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2 / 2)
回到家,我把文竹放在书桌的窗台上,傍晚柔和的光线洒在叶片上。我拿起手机,找好角度,拍了一张照片。
没有刻意构图,只是真实地记录下这一刻它的样子。然后,我点开那个对话框,把照片发了过去。
同样,没有配文。
发送成功后,我没有像以前那样紧盯着手机等待。我把手机放在一边,给文竹浇了水,然后开始准备晚餐。
心裏是轻松的,甚至带着一点微小的雀跃。这是一种默契,充满了精神的共鸣。
大约一小时后,手机屏幕亮了。我走过去,点开。
她回复了。这次是文字:好看。
我能感觉到她现在的心情
一定是很好的
一种冲动促使我走向玄关
不,是走向卧室,打开衣柜,从最顶层的储物盒裏,拿出了那把黑色的折叠伞。
我没有打开它。只是把它放在书桌上,放在那盆文竹的旁边。深黑的伞面,映衬着青翠的叶片,形成一种奇特的画面感。
我再次拿起手机,调整光线,拍下了这张“伞与文竹”的照片。
然后,我再次点开对话框,将这张照片发了过去。
这一次,我附上了一行简短的文字:
“它还在。”
这三个字,含义丰富。它指伞,也指那段记忆。
这一次我不再争着要选择权,而是把选择权轻轻推回给了她。
是彻底翻篇,还是另有后续,由她来决定。
发送成功后,我放下手机,心情异常平静。无论她如何回应,我似乎都能坦然接受了。
这一次,沉默的时间比上次长。一天,两天过去了,对话框没有新的动静。
我没有不安,反而觉得这种“留白”恰到好处。
第三天晚上,我刚洗完澡,擦着头发从浴室出来,放在床头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是她的微信消息。
只有一句话,却让我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
“下周一下午三点后,方便我去取伞吗?”
下周一下午三点后……我飞快地在脑子裏过了一遍日程,那天刚好项目阶段性汇报结束,下午应该能空出来。
我回复道:“方便。地点你定?”
这一次,她回复得很快,似乎早已想好:“你家,怎麽样?”
片刻后,她又补了一句:“想看看那盆文竹。”
“好。”我回复。
“嗯,到时见。”她回完这句,对话再次中止。
我猜想,这是她经过深思熟虑后迈出的一步。
取伞。一个正当又微妙的理由。
虽然名义上,只是为了归还一件物品。但我知道,这次见面,绝不会仅仅关于一把伞。
它像我们之间那幅巨大留白画布上,即将至关重要的一笔。
而这一次,我准备好了。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