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仕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 其他 > 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 60-70

60-70(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一勾手他就上了 穿进虐文从杀死男主开始 穿成替身文里的白月光 九零致富日常 顶级Alpha老板为何这样? 九十三个红绿灯 要命!谁家指挥拎刀上啊 妄恋[撬墙角] 谪龙说 就说别让AI振兴酒厂!!

<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60-70(第1/15页)

第61章 不认账 刘陵提前把卫子夫送到……

刘陵提前把卫子夫送到刘彻面前不过是想打破陈阿娇独宠, 其实帝后之间并不和睦的真相,也是让陈阿娇看看自己并不是她的敌人,毕竟没有一个女人能真的不嫉妒心爱之人去找别的女人, 既然她的说辞不被接受, 那刘陵只能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和刘彻之间的清白。

而平阳长公主的意图虽然和刘陵不谋而合,目的却没有刘陵想的那般简单。

平阳长公主和汉武帝刘彻都是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王娡的孩子, 王娡一共为汉景帝生了四个子女,老大是平阳公主, 最小的就是刘彻, 另外两个也都是女儿。

平阳公主原本称为阳信公主, 因为嫁给平阳侯曹寿, 因此又称为平阳公主, 直到刘彻登基后才给这个长姊加封为长公主。

平阳侯曹寿是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曹参早年跟随刘邦起兵, 屡立战功,刘邦封他为平阳侯, 汉惠帝时曹参曾经官至宰相。因为知道自己不如上任宰相萧何,所以曹参对萧何的政治手法丝毫没有变更,在历史上留下了“萧规曹随”的佳话。

后来,曹寿袭封平阳侯,迎娶阳信公主,还被授予驸马都尉之职, 世代显爵高位,又是皇亲国戚, 曹寿和平阳公主夫妇的生活看上去荣贵无比。

但是平阳公主显然对自己的富贵荣华并不感到踏实,她还想利用某些手段来做一番“加固”。

给做皇帝的弟弟送姬妾和女人并不是平阳长公主的首创,之前用过这招的是她的姑姑馆陶大长公主, 汉景帝的同胞姐姐。

馆陶大长公主目光长远,不仅讨好弟弟汉景帝,还在汉景帝的继承人上打主意,势必要让自家女儿也成为大汉嘴尊贵的女人。刘彻只有四岁的时候,馆陶公主就和刘彻的母亲王娡商量,要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许给刘彻,两个女人一拍即合,于是阿娇嫁给刘彻,馆陶长公主则帮助王娡和刘彻母子成功上位,为此两人还合谋让汉景帝废了栗太子,改立胶东王刘彻为继承人。

当年的一切都被平阳长公主记在了心里,看到风光了多年的姑姑,平阳长公主的心里油然而生的羡慕几乎溢于言表,因此为了维持自己长公主的地位和皇帝弟弟对她的尊敬和爱戴,平阳长公主便有样学样的模仿起了这位姑姑的行动。

可惜她没有女儿,而皇帝也没有孩子,不然既然有了金屋藏娇,自然也能有金屋藏曹。

不过也不用着急,皇后多年未孕,说不得有什么毛病在身上呢,她把卫子夫送到了弟弟身边,有宠爱就是好事,若是能一举得子就更让平阳长公主欣喜,不过一个美人也不保险,弟弟喜新厌旧的性子她最了解,美人么,还是多多益善的好。

精于算计的馆陶公主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为女儿辛苦筹谋的妙用心机,有朝一日居然被人这样钻了空子。

坐在马车里跟着帝王的卫队入了皇宫的卫子夫即兴奋又忐忑,掀起马车的帘子抬起眼眸看着庄严肃穆、宏伟巨大的宫殿群惴惴不安的同时也忍不住欣喜。

最初刘陵问她想不想进宫的时候,卫子夫是仿徨不已的,而后便忐忑的应了下来,但后来连平阳长公主都对她一副很满意的态度,卫子夫就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从弟弟卫青开始,他们卫家就要改换门庭了,她卫子夫为什么不敢像弟弟一样勇敢一些,接过翁主递过来的橄榄枝,卫子夫在一个月内几乎按照长公主和翁主的要求将自己改头换面,辛苦自然是辛苦的,但是卫子夫觉得以往的辛苦在这一刻都不算什么了,能被皇帝宠幸带进宫服侍对她来说如梦一般美好。

卫子夫还在期待自己会被封个什么位份,她的身份低微,又没有背景,只是个略有些姿色的讴者而已,想要在汉宫里面立足很难,或许会从最低等的少使做起。

皇帝的后宫只有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八个等级,为了安慰卫子夫,刘陵还拿王太后入宫时也是从少使做起慰藉,主要是刘陵清楚其实刘彻现在的心思还在大刀阔斧的想要从窦太皇太后那里夺回政权上,对女人还没有后世的那般见一个爱一个。

卫子夫当时就心中有数了,王太后是良家子,入宫后都是从最低的少使做起,那她就更不用提了,只怕得从宫人开始做,不过卫子夫也不灰心,因为刘陵早就和她说了自己入宫后可能会有的遭遇,但卫子夫还是心存幻想。

或许陛下会因为对她的喜欢而网开一面呢?

