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第 54 章
“具体是一种什麽感受呢?”
“淤泥。”冯谁斟酌着字句,沙发柔软得让人陷进去,室內弥漫着一股好闻的花香,“像是沼泽的淤泥,我在沼泽裏,想要上岸,却怎麽也拔不起沉甸甸的双腿,我想呼喊求助,可身边人如常地跟我说着话,谁也没注意到我身处不见天日的沼泽,沉闷、呼吸不过来、恶心感……”
医生刷刷记录着,眼中的真诚不似作伪,真心实意地共情着冯谁的痛苦:“你知道吗?你能感觉并描述出这种感受,已经走在治愈的路上了,就算身处不断下陷的沼泽,我也能感觉到你强烈的求生欲望。”
医生又循循善诱地引导冯谁说出更多感受和症状,但小心地避开导致这一切的源头事件,大概察觉到冯谁的防御,她并不急于让冯谁袒露所有。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九点,医生看了眼手表,在冯谁面前放下一杯热气腾腾的花茶:“今天先到这儿吧。”
冯谁喝了口茶,很香,但没有熟悉的感觉。
“三个建议。”医生比了个手势,“如果不愿意吃药的话,只能先从这方面调整。”
“好。”冯谁端坐,认真地聆听。
“第一,如果那种感受再次袭来,在纸上写下你想对一些人、一些事说的话,写完可以撕掉或者扔了,不必保存。”
“好。”冯谁点头。
“第二,不管六年前导致你抑郁的事情是什麽,从现在开始,不再回想。”
茶水的温度透过杯壁传到手心,大雨敲打屋顶,冯谁皱了皱眉:“这个,是能控制的吗?”
“知道冥想吗?”医生问。
“了解一点。”
“跟冥想一样,不用想着控制,当回忆出现在脑海时,察觉到它的出现,然后把注意力慢慢拉回到当下在做的事,比如呼吸。”
冯谁试了一下:“但是……如果它反复出现呢?”
医生心有成竹,微微一笑:“那就一次次拉回来就好。”
冯谁还是有点怀疑:“这个拉回,到底有什麽用呢?”
“这涉及到神经科学理论中的神经可塑性,大概来说,就是你的每次回想痛苦的回忆,你的神经通路就会通电,相当于回想一次,就加强一次这个通路,于是陷入痛苦慢慢变得容易且平常,但如果你不再回想,不再理会,熟悉的神经通道就难以保持连接,痛苦对你的影响就会慢慢淡去。”
“那回忆呢?”冯谁问,“回忆也会随着痛苦淡去吗?”
医生怔了一下:“这也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三点。
“相比心裏总是想着痛苦的往事,我希望你今后能更多地想一些开心的、快乐的事情,想那些能成为养料滋养心灵,能作为支柱支撑人生的愉悦的东西。”
养料。
支柱。
冯谁在心中默念两个词语,有些茫然无措。
医生看着他的反应,面容变得严肃了一些:“这样的事情,是有的吧”
冯谁陷入回忆,目光躲闪。
“这样,我们现在列出三件事,三件曾让你觉得开心的事情,不管有多小,哪怕只是那天的天气很好,让你觉得愉悦,也可以算在裏边。”医生柔声引导。
回忆中的瘴气和鬼影褪去,一些片段变得鲜明。
“有的。”冯谁感到一阵振奋。
“是什麽呢?”医生微笑期待看着他。
冯谁张了张口,却又感觉阻塞,愧疚和痛苦的荆棘缠绕而上,也许那根本算不上……
医生敏锐地指出:“不要想其他,那裏没有前因后果,没有道德法律,只有纯粹的,作为记忆的美好和愉悦。”
只是记忆而已吗?
如果只是记忆……
“曾经有人……”冯谁有些艰难开口,在医生含笑鼓励的注视下慢慢说下去,“有人给我读了童话。”
他有些赧然地看了眼医生,对方并未嘲笑和轻视,反而轻轻点头。
这种不被评判的包容让他感到一阵放松。
“那是第一次有人给我讲故事。”冯谁说,“我真的挺开心的。”
第一件事顺利出口,接下来就轻松很多。
“有一次,我和……”冯谁顿了一下,“我和一个朋友,在雨中骑马,牵手。”
他耳朵有些热,飞快抬眼看了下对面,医生专注地听着,嘴角弯起一个善意的弧度。
冯谁放下心,仿佛再次回到六年前的雨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坪,马蹄铁踩进积水裏的吱嘎声,和风拂面的微微凉意,还有赵知与手心的滚烫温度。
沉寂昏暗的沼泽仿佛漏进了一线天光,沉闷压抑的心脏变轻了些许。
养料和支柱。
医生是对的。
冯谁深吸一口气:“第三件……”
他垂落视线:“我和珍视的人,曾经相拥而眠,哪怕后来分开了,我也觉得没有遗憾。”
他抬头笑了笑:“都是很小的小事。”
“不,那是很重要的事情。”医生说,“你看,曾经的你,也被人好好地爱着呢。”
冯谁睁大了眼睛,脸上一下子火烧火燎,有些语无伦次:“怎麽会……不可能,看得出来吗?只是……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已。”
医生脸上展开沉静的笑意:“感受是相向的,比如从心理学上说,孩子天生就爱父母,但有的孩子长大了会讨厌父母,为什麽呢?其实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讨厌他们。感受隐藏着未经察觉的事实。反过来说,你从这三件事上感受到愉悦和幸福,你珍视那个给你讲故事、与你牵手、和你相拥的人,正说明着,对方也同样珍视着你。”
结束时,冯谁有些不好意思地再次问医生:“真的会保密吗?我是说,这毕竟是公益性质的,没收费……”
“请放心。”医生严肃道,“即便是这场公益活动的发起者,我也不会向他透露谈话內容,这是我身为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自我要求。”
冯谁听着有些怪,但还是明白了主要意思,于是放心地点了点头。
“阿谁!快来!二楼有游客要讲解……你干嘛呢?”
