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九二之小富即安[九零]》 20-30(第1/17页)
第21章
就在陈盼想着,到底该怎么提醒秦阳带着他妈妈去医院看看时。陈爱国提着手上的烧饼,去了他大哥陈爱党家。
农村有农村的规矩,在这里老大就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左邻右舍就算再亲近,也是要低于真正的兄弟的。
所以即便他大哥是离他家最近的,他也先去对方家了。
“三叔,早啊!”
“三叔你来了啊,你吃早饭了吗?”
“三爷爷,三爷爷,正月十五那天,你怎么没来我们家啊?”
他大哥二哥家,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的分家。他二哥家只有一女两二子,唯一的侄女出嫁后家里就只有两个儿子,他家就算没有分家,整个家里还是能看的。但他大哥一辈子生了三女三子,三个儿子年龄大了又都结婚了,甚至去年最大的孙子也结婚了。他家的房子就是盖了又盖加了又加,这个家的内院现在确实弄的跟像标准的四合院一样,算是那一面都住人了。
这不,此刻陈爱国一过去,待在家里没有出去大人小孩,就全部都叽叽喳喳的跟他打起了招呼。
“早!”
“老二家的我吃过了,你慢慢吃吧!”
“小宝,三爷那天干活太累了,实在没有精神就没有过来。”
提着一个大塑料袋的陈爱国一一跟几个晚辈打过招呼,随即才看向院子正在修地砖的老二:“小帆,你爸和妈呢?”
“三叔,我爸在里面看电视呢,我妈跟我大姐商量好,去我二姐家看看了。”
把手上的泥土蹭了蹭,随即陈永帆就招呼陈爱国去正屋了。而在他们路过时,外面的几个孩子,已经盯着他手上的塑料袋流口水了。
“妈妈饼子——”
“嘘,四宝,先等一下啊。”
没有分家,院子孩子多就是这样。好像所有的吃的喝的,永远都不太够。知道自己怀里的孩子是想吃三叔手上的东西了,抱着孩子的年轻女人,立马安慰起来。
“妈,我也想吃饼子!”
“先等等!”
小孩子间都是相互影响的,这个哭哭啼啼想说吃好东西了,另外一个就跟着吵闹起来。
几乎是眨眼间,大家抱着孩子过来聊天和晒太阳的地方,小孩子就哭声一团了。
“都进来吧!”
就在这个时候,里面传来大家长陈爱党的声音。
然后一转眼的功夫,陈爱国提过去的二十几个烧饼,最后就剩下底下几个了。而且这还是院子里人不全,今天有好几个出去的情况下。
“说吧,是不是想要我家老大老二去你家帮你修屋顶了?你那个屋顶都破了十七八天了,确实应该赶快修上了。”
等给院子的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孙媳妇,还有小曾孙都一人分了一个烧饼后。最后陈爱国给自己弟弟推过去的一杯热茶,然后自己也才拿起一个烧饼慢慢吃了起来。
在仔细吃炒饼时,他才慢慢的猜测起自己弟弟今天的来意。见他一下子拿来了这么多的炒饼,陈爱党就是觉得弟弟是为了他家厨房屋顶找过来。如果对方依旧年轻,这活对方肯定自己一个人咬牙干了,但现在——
“不是屋顶的事情,屋顶我自己一个人弄就可以了,那个不难的。大哥,我过来是想跟你说一件事情。”
尽管感觉不好意思,但陈爱国还是把初二的时候陈盼怎么背着他们偷偷摸摸在六平租了一个小门面的事情,还有他们最近在转完亲戚后,几乎天天都待在六平店里准备东西和手续。预计再过几天二十七号的时候就开店的事情,原原本本都告诉了对方。
“你说盼盼在初二的时候偷偷摸摸的拿你们的钱,在外面租了一个小门面。你们知道后,不但没有打她,还真的按照她的意思在外面折腾起来了,还打算再过几天就开店?”
