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 170-177

170-177(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冷气球 明天我就倾家荡产[娱乐圈] 公用替身 穿到七零嫁厨子[美食] 仙道败类 龙王崽崽,水群爆红 诡异的先生们[快穿] 修仙种地后全世界求着我卖菜 星河不语 普通的她被阴暗批缠上了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70-177(第1/10页)

第171章

宋月桃最近总是时不时想起以前。

在她小的时候, 她作为家中最没存在感的第二个女儿,年岁小,不能像她的阿姊一样嫁出去卖钱, 做活又因得常年吃不饱做得慢, 父母对她早有嫌弃。

在弟弟生病请大夫需要钱的时候,阿娘和阿父便商议将她给卖了。

“我打探过了,二娘长得标志, 人牙子那边来收, 给的钱不少呢。”

“给这么多?比大娘嫁人还多呢。”

三言两语就将宋月桃的命运决定了。

说起来,宋月桃这个名字也是后面买她的人给她取的,她原本并没有名字, 只是家中二娘二娘地叫着。

她最初是做婢女,后来富商家不知得罪了谁, 将奴仆全部遣散了。

她便又被卖。

宋月桃生得标志,率先被挑走。

这一次,宋月桃不知道自己被买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后面她才知道,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富庶两浙路。

她被要求学习弹琴、识字、作诗。

宋月桃一个农户出身的女儿, 哪里学得懂?

弹错一个音不光是鞭子落在身上, 还不给饭吃。

这群人也许是怕打人在小女郎的身上留下疤痕,鞭子不知是如何制得, 打人痛得很,但又只会留下浅浅的红痕, 过几日便消散了。

宋月桃挨了很多打, 弹琴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难了,比识字还要难,但是为了不挨打, 她只能卖力地学。

负责教导她们的娘子常常怒斥她们,说若是不好好学,那以后就只能受吃不完的苦。

谁让她们的命贱。

宋月桃没想到自己会入东宫作为太子侍妾。

她也不是白白来东宫享福的,她的作用是吹枕边风,虽然她一共就见过太子两次。

但是她知道,这群人养了这么多小女郎,目的就是这个,哪怕送过去的女郎大部分见不到太子和皇帝几面,但能在关键时刻说上一句话也足够了。

宋月桃以为这样的日子能持续下去,直到一系列的天灾、内乱,最后有叛军攻进安京来。

宋月桃与太子妃嫔们将宫殿的房门死死抵住,任得外头如何有惨叫声,她们都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这些叛军是没人性的,若是被发现,她们的下场只怕比死还可怕。

不过幸好那位安平县主及时赶到。宋月桃等人被救了。

可是很快更大的噩耗传来了,皇帝和太子都死了,按照大宸律例,她们得殉葬。

宋月桃一下子就想起了那句。

谁让你们命贱。

“月桃,你走神做什么,明日陛下要来听我们演奏,不是还要先彩排一次吗?”

宋月桃这才回过神来。“抱歉,我恍惚了一下。”

一旁的女郎还在兴致勃勃地说着。“若是陛下听了满意了,那这首曲子便能写工尺谱了。”

“是啊是啊,陛下说到时我们创作的曲子会流传百年,后世也会有人弹奏的。”

“是真的就好了。”

“你瞎说什么呢,陛下所言,怎会是假。”

“有时想想我真觉得现在的日子像做梦一般。”

“我也是……陛下竟然会废除殉葬制度。”

“我们要弹奏出好听的曲子来回报陛下才是。”

宋月桃也是这样想的,她如今的日子好过到无比顺畅,先是听闻两浙路的官员清算,那位曾经寄希望她能说上几句话的官员名字也赫然在列。

她那时候只觉得心中情绪复杂,还有几丝唏嘘。

后来便是有太监来说,陛下要求她们研究音律,演奏出好听的曲子来。

宋月桃起初以为是做宫廷宴席演奏所用,后来才知道不是。

陛下让她们谱曲,是为了文化的延续。

宋月桃不太懂文化的延续这几个字的意思。后头才知道,是为了将现在的曲子流传下来,以供后人研究。

宋月桃等人一下子有些不好意思。

她们谱出来的曲子让后人研究……她们谱的有那么好吗。

不过她们一致决定,不管谱得好不好,都要力求谱出好听的曲子。

彩排结束,宋月桃回到自己的宫殿当中。

太子留下的妃嫔,多是如她们这般无依无靠的女子,如今仍同住一宫,彼此照应。

入夜洗漱毕,众人常聚在正厅闲话。

大家洗漱完毕,都会去到正厅聊聊天。

宋月桃想起昨日听几个太监闲聊的话,便开口。

“我昨日听得几个小太监闲聊,说是以后……宫里就不再招太监了。”

“不招太监了?那岂不是除了现在宫里的人,以后就再也没有太监了?”

