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0(1 / 2)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23-30(第1/12页)
第23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 郑青不明觉厉……
郑青不明觉厉, 先是疑惑的望着刘陵,想了想,不确定的解释道:“如果阿母愿意收留青, 那青从此后便是卫青而不再是郑青了。”
想到改了姓氏后, 也是和过去,和父家告别, 卫青的心里突然涌出一丝急迫。
天啊,她刘陵这是什么绝世欧皇运?
刚刚还不自量力的把卫青比作一条不如义妁名贵的鱼, 这哪里的普通的鱼啊, 这简直是她刘陵从天而降遇到的馅饼, 从平阳侯府卡池里跳出来的一条锦鲤。
刘陵呆呆的望着卫青的脸, 满满的震惊和不敢置信, 她只是在路上随便捡了个人,留着想养大当个门客, 现在突然告诉她,自己捡到的这个人是汉武朝未来的大司马大将军——卫青?
班固的《汉书》中这样记载着:长平桓桓, 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 北登阗颜。
写的是未来卫青的功绩,然而请恕刘陵眼拙, 她怎么都没能从十三岁的卫青身上看出他日后的丰功伟绩来,她的眼前只有一个十三岁青涩的少年。
刘陵觉得自己好像踩在了云朵上,飘飘忽忽的, 整个人有种非常的不真实感。
这莫非就是中了百万大奖后的感觉?恍若仍在梦中?
“翁主?翁主?”
刘陵的视线空茫茫的没有焦距,卫青看得有些着急,忙担心的喊着,将刘陵从虚幻中拉出了现实。
啊!
刘陵的脸突兀的就红了,好似着火一般发烫,回想自己刚才对卫青那么趾高气扬的威胁,哦,还有她刚刚好像用手指勾卫青的下巴了!
她用手指勾卫青的下巴了?
四舍五入也就是说她刚刚调戏了十三岁的卫青,刘陵颤颤巍巍的低头看着自己刚才勾卫青的手指头,怎么都不敢相信自己刚刚怎么就那么勇敢呢?
默默的把手藏在了身后,她决定了,从今天起,这只手暂时不洗了,她要留着回味触摸卫青下巴的感触。
刘陵光是这般想想,就觉得自己已经开始呼吸急促,几乎呼吸不上来,想要幸福的晕过去。
“翁主,是青的请求太突兀了?”卫青又是迟疑又是自卑的问道:“还是青的身份太低微……”
您听了青的身世后,后悔了?不想要青这个门客了?
当然不是!
刘陵当即就是一个激灵,忙从梦游中回过神来,现在可不是她魂游太虚幻境的时候,想做梦等晚上睡着了她可以畅快的做个够。现在卫青明显就是因为身世的原因,陷入了自卑中,产生了动摇,怀疑起了刘陵对他的心意。
可万万不能让卫青在这么想下去了,刘陵忙开解道:“怎么会,我是觉得你很厉害。”
卫青惊讶的抬起头,猝不及防的撞进刘陵认真、清澈的眼眸中,里面没有他曾经在其他人眼中看到的高傲、不屑、鄙夷,只有赞赏、鼓励和真诚。
一时间,卫青也呆住了,耳边传来刘陵清清泠泠的鼓励和赞赏。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身世是你自卑的缘由,是你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它同样也是在磨砺你成长。”
“身世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你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美,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相信你日后一定能有属于自己璀璨夺目的人生,让曾经瞧不起你的人只能仰望,为自己曾经的有眼不识泰山后悔不迭。”
呜呜,我的大司马大将军,我现在都后悔了,早知道你就是卫青,咱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直接把你留下了。不过也幸好没直接开口留人,否则哪里来她刘陵的这一出“英雄救美”呢。
想到此处,刘陵忍不住猥琐的嘿嘿笑了起来,英雄救美哎,她刘陵才是英雄,卫青是被她救了的那个美人,哇哈哈哈哈……
