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2 / 2)
姜慢烟从地图上抬起头,并未因这噩耗而失色,只是用那双沉静的蜜棕色眼眸静静地望着他,反而问:“林秀,依你之见,眼下当如何?”
林秀微微一怔,迅速稳下心神,将自己一路思索的答案道出:“属下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即安抚百姓。库存储备尚足,物资并非即刻耗尽。只要民心稳定,市井秩序不乱,我们便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从容筹划应对之策。”
姜慢烟静默地听着,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
有人忧心忡忡,有人面露愤慨,有人则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他将所有人的不安尽收眼底,最终,只是温和地笑了笑,那笑容如春风拂过冰面。
“说得在理。”
他先肯定了林秀,随即转向侍立在旁的姜忠,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磐石般的篤定。
“忠哥,传话下去,让乡亲们宽心。半个月,至多半个月,如今市面上所有紧缺的物资,会足量、平价地出现在锦城的货架上。”
他没有引经据典地分析局势,没有透露任何背后的谋划,只是许下一个干脆利落、掷地有声的承诺。
奇妙的是,此言一出,仿佛带着某种魔力。原本因林秀的消息而弥漫在议事厅內的焦灼与低压,瞬间被这股从容不迫的气度抚平了大半。
在锦城,姜慢烟的话本身,就是最硬的通货,他的承诺,比任何盖着官印的文书都更令人信服。
当这句话由护卫队传至街头巷尾,躁动的人心果然奇跡般地安定了下来。
集市上,忧心忡忡的商户们相互安慰。
“既然姜城主说了有,那就一定有!”
茶馆裏,议论纷纷的百姓也放下了悬着的心。
“城主从不骗我们,且安心等着便是。”
这份无需解释的绝对信任,是姜慢烟用过往每一次的言行一致,为锦城筑起的最坚固的精神城墙。
姜慢烟的书信由飞鸽携至雁城时,红豆将两封信,一同呈到余陌栢面前。
一封用的是昂贵的冰绡,点缀着精致的干花,香气袭人。
另一封则是最普通的麻纸,质朴无华。
余陌栢的目光毫不犹豫地掠过那封华丽的书信,径直取过了朴素的麻纸信封。
中心区的贸易禁令他已听闻,心中正为锦城的境况焦灼不已。
他展开信纸,开篇并非急切求助,而是详尽回复了他上月请教的所有城池治理难题。
字裏行间皆是真知灼见,更附上了一套极为可行的山林开垦策略。
思虑周详,仿佛锦城自身并未遭遇任何危机。
直至信末,姜慢烟才以一贯从容有力的笔触轻轻带过。
“密道可开启,今后,我方粮食售价可降一成,至于药材、铁器等物资,收购价愿再提一成。”
余陌栢握着信纸的手微微收紧,胸中热潮翻涌。
在这风口浪尖,姜慢烟非但没有索取,反而以更优厚的条件,将一条坚实的生存纽带亲手递到他面前。
这份于危难中不减反增的信赖与慷慨,让他心潮澎湃,难以自抑。
他当即提笔回信,力透纸背的字跡先是对姜慢烟的倾囊相授表达了真挚感激,随后郑重承诺。
“陌栢必不负所托,首批物资七日內即由密道送达交界处,敬请安心。”
见自家公子眉宇间的阴霾一扫而空,欣喜溢于言表,一旁的红豆却是嘴唇微张,欲言又止。
这些时日,主子与那位刘怀瑾大公子书信往来频繁,凭借巧妙周旋,确为雁城谋取了不少实在的利益。
而此番联手中心区围剿锦城的势力中,除了首当其冲的宋家,出力最狠、最积极的,便是刘瑾怀带领的刘家。
公子此刻的欣喜,与他和刘家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牵扯,让他心中十分不安。
当老三王江林接到命令,率领商队前往东门密道接应雁城物资时,他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豁然开朗的光芒。
半年前,城主便力排众议,与雁城城主共同规划了这条通往两城的隐秘新路。
此路崎岖难行,开凿过程耗资巨万,在当时引起了诸多不解。
“林哥。”曾有手下私下问他,“各城商队都已打通,为何还要劳民伤财另辟蹊径?”
彼时的王江林只是沉稳地回答:“我们只需信任城主。”
如今,当中心区的铁腕封锁让所有明面上的商道陷入绝境时,这条曾被质疑的“闲棋”,却成了锦城赖以呼吸的“生命线”。
想到这裏,他对姜慢烟那洞悉未来的远见,涌起难以言喻的敬佩。
七日后,在隐蔽的山谷中,两支队伍成功会合。
双方依照协议,沉默而高效地交换了物资。
看着满载的车辆,所有人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当这些救命的物资被悄无声息地分发至各家商行时,面对掌柜们劫后余生般的狂喜。
就连一向沉稳的王江林,眉宇间也难掩激动与自豪。
“林统领,这批货究竟是从何……”有商户忍不住好奇。
话未说完,王江林一道严厉的眼神已递了过去。
那商户瞬间醒悟,自知失言,立刻噤声,转身便催促伙计们赶紧卸货清点。
锦城的市集依旧熙攘,商铺照常营业,物价平稳如初。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生活并未掀起任何波澜,仿佛那场足以扼杀城池的经济风暴,从未发生过一般。
而这平静的水面之下,是姜慢烟于无声处布下的先手,以及整个锦城用纪律与信任共同守护的秘密。
物资通过隐秘渠道进入锦城,证明了姜慢烟提前布局的成功。
也正在此时,宋观岁的信使,竟光明正大地叩开了锦城的城门。
信被呈到姜慢烟面前,素白信笺上,只有一行字,墨跡深浓,力透纸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气息。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