宋月桃不知为何,此时很想说。如今有了陛下,再也不会有人的命是贱的。

正好有一小太监来转述明日彩排的时间。小太监看起来心情很不错,毕竟把这话转述了,他今日的轮值就结束了。

住在曲阳殿的小太妃们又很是好说话通情达理的。

不过没想到今日小太妃们竟叫住了他。

“李胜,听闻以后便没有太监了,这事可是真的?”

李胜挠了挠头。“是真的,文件虽是这个月才下来,不过自陛下登基以后,就没再招过太监了。”

李胜回了话,小太妃们没再继续问,让他走了。

其实李胜也说不清楚自己对这件事是什么想法,他若不是进宫来做了太监,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但是若说做太监苦不苦,李胜却说不出来。他从前在家里也很苦,交不起赋税,家里吃不饱饭,每日的粥清的能照见人脸。

他那时只记得自己很饿很饿,最后没办法,只能去挖了野菜根来吃。

不过如今的世道又不同了,有土豆有红薯,再穷的人靠吃土豆和红薯也不会饿死。

应当就没有那么多活不下去的人了吧。

带着李胜的大太监总是和小太监们说。

“如今能在陛下登基以后当差,你们日子已是很好过了。”

李胜也如此觉得,所以他觉得自己还是有些运气的。

*

黛娜舅舅从大安回来以后,靠着将大安的商品出售给邻国,赚了个盆满钵满。

故而这次,黛娜的舅舅打算第二次去到大安,这次与上次不同的是,他会带上比上次更多的船,也会带更多的金币。

他一定要将每一艘船装满才回来,并且还要去买很多闲散的商品,尤其是帆布包。

也不知道卖帆布包的人还在不在那个地方,早知道上次就该和她说些话,说不定她就理解到什么是下订单了。

黛娜舅舅这次也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70-177(第2/10页)

送了很多商品过来,黛娜最喜欢的是小的帆布包。

虽不知道这包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但是背起来非常硬挺,上面的图案似乎是绣的,也很好看。

黛娜好奇大安是什么样的,就邀了自己的弟弟来和自己讲。

金色卷发的男孩将大安描述得非常神奇。

“安国的街道,非常的干净!完全不会有粪便。我们被严格要求禁止在大街上上厕所,厕所有专门的公共厕所。”

黛娜惊呼。“公共厕所?所以安国人也不穿高跟鞋了?”

黛娜弟弟点点头。“他们穿的是一种十分神奇的鞋子,叫做胶鞋,下雨天也不会打湿鞋底。只不过这样的鞋被王族全部买走了,本来父亲打算给你们留几双的。”

黛娜摇头表示没事。“舅舅送了这么多东西,已经很足够了。”

黛娜弟弟继续说。“安国的食物也确实如史蒂芬?霍尔说的那样很好吃,我和父亲吃了烤肉……哪里的烤肉很神奇,一点腥臊味都没有,裹着一种叫做生菜的蔬菜送进嘴里,别提有多好吃了。还有暖锅,不过这我吃不太惯,有些辣。”

黛娜听得心潮澎湃,时不时地提出问题。“原来安国的食物真的这么好吃,之前在宴会上,我还以为是罗莎琳德小姐在吹嘘她有认识的人去过安国呢。”

“安国真的和洼食,以及周围的国家完全不一样,父亲这次还想去买几件安国的服饰回来试一试,看看有没有小姐想要购买。”

黛娜立刻回道:“安国的服饰! 我想要……能不能麻烦舅舅多给我买一件?”

