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1 / 2)
!
卫湘悲愤地对卫衍诉说:“我向母亲提议,将侄儿葬在玄武湖底,日后母亲若是想念,随时可饮湖水以慰死别之痛。母亲竟然不许!”
卫衍神情?未变。
卫湘的提议是那样体贴周到,听着卫湘诉说,他本感到了一丝威胁,但听到母亲的反应,那不明?的忌惮便又消失了。
原来母亲并不是针对自己?,只是如今悲痛至极,听不进去任何?主意而已。
至于母亲对大兄的偏爱,他早已经习惯,做不出和卫湘一样的悲愤模样。
卫衍没心情?听卫湘诉苦,说起了正事,“江南又派出使臣来我大夏,如今应已在路上。”
卫湘疑惑:“他们已派过使团,怎么还有?”
卫衍也不理解怎么再次来人,虽然他是夏国的皇帝,但他十分明?白?,夏国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其?实?是很危险的地方。
等?对方到了夏国就命人将其?赶走,他们夏国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
-----------------------
作者有话说:儿前抱我颈,问“母何所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蔡琰(蔡文姬)《悲愤诗》
描写战乱中母亲被迫抛弃孩子的情景。
第116章 挟殿下以令国公
春寒时候, 连日细雨。
崔衍昭抱着全副武装的崔析在长廊内看雨。
说是长廊,其实?设有坐席与桌案,十分宽敞, 除了没有门窗, 和大堂都没太大区别。
崔衍昭在思考这?些?天萦绕他心里的一个问题。
直到开始照顾崔析, 他才意识到王适安平时和他相处的时间?其实?并不多,以至于现在带娃基本都是他在负责。
简直像崔析是他生的一样。
虽然是不是的也没区别。
崔析望着雨幕,目不转睛。他对雨天很好奇,一大早磨着崔衍昭把他抱了出来。
出檐很大, 雨滴无法?飘进来,只需当心寒气?侵袭。
崔衍昭将崔析身上衣服紧了紧,琢磨起王适安的想法?。
他这?些?天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崔析是王适安的孩子,却和他更加亲密。
按照他看历史?剧的经验, 等王适安上位后, 肯定会怀疑和他亲密的崔析要为他复仇,后续好一点是亲子关系疏远,差一点就?是王适安把危险扼杀在摇篮里。
想到后续发展,崔衍昭实?在不能平静。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ě?n?2?????????.?????м?则?为????寨?站?点
这?就?是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太残酷了。
但其实?没有必要,就?算王适安不把孩子押在他这?里, 他也不会阻止王适安进步的。
和王适安提一下养娃的问题吧。
崔衍昭低头看一眼专注望着雨幕, 对未来困境毫不知情的崔析,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才出生就?成了质子, 好可怜。
*
崔析出生后一直在宫里住,崔衍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照顾崔析上,也就?没去过王适安的国公府。
这?次为了王适安和崔析的亲子关系, 他决定速去速回。
虽然王适安每天处理完事务都会回到建康宫,但做事都需要一鼓作气?,等王适安回来,他恐怕很难找到现在的感觉,也更难说服王适安了。
崔衍昭行动得很快,就?是他又一次发现他来的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