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1(2 / 2)
大典之后,新的国家机器开始高效运转。那些被历史铭记的名字,各自找到了最终的归宿,如同星辰,镶嵌在新朝的苍穹之上,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诸葛亮与周瑜,这对曾经的对手,如今的总理朝政者。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慧与鞠躬尽瘁的精神,与周瑜的恢弘气度、精于实务相结合,共同总领朝政,完善新朝制度。他们梳理前朝弊政,制定户籍、赋税、吏治等一系列奠基性的政策。诸葛亮的《启朝律例》草案,周瑜的《漕运水利新策》,无一不关乎国本。二人时而辩论,时而默契互补,成为新朝稳定与发展的定海神针。
霍去病与白起,将收编的各路军队打散重组,锤炼成一支真正忠于新朝、令行禁止的铁军。一外一内,一疾一稳,共同确保了“启”朝疆域的稳固与边疆的安宁。
赵匡胤,这位“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以其独特的帝王视角和历史经验,为新朝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杜甫,终于实现了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倡导“文以载道,歌咏盛世”的新文化运动,鼓励诗文反映民生,歌颂新朝气象。昔日笔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沉痛,化作了如今为万千寒士开辟前途的实践。
......
这些来自不同时空的英魂,在这个名为“启”的舞台上,各自找到了位置,他们的力量被拧成一股,共同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朝着女帝所描绘的那个盛世,滚滚向前。
登基大典的喧嚣终于散去。
暮色低垂。
姜戈换下沉重的冕服,着一身简便的常服,信步走在御花园的廊下。她屏退了左右,唯独一人跟在身后,脚步轻捷而稳定,是霍去病。
花香幽幽,风微凉。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走了一段。最终,姜戈在一处可俯瞰大半座皇城夜景的亭台边停下。
万家灯火在她脚下铺开,与天际的星河遥相呼应。
这片宁静的繁华,是她历经生死、费尽心机才守护住,并即将全力去建设的。她想起了白日里百姓们那一瞬间的惊愕,以及后来的欢呼。
她没有回头,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有些轻渺:“去病,你说……这万家灯火,能一直亮下去吗?他们…真的能接受一个女帝吗?”
霍去病走到她身侧,与她并肩而立,目光同样投向那一片璀璨,他的声音沉稳而肯定:“他们接受的不是男帝或女帝,他们接受的,是能带来太平,许他们未来的明君。”他顿了顿,看向她,“今日,他们看到了。只要陛下在,只要这太平在,灯火便会一直亮下去。性别之见,终会败于安居乐业之下。”
姜戈微微侧头,看向他年轻而坚毅的侧脸。在战场上他是无坚不摧的利刃,在此刻,他却是她身边最沉静的依靠。
“那么,”她顿了顿,问出了一个超越君臣,甚至带点女儿家气息的问题,“你会一直陪着我,看着它们亮下去吗?直到……永远?”
霍去病转回头,他的眼眸在夜色中亮得惊人,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种近乎磐石的坚定:“我会。你在何处,战场便在何处。你要守护这灯火,我的剑,便为你扫平一切阴影。”包括那些因性别而起的非议与暗流——这句话他未说出口,但姜戈能懂。
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柔情蜜意。
他的承诺,是将军的承诺,以剑为誓,以疆场为证。但这其中蕴含的意味,却比任何情话都更深沉。那是一种超越了一般君臣忠义,也超越了寻常男女情爱的关系。
他们是君臣,是战友,是共享同一个宏大梦想的知己,或许,也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