黛娜弟弟扬起嘴角一笑。“这自然是没问题,一件衣服,能占多少地方。我这次去安国要多和安国的人说话,虽然只要学会他们的那个什么简化数字就能对上价格,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多说一些简单的词句,这样更方便我们去采购。”

黛娜微微叹气。“真羡慕你啊,能跟着舅舅去安国……我也想亲眼看看安国是什么样子,看看你们说的灰色平坦的马路,干净到完全没有粪便的街道。我也想吃好吃的安国食物,更想亲自知道这些神奇的商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亲爱的姐姐,出海太危险了,你当然去不了。”黛娜弟弟说。随后他又补了一句。“安国的东西是怎么制造出来的,这是安国保密的内容,我们根本无权参观,只能下订单。不过偶尔在街上闲逛,倒是能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商品,这次的帆布包就是在街上闲逛时买的,到时我会多给你带一些回来。”

黛娜点头,在心中想着。

要是她也能亲自去到安国就好了。

第172章

钟地厌将郭寒与齐良提交的情报整理汇总, 交给了林肆和梁年过目。

林肆的表情原本很平和,但是在看到西平皇帝的癖好时,表情还是忍不住变了一下。

就连梁年看到时也难得沉默几秒。

“西平皇帝的爱好, 还挺特别的。”梁年迅速恢复平静。

林肆点头表示赞同。

她没想过一个皇帝的爱好是杀猪, 杀猪就不说了,杀完猪,他还要亲自将猪肉分门别类, 然后在皇宫里开设模拟市场, 让宫女和太监扮演商贩和顾客。不光有买卖,还要讨价还价,互相买卖、甚至偷窃斗殴。

搁这儿玩经营扮演类游戏呢?

至于西平皇帝, 则是看心情在当天随机扮演角色,宫女以及太监不能有丝毫不像集市百姓的样子, 如果扮演得不符合西平皇帝的心意,就要挨板子,严重的可能会当场丧命。

有时大臣偶尔进宫议事,也被要求参与到这集市当中来,而且必须扮演顾客买肉。

第二日还要如实回禀, 昨日买的肉拿回去是放起来了, 还是做了菜。

若是做了菜,做的什么菜, 也要如实上报。

于是林肆脱口而出:“他是不是太闲了。”

林肆是真心这样认为的,她每日早起睁眼就欠着一大堆折子要批。不光如此, 早朝还有一堆事情要议。更别说五更天以及各部还有梁年呈上来的重要文书。

就这些, 还是已经有梁年这个超级工作狂给她减负的情况下。

这个西平皇帝居然还有时间和心思杀猪,然后在宫里搞集市闲逛着玩?

梁年思索了两秒,回答:“臣觉得应当是的。”

林肆和梁年商议了几句, 觉得现在确实可以先在西平布局,将探子们渗入西平内部。

钟地厌领了命令,便着手下去安排。

随后林肆拿出一张西平的地图,指了指西北草场。

“到时西北草场收复回来了,不光能养马,还能养很多羊,西平还有很多矿产资源,到时通通都能利用起来。”

梁年指了指其中一处。“这一块的煤矿开采出来也有很大的作用。”

梁年与林肆一样,已忍不住想要大干一场。

说完西平,林肆又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给梁年。

梁年翻开一看,这里面几乎全是林映在幼儿园的表现记录,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上课情况、人际关系处理、与幼儿园西席的交流情况等等。

梁年一目十行地扫过,最终得出结论:“县主除了人际关系处理较弱以外,其余的倒是都很好,甚至作为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算得上是优秀了。”

林肆手撑着脸颊。“所以才想让你和你阿娘多观察观察她,多和她说说话。是将她作为未来储君是否合格的那种观察。”

梁年点点头。“臣了解。”

虽然如今林映年纪还小,但是梁年相信林肆的判断,她既然选择了林映,那便有她的理由。

*

蒙诺最近心情十分烦闷,只有想到那些努力在南诏学习的留学生时,心情才会好一些。

之前西平学她送留学生一事,蒙诺就已然很是生气,排查一番后终是将探子如数揪出。

揪出审查以后,蒙诺才发现他们传递情报的方法有多拙劣。

可是南诏竟然一直都没有发现。

蒙诺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大安的日子,听闻大安皇帝手下的暗卫能监听百官,还拥有一套自己的情报网。

蒙诺幽幽叹了口气。大安如今发展得太快了,南诏根本不能与之抗衡。

蒙诺有时甚至在想,假如有一天大安要将南诏纳入版图,她应该如何做呢。

南诏的兵力有实力和大安抗衡吗?