“是,翁主,青知道了。”卫青神色动容,而后认真的看着刘陵,像是在给她保证,又像是在和过去那个自卑的郑青告别。“翁主一番话如醍醐灌顶,卫青定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咳咳,铭记于心就好,永不敢忘就……行吧,你记住吧,最好把我这个你暂时新官上任的主公也记住,毕竟等你开始被汉武帝重用上战场大杀四方开始,她这个上司就到卸任的时候了。
晚间刘陵躺在相对而言有些简陋的床榻上,想着白天的事,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时而想起十三岁青涩的卫青不由自主的开始嘿嘿傻笑,时而看到自己勾卫青下巴的手指,忍不住开始摩挲起来,呵呵的简直像留了口水。
既然睡不着了,刘陵索性直接从床榻上坐了起来。白天赶路忙,春桃等人都已经睡的昏沉沉的,因为刘陵不用她们守夜,她们也可以放心的入睡了。
如今夜深人静,刚好方便了刘陵对着漆黑的夜幕想入非非。
啊,啊,啊,是卫青啊,她瞎猫碰上死耗子,勾搭到池塘里的鱼儿是卫青。这是条浑身上下金灿灿的锦鲤啊,而且不但有卫青,他的身后是整个卫家,还有霍去病这个外甥。
她刘陵这是金手指在历经半年的时间后终于到手了吗?呜,她也不嫌弃金手指来的晚了,能来到她刘陵的碗里已经够让人惊喜的了。
此刻在刘陵心中,她一路上拖拖拉拉的赶路都不再是对远赴长安的不情愿了,如果不是她一路上拖延时间,怎么会刚好那么巧的和卫青在长安城外的村庄里遇到,简直就是缘分啊。
自从在长安城外遇见了你就象那春风吹进心窝里……
缘分就是那么奇妙,在刘陵忍不住又裂开嘴开始无声笑起来时,一处略显寒酸简陋的卧房里,卫青和张次公、义纵两人睡了同一间屋子,因为刘陵的惩罚,张次公和义纵两人已经累的睡得那叫一个昏天暗地。而耳朵灵敏的卫青听着响彻整件屋子的鼾声,却怎么也无法入眠。
思绪不由自主的飞到了白日刘陵对他非同一般的看重和鼓励支持上,平日沉稳不似少年的卫青也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卑贱的出身和不幸的童年,让卫青学会了何为低调隐忍,也教会了他怎么察言观色,这已经成了他刻在骨子里不可忽视的生存技巧。
对从小吃尽了人生苦难的卫青来说,赋予只见过两次面的陌生人信任是极大的考验,但想到白日刘陵对他述说那番话时眼里、话里的真诚和郑重,卫青很难说服自己不要相信,于是便只能任由自己沉沦于刘陵的关怀和不经意的温柔中。
想到最后刘陵让自己去找雷被学骑马,并且当着他的面叮嘱雷被用心教导自己骑术,卫青忍不住激动起来,若非已经半夜三更,他恨不得不辜负一时一刻,现在就跑出去继续学习骑术,而尽早为刘陵效力。
伴随着这样的念头,卫青对耳边传来的吵闹的鼾声听而不闻,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在眼前,从遇到刘陵开始,一切就如此的美好,不真实的恍若梦境般。
其后的几日,一行人在村子里逗留,刘陵不用里魁招待他们,让义妁每日监管义纵和张次公给村人的田地里除草,一边在春桃、冬梅不解的目光中兴致勃勃的看着卫青跟雷被学骑术。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23-30(第2/12页)
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对刘陵让雷被教卫青学习骑术的行为表示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刘陵对这个名叫卫青的毛头小子这么看重和信任有加,要知道上一次这么被刘陵看重的人还是雷被呢?不,和卫青相比,刘陵对雷被的看重简直不值一提。
冬梅表示疑惑道:“翁主,这个卫青也是什么子吗?”她还记得翁主喊雷被为“雷被子”呢,自作聪明的以为刘陵非常看重雷被。
其他听到她话的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刘陵在众人的注视下摇了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卫青的未来,不可估量啊。”
他和他的外甥霍去病是大汉最闪耀夺目的两颗将星,被日后朝代无数的文人墨客传颂的存在。
