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1 / 2)
<div style="height: 0px;">
自以为是
张子枫醒了,脸色还是很差,但眼神清明了许多。她看到我,微微笑了一下,很浅,带着病后的虚弱。
“感觉好点了吗?”我把买来的清粥小菜放在床头柜上。
“嗯,好多了。”她的声音依旧沙哑,但不再像昨天那样气若游丝。
周婷找了个借口出去了,病房裏又剩下我们两个。气氛有点微妙的尴尬。昨晚那些带着泪水的剖白,在白天清醒的光线下,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我们都默契地没有再提。
或许我们两个都是很爱面子的人
我帮她摇起床头,支起小桌板,把粥碗递给她。她的右手能动,但左手打着石膏,动作很不方便。她想自己来,舀了一勺,手却抖得厉害,粥洒了出来。
“我来吧。”我接过勺子,舀了一勺,吹凉了,递到她嘴边。
她愣了一下,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嘴边的勺子,睫毛颤了颤,最终还是微微张开了嘴。她的耳根有点泛红。
就这样,我一口一口地喂她喝完了整碗粥。整个过程我们都没说话,只有勺子偶尔碰到碗沿的轻微声响。
一种奇怪的安静在空气中蔓延,不完全是尴尬,也不完全是温馨。
之后几天,模式差不多。我白天过来,帮她处理一些琐事,陪她说话,或者只是各自安静地待着。
她精神好的时候,我们会聊几句,或者我看书,她看剧本。她不再像第一天那样流露出脆弱的依赖,恢复了大部分时间清冷平静的样子。
周婷依旧每天来,处理工作,接打电话,语气越来越凝重。我从只言片语裏听出,外面关于她受伤的舆论发酵得很厉害,各种猜测都有,甚至有人开始深挖事故原因,质疑剧组安全。她的团队压力很大。
一天下午,周婷接完一个电话,脸色很不好看。她看了眼病床上睡着的张子枫,把我叫到病房外。
“林小姐,”周婷压低了声音,“有件事,得跟你通个气。有家不太规矩的媒体,不知道从哪儿听到风声,拍到了你进出医院的照片。”
我的心一沉。
“他们还没发稿,但联系了我们,话裏话外的意思……是想用这个做点文章。”周婷揉了揉太阳xue,“子枫现在还在恢复期,经不起任何负面炒作。尤其是这种……牵扯私生活的。”
我明白她的意思。我和张子枫的关系,在外人眼裏本就暧昧不清,这种时候被拍到,指不定会被写成什麽样。
“需要我怎麽做?”我直接问。
“最近几天,你可能需要暂时避一避。”周婷说得尽量委婉,“等风头过去,或者等我们处理好那边。”
我点了点头。心裏有点堵,但知道这是最理智的做法。“好,我知道了。”
回到病房,张子枫已经醒了,正看着窗外发呆。我走过去,她转过头看我,眼神平静:“周姐跟你说什麽了?”
“没什麽,”我尽量让语气轻松,“工作室有点急事,我可能得回去处理一下,这几天不能常来了。”
她看着我,没说话,眼神像是能看穿一切。过了几秒,她才淡淡地说:“嗯,你去忙吧。”
我能感觉到她那一瞬间的低落,虽然她掩饰得很好。那种被无形力量推开的感觉又来了。
但这一次,我没有觉得委屈或愤怒,反而有种无力感。这就是她的世界,永远有身不由己的规则。
“你好好休息。”我拿起包,“有事……让周姐联系我。”
她“嗯”了一声,重新看向窗外。
我走到门口,忍不住回头看了她一眼。她孤零零地坐在病床上,侧影单薄,阳光照在她没有血色的脸上,有种易碎的美。我心裏一酸,几乎想转身回去。
但我没有。我拉开门,走了出去。
接下来一个星期,我真的没去医院。我把自己埋在工作裏,但效率低下,总忍不住去看手机,看新闻。关于她受伤的报道很多,但关于我的那条,始终没爆出来,不知道周婷用了什麽方法压下去了。
项暖来看我,唉声嘆气:“你说你俩这算怎麽回事啊?好不容易有点进展,又来这麽一出。”
我扯了扯嘴角,没说话。算怎麽回事?我也不知道。就像在走钢丝,进一步退两步,永远悬在半空。
一周后,周婷给我发了个消息,言简意赅:“没事了。”
我盯着那三个字,心裏松了口气,随即又涌上一股近乡情怯般的迟疑。我该以什麽姿态再去见她?
犹豫了两天,我还是去了医院。进病房前,我深吸了一口气。
她正靠在床上看书,看到我,放下书,笑了笑:“忙完了?”
“嗯。”我把带来的新鲜花束插进花瓶,“你好点了吗?”
“好多了,过两天可以开始做复健了。”她的语气很平常,仿佛我这几天的缺席从未发生。
我们像之前一样聊天,表面一切如常,但我总觉得哪裏不一样了。
她的话变少了,偶尔会走神,看着我的眼神裏,多了些我看不懂的东西。
直到我准备离开时,她忽然叫住我。
“林晚秋。”
我回头。
她看着我,很认真地说:“等我出院,我们……好好谈谈。”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好好谈谈?谈什麽?谈我们之间这团乱麻?还是……谈清楚,然后彻底划清界限?
“好。”我听见自己说。
又过了一周,她出院了,转去了一家私密性极好的康复中心。我没去送她,是周婷安排的。我们之间加回了微信,恢复了偶尔的微信联系,內容仅限于“今天复健怎麽样”“还好,有点累”这种程度。
“好好谈谈”的约定,像悬在头顶的剑,不知道什麽时候会落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工作室接了几个新项目,忙了起来。似乎一切都回到了正轨,只有偶尔在深夜,看着那个沉寂的对话框,心裏才会泛起说不明的情绪。
直到一个月后,一个慈善晚宴的邀请函送到了我的工作室。原本这种活动我都是能推则推,但这次,邀请函的嘉宾名单上,赫然印着“张子枫”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