蒙诺甩了甩头,将这股念头从脑子里甩出去,现在还没有到这一步,多思无益。

她现在要想的是,如何从西平探子的嘴里撬出更多的情报来才是。

她一想到那探子十分厌恶地说自己为了来南诏卧底,忍着眼泪每日穿着南诏的服饰,戴着南诏的银饰,只觉得耻辱。

也真不知道西平人什么审美。自己弄一头辫子,还说南诏的银饰丑?!

蒙诺如今只希望南诏的留学生快些毕业归来,这样南诏还有崛起的希望。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70-177(第3/10页)

宫女见蒙诺处理事务累了,便端上茶和点心。

南诏条件有限,不能复刻大安的奶茶,但是点心是不难的。

蒙诺喝着茶吃着点心,又问这个月的报纸何时送来。

她如今帮忙监国处理事务才知道管理一个国家到底有多累,且不说中间还有她的堂兄时不时给她下绊子。如今她唯一能够感到放松的时刻,便是看书画娘子的连载小说了。

宫女回道:“还要七日左右,殿下再等等。”

蒙诺点点头,将东西吃完,补充体力以后继续处理事务。

*

西平,皇宫内。

西平皇帝张阳舒方才杀了一头猪,但是他仍不觉得累,此刻正在用从大安买来的精铁菜刀将猪肉做区分。各个部位的肉有不同的分法,他杀猪多年,了然于心。

张阳舒心道:今日这豚便很不错,五花儿肥而不腻,肋骨肉也紧致,在他的集市上定是被争先抢购的对象。

这样好的肉,不若邀请大臣来一同购买好了,第二日再将用这肉做了什么食物告诉他。

张阳舒想着想着,嘴角都微微上扬了几分。

小太监和宫女们正在擦拭这殿内的血迹。

这里是专供张阳舒杀猪取乐的地方,小太监和宫女们已很有擦拭和处理的经验。

一般杀完猪后,过两日味道散去,他们就要将这里装扮成集市模样,供张阳舒游玩。

虽然已经用大安的刀杀过很多次猪了,但是张阳舒还是忍不住感叹。大安的东西为何都这么好用呢,这刀到底是如何制成的,他始终搞不明白,还有那些个精巧的玩意。

张阳舒的眼睛是狭长的单眼皮,脸也是一张窄脸,身板也是小小的,整个人看起来并不高大,反而给人一种小鸡崽的感觉。

故而他再故作高深地眯起眼睛时,眼睛都没有了,看起来更是奇怪。

将猪肉按部位拆分好,张阳舒放下刀,将手洗干净,准备去正殿议事。

他身上的杀猪带血的衣裳都还未换,小太监捧着衣裳上来,他摆摆手意思不用,穿着沾满血污的衣裳议政,在他看来别有一番趣味。

张阳舒登基数年,最引以为傲的便是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探子机构,每一个探子他都是精心培养,并且经过严格训练的。

这些探子的表现也非常好,在南诏潜伏多年从未失手,情报总是会按时传回来。

唯一吃的亏便是在大安上了,去了大安没多久,自己精心培养的探子就被识破了,识破了不说,还被大安传书问话。

张阳舒当然不可能承认,便将此事推给了西平的商人,说是西平商人想要谋取私利派的。

张阳舒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派去的可都是精锐,到底是怎么被识破的?

那些探子他培养了数年,如今留在大安回不来,也是极大的损失。

张阳舒当然不知道,这些探子如今正在矿区卖力挖矿呢。

不过还好南诏的探子暂时没事。

结果他的好几个臣子一上来表情十分难看,他们斟酌着说:“陛下探子被南诏发现了。”

张阳舒:?

“南诏那群蠢货怎么会发现?”张阳舒简直不敢相信,都潜伏了这么多年,为何如今才被发现?

臣子低着头。“这臣也不知,逃出来的探子说,他们那条线全都被端了,想来是传递留学那条消息太明显,被南诏察觉了。”

张阳舒气的小眼睛眨啊眨。“就算南诏有所察觉,最多也就抓到一两个,怎会一条线全被端了!一个大安,一个南诏,真是挑战朕的底线!”

本来今天杀了猪,张阳舒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如今他哪里还有心情逛过两日的集市。

他光是想想自己损失了多少人,就又气又恼。

被大安发现他尚且还能淡定,但是被南诏发现,事情可就不一样了!