刘陵没再给她们解释其他的,自己对卫青的另眼相待肯定是给他招致了不一样的目光,有试探、不屑、质疑、疑惑,但是根本不需要刘陵去给他出头,卫青自己就已经提前预判,并且及时将这样的对待大而化小,消弭在了未发之时。
不论雷被如何的不情愿,在教习卫青骑术的时候有意或者无意的刁难,故意为难,卫青都没有放弃过。数次从马上掉下来,险而又险的在刘陵担忧的目光中从马蹄下避开,身上摔的青一块紫一块的,连刘陵先入为主看上的那张清俊秀气的脸蛋都被擦伤的惨不忍睹。
刘陵忍不住提出要给卫青换一位认真负责的教习师傅,但被卫青拒绝了。卫青表示严师出高徒,不论雷被因为什么看他不顺眼,训练他骑术时格外的严格和苛刻,但在他偶尔遇到危险,险些遭遇马匹踩踏的时候,雷被也及时的出手救下人,让他不至于被马蹄踩成肉泥。
至于对他的为难,卫青不在乎,他觉得这就和刘陵曾经告诉他的那些安慰一般,他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面对雷被的敌意,而这些敌意终将会成为他成功路上的磨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看着众人眼里从一开始的不屑一顾到如今的友善,好奇,连雷被这座冰山都好似被卫青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打动般,不再故意为难,刘陵忍不住喃喃出口。
围了一圈看着卫青学骑马的侍卫们看着一开始磕磕绊绊,爬上马后坐都坐不直的卫青到现在才几天的工夫就略显娴熟的骑术,忍不住大声教好,给卫青喝彩。
喝彩声传道远处的田地里,此时,张次公和义纵两人正在义妁的监督下弯着腰给村人的田地除草,完成自己的惩罚任务。
听到不远处哒哒的马蹄声,张次公忍不住时时抬头回望,心下更是羡慕。
他见义妁监督的没有那么严格,并且还帮着他们一起除草,忍不住说道:“义妁女医,那个卫青小兄弟是翁主收的门客,我记得你也是吧?你就没想过趁着现在也去和翁主打好关系?给义纵也某一个前途?”
说着,张次公忍不住看向义纵,意有所指道:“哎,卫青这可是一步登天了啊,有了翁主这么个贵人,日后封侯拜相不再话下,我就是可怜义纵小兄弟,明明和卫青兄弟年岁相当,还有你这么个得翁主看重的姐姐做后台,只能和我一样在这里干这些农活儿。”——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4-08-02 18:30:36~2024-08-05 16:25: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塞拉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4章 终于到长安了 义纵没好气的看……
义纵没好气的看了一眼受罚还三心二意的张次公, 忍不住刺道:“你不会忘了咱们为什么会被惩罚帮村民除草吧?”
惩罚还没受完呢,还有心思想别的,还敢撺掇我姐姐去找翁主给我求门路, 你张次公到挺会的。
“这么羡慕?那你自己钻营去。”义纵揉了揉还没影的腰, 冷冷的说道:“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再加重了惩罚。我倒是有姐姐在, 去哪里都会带上我,你就永远留在村子里受一辈子罚, 当一辈子除草的奴隶吧。”
“哎!别呀。”张次公一把搂住义纵的肩膀, 一副好兄弟有难同当的模样说道:“义纵兄弟, 咱们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你看前几天你次公兄长我可是在翁主面前把所有的罪责都一肩抗了, 差点脑袋就搬家了,也没把你推出去做挡箭牌不是?”
张次公现在可是只剩下义妁这么一个指望了, 所以现在无论如何他都要和人拉进关系,义妁女医不搭理他没关系, 这不是还有他弟弟义纵么?只要自己和义纵关系好,有了之前那一遭在,不怕义纵之后和他分道扬镳。
再说,眼看着义妁女医已经是翁主的门客了,他们一行人离去的时候女医肯定会带着自己的弟弟,不会把义纵一个少年留下, 所以,为了自己也能有机会成为翁主的门客, 日后飞黄腾达,张次公厚着脸皮不遗余力的不顾义纵的抗拒和义纵称兄道弟了起来。
不求像卫青小兄弟似的,可以入贵人的眼, 至少不能比靠姐姐的义纵差了不是?
