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2(1 / 2)
一样,这些话不能对景帝说,却是能对燕曦说,她对下属在某方面更为宽和。
太后对新法的偏见更多的来自于她的娘家李氏,还有左右的宫人。
李氏是外戚,新法的实行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比如太后的弟弟,当初便受到了违反市易法的指控,对此自然没有好感。
时不时便和太后哭诉,说今年的收入比去年的差,去年的收入又比前年的差,这是一年不如一年呀。
暗示政治方面出了问题。
然后便是宫里的内侍,市易法的实行也损了他们的利益。
宫廷采购物品的决定权在内侍手里,而那些做宫廷生意的大商人,自然得贿赂内侍,然后垄断一类物资的供应。
而市易法的实施对大商人们的独占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因为里面规定了宫廷和政府采购物资不通过大商人所在的行采购物资,而是分别向个体商人采购。
目的就是排除市场独占,以价格竞争争取得采购的合理化。
不仅如此,市易法还规定政府可以低利贷款于商人,如此,就可以救济到一些小商人。
这个贷款的形式和青苗法差不多,只不过青苗法以振兴农业为名目,而此法在他人眼中,就是纯粹的为商人牟取利益。
自古以来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因此此法受到的诘难之声更多。
太后身边的宫人就在那儿煽风点火,说石老大人和商人勾结,这才造成市场生意低落,百姓嗟怨的景象。
而太后也担心百姓的嗟怨会从个别官员上升到整个朝廷,所以才反对。
燕曦有些愕然,她的确知道一些宫人对石老大人有所怨怪,却不知他们还在太后耳边煽风点火。
“去凤仪宫。”
第828章 一梦华年360
早些年燕曦便和谢宁讨论过新法的利弊,市易法可以让小商人因低利融资而变得基础稳固,这般,国家的税收自然就增加了,只是这得过一段时期才能看出来。
眼前所看到的只是大商人生意日趋低落的现象。
只不过现在也已过了那么久了,利弊所呈,自在各部数据之中。
那些因市易法而起势的新兴商人让大商人的垄断不再,他们的竞争力是被经济官僚所认可的,所以没有必要和宫廷内侍接触。
财路被断,那些宫人自当憎恨。
燕曦相信太后贤德,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太后都将国家大局放在前面,而无顾于私利。
现在她执政,太后摄政,燕曦希望二人不要有芥蒂,特别是因为“传话人”而生的芥蒂。
她自然看出了小丁内侍说这一番话的含义,一是为了讨好她,解她烦忧,二也是为了个人私怨。
可即使如此,燕曦也无所谓,毕竟太后身边的一些内侍,的确是留不得,顺势而为,也是给自己解决麻烦。
小丁内侍在亲眼看到那人被杖杀后才返回自己的居所和丁内侍禀报,“干爹,最后一个也死了。”
且是光明正大的死,算不到他们头上。
丁内侍懒洋洋的靠在榻上,他今日跪的久,不仅膝盖疼,腰也酸。
把干儿子送到新帝身边,然后等景帝的丧礼过后,他也该退休了,有些事,也得断了个干净。
淑妃现在是个忌讳,而当初淑妃进宫,他也是收了不少钱的,淑妃是昭王的人这一层,他是知道的。
可各家送美人进宫为自家谋福利这事屡见不鲜,他也就没当一回事,谁知道会出这档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