臣子也知道这事不是个好消息,故而一直低着头。“如今我们失去了对南诏的掌控,是否还要再派人?”

张阳舒指尖敲击着桌面。“南诏如今也是出息了,竟还有这般本事。人自然还是要派的,不过先缓缓吧,免得他们起疑心。”

张阳舒一直不满足西平的现状,西平的纺织业手工业不如南诏,农耕业不如大安,若不是占了个西北草场,早就被大安纳入版图了。

所以他,以及他的父辈,一直都在加强西平的军事力量。

张阳舒一直认为西平的骑兵一定比南诏的象兵厉害,但是大安,他便不是很清楚。

不过没关系,他知道大安的马很是稀缺,就连日常生活所用的都是牛车。

张阳舒从来就不满足只做一个西平的皇帝,他不光要灭了南诏,也想进攻大安。

如今他的探子已被这两个国家发现,他觉得自己需要做足准备了。

他自认为西平的铁骑可以踏平任何地方。

第173章

自橡胶问世以后, 眼镜这一物事便彻底有了完整体。

于是,安京第一家眼镜店也就这样开了起来。

商部开设这家店的初衷倒不是为了赚多少钱,主要还是为那些因近视而看不清的人而服务, 避免近视患者看不清东西的问题日益严重。

当然, 还有老花的人。

辛临就是这家眼镜店的受益者。

他如今年纪大了,看东西越发不清楚,后来一次去太医署检查身体, 才得知他这种症状叫做老花。

辛临当时便问:“那这老花可能医治?”

太医署的医者答道:“等那安京眼镜店开业, 到时候给辛御史您配一副老花镜片就好了。”

辛临一下子想起上次见到林绛时,他说自己眼镜上戴的东西叫做眼镜,只要戴上, 视力便和常人无异。

于是辛临便回家等着这眼镜店开业。

他也托自己的儿子去商部问了,如今一切都在准备, 最快下个月便能开业。这眼镜店不光开设在安京,陵州等几个如今发展较好的地区也都会开设。

因此自家孙子孙女给他写的信,都是旁人代读,然后辛临再口述,由他人代写回信。

如今有了大安物流, 不管是寄信还是寄物都很方便。

辛临最疼爱的就是这两个孩子, 当初正是他们力排众议,将他带到陵州, 才保住了这条命。

如今两个孩子都已做到了知州,辛临很是欣慰, 每月都要寄信过去。

至于他的儿子辛代亦, 根本比不上两个孙儿在他心中的地位。

对辛临来说,如今辛代亦的作用只剩下给他写信读信罢了。

当初他阑尾炎的时候,自己这个好儿子就只会在家急得团团转, 根本不如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尽心尽力。

辛临此刻躺在躺椅上,吩咐道:“你记得写,让问香多注意身体,切记不要熬夜工作。上个月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70-177(第4/10页)

医署的太医才和我说,熬夜最伤身体,尤其是现在有了电石灯以后,许多人都熬夜工作,让她千万切记不可。”

说完,辛临又顿了顿,补充道:“记得让她也将自己的个人问题提上日程,但是语气一定不能像催促!切记。”随后想了想,又补了一句。“你就写是你说的,莫要写是我说的,不然问香该生我的气了。”

辛代亦一边写信,一边一脸无奈道:“知道了,阿父。”

辛临看辛代亦越看越不顺眼,又说:“你也是,一个当父亲的,也不说替他们物色。”

辛代亦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阿父,如今这些读了书的孩子都崇尚新思想,崇尚自由。哪里像以前那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都说那是封建糟粕。”

辛临拍了拍桌子:“我说的是让他们去接触,就像如今流行的相亲一样,这个看不上,还可以看下一个!实在不行,不是还可以自由恋爱!又不是像以前那般,怎么就不愿意了!”