义纵想起张次公为了救他挺身而出、英勇无畏的行为,罕见的软了态度,他迟疑的看了不远处一直给庄稼除草的姐姐一眼,犹犹豫豫的说道:“带不带上你我说了不算,要看我姐姐的意思。”
有你这句话就好办多了。
张次公拍着胸脯,对义纵保证道:“只要我和你姐姐说请的时候,你在旁边适时的给我帮个忙就行,成不成的,也就那样了,大不了我真就一辈子给村子里当奴隶了。”
话是这样说,但张次公肯定不会真就这么干,他看了看一副认真干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义妁女医,笑嘻嘻的走了过去。
还没等人到眼前,已经听到他们商议的义妁开口了,说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弟弟才和你相处没多长时间,连拦路抢劫的事都敢做了,我不敢相信你真的会改好。”
张次公罕见的变了脸色,一张脸差点没涨红,他对着义纵还敢吹嘘的天花乱坠的,但遇到义妁这个妙手回春的救命恩人,就怎么也不敢夸下海口。
义妁虽然这么说,但心里也不敢真的就将张次公这人留下,怕他再给村子里惹来什么麻烦,胆大包天到敢拦路抢劫,这次是遇到翁主这样的善人,不与他计较,只略施薄惩,但若是下一次遇到那些视人命如无物的贵人呢?怕是整个村子里的人都不够他霍霍的,这样不靠谱的人只适合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
到底是她从野兽口中救回来的人,做不到看着他找死,罢了,能救就救吧,看在他对自己弟弟还不错的份上,希望经过了这事,张次公这人是真的知道错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义妁叹了一声,到底是没让张次公继续涨红着脸久等,语气淡淡,不带感情的说道:“启程的那天你可以随我们一起走,但是我事先给你交代清楚了,你是作为我的帮手跟着的,若是再做下作奸犯科的恶行,别说翁主了,就连我也不会放过你,义纵求情也不行。”
“行,行。我答应你。”张次公连连点头保证道。
他还没高兴的没了脑子,知道要留在他们身边,义妁只是第一个南关,翁主那里如果不同意,他肯定也是被留下的那个。
启程的那天,刘陵果然在队伍里见到了挎着包袱的张次公,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23-30(第3/12页)
义妁和义纵的包袱都背在他的身上,看起来倒是挺像一个下人的,就是身强体壮了些。
刘陵挑了挑眉,撇了眼赔笑着的张次公,视线看向义妁道:“把他也带上了?”
义妁点头,回道:“怕他留在村子里再惹事,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些好,别再惹了不该惹的人连累了村民。”
刘陵明白的点了点头,却挺义妁接着道:“他还是带罪之身,翁主您该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就他这身强体壮的当个劳力也还行,队伍里有什么脏活累活全交给他。”
只要能留下来,日后就有希望,张次公也不在乎义妁给他揽脏累活,听着义妁的话,一个劲儿的点头应答。
“行吧,想留就留下来吧。”刘陵没有在意,对她来说多一个人少一个人的,只要不是什么名声显赫和卫青、义妁这样的人物,她也不怎么在乎,就当是个养个护院吧,张次公别的不说,箭术还是不错的。
张次公见翁主没有赶他走的意思,答应了他可以留下,那叫一个喜极而泣啊,当场就恨不得跪下来给刘陵和义妁一人磕一个,刘陵见状,忙提前给人打预防针道:“本翁主先说好,你要是想留下来,就得老老实实地,否则本翁主随时就把你个赶出去,从哪儿来的回哪去,听到没?”
说着,又看向站在义妁身后的义纵,瞪了他一眼,说道:“还有你也是,别以为我看在你姐姐的份上会放你一马。”
义妁对刘陵越俎代庖指责弟弟的话没有表示,甚至欣然欣赏弟弟顿时色变的脸,觉得还挺好看的。她这个当姐姐的没有教好弟弟,弟弟不听话了怎么办?没有关系,总有人教你成长,让你知道教训。
一行人再次启程,这一次他们的最终点是刘陵和卫青期待已久的长安城。
“终于到长安城了,这一路上可真不容易啊。”刘陵忍不住感叹,这古时候的长途可真不是人走的。
这一路上容易不容易的,雷被觉得他最有发言权,毕竟翁主一个不高兴或者不痛快就命令队伍停下,全体就地安营扎寨,他们这一趟的行程,几乎是雷被以前走过的三四倍还要慢。雷被忍不住说道:“翁主若是路上不故意耽搁行程,咱们一行人早就到长安了。”
怎么?这是故意讽刺我呢?