感觉一切都像在做梦,这一刻吃着烧饼的陈爱党也没有心思吃了,只是看着手上的饼子,陷入了无尽的迷茫和不可思议中。
“她都是一番好意,花的钱就算我们打她一顿了也回不来了,我们何必再打她呢。而且我听说李家小子已经从重症监护室出来了,为了以防万一,我感觉我们确实应该出去避一避风头了。”
对方毕竟是自己的兄长,所以在犹豫一下后,陈爱国终究没忍住还是把那晚上的事情,原原本本再次说了一下。
“怪不得,怪的得!”原本陈爱党还在疑惑,他弟弟家怎么就和李家把关系搞得这么紧张了。但此刻听到事情的所有原委,他终于彻底的明白了。
把手上的干菜饼子放在一边,随后快六十岁的陈爱党直接道:“那你就过去好好的干吧,我们这一门还没有出过真正做生意的。你现在出去了,没准还能给家里晚辈起个好头,让他们知道我们的这一辈子还是有其他可能的,不是只能趴在家里庄稼上和村子的那个厂子上的。”
如果时间再提前到二十几年前,这话陈爱党绝对说不出来的。
年轻的时候,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跟两个兄弟比较。那个时候,他一辈子最大的乐趣,似乎就是为了看自家两个兄弟倒霉比不上自己。见自己儿子女儿一个一个生出来,个个都健健康康的。再看着老二家那个病秧子小姑娘,还有老三家的那个唯一独苗,他当时做梦都是天天笑着的。
但所有的一切,在看到老三夫妇在水库边抱着侄子哭的昏天黑地不能自己后,他就感觉没有意思了。那个晚上,他在父母牌位前,狠狠的给了自己两巴掌。
他后续想把自己最小的儿子过继给老三,除了感觉儿子多压力大想趁机分出去一个外,确实也有真的想帮助他们两夫妻尽快走出困境的意思。
反正人一旦年纪大了,心态就真的改变了。
以前感觉很重要的事情,现在好像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以前乐意干的那些损人不得己的事情,现在也不乐意干了。
以前嫉妒到发狂的事情,现在也感觉挺没意思的。
反正不管他爸妈当初怎么宝贝和偏心面前的老三,他终究是他们这一门里,唯一中年失去儿子,未来如果去世了还指望他们的儿子孙子甩盆披麻孝的可怜存在。
如果对方以后真的能干出什么,没准那一天就真的能帮到自己的那一个儿子或者那一个孙子。
心里百感交集着,电光火石间陈爱党就想通了一切,好好的关心起自己的三弟来。
这天算是陈爱国在自己大哥家,坐的最久的一次。
等在自己大哥喝了三杯茶水出来后,陈爱国又拿着自己手提袋里的另外一袋子去自家二哥家。
“吆,我说怎么最近都看不到你人呢,原来是出去干大事了。行了,知道了,到二十七号的时候,我会过去给你们放鞭炮的。”
这些年越来越瘦的陈爱民,还是跟以前那样嘴臭。
他妻子笑着瞪了一下自己丈夫,然后便立马带着两个儿媳妇去准备午饭了。
然后这天的午饭,陈爱国就是自己二弟家吃的。走的时候他还给自己妻子端过去了一小盆子自己二嫂做的面片,这样他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九二之小富即安[九零]》 20-30(第2/17页)
妻子中午就不用再做饭了。
整个清水村,陈家夫妇最在意的其实就是两个亲哥亲嫂子家。其他的邻居和左邻右舍,其实也就那样了。
去两个哥哥嫂子家时,他们是算好了他们两家人数,尽量多拿一些饼子过去的。
但附近几个邻居家,还有两个堂哥家,他们都是按照陈盼分好的饼子,都只是六个八个的直接拿过去的。
对于那些人,他们也没有解释太多,至少他们没有告诉别人家,那个店铺是他们孙女自己偷偷拿钱租下的。他们只是告诉大家,他们折腾了一个小店铺,大概二十七号开店。
开店的事情,陈爱国夫妇除了告诉自己两个亲兄弟,两个堂兄弟,外加附近的几个邻居家外,陈爱国最后还打电话跟自己两个亲姐姐和自己大舅子说了一下。
这种事情他们说不说是一回事,人家来不来恭喜是另外一回事,反正至少陈家夫妇都做到应有的礼数了。
除了花时间告诉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他们27号开业外。陈爷爷还要修缮屋顶,还要处理家里牲口们,还要跑去山上和平地看看自己的十几亩地。