刘陵却没抱这么大的期待,只交代卫子夫说事在人为,就算卫子夫进宫后从宫人做起,自己也会找到机会帮她。

君不见,历史上卫子夫进宫后“入宫岁馀,竟不复幸”,直到后来刘彻想“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之”,卫子夫就名列其中。好在,卫子夫再一次见到刘彻后,立刻就抓住了机会,柔弱的卫子夫“涕泣请出”,用楚楚动人的表现博得到了刘彻的同情,于是卫子夫如愿的不仅没被斥出汉宫,反而再度临幸,为刘彻生儿育女。

然而这样的美好愿景仿若被人一戳就破的美梦,不过几个时辰后,皇帝身边的黄门就带来了将卫子夫贬为最低等宫女的消息。

卫子夫如遭重击,面色苍白,毫无血色,良久,待黄门不耐烦的斥后,才勾起一抹小心翼翼的笑,把藏在衣袖里用来打点关系的银钱递过去,询问道:“妾不知做错了什么,公主并未曾交代过妾入宫是做宫女的啊。”

还是身份最低贱的杂役宫人,需要整日忙碌于劳动,她在平阳公主府都没干过这样的粗活。还好卫子夫牢记这刘陵交待她的不要把自己也牵扯进去,毕竟她翁主的身份是真没有平阳长公主好使,因此卫子夫只提起平阳长公主来。

小黄门同情的看了一眼娇娇弱弱,眼圈泛红的美人,四下扫了一眼,到底收了卫子夫给的贿赂,对着她低语道:“你错就错在跟着陛下进了宫。”

摇了摇头,小黄门虽然同情眼前的美人大概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磋磨的面目全非,经过日晒雨淋和繁重的劳作后泯然与众妇人中,但这和他没什么关系,不过看在这美人还挺识相的份上,小黄门叮嘱道:“在这后宫里,做主的终究还是皇后娘娘,公主权势再大,也已经出嫁,管不了宫中的事儿。”

说罢,小黄门不再言语,吩咐人带着卫子夫去了宫中杂役宫人的住处,就这样,卫子夫跌跌撞撞的跟着宫人而去,开始了自己还没升职就遭遇贬斥的生涯。

刘陵知道卫子夫进宫后会遇冷,但是没想到居然会被贬斥为最低贱的杂役工人,卫青虽然没怪她,但刘陵却忍不住暗骂刘彻不干人事,没个男人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提起裤子就不认账了,白瞎了这么一个美人。

一年啊,真要让卫子夫在宫里干一年杂役,刘陵自己都忍不了了。而且她还提前一年把卫子夫送到刘彻面前,也就是说若按照历史,卫子夫要多受一年的罪。她在屋子里踱步急的团团转,一时也想不到什么办法来解除卫子夫的困境,总不能真等到卫子夫两年后,哭着请求出宫吧。

刘陵着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尽量花钱打点,让卫子夫在宫里过的不那么艰难些。

提起裤子就不认账的刘彻一回宫后就又重燃了身为男人的雄心壮志,想大展拳脚和窦太皇太后对着干,早就把带进宫的卫子夫给忘到了脑后,尤其是入宫那天因为卫子夫的存在,陈阿娇还和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60-70(第2/15页)

他闹了一番,把他闹得头晕脑胀的,刘彻就更没兴趣想卫子夫了。

都说皇帝不急太监急,但其实在子嗣的问题上,皇后陈阿娇比皇帝刘彻更急,这边刚安排把卫子夫给贬斥了去,那边就着人去堂邑侯府宣其母馆陶大长公主来商议。

商议什么?

一个被贬为杂役的讴者而已,自然不会成为皇后和长公主的烦心事,能让两人着急上火的发愁的,只可能是大汉的继承人问题。和子嗣相比,卫子夫一个区区的女子丝毫不值得一提。

皇后无子,不能生育,命运可想而知,毕竟薄皇后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偌大的一个外戚薄家,显贵于文帝之母的薄太后,最终却因为景帝薄皇后的不能生育而在长安贵胄中烟消云散。

说起这个,馆陶大长公主是真的连嘴角都是发苦的。

她们也不敢怀疑皇帝的身体有问题,只以为是陈阿娇生了病,所以馆陶大长公主刘嫖倾尽所有力量和积蓄。一年又一年,钱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流出去。可是,陈阿娇的肚皮仍然像个死皮球般丝毫看不到半点冒气的希望。

真是痛杀人也!