刘陵正想回怼回去,不想这一眼就看到身姿板正骑在马上跟在雷被后面的卫青,瞬间没了怼人的欲望,看了一眼卫青,目光灼灼,意有所指的说道:“这是天意如此,若不是我拖延行程,怎么会遇到卫青呢。”
卫青顿时低头不语,不过刘陵还是瞄到了卫青低下头时的那抹浅笑,忍不住在心里感慨:嗨呀,还挺害羞。刘陵根本没想过是自己目光太过放肆的缘故,只以为卫青从小就是这样沉稳、低调的性格。
刘陵一路上经过了不少或繁华、或荒凉的城镇,但没有一个能和汉朝的都城长安做比较,不过这样难怪,长安毕竟是西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富饶程度远非其他藩王封地可比拟。
他们一行人是黄昏的时候入得长安城,刘陵早就心里有准备,对千年之前的长安城没有充满期待,但看着不同于现代的灯火辉煌、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人流如织的景象,汉朝繁华时期的长安也算得上是古色古香的一副瑰丽的画卷。
义妁和义纵从小就在长安城附近生活,早就对此习惯,对一行人队伍里好些土包子似的长大了嘴巴,艳羡的四处打量,两只眼睛都差点看不过来的行为表示习以为常,还带有淡淡的身为当地人的优越感,只是这点点优越感在看到刘陵翁主只略微好奇的打量了下周围的建筑后,就不动如山的模样,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刘陵没有来过汉朝时的长安城,但雷被曾经奉淮南王刘安的命令来过啊,知道淮南王在长安的府邸位于何方,刘陵遂命雷被带路。
好在他们有提前派人先行进长安城的府邸打扫,刘陵到达目的地的时候,管家早就带着一溜仆从派对等候,接了他们进府。
“今日天色晚了,你们也早些回去安培的客院休息吧,有什么事等我闲了再找你们商量。”刘陵一一吩咐管家安排下去,让仆从带着卫青和义妁他们分别离去。
都知道刘陵进了长安城后事情一大堆,所以没有人多说什么,卫青倒是想去平阳侯府见见阿母,不过他也知道刘陵入了长安城后要先进宫中朝贺,他见家人的事不过是小事一桩,不必急在一时。
进庙拜神。
在人家的地盘上要审时度势,该低头时就低头。毕竟日后要在人家的手下生活了,为了给皇帝和窦太皇太后、王太后等人留下个好印象,第二天一大早,刘陵就带着春桃和冬梅等人进宫觐见了。
汉朝时候的男女大防还没有后世那般严重,刘陵身为淮南翁主,又是带着淮南王准备的贺礼庆贺皇帝登基和大婚而来,自然没有人为难阻拦她,甚至窦太皇太后听说刘陵进宫朝见,还贴心的命宦官给她准备了车辇,毕竟刘陵此次进宫的目的地——长乐宫实在是占地面积太广了,而窦太皇太后居住的长信宫只靠刘陵两条腿,怕是一个时辰也走不到地点。
长乐宫位于长安城的东南隅,始建于汉高祖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意为“长久快乐”,因其位于未央宫东面,所以又称为东宫,和明清两朝专指太子宫的东宫不同,此处为太后的住所,当然现在住在这里的除了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太后外,还有他的祖母窦太皇太后。
车辇咕噜咕噜的行驶在长乐宫道上,刘陵难掩好奇的四处打量,动作却不大,也不引人注目。到了长信宫前,车辇停了下来,刘陵在宦官的搀扶下下了车辇,拾阶而上,来到了长信宫殿门外等候通报。
不大一会,里面出来了一个宫女将刘陵引了进去。
刘陵边走边深深的吸气吐气,试图平复自己的心情,让它冷静下来。
终于,随着她步入长信宫正殿,刘陵即将见到历经吕氏、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四朝,期间的身份分别是从宫女升级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传奇人物——窦漪房。
而看清楚了端坐主位上的窦太皇太后之后,刘陵赫然发现她的下手端坐着一位三四十岁左右盛装的妇人,刘陵心里有了猜测,不用说这人应该就是武帝刘彻的生母——王太后了。
刘陵上前行礼道:“臣女刘陵拜见太皇太后,皇太后。愿太皇太后福寿齐天,皇太后长乐未央。”
第25章 人到齐了 在汉朝早期,中央朝……
