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向前跑(2 / 2)
“悠悠,我看你会上记录得很认真,如果有不理解的可以来找我。或者,如果你有相关领域的朋友,也可以向他咨询,针对性也强。”会后,小苏向景悠叮嘱。
“相关领域啊,那倒是有一个。我等下找他聊聊。”
不仅有,还是大佬型。
“最近忙吗?有事情想请教。”自从那次的朋友圈事件后,两人都没有发过信息。他删删改改几遍,拿不准要用什麽样的姿态联系,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客气的那种。
在等回复的时候,点进去对方的朋友圈。
秦子衿的朋友圈很干净的,在婚宴照片之前,几个月才有一条公司资讯。但近来的大半个月,却陡然密集起来:有飞机场等飞时的云,有夜裏加班时透过办公楼玻璃的月亮,配文很简单,只有“在机场”或者“月亮很美”。像是无法单独诉说的分享,就隐晦地公之于众。
“什麽事?”秦子衿回复得很快。
“我接了一个新项目,是电视机产品的发布会,暂时不能说是哪个牌子。从业內人士角度给我一点输入吧这种产品,如果做AI方面的升级或加持,会有哪些方向?我想多学习一下,再思考设计思路。”
“晚一点我给你推几篇关于硬件设备AI升级的文章,虽然不一定有电视机,但是了解通用性,基础思路的搭建应该问题不大。”秦子衿答。
没多久,景悠收到几篇文章。而且秦子衿考虑到他门外汉的属性,发来的多是新闻稿或博主解读,门槛低,可读性很强。
跟着文章后面的是一段话:“后天杭城有设计展览,其中一个版块是AI与现代设计。我们公司有受邀参与,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带你进去。”
这消息简直太及时,景悠立刻回道:“太好了,后天可以,正好是周六。”
“那还是我去接你,十点?”
“嗯嗯!”
不仅有专业指导,还能现场感受观摩,小狗非常快乐。
除了认真学习拼命追赶的景悠,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小苏也很努力。因为成员不全在一个组,工位也有一定距离,小苏除了鼓励大家在工作群畅所欲言外,每天下午还会抽时间,喊项目成员在茶水间喝咖啡开短会。
不仅工作內容有新的尝试,工作方式上也有了新的感悟。逐渐熟练运用AI改图或出图后功能,他渐渐减少了AI渗透的抵触,虽然內心仍有疑问。
PS后的照片还算摄影吗?
几年前,景悠看过业內一个主题大讨论。起因是时尚圈突然声名鹊起一位科班出身的摄影师,她拍摄的照片,个人风格显著,画面极具美感和冲击力,即便是曾被人嘲笑为木头的模特,也能在她的作品裏充满故事性感。不过很快,就被扒出她的相机原图和杂志终稿差距极大,美感和冲突都是PS技术加持。
但摄影师本人不以为意,认为这是新技术下的艺术再创作。时尚圈也不在意,认为美丽就是最终的追求,方式并不重要。只有摄影界的专家学者吵翻了天,严重的说摄影已死。
景悠觉得,对美术专业的人来说,如今面临的也是这样的问题。用关键词和素材喂出来的图算是艺术创作吗?如果算的话,他们常年学习并渴求精进的美术技艺还有意义吗?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想出答案,甚至对有的人来说,答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向前看,才有机会。为了这机会,过程、方式、方法都可以为之让路。
好在,景悠恰巧是一个不愿回头的人。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