“娇娇啊,阿母已经吩咐人去搜罗有本事的巫医了,你自己也别放弃,先吃着药,一定会生出太子来的。”

话是这样说,但馆陶大长公主真是泄气了。

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找医者给女儿看病花掉的银钱,只粗粗的一算,就得出了九千万钱这么一个数目。

这九千万钱,其中属于国家拨款和公费报销的极少。那么大多数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都是刘嫖想方设法捞回来的。

为此,还惹了刘彻不少白眼,对馆陶大长公主捞钱的行径颇多言辞,要不是被窦太皇太后压制着,刘彻都想把这个姑母兼岳母赶回封地去了。

刘彻和陈阿娇的感情不睦,其中未尝没有馆陶大长公主贪得无厌的缘故,刘彻越发的看不下去,每每和陈阿娇说道,都会得到一句“我阿母祝你登上帝位,不过是花些钱财怎么了?那是她该得的,而且阿母也是为我们好,让我们早日生下太子。”

屁个为他们好!

刘彻恨得直接爆粗口。

能给自己生孩子的人多了去了,要不是你陈阿娇太娇蛮,不许他身边有别的女人的存在,至于都十七岁了,他刘彻还没个孩子么?

陈阿娇想到刘彻最近越发的无所顾忌,对着她也没一张好脸,忍不住诉苦道:“阿母,彻儿他变了。”

“以前他明明答应过只喜欢我一个,可是前几天就从外面带进宫了一个女人,这分明是打我的脸。”

陈阿娇委屈的像幼时那个不懂事的小女孩儿般,让馆陶大长公主越发的心疼道:“阿娇不怕啊,那个低贱的女人已经被你打发去做杂役了,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歌姬,碾死她比碾死一只蚂蚁还容易,阿母听说长安城最近有个医术精湛的女医,阿母这就给你寻来,让治好你的病,早日诞下太子来。”

第62章 后宫政治 馆陶大长公主私底下……

馆陶大长公主私底下没少派家将踅摸医术精湛的医者, 但找来的医者对女儿的病情毫无头绪,若是再无寸进,馆陶大长公主都怕女儿因此越发疯魔, 打上巫觋的主意。想到最近长安城中声名鹊起的女医义妁, 馆陶大长公主顿时打定主意要将人“请”进宫来为女儿看病。

请这个字用的很妙。

早在听闻义妁医术精湛的时候,馆陶大长公主就派人去探查义妁的底细了, 因此也知道义妁是刘陵的门客一事,这对她来说并不重要。馆陶大长公主也丝毫不担心义妁会因为前一段时候, 陈阿娇绑架刘陵一事不尽心尽力。

对高高在上的馆陶大长公主来说, 没有什么人是不能用权势和金钱收买的, 若对方不同意, 那只可能是对方所图甚大, 因而看不上自己给的蝇头小利。

打定了主意,馆陶大长公主安慰不知所措的女儿道:“阿母这就让人去请那个女医进宫来给你诊脉, 娇娇不怕,不怕啊。”

刘陵还不知道馆陶大长公主和皇后母女两个继她之后又打上了义妁的主意, 她在府里坐立不安,心里对卫子夫内疚不已。

跑了一趟平阳侯府,拿这事和平阳长公主商量,但两人也确实无能为力,皇帝自己都把卫子夫给忘到脑后了,连自己临幸过的女子第二天都提起裤子不认账, 除了气愤和为卫子夫鸣不平又有什么用呢。

平阳长公主想的多谢,觉得卫子夫怕是难有以后了, 毕竟她弟弟是个什么性情自己从小到大一起长大,她还是清楚的。宫里又有陈皇后和窦太皇太后压着,刘彻根本无法随心所欲的行事。

最后, 平阳长公主只能指点刘陵道:“虽然把子夫贬为低等杂役是皇后的意思,但宫里到底还有母后在,你若当真担心卫子夫,不妨去找母后吧,看在子夫毕竟伺候了陛下一场的份上,阿母总归会另眼相看她,有阿母派人周旋,皇后也不会太过磋磨了人去。”

好像除了这个也没其他办法了。

刘陵喟叹,又和平阳长公主说了几句话,就又带着大堆的补品和布帛等东西去看卫少儿和自己的干儿子霍去病了。

卫家人还不知道卫子夫在宫中的境况,见到大包小包的刘陵高兴的很,知道刘陵主动前来的目的,主动把刚喂过了奶的霍去病小宝宝抱了上来,还教不会说话的小孩儿叫阿母,把刘陵逗得喜笑颜开的。

看着卫家人和小霍宝宝满脸不知愁的模样,刘陵心下越发内疚,出了平阳侯府就吩咐驾夫往皇宫的方向赶去。

都说女人的眼泪是融化男人心最强的武器,更何况那是位绝世美人的泪水呢!面对着柔弱仿佛无人可依的卫子夫那泛红的眼圈,刘陵捂着胸口倒抽一口冷气。

什么叫我见犹怜?