在汉朝早期, 中央朝廷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其实都介意互相忌惮和相互摩擦之间,既有在政治上的对立、矛盾和冲突,也有独属于家族之间那微乎其微的亲情, 但无论私底下天子和藩王如何的想收皇权于中央, 明面上都要做出一副对各地藩王毫无忌惮的模样来安抚他们。
与其他狼子野心,视中央朝堂政令于无物的诸侯王相比, 装出一副爱贤若渴、礼贤下士模样的淮南王刘安,明面上还是个一切以天子为尊, 极为听话的衷心大汉天子的诸侯王。
就这么装模作样的一番, 别人信不信不知道, 至少皇帝和皇太后、太皇太后表面上对其是非常信任的, 而这份信任也因为血缘延续到了刘陵的身上, 因此无论是窦太皇太后还是王太后对刘陵的态度都极为和蔼,一下子就将刘陵原本紧张的心境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23-30(第4/12页)
给冲淡了不少。
她刘陵是来融入大家庭的, 可不是来找茬的。
“免礼吧,淮南翁主又不是什么外人, 在这长信宫中不用多礼。”窦太皇太后看着略显拘谨的刘陵,慈祥的脸上带着明显的高兴,笑吟吟的开口道,王太后也在一旁帮着婆婆示意宫女将刘陵搀扶起来。
刘陵顺势起身,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估计都是看在淮南王刘安的份上对她的态度才如此和蔼, 刘陵暂时倒是可以利用一番这人情,只是也不多, 毕竟以刘安的野心,刘陵若不想被他牵连,还是得靠自己或者抱个金大腿, 想到此处,卫青的身影突然在刘陵眼前一闪而过。
“诺,刘陵多谢太皇太后,皇太后。”
大概是年龄大了,看到年纪轻轻的妙龄少女,窦太皇太后心情很好,想到刘陵一路上舟车劳顿的,刚到长安城就入宫来请安了,更是觉得刘陵懂礼数。
“阿陵昨日刚到长安城,还没来得及歇息一两日,看看城里的风景,就急着入宫觐见太皇太后了,可见无论是淮南王还是阿陵都是极其孝顺的人。”王太后看着窦太皇太后对刘陵大态度和蔼可亲,眼神也非常的柔和,在一边帮衬着。
王太后一早就从儿子刘彻处得到淮南王翁主入宫觐见的消息,只是刘陵是女眷,刘彻身为天子,到底不好单独见面。而且大汉以孝道治理天下,别说刘陵了,就是淮南王刘安亲自来长安觐见,只怕也是得先拜窦太皇太后,而后才是当今的大汉天子。
究其原因也不过是因为刘彻虽然已经登基成为了大汉的九五之尊,但这个已经加冠的皇帝却还没有掌权,一应国家大事、朝廷上的公文奏报,都必须“奏事东宫”,也就是向窦太皇太后汇报。而刘彻这个皇帝暂时只有阅读奏疏的权利,归根结底汉朝这个大家庭真正的掌舵人并非皇帝,而是太皇太后窦氏。
王太后对她的态度怎么这么好?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刘陵不相信能从凉薄的景帝后宫杀出来成为最终胜利者的王太后会无缘无故的对她一个诸侯王的女儿有多少善意,无非是因为利益,但她才刚入长安城,和王太后能有什么交集?刘陵想了想,明白了,应该是因为刘安吧,准确的说是因为刘安曾给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周阳候田胜送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做拉拢之用。
难怪说钱能通神呢,看在刘安给弟弟送钱送人的份上,王太后早就把她视为自己人了吧?刘陵忍不住抬头,就见王太后对她微微一笑,态度很是可亲,刘陵顿时肯定了心里的猜测。
淮南王这个老狐狸,背地里究竟花了多大的人力物力去勾搭皇帝的亲信大臣啊,连皇帝的亲娘和亲舅舅都拉拢到了。
不管刘安要作什么,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和未来无忧无虑的生活,刘陵打蛇随棍上,借助王太后的势,十分上道的开始了她的献宝行为。
“太皇太后,太后,阿陵此次奉父王的命令来长安觐见,除了恭贺陛下登基,我大汉国祚长存,还有就是为您献上父王准备的宝贝。”
“哦?”窦太皇太后闻言不动声色,她活到这把年纪了,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刘陵的献宝对她来说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大概又是一件日后会被她束之高阁的珍宝吧。
和窦太皇太后的不以为意不同,王太后闻言,很给面子的好奇道:“是什么东西?”
