像是要把整件事定下来,“是什么?”
“一,你自己投。”沈宝之微笑着说,“有钱就能办事,我帮着你在中间联系,也能找来你想要的那些人。”
这是迟小满考虑过的。宋莺莺说得也没错,之前拍电影的事传出去已经是全网嘲的风向,要等电影真拍了,肯定哪个环节都腥风血雨,哪会有投资人在这个时候敢冒险给她个在电影圈的新人投?
但问题就出于,她这些年来和公司分成比例太少。
一个人投不说有些吃力,开机后也可能畏手畏脚,和多拉几个投资商来组局之后的局面完全不一样。
这只能作为保底选项。
实在没办法,她咬咬牙也只能上。
想到这里。
迟小满对沈宝之笑了一下,低头抿了口温水。
她没有急着开口,沈宝之便自顾自把话继续说了下去,
“小满,我知道你一个人投这件事风险太大,很容易让这个项目中途夭折。
所以我认为你现在最好的选择是,先找个能扛票房的文艺片女演员,把主演定下来,投资的事情就比现在更好商量了。”
这倒也是业内组局的常态。
剧本,导演,演员。
三个筹码选其一,或者累加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霓虹烂片》 11、「二零二三」(第2/2页)
。
找个能挑大梁的出来当说头,能让投资人看见实打实的筹码,才愿意买账。
不过确实是什么都被宋莺莺说准了——现在这个情况,哪个爱惜羽毛的演员敢冒险跟迟小满组局?
更何况是能在文艺片里扛票房的女演员?
这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可真要能担得起来的,屈指可数。
迟小满听完,冲沈宝之笑,“你这么说,是不是心底已经有人选了?”
沈宝之笑而不语。
也不用多有心电感应。
迟小满与这位从香港赶来的年轻制片人静静对视,很快便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而来不及让她开口,沈宝之就笑眯眯地说,“小满,你现在心底浮现的那个名字,是不是跟我想的一样?”
可能是人在极限时刻总能想起很多瞬间发生过的事情。
迟小满恍惚间失神。
突然想起昨夜那碗被推过来的鸡蛋面,想起昨夜分别时陈樾脸上模糊的温情。
也想起宋莺莺那些话,前两次微博上的刀光剑影,她紧紧低着下巴,脸色逐渐苍白。
“可能吧。”
这天会面结束,迟小满不太记得自己在听到“陈樾”时给出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在为陈樾在别人心中成了“头部电影女演员”的代表而感到高兴?
还是为自己伪装的坚硬和恶毒没有被陈樾亲眼看见而感到庆幸?
“但不好意思,沈制片。”
她只记得那天艳阳高照,她凝视失真空气中的扭曲漩涡,很久,才在恍惚中不得不确定,最后说出这句话的人真的是她自己,
“陈樾绝对不行。”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