平阳长公主美的让刘陵心惊,但身为公主,自幼身份高贵,万事不愁的,根本用不着对地位不如她的刘陵蹙眉哭诉。同样美的让人震惊的韩嫣终究是个男人,若是做出这样弱不禁风的姿态,刘陵只会不寒而栗,然后怒道:滚远点。

因此,对着这样的卫子夫,刘陵本就愧疚的心越发喃喃的说不出话了,昏头昏脑的,就把身上带的金银、配饰等物一股脑的都摘了下来,给卫子夫做打赏用,好歹让自己过得不那么粗糙些。

阎王好过,小鬼难缠。

陈阿娇那里送钱或者说好话肯定是不管用的,她没一杆子把卫子夫打死已经算是脾气好的了,所以这底下的管事的黄门和宫人就越发得打点了,谁知道她们会不会为了向皇后和馆陶大长公主卖好,故意磋磨卫子夫呢。

对着刘陵,卫子夫终于忍不住内心的哀怨,把忍了数天的悲痛一下子嚎啕大哭了起来,哭得梨花带雨的模样让人特别心疼。

“翁主,这可如何是好?如今妾在这掖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陛下也从未想起过妾,这些时日以来,若不是妾进宫的时候公主送给妾的金银打点,妾只怕早就被管事给磋磨的不成人样了。”

刘陵看着卫子夫憔悴的样子,也明白对方所言非虚,想了想,刘陵心一横道:“你若是后悔了,我现在就去禀告陛下,大不了冒着得罪皇后的风险,我去找窦太皇太后或者王太后,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60-70(第3/15页)

请她派人随便找个错处,把你逐出宫吧。”

自己犯的错自己弥补,除此之外,刘陵也找不到别的办法了,逐出宫廷虽说不好听,但好歹也不用在宫里供人驱使,受这种磋磨和管事的鸟气。

卫子夫哑口无言,眼中虽还噙着泪水,但依然陷入了沉思中。

见此,刘陵无奈的叹了口气,心里乱糟糟的,拍了拍她的手,找补道:“你在考虑考虑,我下次来的时候你给我答复。”

“都说富贵险中求,但也曾有人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卫青能有如今的成就,也离不开他自小的遭遇,苦难能早就人才,也能使人强大,但往往大部分人都被折磨的怯懦和不成样子。”

卫子夫的眼神变得恍惚起来,刘陵想到从小遭遇了挫折还不屈不挠的卫青,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接着道:“我曾经心痛于卫青遭受的苦难,觉得自己遇到他的时候晚了太多,若是早一些知道他过的不好,早早的派人去把他接过来就好了。但是卫青反而拿先秦孟子的话反过来安慰我。”

刘陵忍不住轻笑,想到卫青坦荡磊落的模样,日正言辞道:“他跟我讲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我又不是不懂,但从他嘴里说不起,不知怎的,我就愈发觉得此话那么的让人信服。”

“你是她的阿姊,我相信同为卫家人的你们血脉中是一脉相传的固执和不逊。我也知道你现在的日子很难熬,没关系,我给你时间想,等你决定了就派人给我传口信,我向你保证,只要你说要离宫,我一定也是说到做到。”

说完这些话,刘陵又安慰了卫子夫一会儿,陪着她调整了情绪,见卫子夫已经恢复了冷静,眼神也变的坚定起来,和往日娇弱可怜的模样相比坚强了很多,便告辞离去了。

她先去了长信宫准备拜见窦太皇太后,但到了之后才知道窦太皇太后去处理朝政了,人不在长信宫,扑了个空的刘陵又不打算去椒房殿找罪受,看陈阿娇的冷脸,便转到去未央宫拜见刘彻。

在半道上,刘陵坐着的马车和王太后一行人遇上了,王太后邀请刘陵陪她同乘,刘陵很给面子的同行,还边陪王太后说话,倒是从王太后口中得到了不少刘彻最近的消息。

原来,刘彻自从把卫子夫带进宫里之后,真的因为忙碌将人扔到了脑后,至于忙碌什么?当然是天子大展身手的实施新政,试图从老谋深算的窦太皇太后手中夺回处理朝政的权利。

“博士董仲舒和丞相卫绾以儒家之道谄媚陛下,试图离间太皇太后和陛下的祖孙情分,我在后宫都听闻了,据说陛下还想诏立什么学校之官,这分明就是撺掇陛下和太皇太后打擂台,都是佞臣,阿陵你来的正好,你和陛下也能说的上话,待会儿在旁边帮我旁敲侧击的给陛下说说,让他别和太皇太后对着干了。”

