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2 / 2)
崔衍昭无奈:“事情紧急,他不会在这上面耗费时间。”
谢启感觉自己被无形地踩一捧一了。
崔衍昭看谢启还是一幅很不放心的样子,道:“这样吧,我们一起去洛口。你的文章我也会过目,若是不好,就先不交给他了。”
反正他现在没事干,而且睡也睡不着。
谢启想到崔衍昭“不知书”的标签,心里默默噎了一下。
陛下看什么都会觉得好吧。
但总归有人陪着,他心里还是稳定了不少,“遵命。”
刚下定决心,他反应过来,惊讶道:“大将军竟不在寿阳?”
大将军都不在,陛下怎么还要伪装?难道是他误会了?
这超绝的钝感力……崔衍昭沉默,就这还想去守城,怕不是被敌人抓了还没搞清楚敌人在哪里。
过了一会,崔衍昭幽幽叹了口气。
“谢启,你和别人不一样,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守城这种事上。”
作者有话说:
----------------------
不好意思,之前的情节创到了大家,已修改并深刻反思qaq。
第25章 檄文
夜间的洛口城中,王适安召集所有的亲信,另外叫来了洛口主,说了转为攻势的想法。
洛口主本就没有主见,见识过王适安的本事,对王适安的决定一律保持默认态度。
亲信们都是因王适安个人的威信而聚集起来,在他有了决定后,即使原本另有想法,此时也全心投入怎样达成王适安的目标上。
左寓思考片刻,道:“大将军,如今我等兵力不足,不可轻易攻城,不如激他们出来,再从后包超。”
“这个并不难,写一封檄文传遍四方,减其士气,再派兵士轮流于城外以言语激之,只要持之以恒,他们定会忍耐不住。”
“不过嘛,”左寓自信满满地看向座中每一人,道,“除此外,我还有一计,便是借兵与夏军对抗。是否要借兵,就看大将军如何作想,若只是为一隅安稳,借与不借,都没有分别;若大将军欲趁此时机创立功业,非拿到徐州的兵权不可。”
创立功业,自然就是北伐了。北伐自然要有足够的兵力。
在座众人纷纷沉默。
先帝起于徐州,如今徐州依然有他的班底,左寓所说的那支精兵,正是指先帝留下的班底。
那支徐州兵驻扎在建康以北的历阳,由徐州刺史管辖。只是如今徐州刺史是否愿意让出兵权仍未可知。
而且与寿阳邻近的钟离正是属于徐州管辖,徐州刺史身负职责,却坐视镇守钟离的王密逃跑,既不出兵救援,也不对王密进行阻拦,其冷漠自私的态度可见一斑。
先帝在时,自然能以曾攻入河洛的威望强势压制四面的野心。
可如今新帝继位不久,也尚未做出事来树立威望,以新帝的名义恐怕这徐州刺史并不好说服,而以王适安的名义……那便彻底暴露了他们的意图。
众人都看向王适安,他们大多倾向于先保住一隅安稳,不要多生是非。
但最终还是要听从王适安的决定。
烛火光芒中,王适安撑颊思索,英俊面容上阴影晃动,颇显肃杀之感。
片刻后,他紧皱的眉头一松,道:“一隅安稳怎么够?自然要追击索虏,让他们不敢再犯!”
王适安起身:“我现在就以家国的名义修书一封,遣人送予顾约。”
顾约正是徐州刺史,出身吴郡四姓之首的顾氏。按理说与寒门和次等士族有一定界限,但他连王密这样的高门子弟都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