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 57 章
“是你啊。”虞秋看到王守实带过来的人时,略显惊讶,显然还记得这个找自己来求助过的姑娘。当时自己碍着身份没帮她,如今瞧着人越过越好、都能跟他们出来谈生意了。
陈禾不知这两人打什麽哑谜,加之虞秋的表情只有一瞬间的异样,随后就恢复如常了,他便没多问,只将注意力放到王守实带来的藕粉样品上。
去年虞秋只是出了个方子,大部分时候监工的事还是交给村长和村裏人去做,因此并未参与实操的坏处就显现出来了:此时的莲藕未经过选育,传统品种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哪怕是长在同一荷塘裏的莲藕,品质差异也可能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直到今年袁四桂想要将藕提前分类的主张一提,虞秋才猛然想起这件事来,好在为时不晚,看着面前两堆各不相同的藕粉成品,他又有了新的点子。
“这边一等藕磨出来的精品粉还是全给张锦川,八十八文一斤的价不用动,他要的就是咱这好品质,更別提今年的质量比去年的还要好上三分,要是混了粗粉,反而砸了招牌。”
“稍次一些的,现如今还不清楚人家愿不愿意要,不如试试放到镇上卖。”
陈禾也点头,“守实叔,您要是信得过我们,就放到我们铺子裏好了。咱这铺子本来就卖村裏的干货、杂粮,藕粉摆过去肯定能卖动,还能跟其他山货搭着卖。”
王守实摆摆手,说着就站起身来到屋外去了,不参与小辈之间的商议,反正最后他只要知道能拿到多少铜板、能给村裏人分到多少钱就行,“你们尽管去做就是。”
“不如往藕粉裏再掺点东西?”袁四桂鼓起勇气,也渐渐参与到讨论中来,“加点干桂花、红枣片什麽的……反正村裏家家户户都有,不缺这些玩意儿。”
加点东西?虞秋思绪发散一瞬,很快想到现代那些花裏胡哨的添加剂,现在可没这条件,能吃上一碗纯藕粉就是万幸了。
他摇摇头将脑子裏的东西甩掉,“加进去确实能让藕粉更香,冲调出来也更有嚼头。”
随后话锋一转,“但同样咱们得把账算明白。加料是好,可一斤藕粉裏加多少?少了没味道,多了占分量,村民们要是觉得自家的东西被拿去添料,却没多赚钱,反而容易闹矛盾。”
袁四桂搓了搓手,语气变得有些犹豫,“我倒是没想这麽多,就是觉得加了料能好卖些……”
毕竟是自己说要带着村裏人学,虞秋索性给袁四桂掰开揉碎了讲,“好卖是肯定的,但得把账算明白。”
虞秋从屋裏拿出纸笔,一边写一边说:“张锦川那边还不知有无变动,咱们暂且不论,就拿这些去向不确定的次品藕粉来举例。”
“如果按一斤藕粉加一两干桂花、二两红枣片算,这些东西虽不用花钱买,但村民采摘、晾晒也费功夫。不能让大家白出,得把配料算进分红裏。谁家出了多少桂花、红枣,按重量记下来,最后跟藕粉利润一起按份额分,这样大家才愿意出。”
陈禾也凑过来,半是提议半是安慰袁四桂,“我先前看镇上有人卖过加了红枣的小米,他们是按加料款单独算,比如普通小米三十文一斤,加红枣的就卖三十五文,客人也愿意买。咱们是不是也能试试?”
虞秋点点头,“是个办法。咱们可以把藕粉分成两种,一种是原味藕粉,卖五十文一斤;另一种是加料藕粉,加了干桂花和红枣片,卖五十五文一斤。”
“这样将选择交给客人,他们也知道涨价是因为加了料,不会觉得咱们乱定价;村民也能靠自家的配料多拿分红,两头都不落话柄。”
袁四桂听明白了,松了口气,笑着说:“这样一来,既不用让村裏人白出配料,也能让藕粉更好卖,真是两全其美。”
虞秋却没完全放松,又补充道:“还有两件事得注意。一是加料的藕粉得把配料比例写清楚,比如每斤含一两干桂花、二两红枣片,贴在容器外头让客人看明白;二是得跟村民说透,配料是按重量算分红,不是白用,免得有人觉得咱们偏了谁家。”
王守实刚从外面回来,正好听到这话,接茬道:“这事我来跟村裏说!咱们村的人都实在,只要把账算透明了,没人会有意见。而且加了料的藕粉要是卖得好,大家分的钱也能多些,高兴怕是还来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