此言一出,刘陵沉默了一下,她心知只要窦太皇太后活着一天,天然的祖母身份就是一直压制帝王的利器,无论未来的汉武帝刘彻多么的雄才大略,刚出新手村除了一身服饰能看的刘彻面对满级的窦太皇太后,下场是肉眼可见的必输无疑。

刘陵点了点头,暗道没事,虽然自己也不想掺和进这对祖孙的斗法,怕伤及池鱼了,但安慰人她还是可以的。

境遇低落的男人尤其需要一个温柔的女人去关怀,说不定她到时候还可以趁此机会让卫子夫趁虚而入呢,毕竟就陈阿娇那强势的性格,对着刘彻还大言不惭的理直气壮,是真没卫子夫那柔情似水能温润人心。

抓住时机,刘陵就拜托王太后派人关照一番在做杂役的卫子夫,王太后从刘陵这里知道儿子临幸了一回的女人被善妒的陈阿娇贬为了杂役,心疼儿子的同时连连给刘陵保证,好歹是伺候过儿子的女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了身孕,说不定此时卫子夫肚子里就有了呢?

想到此处,到底心疼儿子都十七岁了还没个孩子,王太后当即吩咐身边的宫人去传话,让管事的不准为难卫子夫,顺便等上一两个月派个医官给卫子夫瞧瞧。

马车很快行驶到了未央宫宣室殿,刘陵搀扶着王太后下了马车,两人在黄门的恭迎下进了殿。

因着朝政都是窦太皇太后在处理,刘彻只能孤独的坐在宣室殿里看奏疏,见到刘陵和王太后相携而来,还很惊讶的问两人的来意。

刘陵给了她一个你多保重的眼神,然后悄悄后退几步,不掺和这次母亲教训儿子的大戏。

就这样,刘陵做了一回局外人,幸灾乐祸的旁观刘彻是怎么被母亲给教训的狗血临头的。

王太后瞪了一眼儿子,没好气的警告刘彻:“你最好少给我惹事。你才刚刚上位,马步还没站稳,百官的名字还没记完,你就想搞出名堂。现在好啦,啥名堂都没搞出来,还被太皇太后整得一鼻子灰回来了。太皇太后的气还没完呢,你又和阿娇吵吵闹闹的,还整天不待见你姑母,你这孩子,是不是想找死啊?”

刘彻抑塞地看着母亲大人,心里一万个不服气。

没错,他的新政刚开始就被祖母给泼了一盆冷水,不但董仲舒被贬到了江都,连丞相卫绾,哦,卫绾现在已经不是丞相了,因为卫绾上奏:“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①

也就是说,除儒学外,贬黜诸家不可得用。要求自此令始,学百家言者只能为杂家立说,不能作求仕之道,被爱好黄老之学的窦太皇太后所不容,所以哪怕刘彻觉得卫绾上奏的好啊,简直非常的合他的心意,恨不得立刻只昭告天下执行,但终归被窦太皇太后以卫绾年纪大为由,免了丞相之位,让其告老还乡。

想起衷心自己的臣子被免职的免职、贬谪的贬谪,纵使刘彻如何的想大展雄图,此刻也只能叹一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太后最是能忍的哪类人,也知道忍字头上一把刀有多疼,轻轻一叹,又对刘彻说道:“你要懂什么叫政治。如果你此时和阿娇闹翻了,馆陶大长公主还不立刻跑到太皇太后那里去告状?这一个你都对付不了,两个厉害女人加起来搞我们一对脚都还没扎稳的母子,就算不死,也是两败俱伤了。”

说着王太后还看了刘陵一眼,眼中含着深意,也让刘陵总算明白过来为什么自己请王太后照顾卫子夫的时候,王太后虽然没拒绝却也没有立刻就把卫子夫换个舒服的岗位待着。

若卫子夫有了身孕,王太后倒是可以利用皇嗣来劝解重视血脉的窦太皇太后,但若只是卫子夫这一个女人呢?都说子凭母贵、母凭子贵,在这大汉宫廷中,终究还是皇帝的子嗣更被人看重,女人说到底也只是个生育工具罢了。

母亲一番循循善诱的苦心,刘彻明白了过来,想到曾经被废的栗太子刘荣,他虽然觉得自己终归是皇帝,但如果刘彻现在翻脸不认人,那么馆陶大长公主有可能另找他人合作。就算不是这样,她也有可能联合祖母……