在陈爱国忙的不可开交时,陈奶奶拿出春天要穿的衣服床单,就是一顿好洗。
除了洗衣服,她还要翻后院的地,还要在后院做了一个小温室。
这些所有的事情,看着特别简单,但每一样一做基本就要花费她大半天。
等匆匆收拾好这些后,他们夫妇就联系认识的人,先把家里所有鸡和兔子都卖了,甚至连家里看着合适的羊都卖了三只。
其他个子还小的小羊们,他们立马找了村子的羊倌,打上记号把八只小羊都送到了过几日就要进山的羊倌家。
他们村子除了有专门的羊倌外,还有专门的牛倌。
赶着家里的老黄牛把家里现在能耕动的地都耕完后,陈爱国也早早把自己的老黄牛托付给同样开春就进大山的熟悉老牛倌。
他们村子的人,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是不会把自家的牛和羊交给专门的牛倌羊倌的。
把牛和羊托付给他们了,前期是给要对方一部分钱的,后期等人家几个月回来了,也是要给辛苦费的。
他们清水村就有自己山和林子,大部分的时候,他们都是自己去山上放牛放羊的。
但现在毕竟是没有办法了。
送几只小羊羔出去时,这些年一直在做牲口生意的陈爱国其实是没有太大感觉的。
但送自家老黄牛出去时,他还是有些担心,还专门跟那个年龄跟他差不多老兄弟好好说了两句。
目的就是告诉对方,如果他家羊丢了死了,他真的不心疼。但如果他家的牛丢了或者出意外没了,他真的会非常难过的。
“明白,明白,放心吧,我都跟你们签合同画押了。丢了或者弄死它们一个,我给你们赔完钱,一年基本就算白干了。所以我肯定会特别注意,绝对会避免出现任何意外的。反正你放心吧,等秋收的时候,我肯定把你家老黄健健康康膘肥体壮的送过来。”
见他磨磨唧唧的,他们村子那个有名的老牛倌,还拍着胸脯好好的跟他保证了一番。
反正几天之内,陈爱国夫妇就把该处理的事情,全部都处理了。
家里烧坏的厨房屋顶,陈爱国没有找自己的兄弟和侄子,而是拿着几块钱去了隔壁杨家,然后他和隔壁杨家夫妇花费一上午,就把一切都搞定了。
到了后面,在真正离开清水村前,陈爱国还把家里的钥匙交给了隔壁的杨家媳妇陈秀芳的一把。然后拜托他们家如果有剩饭,给他家的小黑喂一点。
“知道了三叔,刚好我们家没有狗,平时剩饭不知道怎么处理呢。反正只要有时间,我就让我儿子去给你们小黑喂一下吃的和喝的,肯定不会让它饿死的。”
知道他们去城里后,虽然说不上天天回来,但一星期肯定至少能回来一次。所以得了他们家烧饼,跟他们关系一向不错的陈秀芳就一点都犹豫,直接接下了他家的钥匙。
就这样,说要回去两三天的陈家夫妇,在待了五天后,终于在26号早晨,扛着半袋子土豆和半袋子他家地窖仅存的大白菜和胡萝卜,再次坐上了熟悉的陈家镇到陇城的最早班车。当然这次出发时,他们也把家里仅存的所有冻猪肉也全部都拿上了。
而在他们出发去六平的同一天,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住了二十五天,又在普通病房观察了四天的李成才。终于坐上自家的小轿车,被自己父母小心翼翼接回了家。
第22章
“老大,你开车开稳一点!”
乡村的道路就是比不上城里,在车子拐出陇城大道不久后,李家的桑塔纳就突然抖动了一下。这看似不重的抖动一下子带动了李成才胸口和肩膀上的伤,病恹恹的他,脸色一下子就扭曲了。而见他这样,坐在后面专门抱着他的李德成立马冲前面大声的喊了起来。
“对,阿山你开慢一点,开稳一点。”
没有抢到后面的位置,被自家丈夫赶到前面的李成才母亲,被自己丈夫的声音吓了一跳。在反应过来后,她也跟着自己丈立马焦急起来了。
“好,叔叔婶婶我会小心的。”通过前视镜小心翼翼的扫了后面一眼,见自己堂弟的脸色果然变得非常难看和扭曲。开车的李阿山就不由的咬紧自己牙关,更加专注的看向外面。
车子在缓缓的前进着,稍微缓过来一些后,李成才就看到了前面自己堂哥脖子上全部都汗湿的蓝色衬衫衣领子。
目光从那个地方扫过,之后在医院整整躺了一个月的李成才又下意识的看向外面。见远处的地里已经有人在干活了,他不仅感慨道:“已经到可以种地的时间了吗?我在医院住了那么久吗?”
