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浪漫瓷都行(3) 江晏清太招人喜欢了……(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117章 浪漫瓷都行(3) 江晏清太招人喜欢了……
江晏清和秦玲踏在先辈们曾经挥汗如雨的矿道上, 这条蜿蜒的矿工之路,承载着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在这裏,他们品尝了矿工们的日常餐食, 便餐简单实在, 每一口都饱含着生活的苦涩与甘甜,那是矿工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力量源泉。
那一壶矿工茶, 更是深邃如矿井,苦中带香, 如同矿工的生活, 虽然艰难, 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秦玲的眼中装着对过去的敬仰, 江晏清则以別样的目光捕捉那份不易察觉的沧桑。
时光交错在瓷石明矿的遗址上, 恍如隔世。
他们不仅在体验矿工的生活,更是在品味一个时代的记忆, 感受那份深沉而炽热的矿工精神。
下午,两人前往陶溪川文创街区。
瓷都陶溪川文创街区, 由旧窑改造而来,是一座融合了陶瓷文化、艺术创新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综合文化创新园区。
陶溪川以陶瓷为主题,集创意工作室、艺术展览、文化交流、商业零售和休闲娱乐于一体。街区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特色,结合现代设计元素,打造了一种独特的“旧厂新生”风貌。这裏不仅有众多国內外知名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有各种陶瓷艺术展览和工作坊, 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接触陶瓷,了解陶瓷制作的全过程。
此外, 陶溪川还定期举办各类陶瓷艺术节、论坛和市集活动,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设计师和陶瓷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
这裏的夜景尤其著名,灯光映照下的老厂房和现代建筑相互辉映,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午后的阳光灿烂明媚,江晏清挽着母亲的手,一同踏入闻名遐迩的陶溪川。
放眼望去,是古与今的交融,是艺术与生活的碰撞,瓷都张开包容万物的双手,拥抱全世界的游人。
古老的窑炉诉说着不老的故事,现代的创意为故事注入了新的活力。
漫步在红砖房之间,江晏清和秦玲的脚步逐渐放慢,一些女孩在红砖砌块的墙面下拍照,也有情侣在烟囱下的网红点打卡。
“老妈,拍照吗?”江晏清问。
“啊?”秦玲果断摇头,“乖宝,別抢你爸的工作。”
江晏清无奈又好笑:……好的。
他传了一道灵念给自家外出的老爸,催促他快点回来“工作”。
阴暗的停尸房中,杨树芃不再跟那些霸凌儿子的渣渣废话,直接拘走他们的亡魂,带到冥界交给江晏清的其他爸爸。
杨树芃匆匆把人丢给十殿阎罗,便赶往人间。
时间切回到江晏清带母亲逛街的时候。
文创街区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宽阔的街道伴随着潺潺水声,两侧绿植点缀,每一寸空间都经过巧妙的布局规划,呈现出一派清新的面貌。
这裏的店铺专注于瓷器艺术,商品琳琅满目,千姿百态,別具一格,展架上陈列的陶瓷,质地细腻,造型別致,种类丰富,几乎满足了所有的使用场景。
秦玲看得眼花缭乱,陷入甜蜜的困扰,不知该如何抉择。
她的眼中闪动着好奇与欣喜,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精致的瓷器,每一件都像是有生命的作品,承载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梦想。
江晏清在一旁耐心地为母亲解说,从釉色的渐变到工艺的精湛都能一一道来,不吝赞赏。
在一旁偷听的原创者脸都红了,说什麽也要送给他们一套,离別时还握着江晏清的手不放,就像舍不得知己离开。
像这样的萌新原创者还有很多很多。
当然,身为风水宝地,陶溪川免不了卧虎藏龙。
这裏最不缺大碗艺术家,比如来自加拿大的瓷板画家菲力·雷、来自厄瓜多尔的陶瓷艺术家索菲亚·洛雷、来自捷克的雕塑家伊娃·鲁卡等两万多人。
根据陶溪川文创运营公司总经理的讲述,他并未刻意邀请这些大师,反而更注重吸引那些一无所有的年轻手艺人,让他们看到机会和希望,愿意留在陶溪川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年轻的艺术家,入驻陶溪川的前六个月可以免摊位费,但每个月要提交新作品的申请,由自治委员会评分,如果没有真本事,就无法留在人才济济的陶溪川。
秦玲把玩着刚才买下的陶瓷首饰,爱不释手,“真好看,这裏的小艺术家一个比一个优秀。”
那个小老板刚从瓷都陶瓷大学毕业一年,年收入就达到三十万,容貌、天赋和努力一样不缺,真是个优秀的孩子。
……就是太热情了,说话跟相亲介绍似的。
秦玲反应过来,她差点又把儿子弄丢了!
妈妈嘆息:儿子太招人喜欢了怎麽办?
不对,应该是,儿子太招男孩子喜欢了怎麽办!
江晏清点头:“陶溪川珍惜人才,人才便会聚集在这裏。”
江晏清一边逛集市,一边进行市场调研,完成他的实践作业。
园区裏有一千多个摊位,全部都是纯粹的原创作品,江晏清几乎找不到一模一样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