越想下去,刘彻越觉得寒气袭背——

作者有话说:①来自荀悦《汉纪》

第63章 挖墙脚 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

他的皇位并不稳固。

从没有那一刻刘彻清晰地明白了这个现实。

太皇太后窦氏是刘彻的祖母, 地位甚至比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还要高上一截。在这个个家国一体的时代,家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60-70(第4/15页)

事就是国事,国事也是家事, 家国混合含糊不清。

按理说, 在国家大事上就应该听皇上的,因为根据规定, 皇上至高无上嘛!但在家事上却要听长辈的,因为大汉以孝道治理家国和百姓, 在家务上辈份越高, 就越有话语权。

正常的时候, 大臣一定会反对太后干政, 因为这是牝鸡司晨, 触犯了大老爷们的利益。可要是哪个皇上触犯了大臣们的利益,大臣们就会高高举起孝道的旗帜, 把太后或者太皇太后给搬出来,用来制衡皇上。

刘彻凝神静气, 他是天生的帝王之才,一点即通,心中有了几分明悟,祖母之所以能够压制他,就是因为大臣们赋予了窦太皇太后这样的权力,而并不是窦太皇太后她本身有多么大的权力。

说到底还是自己推行的新政触犯到了大臣们的利益, 大臣们总不能够直接跟皇帝对着干啊,这是以下犯上, 道理上说不过去。所以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把窦太皇太后给推了出来当挡箭牌。

而窦太皇太后呢,她并不想只在后宫里做一个颐养天年的老太太, 所以欣然的接受了大臣们递上来的橄榄枝,开始替代他执掌朝政。

刘彻声音嘶哑道:“母后,儿臣知道了,日后不会和窦太皇太后对着干了。”

卫绾都被罢免了,刘彻算是折了手中的一员大将,这时候也只能偃旗息鼓。

王太后得了儿子的答复,这才心满意足的笑了,然后吩咐刘陵留下陪着刘彻说说话,解解闷,自己便带着人走了。

宣政殿中又只剩下了刘陵和刘彻二人,片刻的沉默后,刘陵看着霜打了茄子般萎靡不振的刘彻于心不忍。

“陛下别灰心丧气啊,不过一次打击而已,您再接再厉,重振旗鼓,太皇太后毕竟上了年纪,终究还是要把这执掌朝政的大权还给您的。”刘陵安慰道。

刘彻感觉自己根本没有被安慰到,说到底不还是和王太后一样,都是要他先偃旗息鼓的等待么,少年人意气风发,刘彻被打击的萎靡不振,什么话都不想说,横了刘陵一眼,双手枕在脑后,做闭目状。

“你也觉得是朕操之过急了?”

良久,在刘陵以为刘彻将自己无视掉,已经睡着了之后,刘陵悄默默的起身准备离去,寂静的宣政殿中终于想起了刘彻的问话。

“额。”刘陵眼珠子乱转,她几乎就是个政治白痴,刘彻和窦太皇太后这对祖孙的斗法她真不敢掺和,但刘彻既然问起了,刘陵也只能道上一句:“这个,毕竟太皇太后经多见广,经验丰富,深谙人情世故和熟悉大汉朝政。”

“哼,巧言如簧。”

刘陵气愤,她也没说错啊。

冷不丁的,刘彻突然接着道:“你知道太皇太后为什么敢压制朕吗?”

不知道。

刘陵摇了摇头,眼睛却突然亮了起来,也顾不得好奇心害死猫的道理,用期待的眼神注视着刘彻。

刘彻清了清嗓子,钓足了刘陵的胃口,才慢悠悠的道:“父皇驾崩前并未将虎符给朕,而是交给了太皇太后,所以实际上朕是调动不了军队里的一兵一卒的。”

原来如此?

“先帝是放心不下陛下吧。”刘陵想道,年轻的帝王登基后,必然会为了展现自己的权威而有一番动作,而这时候最需要老成持重的人在旁边辅助,景帝信不过那些各怀心思的大臣,便只能把刘彻托付给自己的母亲,让窦太皇太后压制、磨砺这个意气风发的新帝。

其实刘彻后面还有话,但他没告诉刘陵,而是在心里反复思量。

虎符在窦太皇太后手里,其实也没什么威胁,只要他不犯这种得罪全体朝廷官员的大错,窦太皇太后是不可能凭借虎符发动政变的。不然的话,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天下共击之。

毕竟吕氏灭族的例子还近在眼前,只要窦太皇太后没疯,就不敢随意废立他这个皇帝。

就像母后说的,他是准备大展宏图之志,但是名堂都没搞出来,就被祖母给打的灰头土脸的。但刘彻没有灰心丧气,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了一个念头,他一定要搞出个名堂让所有人都不敢小瞧他,名字他都隐隐约约的起好了。