辛代亦索性不与父亲争辩,收起笔便说自己出去寄信。

行至大安物流寄信后,辛代亦发现几家食肆都推出了新菜品,便叫了个外送,算是晚上加餐。

如今外送非常流行,毕竟自己做饭实在繁琐,不如花几个钱外送方便省事。

晚饭时,辛临对于外送的菜品十分满意,打听着是哪家食肆,说是明日还要吃。

辛临一边吃着,一边念叨:“我现在就等着眼镜店开业了。”

一月后,眼镜店正式开业。

眼镜店的店长以及员工最低需要中学毕业的文凭,或者夜校结业证书。

毕竟还是要稍微学过一点物理的,才能理解眼镜的核心原理。凸透镜放大物体,可以矫正老花眼;凹透镜缩小物体,可以矫正近视眼。

并且判断度数、看视力表,也是要专门学习和培训的。

辛临便在当日迫不及待地去了眼镜店。

店员非常专业,全程微笑服务不说,还问辛临喜欢什么样的镜框。正好辛临的度数有现成的老花镜片,不用等着预定。

辛临左看看右看看,选了个深色的。

他原本看东西要隔得很远才看得清,如今将那老花眼镜一戴,顿时欢喜起来:“此物甚好,此物甚好啊!”

这下都能看清了,他可以亲自看两个孙儿寄回来的信了。

辛临买到眼镜以后没有着急走,而是在门口张望了一下。

上月《黎县月报》才科普了眼镜与眼保健操的重要性,今日倒是有许多人带着孩子来。

当然还有几个老者像他一般来配老花镜。

辛临戴上眼镜,便在门口对着看热闹的人说这眼镜有多么多么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眼镜店请的气氛组。

辛临十分享受戴上眼镜后的清晰感,在门口左右张望,竟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辛临与林绛互相对上目光。

他瞧着林绛这番打扮,便知他今日是低调出行,因此只称呼他为郎君。“郎君怎在此处?莫不是也要更换眼镜?”

林绛摇摇头:“辛老误会了,只是想来看看有多少人都和我一样得了这近视眼。从前安京只有我一人戴眼镜,这下眼镜店一开,戴眼镜的人也会多起来。”

辛临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镜:“确实确实,方才就瞧见几个老者戴着老花镜呢。”

林绛并没进去,而是选择和辛临一样站在门口。

不知道的,还以为眼镜店请了一老一小来迎宾了。

林绛如今不愧是戴了眼镜的人,他发现门口有几个学生模样的女郎,似乎正在犹豫。

“这眼镜好像很贵唉,就算是检查度数也要钱吧。”

“可是你不是说你觉得这段时间看东西变模糊了吗?你没看报纸上说,若是放任不管,以后视力会越来越差的。”

小女郎还是有几分犹豫,毕竟她家中就是普通百姓,光是让她读书就已是一笔开销。这笔钱她不敢和家里人说。

若是说了,阿娘和阿父一定会说他们挣钱很不容易,一个什么眼镜就要这么多钱。

她不想要听这样的话。

于是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摇了摇头:

“算了吧,我多做做眼保健操就是了。”

“几位小女郎且慢。”林绛出声道。

小女郎们眨了眨眼睛,疑惑又好奇地看着林绛。

“原来这就是眼镜啊,戴在眼睛上竟是这样的。”

“中间的镜片果然是玻璃所制的呢。”

林绛方才已听清了这个小女郎的犹豫,便指了指那个近视的小女郎:

“小女郎可是因为钱的事情所以不愿意配眼镜?”

近视的那个孩子捏着斜挎包,颇为不好意思地点头:“配眼镜,很贵的。”

林绛笑了笑:“无妨,你进去配眼镜便是,这账,记在我头上。”

小女郎与几个同行的孩子因为惊讶瞪大了双眼:“啊?”

近视的小孩先是惊讶了几秒,随后非常迅速地拒绝了:

“不行不行,这笔钱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我还是个学生,无力偿还。谢谢郎君的心意,但是我不能接受。”

林绛想了想,又说:“你们是安京小学堂几年级哪个班的?你先进去配眼镜。这钱我会告诉你们班主任和校长,以后你有了能力赚钱了再还给我,算作是借的。”

“算借的唉,阿惜,要不要考虑考虑?”

“对啊,你若是不戴眼镜,以后会越来越近视的,到时候眼睛看不见了怎么办啊。”

被唤做阿惜的小女孩纠结思考片刻,说出了自己的班级和年级:“多谢郎君好意,我将来一定加倍偿还!”