冯谁睁开眼睛,站起身,往画廊二楼走去:“吸收营养呢。”
“……”李就推了下眼镜,“刚才笑得很猥琐。”
“……我以后控制一下。”
二楼需要讲解的游客是一对外国夫妇,确认对方能听懂中文后,冯谁开始向他们介绍墙上的画。
大部分讲解词是提前背好的,所以换谁讲解都一样,但唯有这幅画,李就每次都会安排冯谁。
周末参观的人很多,很快二楼就围绕着冯谁聚集了一小堆人,有游客拿出手机录像。
“抱歉。”冯谁停下来,“这裏禁止录像的。”
对方道了歉,有些遗憾地放下手机。
十几分钟后讲解结束,响起一片掌声。
“为什麽只有这只羊跟其他人不一样呢?”外国男人提出疑问,“是有什麽寓意或象征吗?”
冯谁怔了一下,转身看向墙上的油画,苍翠的森林,碧绿的草地,小男孩和长着人脸的动物们,毛发雪白的山羊。
他转过身,微笑道:“我想其中并不包含任何寓意或是象征,大家请看……”
冯谁隔空指了指画上人物的分布:“构图是基础的S形,男孩和小动物们的分布位置是本就构思好的,但山羊却是临时加上去的。
“它是闯入者、是外来客,它从一开始就不属于这片奇跡森林。”
“恕我直言,这是否带了您的主观感受和个人猜测呢?”外国男人问。
“是的吧。”冯谁笑了下,“毕竟审美和感受都是主观的。”
“这样的不和谐因素是刻意为之吗?画家想藉此表达什麽呢?”
冯谁看着油画,时间如顏料般稀释模糊,那个橘黄色的黄昏裏白衣少年的剪影仿佛还残留在视网膜上。
“我想……”冯谁郑重开口,“与其说画家藉此表达什麽,倒不如说山羊向我们传达了,关于画家的什麽。”
外国男人眼裏浮现赞许:“您是否认为它的出现,表达了画家本人也未曾捕捉到的潜意识?”
“潜意识吗?”冯谁笑了笑,“是的吧。”
二楼游客不知何时都聚集到这裏,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冯谁,等待着他的解读。
这场景着实有些荒诞,赵知与知道他的画阴差阳错流落到李就的画廊,又让冯谁借此赚取每周三百块的兼职费吗?
冯先生毕竟做过我的保镖,这幅样子只会让我丢脸。
你跟个保安计较什麽。
冯先生,好久不见。
赵知与的声音重重叠叠,周而复始,铺天盖地,冯谁定了定心神,三百块呢,只是动动嘴皮子而已。
“我想,山羊之所以只是山羊,大概因为画家也认为它不属于那裏,它与那片森林,与作为主角的男孩的世界格格不入,即便画作捕捉到了他们在一起的瞬间,可其后隐藏的却是必然而然、无可奈何、心知肚明的分离,突兀短暂的相聚,反倒给沉于水下的注定的分离以重量,反之亦是如此。”
话音落下,四下一片安静。
冯谁微笑道:“以上是本人的讲解,我是导览员7号,结束参观时请大家给我一个好评。周末参观本画廊,大家也可以随时找我,谢谢。”
“你现在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李就在冯谁跟前放下一杯咖啡,“刚才好几个游客专门去前台表扬7号导览员,还有人要你联系方式哦。”
“男的女的?”冯谁吹了吹咖啡。
“啊?”李就没反应过来。
“要我联系方式的,男的女的?”
“……”李就推了下眼镜,“男女都有,不是……你最近真想开了啊?”
“你不是说我猥琐吗?”冯谁小心抿了口咖啡,“我也深以为然,但猥琐大叔要是还有点吸引力,那也算是个安慰。”
“……”李就哭笑不得,“我开玩笑的,还记着呢。”
“不猥琐吗?”冯谁摸了摸自己的脸。
“不,一点都不,帅得不要不要的。”
“真帅?”
“包的。”
冯谁开心了点,又喝了口咖啡,皱了皱眉:“你这什麽便宜豆子?”
“不便宜啊!好几百呢!”
冯谁眨了眨眼睛:“哦。”
李就也喝了口咖啡,环视了一圈人来人往的画廊,有些感慨:“真没想到啊!六年前咱们都算是社会边缘人吧,现在我居然开了个画廊,你奶奶病也治好了,不用刀尖舔血了。”
冯谁笑了:“不但开了画廊,还跟白富美女友感情甚篤,钱绰绰有余,名声也是水涨船高,卖假画制假.钞什麽的,简直像別的什麽人的人生。”
“那不是走投无路嘛。”李就嘆息一声,“人在困境时真的容易想岔,幸好你拉住了我。”
“技术还在的吧?造假?”冯谁问。
“那是,一比一仿真,虽然只在脑子裏演示过。”
“忘了吧。”冯谁说。
李就动作一顿:“……好。”
李就看了看冯谁,欲言又止。
“说。”冯谁皱眉啜了口咖啡,头也没抬。
“……你还好吧?这个月情绪不太对劲啊,发生了什麽吗?”
冯谁下意识要否认,却在话语出口时哽住。
咖啡的雾气熏热了眼睛。
冯谁讲解赵知与油画时翻涌的情绪,再次涨潮一样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