“不是,才过雨水没几天呢,那些人就是干什么都着急的那些人。”*小心翼翼的抱着儿子脑袋和身体,见他的精神好一点了,四十出头看着特别正气严肃的李德成又再次小声解释道:“小成,不要气爸爸又把你带回农村,实在是爸爸最近比较忙,需要长期的待在厂子里。城里虽然有保姆,但我们不在天知道她会不会好好照顾你。反正这些天,你在完全好透前,你就待在我们眼皮底下,这样我跟你妈妈才会安心的。”
“是啊,是啊,小成等你回家妈妈会好好照顾你的。”
听着丈夫的话,后知后觉意识到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丈夫和儿子都会待在自己身边,文小花立马高兴的笑了起来。
知道自己爸爸只是在通知自己,并不是在征询自己的意见,被他抱着的李成才不可置否的笑笑。然后他无视自己的母亲,突然又问道:“爸,陈盼盼一家呢?上次我让你烧了她家你烧了吗?”
“烧了!”
看着自家儿子有些无奈,最后李德成只能飞快道:“但我们村子的情况你也知道,几乎是我叫人刚刚把她家点了,周围的左邻右舍就直接帮她家把火灭了。”
“你的意思是我受了这么重的伤?最后你什么都没有给我做?”
李成才是李德成的独子,还是二十五岁,结婚七年后才生的唯一的孩子。在他们那个大家普遍十五六结婚,十七八就做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九二之小富即安[九零]》 20-30(第3/17页)
父母的年龄,他二十五岁才有了对方,足可以看出对方的到来对当时李德成来说有多么的惊喜和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生下孩子没多久后,他开厂子的第一笔贷款刚好下来了。有了那笔钱,他才顺利的开了他现在的这个水泥厂。
而且之后,李德成再也没有其他的孩子。
反正在李德成眼里,这个儿子很重要。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足够重要,李成才的性格才被自己父母养的即乖巧又跋扈。
就是他乖的时候,真的特别乖。
但不听话的时候,确实也是相当的不听话。
“我已经烧了她家一个草垛子和半截屋顶了,其他的等你好了你自己折腾吧。到时只要你不弄出人命,其他爸爸都替你兜着。”
大家乡里乡亲的,李德成其实也不想把事情做绝。
但看着儿子现在愤怒憔悴的模样,在想想过去一个月他收到的八张病危通知单,还有他当时身上嘴里全部都插满各种管子的模样。最后李德成终于还是掩下心里的那一点小不忍,直接对自己的独子许诺道。
“爸,这可是你答应我的,到时我一定要让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尤其是那个敢甩我砖头的陈盼盼。当时如果不是她的转头吓到我了,我肯定不会伤的这么严重的。”
脖子上套着颈托,身上打了很多钢板的李成才表情狠狠的。
因为情绪激动,他再次疼的五官都扭曲了。
“好,好,好,你想怎么做我就让你怎么做。但现在你最重要的就是养伤,一切等你好了再说。”
儿子就是李德成的命,见他又开始疼了,抱着他的李德才几乎是跟着难受起来,立马连声答应起来。
十几分钟后,他们的车子终于到达了清水村。
在车子慢慢转弯拐进村子时,本来一直躺在自己父亲身上的李成才,立马咬牙直挺挺的坐起,然后转头一动不动的看向外面。
“汪汪!!”
陈爷爷陈奶奶刚走没多久,杨家的那对龙凤胎就打开陈家大门,兴冲冲给他家的小黑喂起了饭。
看着那个套着链子,突然冲他们龇牙咧嘴狂吠的黑色小土狗。车里的李德成和李德成的妻子,都下意识的皱皱眉。而用尽全力往外看的李成才,则是下意识的紧紧扣住了身边的车椅。这一刻看着这个无端端冲自己狂吠的小黑狗,他突然想起那个晚上突然无端端冲他发难的李盼盼。
“这小畜生,跟它家主人一模一样,我迟早会弄死它的!”咬牙切齿说了一句,随后他便脱力的继续靠在自己父亲身上。
*
1992年阳历2月27号,刚好是农历正月二十四,整个正月后期,其实只有正月十五和正月二十四两个好日子。
陈盼的爷爷,是个特别迷信的人。
任何大一点的事情,他都会好好的看日历。
而阳历2月27日,就是他在半月前就看好的宜开业搬家的好日子。
这一天一大早陈爱国就起来生火收拾了,徐春花也早早起来揉面做饼子了。
至于陈盼,她则是拿着扫把抹布,再次把他家这个小店,里里外外的打扫了一遍。
到了早晨八点的时候,陈盼拿出早就买好的开业横幅和开业门联,她奶奶端来自己做的浆糊。她爷爷则是踩着家里准备好的塑料凳子,举着手把它们全部都贴上了上去。
“贴好了吧?那我提前恭喜了。”
从签约到现在,陈家人已经足足准备了二十二天了。天天注意着隔壁的动向,见他们今天终于要开业了,热情的秦桂花立马拿出自家卖的两幅鞭炮,嘱咐自己儿子点上了。
“祝你们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啊!!”
