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东莞不夜爱情 > 第 3 章

第 3 章(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上错坟 万人忽视的他[快穿] 【迪古】一路追寻着光 《顷覆》 [月山]山口想要告白 [德哈]昏迷之后 炮灰女配靠合成登神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美食] 成为万贞儿的儿子 三岁皇长孙的秘密

<div style="height: 0px;">

第 3 章

注塑机最终还是彻底趴窝了。

那台德国老机器,在茍延残喘了三天后,发出一声沉闷的、如同老人咳嗽般的异响,然后所有的指示灯一齐熄灭,像是耗尽了最后一点生命。车间的流水线随之停滞,工人们茫然地站在工位上,等待着。空气裏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焦虑。

主管的脸色铁青,在汪无限身边来回踱步,嘴裏反复念叨着“工期”、“损失”。汪无限没理会他,只是蹲在庞大的机器旁,拆卸着外壳。他的动作不疾不徐,带着一种与周遭急躁氛围格格不入的专注。扳手和螺丝刀在他手裏像是手指的延伸,精准地探入每一个缝隙。

当最后一块防护板被卸下,露出內部错综复杂的线路和液压管道时,一股浓烈的、带着焦糊味的机油气息扑面而来。主管捏着鼻子后退了一步。汪无限却凑得更近,他的目光像探照灯,仔细扫描着每一个零件,每一处连接。

问题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不仅仅是某个易损件的老化,而是主液压缸內部出现了严重的锈蚀和磨损,导致了压力泄露和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就像一个人的心脏出了严重问题,引发的全身衰竭。

“怎麽样?能修吗?要多久?”主管急切地问。

汪无限直起身,用沾满油污的手背蹭了一下额角的汗,留下一条黑色的痕跡。他的声音因为长时间专注而有些低哑:

“能修。但要换核心部件。国內没现货,要从德国原厂调,周期至少一个月。”

“一个月?!”主管的声音陡然拔高,像是被踩了尾巴,“生产线停一个月?老板会杀了我!”

汪无限沉默地看着他,眼神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怜悯。他知道,在这位主管眼裏,他和这台机器没有区別,都是保证生产进度的工具。工具坏了,要麽立刻修好,要麽换掉。

“有没有替代方案?能不能想办法先让它动起来?”主管还不死心。

“有。”汪无限点头,在主管眼中刚燃起希望时,又毫不留情地浇灭,“用国产的非标件强行改造,可以维持短期运转。但精度无法保证,能耗会飙升,而且……”他顿了顿,看着主管的眼睛,“有百分之三十的概率,会在运行中彻底崩毁,导致整机报废。”

主管张了张嘴,最终什麽也没说出来,只是颓然地挥了挥手,转身去打电话,大概是向上级汇报这个噩耗去了。

汪无限重新蹲下来,看着机器內部那些泛着冷硬金属光泽、此刻却毫无生气的零件。一种熟悉的无力感,像细密的锈蚀,悄悄爬上他的心头。

他能解决具体的技术难题,能读懂机器的语言,却无法对抗整个系统固有的顽疾——

设备的超期服役,保养的敷衍了事,以及决策层对潜在风险的习惯性漠视。他的技术,在这种结构性锈蚀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他保持着蹲姿很久,直到双腿发麻。车间的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电流声,像一群看不见的蚊蝇在耳边盘旋。

那天晚上,他没有去夜市。而是绕到工厂后街,在一家招牌油腻、灯光昏暗的大排档坐下,点了一份干炒牛河,一瓶最便宜的冰镇啤酒。

炒河粉端上来,镬气不足,牛肉有些老。他默默地吃着,喝着。冰凉的酒液划过喉咙,暂时压下了胃裏的空虚和心头的滞涩。

他想起姜小早。想起那双在夜市灯光下清亮亮的、带着不服输劲头的眼睛。那小子,大概还在为几杯奶茶的甜度、冰块的多寡,跟各色人等着较劲吧。那种微观世界的、具体的烦恼,此刻在他这台濒临报废的老机器面前,竟然显得有几分动人。

他仰头灌下最后一口啤酒,苦涩的泡沫在舌尖炸开。

结账,起身。

夜风吹在他因为酒精而微微发烫的脸上,带来一丝凉意。

他朝着自己租住的、那间位于老旧居民楼顶层的单间走去。楼梯间的声控灯坏了很久了,他摸黑上楼,脚步沉重。钥匙在锁孔裏转动,发出干涩的摩擦声。

推开门,一股独居男性房间特有的、混合着烟草、汗液和灰尘的味道涌来。他没有开灯,径直走到窗边,推开窗户。远处,夜市的灯火像一片漂浮在黑暗海洋上的星云,模糊,遥远。

他站了很久,直到身上的酒意渐渐散去,只剩下更深沉的疲惫。那台德国注塑机內部狰狞的锈跡,仿佛烙印在了他的视网膜上。

姜小早的日子,也确实并不轻松。

开学已经一周,大三的课程压力陡然增大。除了常规的理论课,还有好几个需要小组合作的实践项目。他所在的传播学专业,实践往往意味着拍摄、剪辑、写策划案,这些都是耗时耗力的活儿。

更让他心烦的是他那门《新媒体与社会》的课程作业。

他提交了一份关于“东莞夜市摊主社交媒体使用与生存策略”的短视频策划草案。他觉得这个选题接地气,有烟火气,也能折射出一些时代的变化。他甚至还利用晚上看摊的空隙,偷偷用手机拍了一些素材。

但指导老师,那位姓刘的副教授,在课上当着全班的面,用红笔在他的草案上画了个大大的圈,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姜小早,你这个选题,太‘下沉’了。格局太小,缺乏理论深度和批判视角。我们做传播研究,不是搞街头纪实,更不是给这些……这些底层小商小贩唱赞歌。你要把眼光放高一点,多关注国际前沿,平台经济,算法伦理这些宏观议题。”

“下沉”。

这个词像一根针,扎得姜小早很不舒服。他想反驳,想说那些在夜市裏挣扎求生的摊主,他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最真实、最有力的传播文本。但他们小组的其他成员,显然更认同刘教授的观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崩铁]丰饶小蝴蝶在罗浮 就说别让AI振兴酒厂!! 谪龙说 妄恋[撬墙角] 要命!谁家指挥拎刀上啊 九十三个红绿灯 顶级Alpha老板为何这样? 九零致富日常 穿成替身文里的白月光 穿进虐文从杀死男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