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芳华许君心(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三国东吴·江东风华录》 16、芳华许君心(第1/2页)
见那瘦弱的少年着缟衣素布,跪拜一路,孙策上前将他扶起,刹一抬眸,少年坚毅的眼神直入他心,便试探而问:“孙氏方入江东,群贤观望。你何不去寻那会稽王朗?倒想来孤这穷隅之府。”
胡综坚定地回道:“丈夫处世,立功利国,不以年岁定论,将军与公子皆少年英雄,综深仰服。”
孙策大笑道:“孺子可期!你便留下,为权陪读。”
“多谢将军大恩!”胡综再度扣拜而谢。
孙权闻声拄着鸠杖缓行而出堂,胡综则当即起身将他扶住,又歉道:“将军,综近日还不能入堂共学。流民营中,还需苦粥解毒。”
“解药入粥,你们也是费心。但孤的军中可不是无人可用,其后之事,孤自有安排。”孙策轻拍胡综的肩背,少年可期,未来则可期,“今日子纲与孤有要事商议,你们且自读学。”
“诺。”
孙权携胡综慢行在府中,浅问几许身世,暗察其人,又令胡综守孝出七后再来共读,但且带他一览学塾。
学塾内,独朱然与张明宜坐在席中,以绢丝屏风为隔,倒是出奇地安静。只是,明宜的案前并无书卷,她将清水洒在案桌上,轻绘着什么画。
朱然快速翻阅诗经,专为某些诗篇停留,咿呀而念。
胡综观察这塾中情况,拱手与朱然见礼,道:“然公子内修清长,能得与公子同榻而学,综,此生无憾。”
“呃……”见胡综那一本正经的夸赞,朱然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不会这小子因为自己抱他回来,有什么非分之想罢?
想到这里,朱然微微垫了垫脚尖。
是不是自己太矮了?
张明宜顿时拊掌而笑,“噗哈哈哈,好一道会说话的小嘴!”
胡综又拱手向明宜:“姑娘见笑。”
朱然叹了叹,问胡综:“你戴孝之中还来学塾作甚?”
“方才路上与权公子多说了几句话,顺道来此。不慎叨扰到然公子,望见谅。”胡综彬彬有礼地致歉,如一团软棉花,柔弱,可怜。
“快去忙你的事罢,银子可够?我这还有。”朱然起身来,将钱囊掷给胡综。
胡综接过钱囊,大礼而谢:“深谢然公子。”
“是我来迟,好生热闹。”
一道熟悉而温柔的声音自回廊处传来。
步练师以一尺素色轻绸蒙眼,在月鹿的搀扶下慢慢地向堂中走来,张明宜见状,也赶忙上前相扶。
胡综退去时,恰与步练师擦肩而过,一双复杂的目光落在她身上,良久方消,又与孙权点了个肯定的头。
待扶练师坐下,孙权也入座至一旁,仅以屏风相隔。
却随着轰隆一声,朱然起身把屏风撤去,坐到练师席案前,又翘个二郎腿:“老贼……咳,先生今日不在,你又伤了眼,来这里作何?”
“取掉屏风,你是想光明正大地偷看练师?”明宜压低声音含怒而问,眼神带怒意,却也萦带着一丝复杂难以捉摸的情感。
朱然挑眉侧问:“明宜如此激动作甚?难不成你……!喜欢练师?”
“你……”明宜蓦地翻个白眼,别过脑袋。
步练师将袖箭取而上弦,孙权则起身而至,十分熟练地捉住她的手腕,为她辨指方向,直至对准朱然。
“啧啧啧,配合真默契呐。”朱然尴尬地转身回避这俩人,又将目光向着方才胡综离去的方位:“胡综为何以那般目光看练师?”
张明宜以手托腮,撇嘴嗔道:“是啊,方才我也瞧见了。看来,臭男人都会见色起意。”
“我是看他在看才看!”朱然拍案而肃身,慢半拍的他突然反应过来方才明宜的种种话语,是吃醋了?“我真不是……你别误会!”
二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番,忽注意到孙权面色未改,竟无醋意,不解而问:“你竟然不生气?”
孙权摇头:“我为何生气?综虽心思精巧,但热忱真诚,他有自己的理由。”
朱然呵道:“若是谁敢这般看我夫人,我揍死他!”
明宜轻咳两声,迅速起身作辞,走时,脸已微微泛红。朱然眸珠轻转之际,抬脚跟上她,“明宜,我送你回家。”
张明宜:“想被我阿翁训么?”
朱然:“不想,但我不怕。我脸皮厚。”
“哈哈哈哈。”
二人嬉笑声渐远,孙权又屏退谷利与月鹿,确认堂中只有他与练师之后,未等练师问及,已为她解释:“胡综看你,是因觉你样貌眼熟。月前,他在江都落难,被一少年游侠所救,容貌与你极似。后来那少年匆匆辞去,道是,要去淮阴再寻妹妹。”
“阿兄?!”
未及练师的手掌紧攥,孙权已温柔地执她手,安慰道:“一定是他,至少如今我们已知,他还活着。”
“嗯!”练师颔首展笑,手臂慌忙乱动,是因蒙眼还未习惯,略显笨拙。
孙权含笑伸手,取下她腰间的鹤骨短笛,轻轻放置于她的掌心,“快与他联系罢。往江都与淮阴之间的位置传信。”
练师的脸庞微有红润,眼角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与激动,却又有一丝尴尬:“自我目盲,才知耳之听感颇为敏,二郎不妨,先回避回避?”
孙权唇角浅浅含笑:“我说过,我喜欢听。”
练师会心一笑,但紧张又期待,她蒙着绢纱翩然奏笛,又抬手引来数只鹧鸪,盘桓其身,风拂过她额前碎发,轻盈恬美,若羽仙临世。
一曲尽罢,鹧鸪纷纷旋飞而去,练师将骨笛手执,声色压不住期待与盼望:“快快回信,阿兄。”
一阵晚风拂来堂中,翩飞练师螺髻后的素色绢带,金累丝步摇临风起舞,雝雝铃铃。
三日后。
吴郡太守朱治于姑苏湖畔的三楼船中宴请吴县豪族名士,他曾为县吏,后察孝廉,州辟从事,在吴郡颇有名望。
孙策可能无法召集这一堆士族权贵,但朱治,多少能请得动这些傲者。更何况,朱治已年逾四十,今膝下添得一子,堪为大喜。
满月之宴起,往来宾客众多,灯辉如缀,丝竹歌舞不绝。
楼船上层,少年姑娘们倚栏垂影,夕时昏昏,桨声灯影,正是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