只有这些租客们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了,他们才会一直稳定在她家租房四五年,甚至是七八年。所以这一刻,秦桂花就像往常祝福所有门店租客那样,也祝福着今天开始正式营业的秦家人。
“谢你吉言,谢谢!”
陈爱国终于贴好了所有的开业横幅,陈盼和自家奶奶扶他下了凳子后,他便立马说起了感谢。
“不客气应该的!”
已经点燃一串鞭炮的秦阳,再次点燃了第二串。就在这个时候,干瘦的陈爱民带着自己的妻子和最小的儿子,也拿着两串鞭炮和两个手提袋慢慢从拐角走了过来。
而在他们的后面,则是跟着同样提着一袋子贺礼和庆祝鞭炮的陈家老大。他的身边跟他一起走着的不是他的哪个儿子或者孙子,而是他们这一辈陈家最大的陈家族长,也就是他们已经年龄快到的八十岁的最大堂兄。
“二哥,大哥——”
见他们果然按照自己说的地点找过来了,陈爱国眼眶一红,立马赶快迎接了上去。
这天上午,陈家烧饼铺外面的鞭炮声一直都没有真正停息过。
这天上午,陈爷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塑料凳子,一个一个招呼自己的兄弟朋友还有左邻右舍们。
这天上午,穿着一个新围裙的陈盼,也拿着一沓新买的一次性纸杯,来回的穿梭着,不停给家里长辈们还有亲戚们上着茶。
陈盼上茶,陈奶奶就拼命做饼。
当然除了陈家铺子早就做出的各种热乎饼子外,陈盼家还准备了几个专门的果盘,里面放了现在大家过年才吃的花生瓜子大白兔奶糖和水果糖等东西。
陈家这辈的最大家长看着四周的一切,缓缓说道:“爱国你出息了啊,我们这一门,未来就靠你了。”
“这——我就是随便开开,还不一定能成功呢!”
在外面忙着招待大家的陈爷爷,闻言立马不好意思的摆起手来。
“不,从你第一个出来做生意起,你就已经成功了。至少我们后面的儿子孙子们,都知道人活着不能只爬在庄稼上了。”陈爷爷的二堂哥,闻言也立马夸了起来。
“对,我们这一门,你是第一个真正开始做生意的。就凭这一点,你就比我们强了!”之前总是跟兄弟比较的陈爱党,也在人前说了一句公道话。
“是啊,三弟春花你们好好的干。没准那一天你们干的好了,也能招我们进去打打工呢!”
见大家说的开心,一直缺了一个右下颌牙的陈爱党妻子刘招弟,也笑眯眯说了一句。而她的丈夫陈爱民,这个时候却是捧着茶杯罕见的一句话都不说了。
“嫂子你真爱开玩笑,我们这算什么啊!”
