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电话
那个雨夜之后,心裏好像有什麽东西悄悄改变了。不是天翻地覆的那种变化,更像是黑夜裏亮起的一盏小灯,光不算亮,但挺稳当。
张子枫的微信安安静静地躺在联系人列表裏,我们没急着聊天。上次她让我別熬夜,我回了谢谢之后,对话框就又安静了。这样挺好,她要是立刻热情起来,我反而不知道该怎麽接话。
工作还是老样子,忙得团团转。周婷的要求越来越高,香氛项目从文案拓展到视觉和命名,我得跟设计师、调香师来回沟通,压力只增不减。但奇怪的是,累归累,那种快要被压垮的感觉减轻了不少。有时候深夜改方案改到头昏,会不自觉点开那个句号头像看看,空白的对话框好像也能给人一点力气。
几天后的一个凌晨两点,我终于把改了无数遍的命名方案发给了周婷。发完邮件整个人瘫在椅子上,感觉被掏空了。窗外静悄悄的,整栋楼大概就我这儿还亮着灯。
手机屏幕就是这时候亮的。以为是周婷回复,拿起来一看,心跳漏了一拍。
是张子枫。
点开消息,是张照片。拍的有点模糊,像是随手一拍:一盏昏黄的路灯,光晕罩着一棵叶子快掉光的树,地上湿漉漉的,映着斑驳的影子。
没配一个字。
我盯着照片看了好久。说不清为什麽,这画面一下子把我拉回那个下雨的晚上,清冷,孤单,但又有点说不出的安静。像她这个人,话不多,但意思都在裏头了。
鬼使神差地,我也拍了张照片发过去——窗外对面楼零星的灯火,在雨夜的玻璃上晕开模糊的光斑。发完才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看懂。
她没再回。但那种感觉挺奇妙的,好像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同时经歷着这个安静的深夜。
这之后,我们偶尔会这样简单聊几句。通常都是很晚的时候,她收工了,或者我还在加班。內容也简单:
“下雨了。”(附张窗外的雨景)
“嗯,听到了。”
“方案过了。”
“恭喜。”
“今天NG了十几次。”
“[摸摸头]”
没有没完没了的表情包,不聊日常琐碎,更不过界。每次就几句话,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但这种“少”,反而让人觉得实在。
我能感觉到,她在用她的方式,小心地维持着一种联系。有次我被周婷在会上批了,心情低落,晚上在对话框裏打了句“今天被周姐说了”,想想又删了,觉得像抱怨,不专业。没想到几分钟后,她主动发来消息:“周姐对事不对人。”后面跟了个小太阳表情。
她怎麽知道的?我没问,但心裏那点阴霾一下子散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