刘陵都觉得自己有些同情刘彻了,朝堂上百官根本不听他的,唯一能命令的臣子都是他旧日的伴读和自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唯一的出头鸟卫绾也被免了官,刘彻现在真是无人可用了。

但刘陵转念一想,谁说没人了,刘彻可不是那种看重出身的人,能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中卫青、霍去病、桑弘羊、霍光等人,本身就是个极为优秀的帝王。

“陛下手中无人可用,那就去找有才之士呗。”刘陵笑道。

“哦?你倒是说说看。”刘彻睁开一只眼睛,似笑非笑的瞅了刘陵一眼。

刘陵原本想再接再励的说卫家人的好话,再将话题拐到卫子夫身上,好让刘彻能把人想起来,解救陷入困境的卫子夫。

但转念一想,陈皇后和馆陶大长公主他们都斗不过,更何况是老谋深算的窦太皇太后呢,还是别把卫青提溜出来显眼了。便咽下了卫青的名字,开始给刘彻出谋划策挖墙脚。

“窦婴。”

刘彻的眼睛蓦的睁大,若有所思的看了刘陵一会儿,才悠悠的道:“确实是个可堪大用的。”

两人对视一眼,刘彻心里有了主意和打算,心情好了很多,才好奇的问道:“你今日怎么跟着太后过来了?”

你总算是问道我了,刘陵没好气的看了刘彻一眼,但到底没说卫子夫的事,毕竟她说了给卫子夫考虑的时间,如今才过去不到两个时辰,谁知道卫子夫有没有想清楚,会不会改主意。

“臣妹原本是打算去长信宫给太皇太后请安的,但太皇太后刚好不在,回程的途中遇到了太后,太后便请臣女过来劝解陛下了。”

“你现在倒是不怕再被传谣言了?”刘彻揶揄道。

刘陵无奈的做一拍两散状,道:“身正不怕影子歪。”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刘陵便主动告辞了,刘彻也没留她,吩咐了黄门送她出了宫。

没过几天,卫子夫就通过卫青给刘陵带了话,果然不出刘陵所料,卫子夫并未打算出宫,而是选择留在宫廷,她是有些灰心,但还没有死心。而且,因为有刘陵带来的金银,和王太后暗中的关照,卫子夫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这让她不禁生出了一丝对未来的野望。

在卫子夫寄希望于刘彻身上的时候,刘彻也没闲着,他直接找上了窦婴,开始了刘陵所想那般“挖墙脚。”

两人一见面,君臣互相诉苦和期待,刘彻是那种非常有能力的君主,此刻给窦婴画起大饼来也让人觉得真实可靠,窦婴很快就被洗脑的恨不得肝脑涂地,两人一拍即合,窦婴又暗中联络了几人,其中包括刘彻的亲舅舅太尉田蚡,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的重臣。

几人直接拿当时来朝贺皇帝登基和大婚,因而逗留在长安城不去就藩,反而时不时在长安城里兴风作浪的皇室成员开刀。

朝堂上的大臣们也看不顺眼长安城里的权贵很久了,只是上头太皇太后和皇帝不发话,他们有诸多的不满也只能按下不提,但这一回可不一样

<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

你现在阅读的是< "https:" >

</div>< "https:">哇叽文学网提供的《大汉翁主的悠闲岁月》 60-70(第5/15页)

了,窦婴可是太皇太后的侄子,连他都不再忍这些皇亲权贵了,大臣们自然有仇报仇、有怨报怨的也纷纷上奏了起来。

而随即,窦婴接着提出,为了皇帝地位的稳固,要让诸侯都明确尊卑位份,因而在刘彻的暗中支持和大臣们乐的看戏的情况下,“明堂”便被提及。

明堂,即“明政教之堂”,也叫 “天子之庙”,用作接受诸侯王的朝见、发布政令、大享祭天,和配祀宗祖的地方。

窦婴这种堪称背叛的行为让窦太皇太后怒火中烧,还不等她将人宣来怒斥,紧跟着御史大夫赵绾就跟着上书皇帝,言道皇帝既然早已亲自也以大婚,自不必再将政事奏禀东宫。

这是要将她踢出朝堂了?