为了让小女孩放心,林绛还特地说道:“明日你大可去找你的班主任和校长问问,看看这钱我是不是通知他们了。”

说完就让自己身边跟着的小厮带着几个小女孩进眼镜店了。

辛临这时才上前,见周围没人,低声道:“世子心善。”

林绛推了推眼镜:“我从之前高度近视这么多年,深知近视没有眼镜的痛苦。若是我小时候便有了眼镜,能够加以干预,也不会变成如今这样。这些孩子年纪尚小,他们还有干预的机会。”

辛临理了理自己的胡子:“幸好陛下登基了,一切都还不算晚啊。”

林绛回到家中后,过了好一会,那小厮才回来。

“世子,那小女郎的眼镜已然预定了,过几日就能拿到。那眼镜店的人说孩童每年都要去检查度数,若是度数涨了就得换。奴已告知眼镜店,这小女郎的费用以后都由您承担。方才也去拜访了小学堂的校长说明此事。”

林绛这才满意地点点头。

如今技术发达了些,他的镜片也稍微变薄了一些,不似开始那么厚,框架也更轻薄。

再加上橡胶的鼻托,比他刚戴眼镜的时候不知要舒适多少倍。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谁把龙袍披朕身上了(基建)》 170-177(第5/10页)

然后林绛就开始着手准备画画。

林绛如今觉得自己画技已大成,也想同慕容博博一样去大学堂当个美术西席。

故而他最近都在画各种画作,就等着到时让教育部尚书以及林肆观摩。

只要他们同意,他就能去大学堂教他们画各种花花草草了。

真是想想就令人兴奋呢。

第174章

范迎第一次觉得时间过得这样快, 她竟已经是个大二的学生了。

物理系和化学系就如同医学科一般,在大一的时候就去工部的科学司参观过,有时实操课也是直接去科学司上的。

科学司的两位技术员似乎对范迎颇为满意, 问她毕业了愿不愿意到科学司来。

对此范迎还未想好, 如今大学毕业的出路很多,能当西席、能从基层做起当小吏、物理科和化学科的学生也能留在工部。

范迎只回复自己再考虑考虑。

如今大二,科学司那边便交给物理科和化学科一个简单的科研课题。

需要两个学科的学子各自分组, 然后两两组队完成。

至于课题, 则是根据操作流程制作出一支简易的竹制硬笔。

材料上课时会发放,到时会看哪个组做出来的竹制硬笔最好。

范迎看了看操作流程,很快就搞清楚这个简易竹制硬笔的原理是什么。一个中空的笔杆作为墨水仓, 通过毛细作用将墨水从笔杆持续输送到金属笔尖。

需要制作的步骤也不少,分别有笔尖、笔舌、笔身与笔帽这四样。

最后将这四样组装起来, 再灌入调制好的墨水即可。

看起来好似简单,其中笔尖的制作非常繁琐。不光要将金属片剪成一个小铲形或菱形,还要用工具轻轻敲打,使其形成适合书写的弧形。

随后便是最关键的一步。

开缝。

在笔尖正中凿出一条细缝,它负责将墨水一分为二, 稳定导向纸面。

范迎担任了小组长。

这是她第一次体验到科学司的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最终简易竹制硬笔被制作出来, 范迎作为组长,先是握住这支竹制硬笔感受触感。

竹管的大小是他们特地丈量过的, 握在手上的尺寸刚好。

这支简易竹制硬笔堪称成功,但就是写字时还是有些挂纸, 不过挂得并不严重, 能写。

小组的其他同学纷纷反思,应当是开缝那一步做得还不够细致,下次可以改进一些工艺。

这是范迎第一次靠着学到的知识制作出实物。

她心中被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所填满, 看着那只不算完美的简易钢笔更是怎么看怎么满意,原来科学司平时的工作是这样的。

范迎开始思考,过两日要不要再去科学司看看吧,感觉这里似乎也是个好去处。她本来就喜欢物理,对基层小吏也并没有那么感兴趣。

科研课题做完,范迎的日子便回到了平静的大学生活,每日吃饭、上课、睡觉,闲暇时去图书馆看书,和室友们出门吃吃食肆里的新菜品。

如今的《黎县月报》虽叫《黎县月报》,但也不止在黎县一处印刷。

安京也有个印刷的地方。

每月也就黎县和安京人看上报纸的速度最快,其余州县的人都得等上两日才看得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花落无声 卫溪 反派强攻男主一百种方法 重生之公子很倾城 嚣张 嫁给炮灰败家子穿书 替身要有替身的样子 阴鸷公主的妻奴驸马(穿越) 合约夫夫 封建大爹他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