刘招娣虽然是徐春花的嫂子,但两人年龄其实一模一样的。见她突然开玩笑,跟她关系最好的徐春花立马不好意思的回应起来的。
“我那有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春花以后如果你生意好了,忙不过来了,你随时都可以找我。到时嫂子我就做你的第一个员工,放心,到时我肯定不多要你工资的。”
陈盼的这位二奶奶是那种人后特别老实沉默,但在人前,会刻意多说话调解现场气氛的那种。
反正此刻就因为她的大嗓门,所有过来恭喜,但最后都只能坐在陈家铺子外面的塑料凳子上,或者只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九二之小富即安[九零]》 20-30(第4/17页)
能去里面两个巴掌大小卧室坐着的众人,就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了。
这一天,陈爱国的两个亲兄弟,两个堂兄弟都带人过来了。陈盼的那位住在的最近的姨奶奶,也就是陈盼爷爷的那位亲姐姐,也派儿子过来了。甚至连他们邻居杨叔都带着斜对面王奶奶带给他的一条红专门过来了。
就在陈盼家的铺子,门外鞭炮声声,大家拿着准备的红一条一条系在她家店铺的那个玻璃门把手和新做的“陈家烧饼铺”牌匾上时。最近过年只有年三十和初一待在村子里,后面一直都住在陈家镇四中家属院的王青山,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呼哧呼哧的再次返回了自己的老家。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他这次过来是跟他联系好的几个学生家长最后确定一下他们的转学信息,顺便过来拿钱的。当然他人都重新来到清水村了,他自然也想再给陈盼一次机会,看她要不要改变主意转学到他所在的那所学校里。
对方毕竟是他的亲闺女,如今他家老大和老小都在四中就读。他自然也想一视同仁,也想把对方早一年弄到学校资源更好的四中了。
在过来的路上,骑着自行车的王青山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想了很多劝陈盼和陈爱国夫妇的话术。但等拐过弯看到陈家大门上挂着超大铁锁后,他整个人一下子就懵了。
“青山,盼盼一家去六平开店了!你不在的这段时间,盼盼给你三叔三婶租了一个三十来平的小店面。你三叔三婶没有办法,只能顺着她的意思去六平开饼店了。他们一大早就走了,以后可能好几天才会回来一次呢。”
就在王青山扶着车把手,一直转头看向他家对面的陈家时,一直抱着孙子坐在自家门口的王老太突然的开口了。
直到此刻,王青山才猛然发现了坐着晒太阳的对方。
第23章
“婶子,你说什么?他们怎么突然就去六平开店了?眼看就要三月一号了,他们家现在搬到六平,意思是陈盼也转学到那边了吗?”
把自行车放在自家门口后,随即王青山就快步走到了,坐在一个小木凳上抱着自家孙子晒太阳的王奶奶身边。
“对,应该是转学到了那边。反正前几天盼盼奶奶在洗衣服时,我跟她聊了几句,她后来就给我拿出四个烧饼,说是他们要在六平开店卖那种饼子了。青山我跟你说啊,那饼子可好吃了,外面酥酥脆脆的,里面一层一层的。四个饼子竟然是四个不同口味的,有牛肉的,还有猪肉的,上面还有很多白芝麻——”
“二婶——”
王青山有些无奈,抱着小孙子的王奶奶反应过来,立马拉回了话题:“这几天他们家把所有鸡鸭兔子都处理了,羊和牛也早早赶到过几天再进山的羊倌牛倌哪里,现在他们院子大概只剩下那条小黑狗了。他们把一切都收拾的这么彻底,盼盼应该是转学到那边了,以后他家可能跟你们家一样,也会经常不着家,只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了。不过这样也好,跑出去闯闯总比一辈子待在我们这里强,像我儿子媳妇——”
他们这边不比村子内部,人总是很少。
所以只要碰到有人跟自己聊天了,上了年纪的王奶奶就习惯性跟对方多说一下。
不管怎样对方都是跟他同族的寡妇婶子,想到对方守寡几十年辛辛苦苦把唯一的儿子养大,后来又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儿子娶了媳妇。现在年龄都这么大了,还天天给儿子儿媳带孩子。心里即便有些不耐烦,但王青山还是陪着对方好好了聊了十几分钟。等要进家门时,看到自己自行车篮子里的东西,王青山犹豫了一下,随即拿出两个鸡蛋糕和一个大橘子给对方拿了过去。
“这——青山你真是个好人啊,我家儿子媳妇不在的这些时间,我算是就靠你们几个邻居照顾了。这个给我送饼子,那个做了好吃的给我端过来,你又送我这么好的小蛋糕和橘子,我这个老婆子算是临老临老享福了。这样我就算——”
“这是哪里的话,你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未来等大牛哥带着嫂子回家了,等星星长大了,你以后天天都会享福的。”