呵呵~

窦太皇太后怒极反笑,听着宫人禀告的消息冷笑连连。没想到刘彻被自己灰头土脸的打压了一回,居然还敢伸爪子,倒是挺有骨气的,不愧是启儿的儿子。

窦太皇太后知道以后当然勃然大怒,她认为这是刘彻在挑战她的权威,就这样,二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虽然生气,但窦太皇太后也并不慌张,她先是命人暗中找到赵绾及郎中令王臧的过错,将他们抓进了大牢,随后将窦婴和田蚡都给免了职,这番大义灭亲的动作出手干净利落,让不少朝臣都噤若寒蝉。

而后牢里传来赵绾及郎中令王臧在狱中自尽的消息,就更没人敢为窦婴和田蚡说话了。

而刘彻也通过这一次的试探明白了自己这位祖母的心有多狠多硬,连窦氏一族最有出息的窦婴都说免就免,更加激发了刘彻和祖母抗衡的决心。这其实是刘彻对窦太皇太后的一个小小的试探,他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可能逐渐将窦太皇太后手中的权力夺回来。

但他这一步棋显然走的有点太过于冒险了,反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窦太皇太后暗地里将那次提议还政于皇帝的官员,贬官的贬官,抓走的抓走,没留下来几个刘彻身边的自己人。

刘彻算是彻底地感受到了窦太皇太后的厉害。他终究是太过于年轻了,怎么能够斗得过老谋深算的窦太皇太后呢?

奈何窦氏的富贵与显赫,皇帝国戚和功臣中无人能够与之相比,因此年轻的武帝刘彻在这个羽翼未丰的时候,只能暂时隐忍下来。

这段时间朝堂上的风云变幻和波云诡谲刘陵都有听卫青说起,但刘陵早就从刘彻那暗搓搓的小动作中就知道他准备搞事,早早就嘱咐卫青按兵不动,这种大汉最尊贵祖孙斗法之际,他们这种小虾米还是缩起来保命的好。

窦太皇太后于政事上的雷厉风行和游刃有余终于让各怀心思的大臣安静下来,而刘彻也识时务的暂时隐忍起来,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话也没错,祖母都多大年纪了,他刘彻犯不着和人死磕,等祖母年老力衰便再无人能阻他振翅高飞。

于是,刘彻又把目光从前朝转向了后宫。

第64章 子嗣人伦 都说皇帝后宫三千佳……

都说皇帝后宫三千佳丽, 但其实刘彻的后宫迄今为止只有陈阿娇这么一个皇后,佳丽是有,但是但凡是略有姿色的女子都不敢做那个出头鸟, 顶着皇后和馆陶大长公主的仇恨去勾引皇帝。

于是, 刘彻在后宫努力了几个月的成果便是——颗粒无收。

明明年龄还轻,在现代也才上高中, 甚至都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皇帝,就已经开始为没有子嗣而焦虑万分了。

别说刘彻自己, 刘窦二氏诸侯重臣们也产生了各种猜想, 他们生怕刘彻身体有什么毛病, 否则他守着偌大的后宫, 怎能生不出孩子来呢?

其实这倒冤枉了刘彻, 有馆陶大长公主刘嫖这样彪悍的丈母娘,刘彻哪敢亲近别的女子, 他现在身边只有黄门,连个模样清秀的宫女都没有, 而且在皇后陈阿娇没生下嫡子之前,他更不敢先让别人生下孩子了,生怕惹怒了窦太皇太后和馆陶大长公主。

而且最近因为没有好消息,陈阿娇的脾气也越发的暴躁和骄横了。

说起来,陈阿娇如此骄横不是没有缘故的,当年若不是馆陶大长公主出力, 论资排辈的话,刘彻未必就坐的上皇位。可是陈阿娇一直都没能怀上身孕, 这让其母馆陶大长公主比刘彻还要着急,奈何想尽了办法,送子娘娘也迟迟未对阿娇皇后加以青眼, 刘嫖也只能干着急。

刘彻本就对这个表姐皇后没了多少喜爱之情,皇后多年不孕,这倒给了他拈花惹草的机会,于是他开始频繁的出入平阳侯府,找得到了馆陶大长公主真传的平阳公主开始了现代版的选美活动,只是这次到底没将人往宫里带了。

皇后陈阿娇没想到发作了一个卫子夫后,平阳公主居然还敢给皇帝丈夫送美人,更可气的是刘彻居然真敢背着自己到外头勾三搭四,陈阿娇气的在椒房殿摔摔打打。

窦太皇太后对这种帝后之间不和谐的小事置若罔闻,只让过来禀报的宫人去堂邑侯府给馆陶大长公主传话,“谁生的女儿谁负责”,一句话,直接让馆陶大长公主苦着脸进宫安慰女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天幕:皇帝你儿子是gay啊 穿成炮灰后被龙王看上了! 重生八零锦鲤妻 与兄书 [综漫]秋人总是很心累 遗忘心机大佬初恋后 [综恐]肝露谷,但恐怖mod 老公每天都觉得我在出轨 别跑,我是你的书啊! 影帝的炮灰前夫想开了