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 63 章
如此两人在家歇了一天,直到第二天陈禾才跟虞秋一起赶着太阳升起的尾巴到了铺子裏。
他俩早就商量过,在冬季来临之前要弄个类似“清仓大甩卖”的活动,将铺子裏囤积的干货、皮毛通通卖出去,实在还有剩下的就拿回家自己吃用。
昨晚在家陈禾缝帽子,虞秋就做了块写着大字的木牌,就等着第二天带到铺子裏,好开始清仓活动。
倒也不是说这些东西缺了地方堆放,只是冬季潮湿阴冷,堆得时间久了容易霉变、生虫蛀,容易白白浪费了好东西。
而对于麂皮、兔毛类的制品,冬季的低温虽能延缓腐坏,但长期储存需消耗额外成本,比如购置樟脑、搭建干燥仓库存放,款式上差不多每年都会有新花样,老款容易过时,并且皮毛老化也会导致其大幅贬值。
冬天天冷,按照去年的天气作为参考,更晚些时候还得下雪,整天往镇上跑不现实。再说现在的人们大多都有囤货的习惯,会过日子的人家在秋收结束后就开始了囤粮,他们现在做活动已经不算早了,正好能赶在天彻底冷下来之前多卖些。
既然要做就做得好些,一年末尾该有个好结尾来收场,虞秋便提议这回多加个步骤,将铺子好生布置一番,因为当下百姓虽无促销概念,却对时令场景的敏感度很高,合适的装扮能让顾客更快放下防备。
陈禾听完他的提议,点头同意,“这话在理,要是光摆着货物喊便宜,总有乡邻要站在门口犹豫半天。若能把铺子拾掇得有有模有样,想必愿意进来的人会多些。”
两人说干就干,先从门口布置起。
虞秋将昨晚做好的木牌立在门边,上面从上至下写了“暖冬备物节”五个大字,还用红漆描了边,阳光一照格外显眼。
陈禾则从后院抱来几捆新鲜松枝,仔细捆绑在门框和货架边缘处,松针的清香混着淡淡的木头香气,倒有了几分清晨山间的清爽氛围。
与此同时,陈禾还带来了家裏前两年过年剩下的两串红灯笼。他将灯笼挂在铺子门边两侧,虞秋见状,又取来笔墨在灯笼上添了“囤冬”“暖货”几个小字,省去了纯色的单调,为灯笼增色不少。
“再摆个炭火盆,这样暖和。”虞秋寻来一个不用的铁盆充当容器,蹲在铺子中间,调整铁盆的位置。
灶房裏还有些自留的干姜,陈禾听说有些传统仪式中人们会将其切片丢在炭火上烘干,散发出来的温热香气有着“驱邪避秽”的意义,再结合炭火的暖意,能在铺子裏共同构建出庄重又不失温暖的氛围。
虽不知传闻真假,但手边有材料,做法又不费事,陈禾决定效仿,也在炭火上搁几片试试。
他从库房取了些碎炭、短枝扔在盆裏引燃,再将切成大片的生姜放置其上,不多时,淡淡的姜味便在铺子裏弥漫开来,驱散了阴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