刘陵神秘的一笑,准备厚颜无耻的用刘安发明的豆腐来个借花献佛。
反正刘安日后终归是要谋反,那前期刘陵在长安城疯狂的刷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还有汉武帝刘彻这些人的好感到最后也都成了一步废棋,刘陵可不想走向找死那条老路,给人做无用工,与其那样,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给自己刷声望。
刘陵觉得她身边肯定有刘安放的钉子在,十有八九是为了监视自己,看她在长安城是不是按照对方的要求做事,为了不引起刘安的警觉,刘陵不准备大张旗鼓的和对方对着干,她私下里偷偷摸摸找生路总没问题吧。
就先从扩大影响力开始吧。
“是豆腐。”刘陵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道:“是父王在炼丹的时候发明的一道可口的美食。”
“看起来如白玉般温润,尝一口清爽嫩滑,似凝脂般柔软。而且豆腐此物老少皆宜。”刘陵的描述立刻勾起了两人的好奇心,连见惯了世间各种珍宝,对此不以为意的窦太皇太后也再难掩好奇心了。
刘陵入宫觐见的急,没有提前准备好做好的豆腐,只带了刘安让她进献的珍宝,这东西在入宫门的时候就被小黄门以检查为名带走,过后就会送到库房中,不知何时才会被提起然后重见天日。
想了想,刘陵主动提出要亲自动手做豆腐给太皇太后和太后看,来表现自己的敬意和孝心,在被刘陵挑起了好奇下之下,两人没有拒绝。
一声令下,长信宫中的宫人有条不紊的动了起来,去找石磨的,去膳房取跑好的黄豆的,去找木箱子的等等,可真算得上是,领导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虽说刘陵是准备亲自动手,但有那么多宫人在,怎么也轮不到她,刘陵手还没摸到石磨上,就被黄门和宫女给拦住,让刘陵只管吩咐就是,他们这些宫人动手,还说什么别累着她之类的。
于是,浩浩荡荡的一堆人就在长信宫殿门前的空地上,开始做起了大汉朝最著名的菜肴必需品——豆腐。
刘陵已经指点出了经验,不论是在淮南王宫指点雷被还是在来长安的路上指点浊娘做自己喜欢吃的美味,被这么多宫人看着,还是在大汉朝政治中心的长安城,刘陵深吸一口气,振臂一挥,开始指使这些宫人。
“你,把泡好的豆子放进磨盘中间的小洞里……”
“你去,把磨好的豆浆送去煮沸……”
“把石膏放进豆浆里慢慢的搅拌……再倒进木箱里……别忘了盖上青石板……”
忙碌中的刘陵不知道她在长信宫殿门前的这番大动静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不少人都跑过来试图看看热闹,就连皇帝刘彻和现太子妃未来的皇后陈阿娇也听说了此时,各自从宣室殿和椒房殿过来瞧一瞧稀奇。
这些刘陵都不知道,因而,当豆腐做成功后,刘陵满意的带着拎着食盒的宫人回到长信宫的时候,见到多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的时候,惊讶的回不过神来。
这人什么时候居然都到齐了。
原本属于刘陵的位置上坐着的是一位着玄色衣袍的男子,面冠如玉,从对方和王太后那三分肖似的长相上不难猜出此人就是大汉的天子——汉武帝刘彻。
眼睛大而明亮,炯炯有神,不似卫青的那种沉稳清澈,那是独属于少年天子的桀骜和不逊。这是还没彻底遭遇窦太皇太后压制和打击的傲娇天子啊,初登大位,就等着干出一番事业不给天下人小瞧的志气,还尚存着几分少年义气,这样年轻的皇帝少年时期堪称难得啊。
刘陵忍不住又打量了一眼,再看一眼,接着就被刘彻身边比他更显骄傲的女子吸引,毋庸置疑,这位应该就是武帝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了。