扫着对方手上,自家儿子女儿完全不吃的橘子和小蛋糕。看着那个躺在对方怀里看着呆呆傻傻,现在看见好吃的了才哼唧哼唧动了两下的一岁多小孩子。王青山轻轻的叹口气,随即才真正告辞了。
其实所谓的帮别人家孩子转学,就是王青山他们利用学校的一些已有的政策指标,成功引导别人转学成功,然后从中收取转学费和信息费的过程。
在他们四中,是外省和市区的孩子来他们学校就读,他们学校要收取一定的转学费的。
但如果对方本身就是他们乡和镇的孩子,那对方来他们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不收取转学费的,是交了正常的学费学杂费就可以正常就读的。
但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
隔壁中学在招收学生,他们四中也有附属的小学和初中,再远一点的六中同样有附属小学和初中。
其实只要他们这个乡的,大家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就读。
但这种事情,他们四中和六中不能大肆宣扬,否则就有直接跟隔壁中学抢生源的嫌疑。
反正就是靠着别人的不知道,他们有时候也会通过这种方法隐晦的赚一点外快。
而且说实话,他们学校的教育资源就是比隔壁中学强。如果是真的想读高中考大学的,与其在隔壁读三年初中,之后再来他们四中读高中,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在他们学校就读呢。
当然如果他们答应帮忙了,后续对方所有转学事宜都是他们负责的。
就算他们把一切说的很容易,但真正办理手续要跑的那些地方还是挺多的。
有的时候为了办手续办的快一点,他们也会给负责相关招生工作的老师偷偷摸摸送点礼物什么的,甚至会请他们吃一顿。
反正帮助一个孩子转学,就收对方三四百的关系费,王青山并没有内心不安的感觉。
要知道,他们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人情社会和关系社会。
他这边给人帮忙是只收三四百,但有些人要的厉害,是一个学生就收五六百的。
反正后续在去村子的几个人家时,他都去的坦坦荡荡的。
他在通过这件事情偷偷摸摸赚外快,但这事情到了别人的眼里,就是他在辛苦给他们这些同村同族人帮大忙。知道他收的钱比别人少,好几家都对他非常的感恩戴德。
这个下午,王青山每去一家,就受到一家款待。
等晚上从最后一家出来时,他兜里已经有一千两百块钱了。
这些钱,王青山估计就算他再花出去两百块,后续也能再给他留下一千块。而一千块,几乎是他十个月的工资。如果到了他隔壁的王大牛家,这一千块对方可能要带着他妻子不吃不喝的赚一年。
“钱啊——如果不是我当初——”
过了清泉,外面几乎就没有人了。
而且村子的大人小孩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九十点就熄灯睡觉的。
此刻时间接近十点半了,走在被月光披上一层银纱的乡村公路上,喝的有点醉的王青山就是忍不住喃喃自语起来。
“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重回九二之小富即安[九零]》 20-30(第5/17页)
如果不是我当时——”
就算周围没有其他人,喝醉酒的王青山也说出后面的话。
等推着车子拐过弯,看到村子入口处的陈家后,王青山慢慢往前走着,心里陷入了难得的不安和愧疚之中。
想到他当时让妻子偷偷摸摸在山里岳家生下,后来听到陈家要领养孩子他便立即连夜从岳父家抱回来,然后放在陈家大门口的老二。
现在女儿双全的王青山就在黑夜里坐在自家门口,一动不动看着陈家的那个破旧大门,久久都无法动弹。
时间一点点过着,因为他的这个行为,他自家院子被拴着的大狼狗和对面小土狗,都不安的叫了很多声。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这次过来,原本只想意思意思的收陈家的一点点钱,然后也想把陈盼转到四中的王青山,最后自嘲的笑了起来。
在时间快接近十一点时,坐了很久身上酒劲消了很多的王青山这才摇摇晃晃的起身,然后低声嘟囔着慢慢的转身回家了。反正作为父亲,他这次的责任算是尽到了。陈盼自己不愿意去四中读书,错过了这次的好机会,那就怪不了他了。
*
晚上十一点,见外面的人真的很少了,陈家开了一整天的烧饼铺终于关门了。
见自家老头子把卷帘门拉下来了,忙活了一整天的陈盼和陈奶奶,都不约而同的坐在了里面的桌子边。
“老头子,你赶快点一下今天我们的收入吧!”身体虽然累,但陈奶奶想着今天一整天的收入,还是立马抬头看向自己的丈夫。
“好!你跟盼盼先吃点东西吧!”
把桌子早就买好的炒饭,给她们一人推过去一碗。随即陈爱国拿过后面置物柜上的纸盒子,把里面的钱直接倒在陈盼和陈奶奶正在吃饭的那个长桌子上
叮叮当当的硬币和纸币,一下子就铺满桌子的中央。
看着那些一毛两毛,一块两块的票子,正在歇脚也在赶快吃晚饭的陈盼和陈奶奶,同时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