刘陵回过神来,忙向两人行礼道:“淮南翁主刘陵拜见皇上、皇后。”说完之后刘陵突然反应过来,现在陈阿娇还只是太子妃,还没成为皇后呢。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23-30(第5/12页)
刘陵张了张嘴,有些尴尬,她一时紧张,忘了皇帝还没大婚,陈阿娇的皇后之位还没有正式册封,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她这样称呼是不对啊。
但是无人在意,或者说窦太皇太后不在意刘陵的称呼,陈阿娇更是早就在刘彻登基的时候就以皇后自居,也没觉得刘陵的称呼有什么问题,反而觉得她很上道,知道自己喜欢听什么。而刘彻和陈阿娇少年夫妻,这几年感情还算不错,虽然不如刚开始的如胶似漆,但窦太皇太后都不出言阻止,他也就不说什么了,反正也是早晚的事。
为由王太后神色一闪而逝的不愉,对这个性格骄横跋扈,已经是她儿媳妇的陈阿娇心生不喜,只是她现在哪怕成了太后,头上还有窦太皇太后这么个婆婆在,有婆婆的袒护,王太后也一时不能对儿媳妇表示不喜,更别说摆婆婆的款了。哪怕是现在当着儿子和儿媳妇的面,她在太皇太后面前还是做低伏小,款曲周至的小心殷勤伺候着。
“听宫人们说,你给太后进献的珍宝是什么叫豆腐的食物?”
陈阿娇此时的神情在刘陵看来和窦太皇太后初听她提起时不意外然的态度一模一样,只是和从最底层爬起来的太皇太后不同,从出生起就尊贵无比的陈阿娇神态中自然流露出的是令刘陵觉得有几分不适的高傲。
来源于血脉和地位的尊贵,和对周围地位不如她的人的不屑一顾。也对,陈阿娇连王太后和王太后所生的几个公主都看不上,更别提其他人了,在陈阿娇的眼里,她这个淮南翁主只怕也是其他人之列。
刘陵不以为意,她一直悄悄注意着这一对大汉尊贵的夫妻俩,刘彻在陈阿娇开口问话的时候那眉眼间闪过的一丝不愉被她尽收眼底。
这陈阿娇是不是觉得自己身份高贵,不把王太后看在眼里也就算了,现在刘彻都是皇帝了,还敢抢在对方前面开口,真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啊,看来习惯还没改过来,还以为刘彻是那个需要依靠窦太皇太后和馆陶公主支持的小太子呢。
第26章 豆腐不香吗 刘陵都能看得出来……
刘陵都能看得出来这对大汉最尊贵的小夫妻之间的不对劲来, 人老成精的窦太皇太后眼睛不好使,但听还是能听出一耳朵的。但窦太皇太后有自信只要自己还活着,窦家也还在, 小皇帝在她手里就翻不出什么浪出来。
不在意的微微一笑, 刘陵示意宫人将豆腐呈上,刚好她准备的多, 照顾到了临时出现的刘彻和陈阿娇二人。
“果然晶莹剔透似白玉。”王太后称赞道。
刘陵适时提醒道:“豆腐质地柔软,入口即化, 如云朵一般, 而且清醒可口, 令人回味无穷, 太皇太后也尝尝?”
窦太皇太后很给刘陵面子的用勺子尝了一口, 表情立刻由略带好奇变成了惊叹不已,这瞬间的变化被王太后几人看在眼里, 也纷纷看向身前桌案上的豆腐。
王太后惯常给窦太皇太后捧哏,做低伏小惯了, 闻听了窦太皇太后的称赞,立刻尝了一口,附和道:“这豆腐香气四溢,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而且口感滑嫩,味道鲜美,果然如阿陵所说的入口即化。淮南王和翁主真是有心了, 把豆腐这样可口的食物进献给太皇太后。”
可不是有心么,刘安的心时刻准备谋夺天子位, 她刘陵可就不如多了,只想平平安安的找个金大腿依靠,在长安城躺平做个吃喝不愁的富贵闲人。
刘彻也适时的点点头, 忘记了刚才的不愉,见猎心喜的表达出了他性格中的贪心,问道:“这豆腐还有别的做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